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的中医药治疗不孕症学术团队挖掘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的中医药治疗不孕症
学术团队挖掘分析
谢宝珍,刘雁峰,潘雪,刘柳青,徐秀丽,曹一鸣,宫玮珩,王悦竹,史亚婷,吴豆豆,杨绿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 100700
摘要:目的 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法挖掘中医药治疗不孕症学术团队,总结团队治疗经验,归纳不同地域团队间的学术思想异同。
方法 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网)、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自建库至2018年12月31日中医药治疗不孕症的文献,导出文献题录,根据发文数及H指数筛选核心作者;采用可视化软件Netdraw6.0绘制作者关系网络图;根据文献凝练团队学术思想,比较不同团队间的思想差异。
结果 共纳入文献8188篇,计算得出核心作者204位,挖掘得出19个学术团队,分别来自北京、上海、广东等12个省份。
挖掘研究的团队普遍以“肾虚”作为不孕症的根本病机,并强调“肝郁脾虚”为重要病机。
团队结合西医对疾病的发病机制认识,强调“病证结合”的诊疗模式,并对疾病分型分期论治。
结论 当代医家对不孕症的病机认识不断深入,各团队的学术思想不断创新。
不同地域的学术团队在诊治方面既有共性,又各具特点,且治疗方法多样化。
关键词:社会网络分析法;文献计量学;不孕症;中医药治疗;名医传承
中图分类号:R2-05;R2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21)01-0032-06
DOI:10.19879/ki.1005-5304.201911524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Mining and Analysis of Academic Teams Experienced in Treating Infertility with TCM
Based on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XIE Baozhen, LIU Yanfeng, PAN Xue, LIU Liuqing, XU Xiuli, CAO Yiming, GONG Weiheng,
WANG Yuezhu, SHI Yating, WU Doudou, YANG Lü
Dongzhime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07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mine academic teams experienced in treating infertility with TCM based on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to conclude the therapeutic methods of teams and to summarize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among teams in different regions. Methods Articles on infertility treated with TCM were retrieved from 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CNKI), WanFang Data,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ournal Database (VIP) and Chinese Biomedical Literature Database (CBM) from inception to 2018 December 31st. The bibliographies were extracted and core authors were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 amount of articles they had written and their H index.