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栽培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铃薯栽培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策略
作者:
来源:《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1年第12期
1.1选地及整地
选地时,结合马铃薯生长特性优选土壤疏松、肥沃的地块,保证给排水便利,以沙土或壤土为宜。

完成选地工作后,要对土壤进行深耕,深度控制在20~25 cm为宜,对土壤进行暴晒杀菌杀虫,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

在整地时,要配合施加充足的底肥,底肥以充分腐熟发酵的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一般来说,每公顷地施加腐熟有机肥2.3万~3.0万kg、三元复合肥40 kg即可。

1.2选种
农户需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本地气候、温湿度、降雨量、土壤墒情等因素合理选种,优选优质高产、具备较强抗逆性和抗病虫害能力的马铃薯品种。

在挑选种薯时,应选择形状完整饱满、色泽新鲜、特早熟或早熟无病伤的脱毒马铃薯种薯。

选种后,要进行切块处理,切块前需对切刀进行消毒,避免传播病菌。

切块时应控制好重量,每个薯块重量控制在30~50 g为宜,小薯可直接播种,若遇到病薯应进行销毁处理。

1.3早播密植
合理控制马铃薯播种时间、播种量、播种密度,有助于提高马铃薯产量和质量。

农户应结合本地气候控制马铃薯播种时间。

一般来说,为避免遭遇高温病害、提高产量,可进行早播栽培、覆膜栽培。

在播种时,要严格控制播种密度,采用单垄双行栽培方式,将行距控制在80~90 cm,穴距控制在25~30 cm,播种深度控制在7~9 cm,每公顷地播种3.00万~3.75万窝为宜,播种马铃薯后使用微膜平铺覆盖,做到严扎膜边。

1.4田间管理
1.4.1破膜引苗
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时需注意及时做好破膜引苗工作,合理控制破膜引苗时间,过早引苗易引发晚霜冻害,过晚引苗易导致膜面烫伤幼苗。

在引苗前1 d先在苗上方破膜放风炼苗,第2 d将苗引出膜外用细土封住苗孔周围即可。

1.4.2水分控制
需结合降雨状况及时浇水。

若降雨充足,应及时查看田间是否存在积水,及时做好排水工作。

若遇干旱时则要及时灌水,在马铃薯块茎长度达到2 cm后结合干旱状况控制灌水量,避免大水漫灌。

需要注意的是,马铃薯收获前禁止灌溉。

1.4.3科学施肥
马铃薯生长对于肥料的需求量较大,因此要及时做好施肥工作。

一般情况下,每公顷地施加6万kg充分腐熟发酵的农家有机肥,配合施加100 kg氮肥、150 kg钾肥、60 kg磷肥。

在马铃薯花蕾期,重施氮肥;在马铃薯盛花期,重施钾肥。

物理防治技术主要利用害虫趋光性等特征,将频振式杀虫灯设置在田间,有效诱杀蛴螬等害虫,具备无害无污染的防治优势。

生物技术防治马铃薯病虫害,一方面是利用害虫天敌诱杀害虫,例如释放寄生蜂能够有效诱杀多种害虫。

另一方面是利用生物制剂防治病虫害,例如苏云金杆菌、苦参碱、农用链霉素等均可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优选低毒、高效、无残留的化学药剂,保证马铃薯品质,同时避免造成环境、水源污染。

针对马铃薯早疫病,可使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每间隔1周喷药1次,连续喷药3次;针对马铃薯晚疫病,可使用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25%吡唑醚菌酯乳油2 000倍喷雾防治,每间隔1周喷药1次,连续用药2~3次。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农业农村局苟志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