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上学期社会教案《我有一个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有一个家》
一、教学目标
1.让幼儿了解家的基本构成,知道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2.培养幼儿热爱家庭、关心家人的情感。

3.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

二、教学重点
1.让幼儿掌握家的基本构成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2.培养幼儿热爱家庭、关心家人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
1.引导幼儿用完整的句子表达对家的认识和情感。

2.培养幼儿在集体活动中积极参与、友好相处的品质。

四、教学准备
1.课件:家的图片、家庭成员图片、家庭树等。

2.音乐:《我有一个家》歌曲。

3.纸质卡片:家庭成员名称、家的组成部分名称等。

五、教学过程
1.热身活动
(1)组织幼儿做游戏“找朋友”,让幼儿在游戏中相互认识、交流。

(2)引导幼儿分享游戏中的感受,为的主题活动营造轻松氛围。

2.导入活动
(1)出示课件,展示家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内
容。

(2)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你们有自己的家吗?家里都有谁?
3.主题活动
(1)讲解家的基本构成:房子、家具、家庭成员等。

(2)展示家庭成员图片,引导幼儿说出每个家庭成员的称呼。

(3)讲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爸爸妈妈是夫妻关系,我们是他们的孩子,我们和爸爸妈妈是血缘关系。

(4)组织幼儿讨论:你们喜欢自己的家吗?为什么?在家里你们都会做些什么?
4.情感体验
(1)播放音乐《我有一个家》,让幼儿感受歌曲中的温馨氛围。

(2)引导幼儿用动作和表情表达对家的喜爱。

(3)组织幼儿分享自己在家里的快乐时光。

5.游戏活动
(1)组织幼儿进行“家庭树”游戏,让幼儿用卡片搭建自己的家庭树。

(2)引导幼儿互相介绍自己的家庭树,分享家庭成员之间的故事。

(1)引导幼儿说出自己对家的认识和理解。

(2)教育幼儿要关心家人,热爱家庭。

六、教学反思
1.在讲解家庭成员关系时,部分幼儿对血缘关系理解不深,需要
进一步引导。

2.在游戏活动环节,部分幼儿参与度不高,需要更多关注和鼓励。

重难点补充:
一、教学重点
教师:“我们来看看,妈妈和爸爸是怎么认识的,他们在一起就是夫妻,我们就是他们的孩子。


幼儿甲:“我妈妈和爸爸也在一起,我还有一个弟弟。


教师:“对,你们都有自己的小家庭,我们和爸爸妈妈、兄弟姐妹就是一家人。


教师:“你们觉得家里最温馨的地方是哪里?”
幼儿乙:“我觉得是我和妈妈一起在厨房做饼干的时候。


教师:“嗯,家庭的温暖就是在一起做事情的快乐时刻。


二、教学难点
教师:“谁能告诉我,家对你来说是什么?”
幼儿丙:“家是我和爸爸妈妈一起玩的地方。


教师:“很好,那你能用一句话形容你的家吗?”
幼儿丙:“我的家很温馨,我很喜欢。


教师:“现在我们来做‘家庭树’游戏,每个人都要来贴上自己的家庭成员卡片。


幼儿丁:“老师,我找不到我的卡片了。


教师:“没关系,我们一起找,或者你可以问问旁边的小朋友借一张看看。


幼儿戊:“我找到了,这张是‘妈妈’,这张是‘爸爸’,我们一起贴上去吧。


教学过程补充:
教师:“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游戏,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自己的家,然后告诉旁边的小朋友你家里都有谁。


幼儿己:“我家里有爸爸、妈妈、哥哥,还有我。


教师:“很好,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家里的人都是我们最亲爱的人。


教师:“谁愿意分享一下,你们在家里最快乐的时刻?”
幼儿庚:“我最快乐的时候是周末,爸爸妈妈带我去公园玩。


教师:“听上去真幸福,家庭的快乐就是和家人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


教师:“现在,我们要用这些卡片来搭建一个大家庭,每个人都要参与进来,我们要一起合作。


幼儿辛:“老师,我贴好了爸爸,贴妈妈。


教师:“很好,我们每个人都是家庭的一部分,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我们的家庭树才会更完整。


注意事项:
1.针对不同幼儿的理解能力和表达水平,教师应耐心倾听,给予每个幼儿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避免因为急于推进教学进度而忽略了个别幼儿的参与。

2.在讲解家庭成员关系时,注意语言要简洁明了,尽量用幼儿能
理解的词汇和例子,避免使用复杂的概念。

3.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学中应多采用直观、生动的教学手段,如实物、图片、音乐等,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增强学习兴趣。

4.对于表达能力较强的幼儿,可以适当增加难度,鼓励他们用更丰富、更完整的句子来表达;而对于表达能力较弱的幼儿,要多给予鼓励和肯定,帮助他们建立自信。

5.教学方式上要多样化,结合集体教学和小组合作,让每个幼儿都有参与感和归属感,同时注意观察每个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6.在游戏和互动环节,教师要控制好节奏,确保所有幼儿都能跟上教学进度,避免个别幼儿感到被忽视或无法跟上。

7.要充分尊重每个幼儿的家庭背景,避免在讨论中触及敏感话题,造成幼儿的不适或尴尬。

8.教学评价要以正面激励为主,关注幼儿的学习过程而非仅仅结果,鼓励每个幼儿的进步和参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