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鲁人版选修中国现当代小说选读学案:第二单元 4 命若琴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命若琴弦
[内容简介]
这篇小说情节简单,叙述朴素,结构清晰。
故事的中心人物是两个生活在社会边缘的瞎子师徒,以说唱为生。
老瞎子从师父那里得到了一张药方,弹断一千根弦之后服那付药,就可以看到世界。
为了这个目标,老瞎子走过了五十年风雨坎坷之路,每天和小瞎子攀山越岭,走遍大村小舍,用心去弹自己的琴。
可是在野羊坳村终于弹断了最后一根弦后,老瞎子才知道那药方原来是一张白纸。
老瞎子的生活目标轰然倒塌,坚持了一辈子的理想在瞬间破灭。
他曾沮丧不已,可是为了小瞎子,他把目标虚设到更远,给小瞎子也开了药方:弹断一千二百根。
靠着这个脆弱的信念,他们依然顽强地踏上了人生之路。
[基础落实]
1.给加点字注音
①躜动(zuān) ②呛人(qiàng)
③野羊坳(ào) ④恓惶(xī)
⑤戛然而止(jiá) ⑥摩挲(suō)
⑦炽热(chì) ⑧孱弱(chán)
⑨ ⑩{狼藉(jí)慰藉(jiè))
{剥蚀(b ō)
剥皮(b āo ))⑪
⑫{熨贴(yù)
熨斗(yùn )){隽永(juàn )隽秀(jùn ))⑬ ⑭{服帖(ti ē)
请帖(ti ě)
碑帖(tiè)){宿命(sù)星宿(xiù)住一宿(xi ǔ))
2.解释词语①心猿意马:形容人的心思散乱流荡,如猿、马难以控制。
②蓊蓊郁郁:草木茂盛的样子。
__③戛然而止:形容突然停止,多用以指声音。
④百孔千疮:比喻破坏得很严重或弊病很多。
⑤摩挲:用手抚摩。
⑥恓惶:形容惊慌烦恼。
⑦孱弱:(身体)瘦弱。
⑧嶙峋:形容人消瘦露骨。
3.词语辨析
(1)保障·保证
辨析:“保障”多指保护(生命、财产、权利等),使不受侵犯和破坏。
“保证”是指担保,担保做到,或作名词,作为担保的事物。
两者都有“保护,使不受破坏之意”,“保证”适用的范围更广一些。
例句:①《兰州晚报》报道,兰州市轨道交通施工期间疏导有预案,保证车辆双向通行,________行人过街。
②艾迪国际留学资深专家建议,希望参加院校面试的学生,应尽早预约名额并递交相关申请材料,并在留学专家的指导下,提前准备各项面试问题,以________达到最佳面试效果。
(2)反应·反映
辨析:“反应”指机体受到体内或体外的刺激而引起相应的活动;也指某件事情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
“反映”多指把情况或意见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
例句:①有地产商表示,现在有些开发商只是拿出一些优惠措施来探试市场,如果买家仍然没有________,接下来才有可能进一步加大降价的力度。
②该建议虽然简短,却________了广大农民创业致富遇到的突出困难,目前已引起市领导的关注并已转送相关部门。
(3)身临其境·设身处地
辨析:“身临其境”指亲自到了那个境地,获得了某种切身感受,它重在“境”,强调
的是一种感受。
“设身处地”是指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境遇中。
例句:①胡杨林千姿百态的造型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有的直刺蓝天,有的弯曲盘旋,走进这片怪树林,或许你能够________地感受到胡杨“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的境界。
②地震发生以后,援建者们始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________地为灾区群众着想,舍小家,顾大家,全身心投入到援建工作中去。
答案:(1)①保障 ②保证
(2)①反应 ②反映
(3)①身临其境 ②设身处地
[作者简介]
史铁生(1951~2010),当代著名小说家。
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