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was then used to visualize the authors’ relation network and to discover the academic teams. Meanwhile,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ideas among teams were summarized based 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s. Results Totally 8188 articles were included, 204 core authors were selected and 19 academic teams were obtained, from 12 provinces and municipalities such as Beijing, Shanghai and Guangdong. The majority of teams believed that kidney deficiency was the core pathogenesis of infertility while liver qi stagnation and spleen deficiency also play important roles. As for diagnosis and prognosis, teams generally emphazied combine disease with symdrome and treated infertility periodically. Conclusion Contemporary TCM has continuously deepened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pathogenesis of infertility, and the academic thinking of each team has also been innovated and developed continuously in the inheritance. The treatment characteristics of academic teams in different regions are common, and each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and the treatment methods are diversified.
Keywords: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bibliometrics; infertility; TCM therapy; inheritance of famous doctors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019-JYB-XS-183)
通讯作者:刘雁峰,E-mail :*******************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加及社会环境变化,我国育龄期女性不孕症发病率已攀升至25%[1]。
目前,西医治疗不孕症的手段主要包括药物、手术及辅助生殖,但均有一定的局限性及不良反应。
中医药在治疗不孕症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且不同地域产生的学术流派逐步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学术思想及理论体系。
本研究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及文献计量法,基于不同学术团队使用中医药治疗不孕症的相关文献,归纳、分析不同地域团队的特点,以期推动学科发展,提高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来源与检索策略
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网)、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建库至2018年12月31日中医药治疗不孕症的文献。
对照与不孕症相关的中医古籍记载的疾病名称,如“无子”“断续”等,最终确定以“不孕”作为检索词在标题中进行检索,以“中医”“中药”为检索词在全部字段中进行“OR”关系的二次检索。
以CBM为例,检索式为“(("不孕"[标题:智能]) AND 1900-2018[日期])AND ("中医"[全字段] or "中药"[全字段] or "中草药"[全字段] or "中草药提取物"[全字段])”。
以txt格式导出文献题录,包括序号、标题及作者。
检索日期2019年2月17日。
1.2 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中医药治疗不孕的期刊文献,语言为中文,排除综述、护理、会议摘要、消息、资讯、新闻报道及重复发表、作者不详的文献。
1.3 提取作者信息
