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国传统美德演讲稿(精选6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弘扬中国传统美德演讲稿(精选6篇)
弘扬中国传统美德演讲稿篇1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文明礼仪之邦,讲文明,懂礼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作为一名学校生,我们更要学习、遵守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把中华民族美德时刻记心中。
“懂礼貌,讲文明”是传统美德中最重要的一点。
在何时何地,文明礼貌无处不在,它像绵绵细雨,滋润着大地,像阵阵微风,吹进人们的心田。
很小的时候,妈妈就教育我要讲文明,懂礼貌,告知我“讲文明,懂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从那时起,“讲文明,懂礼貌”就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海里,也使我养成了“懂礼貌,讲文明”的好习惯。
现在,随着社会各界人士不断的呼吁人们:懂礼貌,讲文明,慢慢地人们不再那么没有礼貌了。
公交车让座的人越来越多了;在大街上没有人随地扔垃圾、随地吐痰了;公共场所没有人再吸烟、大声喧哗了……这些在我们身边的小事也能体现出人们的变化。
所以,我们人人都应当“懂礼貌,讲文明”。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言必信,行必果。
”“你必需以诚待人,别人才会以诚回报。
”“诚恳是人生永久最美妙的品行。
”等名言都是写“诚信”在生活中必不行少。
诚信待人,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部分。
有一个真实的例子:一次,宋庆龄奶奶去幼儿园对小伴侣许下承诺,“六一”儿童节那天和小伴侣们一起过节日。
可是那每天气突变,刮起了大风,下起了大雨,老师和同学们都以为宋庆龄奶奶不会来了,当她们绝望地望着窗外灰蒙蒙的天时,宋庆龄奶奶的车奇迹般地消失在校内门口,孩子们惊喜地笑了,老师用感动的心情紧紧握住了宋庆龄奶奶的手,宋庆龄奶奶对老师说了一句话:“既然我说了,就得守信。
”从宋庆龄奶奶的故事中,我们明白了,诚是恳切,信是守信,诚信是一句承诺,诚信是许诺后的行动,诚信更是一根顽强不屈的脊梁。
“勤俭节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俭节省也是重要的一部分。
无论家里的收入凹凸,再有多富有,我们都应当勤俭节
省,我们要从现在做起,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养成良好的勤俭节省习惯。
尊老爱幼是我们每个学校生以及大人们都应当做到的事。
乘公车的时候主动让个座位,搀扶年迈的老人过公路,关心年迈老人搬东西等等。
这些都是我们很简单做到的事情,却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所以,我们人人都要尊老爱幼。
遵守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每个学校生的责任。
我们肯定要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弘扬中国传统美德演讲稿篇2
敬重的领导,老师,友爱的同学们:
十月份刚刚悄无声息地走过,试问在场的一万名同学中,谁又会知道十月三十日是世界勤俭日呢?“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我们都知道,勤俭节省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殊不知,勤俭节省也是全世界的共识。
勤俭的含义很朴实,很通俗,我想每个人都知道。
那如何做到勤俭呢?我认真寻思了一下,答案好像很简洁。
吾不信己,于是又问了一下度娘。
事实上,勤俭真的很简洁,即不乱花钱,不铺张粮食,不铺张资源,甚至连低碳生活也是勤俭的一种方式。
勤俭是人们普遍承认的美德,而践行美德又如此轻而易举,何乐而不为?然而事实却不是这样的。
如今的很多国人铺奢铺张,肆意铺张,中国式剩宴让人触目惊心,官二代、富二代们的各种炫富浪费令人作呕。
校内里,有的同学会让收入甚微的父母为自己担当一双价格不菲的鞋,也有的会不务正业,将时间、金钱大把地倾倒进网游与零食的深渊;还有这样一类人,他们自己或许一毛不拔,但对公共资源却不甚疼惜,他们任由无人的教室里灯火通明,风扇咆哮;任由水龙头哗哗泪流,内心也毫无波澜,这也是一种不勤俭。