属中学。
1969年到陕西延川插队落户。
1972年因病致瘫,转回北京。
1974年到1981年在北京某街道工厂做工。
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以后陆续发表中、
短篇小说多篇,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奶奶的星星》分获1983年、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另外,他
还创作了电影剧本《多梦时节》(与人合作)、《死神与少女》等。
1996年11月,史铁生的短篇小说《老屋小记》获得浙江《东海》文学月刊“三十万东海文学巨奖”金奖。
《老屋小记》和《务虚笔记》获得《作家报》1996年十佳小说奖,备受瞩目的是他曾获得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2年度杰出成就奖。
在《务虚笔记》推出10年之后,人民文学出版社将推出史铁生的又一部长篇小说《我
的丁一之旅》。
这是一部以爱情为主题的长篇小说。
在疾病缠身、体力不济的情况下,《我的丁一之旅》的写作历时3年。
主要作品有:小说:《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等;散文:《我与地坛》《病隙碎笔》《有关庙的回忆》《秋天的怀念》《姻缘》等;文论:《理想的当代文学批评答自己问(上)(下)》《写作四谈》等。
2002年,史铁生获得了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那段授奖词也许是对他最精当的概括:“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
他的写作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
他体
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
”
[背景扫描]
《命若琴弦》创作于1985年,当时正处于中国“新时期”小说创作潮流迭起的时候,伤痕小说、反思小说、改革小说、现代派小说、实验小说以及新写实小说纷纷粉墨登场,作品大多关注现实生活,注重从平凡的生活中提炼出有意义的事物。
1985年是当代文学的创作与评论均发生重要变化的一年,“寻根小说”和“先锋小说”这两类“新的,更切近于八十年代中国体验”的作品,以不同于以前的思想模式、变革的叙述方式和艺术形态,使小说走出文革的阴影,面对正在裂变的世界、中国社会和人的生存方式。
此时,史铁生亦在他创作道路上作出选择,那是一条“寻根”与“先锋”结合的独特的路。
“寻根”的取向,主要体现在精神追求和立体意向方面,而“先锋”的特征则表现在艺术方法上。
《命若琴弦》即是他想要突破自己的另一种尝试。
小说的情节很简单,语言也很朴素,作品的整个重心都在对人生的理性思考之上。
显然有关琴弦的意象是一种人生感悟的结晶,目的其实是虚设的,但这虚设的目的又非有不可。
不然,弦拉不紧,琴也弹不响。
作者巧妙地将哲学思考与故事叙述相结合,在平静的叙述下蕴含深沉的人生感悟,具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老瞎子是一个顽强的生命真谛寻求者的形象。
他用他的生命历程,向人们诠释了人生的真谛。
一个瞎子,五十年如一日地行走于苍茫的群山之中,是何等的艰难,何等的不易,可他却做到了,而且还做得很好。
这都是那张药方的功劳,只要心中的火炬不灭,老瞎子的生命乐章就不断。
“噔”的一声,第一千根琴弦的断裂,却把老瞎子的生命也一并折断了。
所谓“药方”只是一张白纸,重见光明的希望破灭了,心中的火炬瞬间熄灭,生命的图腾轰然倒塌,老瞎子一生的追求破灭了。
“吸引着他活下去、走下去、唱下去的东西骤然间消失干净。
就像一根不能拉紧的琴弦,再难弹出赏心悦耳的曲子”。
他达到了自己全部能力的极限,败倒在命运老人脚下。
发现那药方是空白的。