合并各数据库导出的文献题录,将整合后的文件导入正则表达式工具软件Regex Buddy,以正则表达式“(?<=【AU】).+”提取所有文献题录中的作者信息[2],并将其导入Excel2013。
1.4 筛选高产作者
根据普赖斯定律,核心作者的发表文献篇数(Mp)与发表文献数最多的作者发文数(Npmax)之间的关系为:Mp=0.749× Npmax,选择发表Mp 及以上论文数的作者作为核心作者候选人[3]。
1.5 高产作者测评
根据文献计量学的H指数对高产作者进行测评,剔除H<5的作者。
H指数指一位作者在一定期间内所发表论文有h篇被引次数不低于h次,且其余论文的被引次数都小于h,该h值即该作者的H指数。
H 指数越高代表该作者论文的学术影响力越大[4]。
H指数可通过万方数据的学者分析栏目进行查阅。
1.6 关系网络图
根据社会网络分析中“n-派系”的定义:n指派系成员间联络最长途径之长,n值由研究者决定,n 值越大,对派系成员限定标准越松散,对派系成员间的关系分析越困难[5]。
本研究以“2-派系”建立核心作者的合著关系矩阵,通过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6.0中可视化分析的Netdraw6.0绘制关系网络图。
图中2个节点间的连线表示这2个节点存在合著论文关系,线条粗细表示合著论文篇数,线条越粗,则合著论文数量越多,表示两作者的关系越密切。
1.7 凝练团队核心思想
根据合著关系网络图的核心作者及其所在团队发表的不孕症相关文献,归纳总结该团队学术思想,纵向分析团队在学术继承发展中的创新点,并横向比较团队间的学术思想异同点。
2 结果与分析
2.1 一般情况
共纳入8188篇文献,涉及11 280位作者,发文量最高为44篇,根据普赖斯定律计算Mp≈4.96,故筛选发文量≥5篇的作者作为高产作者,共406位。
采用H指数对作者进行测评,选出H≥5的204位核心作者,发文量≥15篇的作者共35位,见表1。
表1 基于8188篇文献筛选的中医药治疗不孕症核心作者(发文量≥15)
作者发文量H指数作者发文量H指数作者发文量H指数
谈勇 44 19 罗颂平21 20 沈坚华16
5 连方 39 18 夏桂成20 10 司徒仪1
6 13 尤昭玲35 22 周伟生19 16 王秀霞15 11 夏天 33 13 张迎春18
6 付金荣15
8 吴效科32 20 徐珉 18
6 赵红 15
9 庞保珍30
8 孙振高18 17 张玉珍15 15 侯丽辉25 17 张树成17 15 罗志娟15
5 赵焕云24
6 张建伟1
7 16 李伟莉15 11 孙伟 23 12 赵可宁17
6 黄金珠15
5 严英 22 11 许小凤1
6 10 陈小平15
9 李祥云22
7 许丽绵16 10 曾倩 15 10 韩延华21
8 黄健玲16 10
2.2 学术团队及其地区分布
通过社会网络可视化分析软件根据“2-派系”绘制作者关系网络图,剔除独立作者,见图1。
根据相关背景资料对团队内部关系进行梳理,结合文献内容对团队思想进行归纳,共凝练出19个团队,分布于北京、上海、广东、四川、湖南、福建、浙江、江苏、
山此可区开对较平及团队蔡连王清李祥俞瑾罗颂司徒沈坚陈淑尤兰启丁彩傅萍夏桂连方庞保梁文褚玉韩凤吴效2.32.3 “充足脾东、安徽、河可见,中医药开展较为广泛较少,可能与及医院的科研注:圆点两点图1 中表2 基于文献挖队核心
其他成连香 沈明秀、马清
赵红、经燕祥云 徐莲薇、齐瑾
归绥琪、王颂平 张玉珍、严徒仪 黄健玲、曹坚华 谭桂云、刘淑涛 严春玲、魏昭玲 王若光、王启防 林雪娟、高彩飞 杨欣、颜志萍
姜萍、马娴桂成 谈勇、赵可方
孙振高、张保珍 庞清洋、赵文珍 王望九、夏玉霞 王春霞、李凤娟 王秀霞、陈效科 侯丽辉、许3 学术团队3.1 北京地区 蔡连香团队女子以血为本足是妇人受孕,治疗时尤重河南及黑龙江药治疗不孕症泛,在西北边与地区的文化研条件等差异点代表核心作者,点连线粗细代表作中医药治疗不孕症挖掘的中医药治疗成员
所在地马堃等 北京 燕
北京 齐聪等 上海 王莉
上海 严英等
广东
曹立幸等 广东 刘昱磊 广东 魏智慧
四川
王永宏等 湖南 高碧珍等 福建 志中等 浙江 娴等
浙江 可宁等 江苏
张建伟等 山东
赵焕云 山东 夏光惠
安徽
李永伟等 河南 陈静
黑龙江许小凤等 黑龙江队思想凝练 区
队:蔡连香师本,血足则子孕的物质基础重益肾健脾[6江共12个省份症的研究在东边疆地区及中化观念、生活异相关。
圆点大小代表其作者合作关系紧密文献核心作者关系疗不孕症19个学术地 所中国中医科学院中日友好医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红房子妇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市荔湾区中四川省中西医结第二中医医院
湖南中医药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浙江省中西医结杭州市中医院 江苏省中医院
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省聊城市中安徽中医药大学河南省中医院