为何要勤俭?李商隐在《咏史》中说:“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古人认为勤俭与家国紧密相连,社会共识告知我们勤俭是一种美德,而对我来说,勤俭是由于我们没有浪费的资本。
非洲,一个触动着全球人心灵的
名词,它是贫困的代名词。
时至今日,贫困、饥饿、疾病、无望,这些仍旧是非洲印迹。
有数据显示,非洲某些地区男性平均年龄只有40岁,而女性是35岁,主要缘由就是长期贫困带来的养分不良以及艾滋病。
这个世界并非如我们所见般安静祥和,我们没有资本浪费,像温水煮青蛙般走向衰落。
浪费的根源是什么?我个人认为是生活的温床和浮躁的心理。
二十一世纪相对而言是和平安静的,这一代人没有经受过资源短缺,不知道何为饥饿。
没有经受过,便不会敬畏,难得珍惜。
莫言在小说《罪过》里曾写过“我伸手抓过那鳖裙,快速地掩进嘴里。
从口腔到胃这一段,都是腥的,热的。
我的肠子在肚子里为我的行动欢呼。
”多么生动而令人心酸的一幕,如果我们都对此深感认同,便不会有那么多的铺张,那么多的不珍惜。
浮躁也是一大缘由。
在《精神光明的人》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这是个欲望大得惊人的掘金年月。
”物欲让人丑陋而浮夸,使人们不知不觉形成一种用繁重奢侈麻醉自己的行为。
浮躁的人往往一晌贪欢,不知生活真意义何在。
戒奢戒浮,且勤俭,且简约。
脱去浮华,寻求质朴,是心里生活不言而喻的诗意。
每当我发现班干部在动用班费时精打细算,心里总会有种暖流,这是勤俭朴实带来的本真的感动,令人踏实,令人心安。
前言冗长,不知能载入人心的是哪些支言片语,谨求听者能有一丝共鸣,在生活的温床中不忘感恩,限制物欲,拒绝浮躁。
戒奢戒浮,且勤俭,且简约,体察生活简洁朴实之美。
弘扬中国传统美德演讲稿篇3
友爱的老师、同学们:
人说“敬重是种美德”。
然而,从前的我却不懂得敬重别人。
见了邻家叔叔阿姨,我从不会主动打招呼;放学回到家,从不会说声“爸妈好”;别人关心了我,从不说声“感谢”;向同桌借东西,也从不言语一声……不敬重别人,自然也得不到别人的敬重。
记得三班级时,我和同桌是特别要好的伴侣,我们形影不离,亲如姐妹,可谓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然而有一天,我遗忘带钢笔了,课作业还有一题没做完。
怎么办呢?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装。
这时同桌正好被老师叫上
了讲台——给她指导作业。
我瞥了一眼她的文具盒,急中生智,取出钢笔写起来。
让我没想到的是,那钢笔竟是同桌的心爱之物。
我快要写完作业时,同桌回来了。
她一把夺下我手中的笔,冲我“横眉冷对”:“谁让你拿我的笔了?怎么不和我说一声?”
我刚想解释,她却不由我分说,丢下一句:“我找老是换座位,不理你
了!”说罢,便扬长而去。
不懂得敬重,使我失去了一位伴侣。
我立刻恍然大悟,并懂得了:敬重别人是多么的重要!
现在的我已是六班级的同学,由于有了上次的教训,我学会了敬重,能和新的同桌友好相处了。
一次,我忘了带文具盒,同桌见了便主动问我要不要钢笔。
我说:“君子不夺人所爱,你也要做作业。
”一会儿,老师要报听写,于是我面带羞怯地向同桌求援,并心怀感谢地“千恩万谢”。
同桌冲我笑笑,拿出一支最美丽的笔递给了我。
哦!我最终明白,敬重就是谦和的微笑,敬重就是一句发自内心的“感谢”。
从前,不懂得敬重,使我失去了一位伴侣;如今,懂得了敬重,让我又有了一位新伴侣。
敬重别人是种美德,而被别人敬重就是一种幸福。
弘扬中国传统美德演讲稿篇4
友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都是一个讲究品德教育、个人修养的民族,一个甜美的微笑,一种执着的追求,一次安慰人心的宽容,融会成美德赞颂曲上一个个拨动人心的音符。
千百年来的文明礼仪之风传承今日,因此我国素以“文明之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
我国劳动人民历来重视道德修养和文明礼貌,具有悠久的传统美德。
而一个素养高、有教养的现代文明人,必需有良好的文明礼仪。
文明礼仪到处可见,经常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小事中,但往往被我们忽视。
所以我们要把文明美的融入到现实生活中去。
我记得有一个下雨天,我在车站上去等车,好不简单等来了一辆车,里面去是一片乱哄哄的人群,我费尽全身力气,涨红了脸,才挤进了人堆里,猛然间一抬头,观察有一个空位,我抓紧跑过去坐下来,长长的舒了一口气,突然前面走来了一位老奶奶,她颤巍巍的,大家都视而不见,漠不关怀,车上的广播播了几百遍“要尊老爱幼”,我觉得那是根本是在铺张电,由于大家见到这位老奶奶,都不理不睬,毫无反应。
文明美德就如一泓清泉可以为我们滋润心灵,赐予我们心灵的慰籍,让我们远离俗气,拥抱文明!