老瞎子的心弦断了,他的心死了,“骨头一样的眼珠在询问苍天,脸色也变成骨头一样的苍白”——像绝望的屈原,刑余的太史公,写《野草》之际的鲁迅。
老瞎子的心在药方重见光明的一瞬间破碎了,破碎的心已无药可救了,被横刀截断的精神支柱已无法重逢,老瞎子的心弦跟着琴弦、一起断了、断了……
然而,恰在绝望之际,他“悟”了,他一下子明白了“以往那些奔奔忙忙兴致勃勃的翻山、赶路、弹琴,乃至心焦、忧虑都是多么快乐!那时有个东西把心弦扯紧,虽然那东西原是虚设……”绝望后的顿悟,使生命的火炬得以传承。
老瞎子平静地为小瞎子重新往琴槽里装进那张所谓的药方,没有豪迈的誓言,没有壮观的场面,火炬无声无息地传到小瞎子的手里,生命里。
旭日般的希望升腾起来了,新的生命重生了。
老瞎子生命的“熄火”,希望的“无”,变成了小瞎子绷紧的琴弦,变成了“复明有望”的“有”。
老瞎子是幸福的,于无声无息中完成了火炬手神圣的使命。
小瞎子是幸福的,于不知不觉中直奔极限。
老瞎子死了,老瞎子又重生了,重生的老瞎子生命如流星般一瞬而过。
药方让老瞎子又死了,药方却也让他在生命的破灭中重生。
在生命的破灭中,老瞎子把生命的希望留给了小瞎子,把生命的火焰的种子留给了年仅十七岁的小瞎子,“弹断一千二百根琴弦”,成为小瞎子生命的原动力。
在生命的破灭中,老瞎子完成了传递火种的任务,为他的生命画上圆满的句号,画上了圆满句号的老瞎子的生命也将随着句号一起走向终点。
老瞎子就这样毁灭了,而毁灭了的老瞎子又超越了自己,超越了生命。
在毁灭中灵光一闪,给世间留下了最耀眼的一瞬。
1.概述本篇小说的故事情节。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一老一少两个瞎子,每人一把三弦琴,走乡串户,说书为生。
在老瞎子的琴槽里,他的师父为他封着一张药方,在他弹断一千根琴弦之时,就可以取出这张药方,抓药治病,眼睛复明。
小瞎子与野羊坳的兰秀儿发生爱情,而兰秀儿被逼远嫁山外,小瞎子痛不欲生。
老瞎子在弹断了一千根琴弦后,发现他珍贵地保存了五十年的药方,居然只是一张无字的白纸。
为了让小瞎子鼓起生活的勇气,老瞎子没有把真相告诉小瞎子,他郑重地把那张无字白纸封进了小瞎子的琴槽,对他说:“记住,得弹断一千二百根。
”
2.小说中老瞎子在获知“药方”是无字白纸前后有怎样的心理变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老瞎子在未知“药方”是白纸前,内心充满无限希望,每天生活在紧张,激动中。
当他知道“药方”是一张无字白纸后,精神一下子垮掉,内心变得空虚,几近疯狂。
痛苦过后,他慢慢悟出了师父话中的道理,心情也变得平静,坦然。
等到他找到小瞎子,把“药方”封进小瞎子的琴槽,他已成大悟大彻者,心里一片光明。
3.小说中的“药方”和“琴弦”有何寓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药方”寓指为人生虚设的目标。
“琴弦”寓指人生。
一千根琴弦就是人生的过程。
4.老瞎子的一生与作者的一生有何联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阅读史铁生的作品,是阅读他本人。
阅读他的作品,是在进行一场神圣的精神洗礼;而阅读他本人,那是在接受一个人间奇迹。
史铁生,让我们自觉不自觉地参与了他的理想世界。
对于身残的史铁生,开始并没有志坚。
曾经千方百计寻找自杀机会的史铁生,不会想到今天已获得如此多人的认可。
之所以能活下去,是因为他为活着找到了充分的理由。
他选择了写作,写作成了他的生存方式。
可以说,他是被生活逼上文学道路的,可他却比别人走得更远,因为人的残缺证明了精神的完美。
因为身残,他有了更多的思考机会;因为身残,他更多地关注人的精神;因为身残,他更懂得了人的生存境地;因为身残,他……所有这些,为他铸就了长远的文学道路,而且越走越远。
5.试分析该小说蕴含的人生哲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是一篇很动人的作品,其中蕴含着深沉的人生哲理。
人生必须有一个目标,这是人活着的精神动力。
这是作品告诉我们的第一层意思。
作品更为深刻的一层意思是,即使
这个目标是虚设的,最后终于没有实现,但你只要为此而奋斗了,你的人生也是有意义的。