江 黑龙江中医药大江 黑龙江中医药大师从名老中医子宫易于容物础,而精本于6]。
此外,蔡份,见表2。
东南沿海发达中原地区开展活方式、收入发文数;
程度 系网络图
术团队组成及分布所属机构
院西苑医院 学附属龙华医院妇产科医院 学第一附属医院学第二附属医院中医院
结合医院、四川省学第一附属医院学 结合医院 学附属医院生殖中中医医院 学第一附属医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郑守谦,强物”,认为精于肾,血化生蔡教授强调冲由达地展相入水
布 省 中心院
院
强调精血生于
冲任
二脉,
以血药治疗以明该方 王队主要强调辨胞脉瘀虫等虫正[8]。
益母草如麦冬2.3.2 李孕,强的发病冲任,瘀证,之瘀血补兼施阻塞性 俞出“生中西医为肾虚型,分究表明能,降育成熟2.3.3 罗元恺之不孕症素在不排卵功以肾精要病机竭。
该“阴中减[15] 司关性不瘀血为血便是,注重气血调药、气药相伍以补肾养血为方可改善子宫王清团队:王要研究输卵管辨病与辨证相瘀阻,方以四虫类药逐瘀通输卵管积水草等;输卵管冬、牡蛎、鳖 上海地区李祥云团队:
强调情志刺激病因素,病机,辨证可分为,治以补肾化血,方以“峻施,并辅以中性不孕。
俞瑾团队:该生命网络调控医结合手段治虚,临证分为分别予“坤泰明,补肾活血降低雄激素水熟[13]。
广东地区
罗颂平团队:
之女,为岭南症首重调肾之不孕症病因病功能障碍所致精亏虚为根本机[14];卵巢早该团队治以补中求阳”的思。
司徒仪团队:不孕。
认为该为发病之因,是瘀血”,组调畅,认为伍。
该团队主要为主,自拟宫、卵巢的血王清师从名老管阻塞性不孕相结合,认为四逆散为基础通经,并加水者,辅以活管僵硬、狭窄鳖甲等[9]。
:该团队主要激、感受外邪机为气滞血瘀为气滞血瘀证化瘀、攻补兼峻竣煎”[10]为中药灌肠治疗该团队主要研控”理论,并治疗该病。
俞为肾阳虚痰泰Ⅰ号方”“血中药可通水平,改善胰罗颂平为全南罗氏妇科流之阴阳,强调病机中的重要致不孕。
罗教本病机,肝失早衰的基本病补肾填精为基思想,方以该团队主要该病病机为肾治以补肾活组方擅用三棱“气血调,孕要研究排卵障“女贞孕育汤血供[7]。
老中医许润三孕的中医药治为该病病机为础,酌情配伍益气之品,活血利水之品者,辅以软坚要研究输卵邪及损伤肾气瘀,阻滞胞宫证、寒湿瘀滞兼施,善用虫为基础随证加疗,注重内外研究多囊卵巢并以该理论为俞教授认为该阻及肾阴虚“坤泰Ⅱ号方过调节性腺胰岛素抵抗,全国著名中医流派传承人。
调精神心理因要作用。
该团教授认为,卵失疏泄及脾失病机为肾精亏基础,推崇左归丸为基要研究子宫内肾虚血瘀,其中活血调周,注棱配莪术,以孕育乃成”,障碍性不孕,汤”,研究表三教授,该团治疗。
许教授为气滞血瘀、伍水蛭、土鳖防止化瘀伤品,如泽兰、坚散结之品,管阻塞性不气为该病主要宫胞脉,伤及滞证及气虚血虫类药化陈旧加减,强调攻外合治输卵管巢综合征,提为指导,运用该病病机之本痰瘀互结两方”[11-12]。
研轴的分泌功促进卵泡发医妇科专家罗罗教授治疗因素及生活因团队主要研究卵巢功能减退失健运亦为重亏虚,天癸早“阳中求阴”础方进行加内膜异位症相中肾虚为本,注重“离经之以破血逐瘀、
表授鳖伤不要及血攻管提本两研功发疗究退重早”加相之
行气止痛[16]。
沈坚华团队:该团队主要研究黄体功能不健所致不孕。
沈教授认为黄体功能不全的根本病机在于肾虚,而脾虚、肝郁和血瘀亦是重要因素,治疗以补肾活血为主,兼以疏肝健脾[17]。
2.3.4 四川地区
陈淑涛团队:陈淑涛师从全国名老中医王成荣教授,主要研究免疫性不孕的中医治疗。
王教授认为,人体的免疫功能属于中医的“正气”范畴,免疫功能下降为“正气虚”,免疫功能亢进为“正气太过”。
而“气有余便是火”,因此,该团队将免疫性不孕的病机辨为血分郁热,进而酿生湿热,煎熬成瘀,治以清热泻火、利湿化瘀,方以《伤寒论》栀子柏皮汤化裁而成自拟“泻火达衡汤”[18]。
2.3.5 湖南地区
尤昭玲团队:尤昭玲团队主要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研究。
尤教授认为,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机为肾虚血瘀,临床治疗分为胖瘦两型,肥胖型多辨为肾阳虚证、脾虚痰湿证或痰瘀互结证,瘦型多辨为肾阴虚证、肝郁气滞证或肝郁化火证。
并根据经期、经后分为治疗痼疾及调泡助孕2个方向。
另外,尤教授根据辅助生殖方案的不同时期(降调期、促排卵期、移植后期)进行中药、食疗、耳贴的综合治疗[19]。
2.3.6 福建地区
兰启防团队:该团队主要着力于不孕症的基础研究,通过探寻肝郁证候积分与生殖内分泌轴的相关性,得出肝气郁滞可使人体泌乳素增高,继而导致排卵障碍性不孕[20]。
另外,该团队研究发现,舌苔脱落细胞与阴道脱落细胞均同步受雌孕激素影响,舌苔脱落细胞的成熟程度可间接反映体内雌孕激素水平,可用于辅助判断患者排卵状况[21]。
2.3.7 浙江地区
丁彩飞团队:丁彩飞为国家级名中医鲍严钟的学术继承人,该团队主要研究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的中医药治疗。
鲍教授认为该病以肾虚血瘀为根本病机,与脾虚、痰阻、肝郁相关[22],治疗上注重益肾健脾、化痰活血。
