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精选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走向社会主义之路第2课 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北师大版知识点练习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精选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走向社会主义之路第2课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北师大版知识点练习含答案解析第七十五篇
第1题【单选题】
以下两幅宣传图片共同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时代主题是( )
A、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B、实行三大改造
C、反抗美帝国主义侵略
D、发展农业生产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为了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62周年,某班同学准备出一期主题图片展。

以下图片可作为展品的有(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人民政府公布的土地改革法令是( )
A、1950年——《中国土地法》
B、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1951年——《中国土地改革法》
D、1949年——《中国土地法大纲》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1953年,农民王老汉家贴出的一副春联:“土地还家山河改色,妖氛敛迹农民翻身”。

从春联中看出让王老汉高兴的事情是( )
A、他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走上了集体化道路
B、他成为了人民公社社员,吃饭不要钱了
C、种上了责任田,使他勤劳致富
D、他分到了地主的田地,成为了土地的主人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1950年悍然指挥所谓联合国军侵略朝鲜的是( )
A、日本
B、英国
C、美国
D、德国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A、土地改革运动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B、集体经济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C、过渡时期总路线调动了农民积极性
D、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鼓舞了农民信心
【答案】:
【解析】:
第7题【材料分析题】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它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始终重视“三农”问题。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人民政府开展了什么运动使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有什么意义?
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1956年,90%以上的农户参加了什么组织?
在1958年总路线的指挥下,党中央在农村又发动了什么运动?这场运动的特点是什么?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建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大发展。

在新时代下,请你为我国的三农问题献计献策一条。

由下图可以看出,党和政府“三农”政策的根本发点是什么?
【答案】:
【解析】:
第8题【材料分析题】
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这样,当做一个阶级来说,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这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材料三:“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侮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

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人民日报》1953年元旦社论
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土地改革中颁布的文件。

材料一中刘少奇说“土地改革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的依据是什么?
材料二出自哪个文件?在哪次会议上形成的?
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党和政府为实现这个“最高利益”而编制的建设规划是什么?请谈谈该规划完成产生的影响。

【答案】:
【解析】:
第9题【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中1949——1952年粮食变化趋势得益于国家的什么措施?这一措施的意义是什么?
材料二中我国在形成“新的认识”后的具体行动是什么?材料中“中国资本开始游猎全球”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积极倡议组建亚投行并得到多国响应的认识。

【答案】:
【解析】:
第10题【材料分析题】
《时代》周刊是美国三大时事性周刊之一,内容广泛,对国际问题发表主张和对国际重大事件进行跟踪报道,周刊每年年末都会评选当年的“风云人物”。

《谁在〈时代〉封面上?》一书的作者列努斯曾说:“那些经常出现在《时代》封面上的人物,必将被收入历史课本。


材料一:图1是1951年6月18日的《时代》期刊,封面人物是周恩来。

标题是:共产主义者周恩来。

然而,《时代》首次介绍给西方人的周恩来,在政治上成了暴虐的统治者,在外交上成了听话的仆从,在经济上成了无能的领导者。

《时代》对周恩来和新中国的“妖魔化”和“丑化”也许不难“理解”,因为当时美国的双脚正深陷战争的泥潭。

材料二:图2是1971年11月8日的《时代》期刊,封面人物又是周恩来,左上角文字:“The Chinese Are Coming”(中国人来了)。

封面文章这样写道:“当意气风发的毛泽东在1949年发表他著名的演讲,宣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以后,他的助手向地处纽约的年轻的联合国发了一封电报,要求联合国驱逐由蒋介石政府代表的中国政府……而今天,联合国要接受一个来自新地区的代表团:中华人民共和国。


材料三:图3是1972年2月6日的《时代》期刊,标题是:尼克松的中国之旅。

画面表现着尼克松与毛泽东、周恩来的见面,参观长城,以及观看中国的歌舞表演。

材料四:图4是1979年1月1日的《时代》期刊,封面人物是被评为1978年年度风云人物的邓小平。

标题写着:《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
从材料一可以看出,美国对新中国是一种什么态度?当时,中美之间正陷于什么战争?
材料二中“The Chinese Are Coming”反映了是中国当时那一项外交成果?
材料三中“尼克松的中国之旅”产生了哪些成果?请指出促成1972年“尼克松的中国之旅”的因素有哪些?
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9年1月1日的美国《时代周刊》把邓小平被评为年度风云人物的国内和国际因素各一点。

【答案】:【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