人生的意义并不在于目标的实现当中,而在于为实现目标而追求而奋斗的过程之中。
即“永远扯紧欢跳的琴弦,不必去看那张无字的白纸”。
人生哲理的品味其实就是人生真相的窥破。
窥破了人生真相当然是愉快的,但往往同时也是痛苦的、苦涩的。
这种痛苦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痛苦,而是清醒的痛苦,哲学的痛苦,智慧的痛苦。
它不是单纯的痛,而是痛中有快乐;也不是单纯的苦,而是苦中有甜。
这种复合的味道才更接近人生的真实,更有深度。
这种痛苦并不使人消极和颓废,而是增加几分直面人生的勇气,增加几分承受人生的内在力量,多几分应付人生、驾驭人生的智慧。
本篇课文是一部反映残疾人命运的小说。
一老一少两个瞎子,每人一把三弦琴,走乡串户,说书为生。
盲艺人的命就在这琴弦上,一代又一代盲艺人就在一个虚幻的目标激励下,走向生命的终点。
史铁生在小说中所揭示的生命哲理发人深思。
于盲人而言,命若琴弦是宿命,活下去,是严峻的现实。
“只能扯紧欢跳的琴弦,不必去看那张无字的白纸”。
事实上,那是人类共同的命运。
我们终其一生,都生活在美丽的梦想与虚设的目的之中,而生命的过程是色彩各异的。
该小说的艺术特点:
1.现代寓言式小说。
2.故事是写实的、具体的,与现实生活贴近——三代瞎子追求光明的心路轨迹。
3.寓意是哲理的,具有涵盖性。
①瞎——残疾——残缺——苦难、困境。
②看见世界——理想。
③无字药方——虚设的目标。
④一千根琴弦——人生的过程。
一、积累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躜(zuān)动 蓓蕾(lěi)
剖(pōu)析追本溯(shuò)源
B.呛(qiàng)人载(zǎi)体
友谊(yì) 莘(xīn)莘学子
C.殷(yīn)红恓(xī)惶
刹(shà)那少不更(gēng)事
D.低劣(liè) 炽(chì)热
婆娑(suō)卓(zhuó)有成效
解析:选D。
A.溯(sù);B.载(zài),莘(shēn);C.殷(yān),刹(chà)。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逐步推广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减少使用污染环境的能源,是________环境恶化的正确选择。
②随着人们自律程度的不断提高,过去有些需要用铁栏杆来维持________的地方,现在只要拉绳或画线就行了。
③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国画大师张大千,人物、花鸟、鱼虫、走兽无一不精,尤其
________画山水。
A.遏制 次序 善于
B.遏制 秩序 擅长
C.遏止 秩序 擅长
D.遏止 次序 善于
解析:选B。
此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遏制:控制,制止,对象多是情绪、事态或某种力量;遏止:阻止,对象多是战争、暴动、洪流等来势凶猛而突然发生的重大事件;此处应用“遏制”。
秩序:有条理、不混乱的情况;次序:事物在空间或时间上排列的先后;句中需要维持的是“不混乱”的情况,因此应用“秩序”。
“擅长”和“善于”两者含义相同,但用法上有区别,“擅长”可不带宾语单独作谓语中心语,而“善于”则不行;此处用“擅长”“善于”均可。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风起云涌的娱乐选秀如今成为了电视媒体吸引观众屡试不爽的招数。
“红歌会”没有排斥选秀的形式,但在内容上却独辟蹊径,重温红色记忆,激起群众的广泛参与热情。
B.当年《渴望》中的刘慧芳曾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人,时代在发展,现在要塑造一个
“刘慧芳”式的形象和当年的那一个一定会大相径庭,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一脉相传的。