该团队以苍附导痰汤为基本方加减,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妊娠率[23]。
傅萍团队:傅萍师从国家级名老中医何子淮教授,在继承何氏妇科学术思想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临床经验,将不孕症分为肾虚不足、脾肾两虚、痰湿阻滞、湿热壅滞等8个证型,并总结出不孕症治疗的“三步”“八法”及10个基本方,治疗尤重补肾活血[24]。
2.3.8 江苏地区
夏桂成团队:国医大师夏桂成教授擅长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认为“心-肾-子宫轴”功能失调是女性生殖内分泌障碍的原因,其中,以肾阴亏虚为根本,肾水亏于下,心火亢于上,心肾失交,阴阳失于转化。
治疗上,夏老倡导补肾调周法,以阴阳消长转化规律为核心,强调阴长及阳长2个重要时期,经期以活血祛瘀为主,经后滋阴健脾,经间期注重转化,经前补肾助阳[25]。
谈勇教授继承了夏老学术思想,运用滋阴补阳中药序贯疗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26]。
2.3.9 山东地区
连方团队:连方教授倡导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孕症,擅长辅助生殖技术配合中医药治疗以提高卵巢的反应性和促进卵泡发育成熟。
连教授认为,卵巢低反应的中医病机为肾精亏虚、肝失疏泄、阴阳失衡,治宜补肾助阳、滋阴疏肝、平衡阴阳,根据月经周期,卵泡期选用“二至天癸方”,黄体期选用“二仙调经方”[27]。
庞保珍团队:该团队主要研究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中医药研究,认为排卵障碍的根本病机为肾阴阳失衡。
肾精不足,精不化血;肾阳不足,气不行血。
气血不和,故卵子不得排出。
治以补肾填精、行气和血,以“坤和毓麟丹”为基本方,有效提高排卵率及妊娠率[28]。
2.3.10 安徽地区
梁文珍团队:梁文珍继承徐志华先生“妇人病以气血失调为主,气血之中,尤多瘀滞”的学术思想,传承新安妇科的学术精华,认为“种子必先养精,调经必理气血;理血必疏肝气,疏肝必重怡志”[29]。
该团队主要研究免疫性不孕,梁教授认为免疫性不孕中抗体的产生与创伤、感染相关,其病机主要为肾虚、血瘀和湿热,治以补肾化瘀、清利湿热,自拟“补肾泻浊汤”[30]。
2.3.11 河南地区
褚玉霞团队:褚教授主要研究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中医药防治,认为排卵障碍的主要病机为肾虚,自拟“补肾助孕汤”,并结合月经周期的阴阳转化规律进行治疗[31]。
另外,褚教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注重辨证,认为该病分为肾虚型、痰湿阻滞型、肝郁化火型及气虚血瘀型,分别以“二紫方”“橘黄汤”“丹栀逍遥散”及“宫血立停方”为基础方进行加减[32]。
2.3.12 黑龙江地区
韩凤娟团队:韩凤娟师从全国名中医王秀霞教授,主要研究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
王教授认为该
病多有先天禀赋不足,其病机为冲任亏虚及肾虚肝旺。
临证时,该团队根据患者的体型分两端论治,“肥人多痰湿,瘦人多阴虚”。
肥胖型的病机为痰壅胞宫、肾虚血瘀,对于闭经的患者,治以湿痰方中加入温肾之品[33]。
瘦型的病机为冲任亏虚及肾虚肝旺,治以调补冲任、补肾调肝,方用“自拟益肾方”[34]。
吴效科团队:该团队主要研究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认为该病所致排卵障碍性不孕的病机为脾肾阳虚、天癸失序、痰壅胞宫[35]。
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胰岛素抵抗的肥胖患者多因痰湿脂膜闭塞胞宫而不孕,病机以肾虚为本,痰瘀为标,吴教授将该病的证候靶点定于“胞宫和肌肤”,治以补肾健脾、化痰祛瘀利湿[36]。
3 讨论
3.1 关于不孕症的病机认识
3.1.1 肾虚为本,肝郁脾虚为重要病机
《素问•上古天真论篇》云:“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肾主生殖,主藏精,肾气充盛及肾精充足是孕育的基础。
冲为血海,任主胞胎,任通冲盛,则妊有所养。
肾气不足,肾精亏虚,冲任虚衰,不能摄精成孕。
正如《圣济总录》论道:“妇人所以无子,由冲任不足,肾气虚寒故也。
”本研究所挖掘的学术团队普遍亦强调不孕症的根本病机为肾虚,重视肾在生殖方面的主导地位。
另外,《景岳全书•妇人规》提及“妇人幽居多郁,常无所伸,阴性偏拗”,强调女性特有的善妒多思的性格特点。
现代社会的女性生活及工作压力逐渐增大,情志不遂亦是现代女性不孕的重要病因。
肝主疏泄,调畅情志,肝气条达,利于氤氲之机的触发。
另外,肝为肾之子,乙癸同源,精血相生,以资冲任。
肝气郁滞,肾气闭郁,冲任不能相资,遂致不孕。
