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_PPT优秀课件4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
•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整体感知 诗文的思想内容。 • 2、学习诗中借助时空变化来层层推进情 感的抒情方法。 • 3、感悟文章所抒发的赞美祖国、热爱祖 国的情感。 • 4、理解、感受这首诗的优美意境和深刻 含义。
余光中,台湾当代著名 诗人、散文家和诗歌评论家。 1928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 建永春,1950年去台湾。由 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陆和 台湾长期阻隔,而诗人又经 常流浪于海外,游子思乡之 情,是他的诗歌作品中的重 要内容。著名诗集有《白玉 苦瓜》、《舟子的悲歌》、 《钟乳石》等。
1、你在希望中享受到的乐趣,比将来实际享受的乐趣要大得多。 2、理想不是一只细磁碗,破碎了不有锔补;理想是朵花,谢落了可以重新开放。 3、人类的幸福和欢乐在于奋斗,而最有价值的是为理想而奋斗 4、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 5、理想的实现只靠干,不靠空谈 6、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7、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 8、理想即寻觅目标的思维。 9、理想是世界的主宰。 10、理想失去了,青春之花也便凋零了。因为理想是青春的光和热。 11、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断的方向。 12、理想就在我们自身之中,同时,阴碍我们实现理想的各种障碍,也是在我们自身之中。 13、立志要如山,行道要如水。不如山,不能坚定,不如水,不能曲达。 14、理想是力量的泉源、智慧的摇篮、冲锋的战旗、斩棘的利剑。 15、人生的真正欢乐是致力于一个自己认为是伟大的目标。 16、人的理想志向往往和他的能力成正比。 17、大丈夫行事,论是非,不论利害;论顺逆,不论成败;论万世,不论一生。——(明)黄宗羲 18、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19、一个人的理想越崇高,生活越纯洁。 2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1、理想是反映美的心灵的眼睛。 22、人生最高之理想,在求达于真理。 23、把理想运用到真实的事物上,便有了文明。 24、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25、有理想的、充满社会利益的、具有明确目的生活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和最有意义的生活。 26、人需要理想,但是需要人的符合自然的理想,而不是超自然的理想。 27、生活中没有理想的人,是可怜的。 28、在理想的最美好的世界中,一切都是为美好的目的而设的。 29、理想的人物不仅要在物质需要的满足上,还要在精神旨趣的满足上得到表现。 30、生活不能没有理想。应当有健康的理想,发自内心的理想,来自本国人民的理想。
• 2、抽象的情感“乡愁” 在诗中是用什么具体可 感的事物来象征的?
诗人把乡愁投射于“邮票”“船 票”“坟墓”“海峡”四个具体可感 的对象上
• 3、这四种对象前表修饰、限制的形容 词和数量词有什么特点?它们共同突 出了这四样东西的什么特征?在诗中 有什么表达效果?
“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数 量词和“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 的”四个形容词都以一种看似轻描淡写的方式, 把乡愁浓缩于四个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恰 恰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浓烈的思乡情感。
品味乡愁 解读意境
选择你最喜欢的一节诗,将它改写成散文。
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端坐在木桌前。如豆的灯火映照 着他那双湿润的眼。窗外,清冷的月光如泻。 他正在小心翼翼地粘贴着一枚小小的邮票。信封上,是 他母亲的名字。——他给母亲写些什么呢? 是叙说离家求学的艰辛,还是追忆儿时盘桓母亲膝头的 亲密?是倾述“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情怀,还是应答母亲 日日村头槐树下的翘盼?…… 他还在恭敬地粘贴着。他粘贴的哪里仅是邮票,他粘贴 的是母子身处两地遥相思念的亲情!他邮寄的又哪里仅仅 是信,他邮寄的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拳拳 赤子之心! 谁说“少年不识愁滋味”,这正是一个少年——如烟如 梦的乡愁啊!”
注意: ①读出节奏; ②读出重音; ③读出感情。
乡 愁
● ● ● ● ● ●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 ● ● ●
长大后 乡愁 / 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 ● ● ● ● ● ● ● ● ●
乡 愁
● ● ●
余光中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 ● ● ● ● ● ●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 ● ● ● ● ● ● ● ● ●
zhè 代词,指较近的时间、地方、事物。
这
zhè i 是“这(zhè )一”的合音,但指 数 量时不限于一,如,这个,这些。 nà 代词,指较远的时间、 地方、事 物。
那
nè i 是“那(nà )一”的合音,但指数
梦想的力量 当我充满自信地,朝着梦想的方向迈进
并且毫不畏惧地,过着我理想中的生活 成功,会在不期然间忽然降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少年的嘴角长出了短黑的胡须。此时,他正背手伫 立在船舷边,遥看着远方。手心里,握着那张窄小 的船票。 他在遥望着什么呢?是回忆起大红灯笼中迎娶新娘的 喜庆,还是想起离家奔波外出谋生的辛酸?是回忆起 夫妻聚首恩爱团圆的甜蜜,还是想到一次次独自登 船时,妻子朝雾中的挥手别离?…… 故乡渐渐地近了,近了。可,一想到短暂的聚首后, 仍是长久的分离……他不由得又握紧了手心中那张 窄窄的船票。
他站在高山向大陆眺望,耳边仿佛传来了 亲人的呼唤。想渡,却被那浅浅的海峡所 阻隔,它阻断了多少亲人团聚的梦想,它 又使多少人骨肉分离,天人相隔。这浩荡 的海峡之水,怎么能比得上思乡的泪水之 多,这是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的旷古忧愁的 思乡之泪。
作 业
1、熟读、背诵余光中 的《乡愁》。 2、 搜集并整理有关乡 愁的古诗词。
量时不限于一。如:那个、那些。
nā 姓
品味乡愁
整体感悟 请你把读诗过程中的感受、 发现或其他任何一方面的收获说 给大家听 。
品味乡愁 赏析诗歌
1、本诗共四节,是按什么顺序
组织安排的?从诗中哪些词 语可以看出? 明确:时间顺序,“小时侯”、 “长大后”、“后来”、“现在”。 对应的是人生四个阶段。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千古不绝的乡愁诗文化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诗经 采薇》) 2.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行行重行行》) 3.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宋之问《度大庾岭》) 4.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十五日夜望月》) 5.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6.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 4、四个具体可感的意象分别 包含了怎样的情感?
• 小时候----邮票----母子之情 • 长大后----船票----夫妻之爱 • 后来-------坟墓----丧母之哀
渴思 望乡 祖爱 国国 统之 一情 ,
• 现在-------海峡----恋国之思
小结
• 这是一首抒情诗,借邮票、 船票、坟墓、海峡把抽象的乡愁 具体化、实物化,变成具体可感 的东西,表达了作者渴望与亲人 团聚,渴望祖国早日统一,结束 分离之苦的强烈愿望。
他,又一次地回到了故乡。他在一座新坟前跪 伏着,哭拜着——这次,他面对的是和亲生母 亲的生死别离! 忘不了啊,幼儿时靠在母亲温暖的怀里贪婪地 吮吸她的乳汁;忘不了啊,孩童时玩乐得忘了 回家,母亲在村头暮色中声声焦急的呼唤;也 忘不了,成人后离家闯荡时,母亲那一句句语 重心长的叮咛和慰藉…… 可,母亲!您怎么就走了呢?这仁爱厚慈的土层, 竟活生生地将我们母子分隔开来——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