C.中国有过一代怀有“科学救国”抱负的知识分子,并造就了一批像华罗庚、钱三强、李四光等著名的科学家,曾几何时,陈景润等一批科学家都是时代的楷模。
D.“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日本和朝鲜的关系想要取得变化和进展,必须通过双方的
平等对话,充分表达诚意、释放善意,用耐心积累变化,以努力争取进展。
解析:选C。
曾几何时:指时间过去没有多久,而不是句中所要表达的“曾经”的意思。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朝鲜艺术家这次来华表演的歌剧《红楼梦》,受到了中国观众的热烈欢迎,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B.《尚书》记载,东方的夷人部落民风淳朴,人们好让不争且取予有度,因此这个部落被称为“君子之国”。
C.据西藏自治区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在自治区常住人口中,藏族人口占九成
以上,为271.6万人。
D.随着大运会的日益临近,深圳随处可见志愿者忙碌的身影,迎接大运会已成为展现
志愿者风采的广阔舞台。
解析:选B。
A.“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暗换主语。
C.“据……显示”杂糅,去掉“据”。
D.“成为”的主语不能是动宾短语“迎接大运会”,应是名词“大运会”,主语不当。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自宋元至明清,清明节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达到人丁兴旺、身体健康的目的
②于是在郊游踏青时
③它便成了人类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征
④人们企盼将这种生命力转移到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身上
⑤不会忘记顺便折一些柳条回来
⑥由于柳树最先送来春的消息并且具有旺盛的生殖力
A.⑥③④①②⑤ B.②⑤①④⑥③
C.②④⑥③①⑤D.⑥④②⑤③①
解析:选A。
本题从排序的角度考查语言的连贯。
语段的第一句引出清明节要插柳条的
习俗。
后面6句话我们经过阅读可知,其中④和①是说插柳条的目的;②和⑤是有关插柳条的行为;⑥和③则是说插柳条的渊源。
根据语句表达的逻辑顺序,应该是渊源、目的、行为。
所以选A项。
二、阅读感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方圆几百上千里的这片大山中,峰峦叠嶂,沟壑纵横,人烟稀疏,走一天才能见一片开阔地,有几个村落。
荒草丛中随时会飞起一对山鸡,跳出一只野兔、狐狸或者其他小野兽。
山谷中常有鹞鹰盘旋。
寂静的群山没有一点阴影,太阳正热得凶。
“把三弦子抓在手里。
”老瞎子喊,在山间震起回声。
“抓在手里呢。
”小瞎子回答。
“操心身上的汗把三弦子弄湿了。
弄湿了晚上弹你的肋条!”
“抓在手里呢。
”
老少二人都赤着上身,各自拎了一条木棍探路,缠在腰间的粗布小褂已经被汗水润湿了一大片。
蹚起来的黄土干得呛人。
这正是说书的旺季。
天长,村子里的人吃罢晚饭都不呆在家里;有的人晚饭也不在家里吃,捧上碗到路边去,或者到场院里。
老瞎子想赶着多说书,整个热季领着小瞎子一个村子一个村子紧走,一晚上一晚上紧说。
老瞎子一天比一天紧张、激动,心里算定:弹断一千根琴弦的日子就在这个夏天了,说不定就在前面的野羊坳。
暴躁了一整天的太阳这会儿正平静下来,光线开始变得深沉。
远远近近的蝉鸣也舒缓了许多。
“小子!你不能走快点吗?”老瞎子在前面喊,不回头也不放慢脚步。
小瞎子紧跑几步,吊在屁股上的一只大挎包叮啷哐啷地响,离老瞎子仍有几丈远。
“野鸽子都往窝里飞啦。
”
“什么?”小瞎子又紧走几步。
“我说野鸽子都回窝了,你还不快走!”
“噢。
”
“你又鼓捣我那电匣子呢。
”
“噫——!鬼动来。
”
“那耳机子快让你鼓捣坏了。
”
“鬼动来!”