又肝木壅滞,木不疏土,脾失健运,不能生化气血以滋养胞宫、冲任,冲任失养而胎孕不受。
脾为后天之本,化生气血。
《景岳全书•妇人规》道:“妇人所重在血,血能构精,孕胎乃成。
”饮食不节,贪凉饮冷,嗜食肥甘,重伤脾胃之气。
脾虚不运,冲任亏虚,胞宫失养故不孕。
另脾气亏虚,无力运化水液,水液内聚成痰,痰湿闭阻冲任、胞宫,气机不通,亦不能摄精成孕。
此外,肾、肝、脾三脏功能失调,内生痰湿、瘀血,痰瘀互结,内阻胞宫、冲任,痰、瘀既是病理产物,亦是导致不孕的重要病理因素。
3.1.2 病证结合,分型分期论治
本研究挖掘的团队在脏腑及经络辨证基础上,采用“病证结合”的诊疗思路。
先明确导致女性不孕的具体疾病,再根据中医对该病的病机认识,进行辨证分型论治。
而受孕以经调为前提,因此,团队遵循月经周期的阴阳转化规律进行分期论治。
另外,对于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根据患者体型不同,医家多将肥胖型患者辨为脾虚痰湿,偏瘦型患者辨为肝肾阴虚。
根据月经周期,经前多以补肾温阳活血,经期多以行气活血调经,经后多以滋肾健脾养血,经间期多以补肾疏肝活血,四期序贯以调周。
3.1.3 中西医病机融会贯通
根据西医学对“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生殖内分泌轴的深入认识,现代中医亦相应提出“肾-天癸-冲任-子宫轴”及“心-肾-子宫轴”,通过调整生殖轴中各脏腑经络的关系,恢复月经节律,促进生殖。
另外,对于中医古籍没有记载的病名,如免疫性不孕,医家则根据西医对该病发病机制的认识,结合自身临证体悟,提出独特的中医病机认识。
陈淑涛教授团队认为,人体正气与西医学的免疫系统有相通之处,当免疫抗体阳性时为“正气太过”“血分瘀热”。
3.2 学术团队治疗不孕症的方法特点
治疗方面,团队以“专病专方”中药口服为主,并结合周期,针对不同时期的阴阳气血变化特点,拟定不同方药。
在服用中药的同时,强调药食同调,为患者量身定制特色食疗方法,如尤昭玲教授自拟“暖巢煲”“养颜健体糊”等。
另外,团队亦采用内外合治,针药并用,联合中药灌肠、外敷等多种手段,体现了中医药治疗不孕症的方法多样性。
3.3 本研究的优势与不足
本研究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与文献计量学相结合的学术团队挖掘,体现了数据挖掘与数据评价相辅相成的研究特点。
该研究思路能较好地筛选出中医药治疗不孕症的核心作者,利用社会网络分析软件将作者间的关系可视化,结合作者背景资料,有助于梳理团队内部的学术继承关系,较全面地呈现中医药治疗不孕症的主要学术团队。
通过检索文献内容整理,纵向总结团队核心思想,寻找学术传承中的发展与创新点,并横向比较团队间的治疗异同点,较系统地分析了中医药治疗不孕症的现状。
同时,本研究亦存在以下不足:①使用H指数评价高产作者的学术影响力,一方面不利于挖掘发文量少但影响力大的专家,另一方面不利于挖掘新兴学术团队。
②通过发文量及H指数双重指标筛选核心作者,能筛出发文量大且有影响力的专家,但可能造成团队内部成员的丢失及关系网络完整性的破坏。
另
外,以合著关系进行团队挖掘,体现的是团队内成员的学术合作关系,未必能反映成员学术继承关系,需结合作者背景资料进行关系梳理。
③仅通过查阅文献整理各个团队的学术思想,可能无法全面反映其学术观点,可结合专家采访、问卷调查等方式,对研究结果进行补充说明。
参考文献:
[1] ZHOU Z, ZHENG D, WU H, et al. Epidemiology of infertility in
China:a population-based study[J]. BJOG-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aecology,2018,125(4):432-441.
[2] 王志飞,谢雁鸣,王永炎.正则表达式在上市中药文献信息提取中的应
用[J].中国中药杂志,2011,36(20):2888-2890.
[3] 丁学东.文献计量学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204-209,
220-232.
[4] 蒋颖.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文献计量学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
版社,2013:10.
[5] 约翰·斯科特.社会网络分析法[M].3版.刘军,译.重庆:重庆大学出
版社,2016:122.
[6] 张翠珍.蔡连香运用精血理论治疗不孕症经验[J].中医杂志,2016,
57(21):1815-1817.
[7] 夏誉溦,蔡连香,张树成,等.养血补肾中药治疗肾虚型无排卵不孕症
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卵巢、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24(4):299-302.