弘扬中国传统美德演讲稿篇5
妈妈从小就告知我:“长大要做中国的栋梁,必需先从中华美德。
”
不过大家都知道,中华美德不是人人都有的,就是有些人随地吐痰,爱打架,人一看,就知道这个人的品德。
而我抱负中国人呢,是一个不撒谎,不破坏绿化的人。
记得有一次,我坐公交车回家,有一位老爷爷上来,他走到两位年轻人面前,可那两个年轻人理都不理老人,后来,有一位姐姐毫不迟疑地把自己的坐位让给老爷爷。
可见,这位姐姐很讲究中华美德。
在生活中,有许多人心地和善,也有许多人心胸狭窄,假如我们每人献上一点爱心,那整个世界就会成为中华美德的海洋!
上下五千年,中国一路风尘仆仆走来,脚下踏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蕴。
但在今日,一提及中国传统礼仪,大多数人并没有什么清楚概念,甚至则一位这种传统礼仪人化是过时的东西。
因此,中国礼仪文化正在患病着史无前例的以往与不屑。
然而,中华民族传统礼仪文化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处理人际关系的实践结晶,是人与人之间行为规范的准则。
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为求的正确答案一起去老师家请教。
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来到程家时,适逢先生坐在路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老师,就恭尊敬敬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过来良久,程一觉醒来,从窗口发觉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她遍身披雪。
脚下雪已有一尺多后了。
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了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礼仪是律己,进人是一种规范,是表现了对他人的敬重。
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养、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
东汉黄香仅仅九岁,就懂得尊老爱幼,孝顺父母。
在冬天寒冷之时,就用自己的身体将父母的被子暖和后,再请父母安寝;在夏日酷热之际,则用扇子给父母扇凉驱蚊,以侍奉父母安寝。
黄香温席是在中国传统孝之礼仪,孝顺父母,从小事做起。
近百年来,由于种种缘由,一些优秀的伦理道德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如今的人们已经有了较之过去更为雄厚的经济基础来孝敬老人,心已经没了,孝敬父母不是有心无力,而是有力无心。
唐朝贞观年间,西城回纶国是大唐的藩国,一次,回纶国为了表示对大唐的友好,派使者带一批珍宝见唐王,其中最宝贵的是白天鹅。
途中,白天鹅不谨飞走,使者只拔下几根鹅毛,却没能抓住白天鹅,使者在担忧可怕之余吧鹅毛献给了唐太宗,唐代宗并没有怪罪他,反而觉得他忠诚狡猾,不辱使命,从今,“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的故事干为流传开来。
中国传统礼仪,应是体现精神价值的生活方式,传录它可以使我们的礼仪化发扬光大。
传统礼仪究竟是中国传续了几千年的血脉,若血脉堵塞,中国只能被称为是一个现代国,而不能称其为中国了。
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国人和海外人引来容耀和骄傲,它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分散力,没有它,国人将迷失自我;没有它,中国便只剩下一个空壳。
纵观古今中外各国进展,世上没有一个民族失否定自身传统礼仪的,没有任何一个民族会认为自己的优秀的传统礼仪是过时的,有害的。
而传来中国传统礼仪文化。
是每个华夏儿女的责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无愧地大声说:“我是中国人!”
弘扬中国传统美德演讲稿篇6
老师们,同学们早安:
今年的10月7日是农历九月初九,它是我们中华民族又一个传统佳节重阳
节。
农历九月九日,为什么叫重阳?由于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农历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
又由于"九九'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期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因此重阳佳节,寓意深远,所以古人认为这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
在改革开放的今日,重阳节这个传统的节日被给予了新的含义。
1989年,我国把每年农历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从而将传统与现代奇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
俗话说"最美莫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夕阳是晚开的花,夕阳是陈年的酒'。
每天,我们迎着朝阳上学,沐浴着夕阳回家,不知不觉又走进这秋风送爽、瓜果飘香的日子,即将迎来今年的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敬老、爱老、助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传承下来的珍贵精神财宝。
古代思想家孔子说:做子女的能活下来,是由于有父母的哺育;
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要求人们不仅要敬重自己的老人,还要敬重社会上全部的老人。
古往今来,我们有很多敬老爱老的故事:古有木兰代父从军、黄香扇枕温席、王祥卧冰求鲤、孟宗哭竹生笋的佳话;今有陈毅探母等感人肺腑、润人胸襟的故事。
人人都会老,家家有老人。
敬重老人,实际上就是敬重我们自己!
同学们,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急剧增多,维护敬老爱老这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美德更显得重要。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我们指明白方向:夕阳的幸福要朝阳的回报,让我们用一颗真诚的敬老之心、感人的助老之行影响全社会,使全部的老人"老有所乐'。
今日,在"9.9重阳节'到来之际,我们诚心祝福天下的老人健康长寿,幸福美满!我们诚心盼望"敬老、爱老、助老'的中华传统美德世代相传,永放光荣!也更盼望同学们在重阳节之际为你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你四周的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孝敬老人的好事,让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