老瞎子暗笑:你小子才活了几天?“蚂蚁打架我也听得着。
”老瞎子说。
小瞎子不争辩了,悄悄把耳机子塞到挎包里去,跟在师父身后闷闷地走路。
无尽无休的无聊的路。
走了一阵子,小瞎子听见有只獾在地里啃庄稼,就使劲学狗叫,那只獾连滚带爬地逃走了,他觉得有点开心,轻声哼了几句小调儿,哥哥呀妹妹的。
师父不让他养狗,怕受村子里的狗欺负,也怕欺负了别人家的狗,误了生意。
又走了一会儿,小瞎子又听见不远处有条蛇在游动,弯腰摸了块石头砍过去,“哗啦啦”一阵高粱叶子响。
老瞎子有点可怜他了,停下
来等他。
“除了獾就是蛇。
”小瞎子赶忙说,担心师父骂他。
“有了庄稼地了,不远了。
”老瞎子把一个水壶递给徒弟。
“干咱们这营生的,一辈子就是走。
”老瞎子又说,“累不?”
小瞎子不回答,知道师父最讨厌他说累。
“我师父才冤呢。
就是你师爷,才冤呢,东奔西走一辈子,到了没弹够一千根琴弦。
”
小瞎子听出师父这会儿心绪好,就问:“什么是绿色的长乙(椅)?”
“什么?噢,八成是一把椅子吧。
”
“曲折的油狼(游廊)呢?”
“油狼?什么油狼?”
“曲折的油狼。
”
“不知道。
”
“匣子里说的。
”
“你就爱瞎听那些玩艺儿。
听那些玩艺儿有什么用?天底下的好东西多啦,跟咱们有什么关系?”
“我就没听您说过,什么跟咱们有关系。
”小瞎子把“有”字说得重。
“琴!三弦子!你爹让你跟了我来,是为让你弹好三弦子,学会说书。
”
小瞎子故意把水喝得咕噜噜响。
再上路时小瞎子走在前头。
6.文中开头画线部分描写了怎样的环境,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描写了偏僻、荒凉、恶劣的自然环境。
这段自然环境描写为人物活动提供了一个场所和背景。
如此荒凉、恶劣的自然环境烘托了人物生命的苦难,也暗示了无论多么艰辛的生活,只要有一个目标,一个愿望就可以让一个生命逆风飞扬。
7.文中两次写到太阳,第一次“太阳正热得凶”,第二次“暴躁了一整天的太阳这会儿正平静下来,光线开始变得深沉”,这仅仅是写时间的推移吗?谈谈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仅仅是写时间的推移,更主要的是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
第一次是为了表现老瞎子为了早日实现愿望,内心的紧张、焦躁。
第二次则是老瞎子心里已经算定:弹断一千根琴弦的日子就在这个夏天了,说不定就在前面的野羊坳,紧张激动的心情因此安定平息下来。
8.开始是老瞎子在前面催着小瞎子快走,可一番对话后,再上路时小瞎子却走在了前面,为什么?那番对话中绿色的长乙(椅),曲折的油狼(游廊)有何含义?谈谈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开始是老瞎子前面有了目标,光明的渴望即将实现,以往那些奔奔忙忙兴致勃勃的翻山、赶路、弹琴乃至心焦、忧虑也都是欢乐的了。
因此生活中有了生气,有了前进的动力,自然走在前面。
一番交谈激起了小瞎子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渴望,所以再上路时,小瞎子走在了前面。
绿色的长乙(椅),曲折的油狼(游廊)是未来美好生活的象征,是光明、幸福。
三、演练提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配 角