[8] 赵红,王清,经燕,等.多途径给药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临床观
察[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08,22(6):331-333,336.
[9] 许润三.不孕症辨治之我见[J].江苏中医药,2002,23(5):1-3.
[10] 冯锡明,李祥云.李祥云治疗输卵管梗阻性不孕的经验[J].辽宁中医
杂志,2004,31(8):626-627.
[11] 杨优洲,潘芳,俞瑾,等.坤泰Ⅰ号方预治疗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促排卵
中的优势探析[J].时珍国医国药,2016,27(7):1666-1668.
[12] 杨优洲,潘芳,俞瑾,等.坤泰Ⅱ号方预治疗对多囊卵巢综合征促排卵
治疗效果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8):810-812,821.
[13] 曹琦,俞瑾,周丽蓉.坤泰方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观察[J].上海
中医药杂志,2014,48(6):66-69.
[14] 刘方,罗颂平.罗颂平治疗卵巢功能减退不孕症临证思路[J].辽宁中
医杂志,2017,44(8):1609-1611.
[15] 朱玲,罗颂平.卵巢早衰病因病机再认识[J].新中医,2015,47(4):
327-329.
[16] 陈颐.司徒仪教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医辨证思路与经验[J].
新中医,2011,43(12):154-155.
[17] 杨洪伟,沈坚华.沈坚华治疗黄体功能不全临证经验[J].世界中西医
结合杂志,2010,5(7):567-568,575. [18] 曹亚芳,刘普勇,严春玲,等.王成荣从血分郁热论治免疫性不孕[J].
四川中医,2016,34(4):5-6.
[19] 杨永琴,尤昭玲.尤昭玲教授诊治多囊卵巢综合征性不孕症的经
验[J].中医药导报,2015,21(23):25-28,31.
[20] 李灿东,高碧珍,黄熙理,等.不孕症肝郁病理与性腺轴功能变化的相
关性研究[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19(3):36-38.
[21] 李灿东,高碧珍,兰启防,等.原发性不孕症舌印片与阴道脱落细胞的
对照观察[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4,14(2):3-6.
[22] 华宙佳,丁彩飞,杨欣.鲍严钟治疗肾虚血瘀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经
验[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8(9):721-722.
[23] 丁彩飞,王晨晔,杨欣,等.苍附导痰汤加减方对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
症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34(11):1297-1301.
[24] 姜萍,傅萍,陈扬波.何氏妇科流派傅萍治疗不孕症临床经验[J].中
华中医药学刊,2016,34(11):2574-2576.
[25] 梁昕,赵可宁.夏桂成教授运用补肾调周法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性
不孕症的经验[J].河北中医药学报,2016,31(3):54-57.
[26] 毛眯,谈勇.谈勇教授运用滋阴补阳中药序贯疗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
征的经验[J].中医药导报,2015,21(11):94-96.
[27] 李冉,连方.连方治疗卵巢低反应性不孕症经验[J].湖南中医杂志,
2016,32(9):38-40.
[28] 庞保珍,庞清洋,庞慧卿,等.坤和毓麟丹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110
例[J].中医杂志,2010,51(7):625-626.
[29] 刘春丽,李伟莉,程红,等.梁文珍妇科经验撷菁[J].安徽中医学院学
报,2012,31(4):41-43.
[30] 梁文珍.补肾泻浊汤治疗免疫性不孕症78例[J].新中医,1998,
26(4):45.
[31] 王春霞,褚玉霞,陈建设,等.补肾助孕汤联合克罗米芬治疗排卵障碍
性不孕症的疗效观察及作用机制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5,21(7):846-848.
[32] 褚玉霞.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治经验[J].中医研究,2014,27(6):48-
50.
[33] 孔赛,韩凤娟.王秀霞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经验[J].中
医杂志,2014,55(10):826-828.
[34] 韩凤娟,尚洪宇,王秀霞.王秀霞治疗瘦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经
验[J].辽宁中医杂志,2016,43(3):480-482.
[35] 侯丽辉,王晓冰,吴效科.从“痰壅胞宫”病机理论论多囊卵巢综合征
排卵障碍[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8,14(10):725-726.
[36] 吴效科.从天癸失序、痰壅胞宫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病机及治疗[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29(7):588-589.
(收稿日期:2019-11-27)
(修回日期:2020-01-14;编辑:季巍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