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共写随笔的再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生共写随笔的再思考
新教育实验倡导的十大行动之一就是师生共写随笔。

也就是通过撰写教育日记、教育故事、教育案例分析和学习心得等形式,师生记录、反思日常的教育和学习状况,交互书写,相互编织,彼此润泽,共同成长。

曾经的老校长,提出让教师每周写一篇教育随笔,每学期写十六篇。

当时的我,觉得这简直太困难了,哪有时间去写随笔,整天被教案、作业缠住,根本就没有喘息的时候。

于是就为了写随笔而写随笔,大多时候都是为了完任务,很少有认真思考去写。

由于自己的无知,荒废了大好时光,耽搁了自己成长的机会。

总以为校长的做法对教师太过于苛刻,哪能想到这种做法竟然是为了教师的成长而采取的一大举措。

可是,认知给自己设限,让自己失去了锻炼自己、提升自己、成长自己的好机会,更让校长的好心做了无用功。

今天读了朱永新教授的这本书,才知道校长完全是运用朱教授提倡的师生共写随笔和阅读,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可惜校长的良苦用心。

十年时间过去了,才悟出了其中的道理。

如果当时自己认识到好处有这么多,对自己的成长有莫大的作用,行动起来,坚持下来,效果可能是惊人的。

自己要为自己的无知买单。

教师没有思考,就不会有成长。

写作,对于教师来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真正的思考就是从写作开始的。

教师写教育随笔正是批判反思型教师的必由之路,也是学生思维发展
的有效形式。

教师带动学生共同写随笔,记录教学过程中的一点一滴,捕捉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关注学生的每一个信息,反思自己的教学成功与失败,得与失,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促进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

学生通过记日记,反思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状况,记录学习过程中的得与失,能更好地促使自己改进学习方法,更好地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师生共写,反思日常的教学生活,从中吸取经验教训,能促使大家每天改进一点点,每天进步一点点。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师生通过不断地思考,不断地写作,创造自己生命的传奇。

让自己通过写作走向一个幸福的人生,遇见一个更好的自己。

新教育实验提出教师成长的三专模式: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交往。

可以帮助教师快速成长,通过反思写作更好地认识学生、认识自我,理解教育。

只有努力突破这些,才能促使自己在教育的旅途上快速成长。

让自己成为一个善于思考的人,善于阅读的人,善于写作的人,在实践中去思考,在实践中去探索,在思考中去观察,在观察中明理,做一个阅读与写作相伴的人。

将师生共写随笔看做是历练自己、提升的自己的主要路径。

相信阅读,相信阅读的力量,相信阅读能够救自己,更要相信写作是自己成长的唯一密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