聂鑫森
父亲邵伟夫,先是话剧演员,后来又成了电影、电视演员。
他的名字很气派,“伟夫”者,伟丈夫之谓也。
可惜他一辈子没演过主角,全是很不起眼的配角,虽是剧中有名有姓的人物,也就是说几句不痛不痒的台词,演绎几个小情节而已。
他的形象呢,身材矮小,脸窄长如刀,眉粗眼小口阔,演的多是反派人物:黑社会小头目、国民党下级军官、现实生活中的可怜虫……
他的名字是当教师的爷爷起的,爷爷曾对他寄望很高。
没想到他读中学时,有一次演一个小话剧的配角,神采飞扬,被动员去读一所中专艺校的话剧班,从此他就很满足地走上了演艺之路。
因为母亲是苗族人,可以生两胎,我下面还有一个妹妹。
我叫邵小轩,妹妹叫邵小轮。
通俗地说,我是小车子,妹妹是小轮子。
我们的名字当然是父亲起的,母亲似乎很欣赏,觉得低调一些反而会有大出息。
母亲在街道居委会当个小干部,人很漂亮。
我和妹妹似乎承袭了她的基因,长得都不丑。
母亲对于嫁给了父亲,一直深怀悔意,原想会有一个大红大紫的丈夫,不料几十年来波澜不惊。
我母亲都不让我们去剧院看父亲的戏;电视上一出现有父亲身影的剧目,她便立即换台。
她还嘱咐我们,不要在人前提起父亲是演员。
读初中时,一个男同学悄悄告诉我:“你爸爸的戏演得真好,可惜是个小角色。
如果让他演主角,肯定火!”
父亲在家里的时间很少,尤其是进入影视圈后,或是东奔西跑到一个个剧组去找活干,或是找到了活必须随剧组四处游走。
每当他一脸倦色回到家里,首先会拿出各种小礼物,送给妈妈、我和妹妹,然后把一叠钞票交给妈妈。
我把男同学的话告诉他,他听了,微微一笑,说:“在一个戏中,只有小人物,没有小角色,这正如社会的分工不同,却都是平等的。
主角造气氛,配角助气氛,谁也离不开谁。
”
母亲轻轻“哼”了一声,然后下厨房去为父亲做饭菜。
我看见父亲脸上的肌肉抽搐了一下,很痛苦地低下了头。
我读高中妹妹读初中时,父亲在出外三个月后,回到家里。
他这次是在一部《五台山传奇录》的电视连续剧里,演一个貌丑却佛力高深的老方丈的侍者,虽是配角,出场却较多,拿了五万元片酬。
他给我和妹妹各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给妈妈买了一个钻石戒指。
我发现父亲的手腕上绑着纱布,便问:“爸爸,你受伤了?”
他说:“拍最后一场戏时,和一个匪徒交手,从山岩上跌下来,把手跌断了,我咬着牙坚持把戏拍完,导演直夸我敬业哩。
”
母亲说:“你也五十出头了,别去折腾了,多在家休息吧。
”
他摇了摇头,说:“不!你工资不高,小轩、小轮正读书,将来还要给他们备一份像样的嫁妆。
再说,小病小伤在拍戏中是常发生的,别当一回事。
”
我和妹妹不由得泪流满面。
后来,我考上了大学,学校就在岳麓山附近。
三九严寒的冬天,母亲打电话告诉我,父亲在岳麓山的爱晚亭前拍戏,让我去看看父亲,还嘱咐我最好把自己伪装一下,别让父亲分神出了意外。
漫天大雪,朔风怒吼。
我戴上红绒线帽子、大口罩,围上羊毛围巾,穿上新买的中长羽绒袄,早早地来到爱晚亭前。
警戒线外,看热闹的人很多,我使劲地挤站在人丛里。
父亲是演一个寻衅闹事的恶霸,样子很丑陋,说话还结巴,然后被一个江湖好汉狠狠地揍了一顿,上衣也被撕破了,痛得在地上翻滚。
这场戏前后拍了三遍,导演才打了个响指,大声说:“行了!”
我看见父亲长长地嘘了一口气,然后去卸了装,换上平常穿的旧军大衣。
接着,又去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