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总复习教案设计:气体的制取净化、转化与检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化学总复习
课题:气体的制取净化、转化与检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掌握常见气体氧气、二氧化碳、氢气制备的原理
2.能依据反应原理选择合适的仪器组装制气装置
3.能依据气体的性质选择合适的集气方法
4.知道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能根据气体的性质对气体进行简单的净化与转化。

过程与方法:通过仪器的组装和选择,提高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优化思维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气体的制取、检验和净化方法,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气体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选择
教学难点:气体的净化、转化与检验。

教学安排:根据导学案自学,再讨论、交流、归纳、练习
学生分析:九年级从整体来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是比较强的,与上一学年比较学习风气有了明显的好转,学习的兴趣浓了,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了。

但还存在诸多不足: 1.基础薄弱点很多,综合做题能力较差,学习上不善于自己纠错总结。

2. 知识面比较狭窄,知识点欠缺仍很多。

3.学习不注重科学方法,不能及时落实复习,巩固提高一4.深入研究思考少,主动学习质疑少,学习被动,不爱动脑,动手。

5.部分学生课堂纪律散漫。

教材分析:九年级化学人教版新教材吸收了学科中心和社会中心体系的各自优点,综合考虑了知识的逻辑顺序,社会需求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科书理论性知识和逻辑性相对弱化,联系实际的知识和应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相对强化。

全册书共12单元,单元内与单元间都彼此融合,相互关联。

科学探究精神贯穿其中,新教材有利于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

全书图文并茂,创设了多种学习情景,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爱好,培养学科情结,增强动手能力,在整个初中阶段把握一定的化学知识是大有裨益的。

教学用具:多媒体、导学案
课前预习和导入新课知识回顾:完成导学案(1)复习回顾
情境导入:实验室制取气体一般从哪几个方面考虑?
1.选择药品确定原理
2.选择发生装置
3.选择收集装置
制取并检验
自主学习展示图片:初中常见的气体发生装置
讨论:1.实验室利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应选用哪种发生装置?
2.实验室利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哪种发生装置?
3.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应选用哪种发生装置?
4.选择气体发生装置的依据是什么?(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
学生展示(检测) 展示图片:几种固液常温型装置,让学生说出其特点
A 、装置简便,但是不易控制反应物的用量
B 、能控制液体的用量
C 、不但能控制液体用量,且能通过活塞调整液体的滴加速度来控制反应速度。

D 、能通过夹子来控制气体的随时产生,随时停止
展示图片:几种收集装置
【问题情境】
1. 若要收集氧气,可选用哪种装置?
2. 若要收集氢气,可选用哪种装置?
3. 若要收集二氧化碳,可选用哪种装置?
讨论交流:选择气体收集装置的依据是什么?(密度、溶解性)
学生互学 完成导学案:(2)小结、(3)练习
二、重要气体的净化干燥
(一)气体的净化: 将不纯净的气体中的杂质气体除去得到较纯净的气体的过程。

原则:1、选择的试剂要能吸收杂质气体,并不与原气体发生反应
2、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顺序:气体的发生装置——除杂——干燥——主体实验——尾气处理。

干燥和净化气体的装置:洗气瓶和干燥管。

长进短出
2、固态试剂如:固体NaOH、生石灰
CaO和无水CaCl2等
例:①加热法:如:除N2中的杂质O2,通过红热的铜网;除CO2中CO,通过加热的CuO
②洗气法:
如:除CO中的杂质CO2,除H2中的杂质HCl,均可通过NaOH溶液的洗气瓶。

除去酸性、中性气体中的水蒸气可通过浓硫酸的洗气瓶。

气体的干燥浓硫酸(不能干燥NH3等碱性气体)
(二)常见的干燥剂(1) 浓硫酸(不能干燥NH3等碱性气体)(2)生石灰、固体NaOH (不能干燥CO2、HCl等酸性气体)
三、气体的转化与检验
实验目的装置所用药品
检验水蒸气 B 无水硫酸铜
检验CO2气体 A 澄清的石灰水
检验HCl气体 A 硝酸银溶液
除去CO2气体 A 氢氧化钠溶液
将CO转化CO2 C 灼热的氧化铜
将CO2转化CO C 灼热的碳层
课堂基础巩固检测:完成导学案(4)当堂检测
作业布置:必做题:基础知识
选做题:能力提升
板书设计课题气体的制取、净化、检验及转化
一、初中常见气体的制取装置、发生装置
二、重要气体的净化、干燥
1.气体的净化
2.气体的干燥
三、气体的转化与检验
教后反思:整个教学过程基本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但在时间的把握上出现了较大的误差,与设计课的内容时容量稍大有关,同时在进行学情分析时略微高估了孩子们的能力。

今后的教学中,还是要推崇宁少勿多的原则,切忌遍地开花,哪怕是提高班的学生,后学生的实际要作更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切记好高骛远。

不足:1.时间把握略显不当(时间观念尚不够强)。

2.多花些时间分析现在的学生现状,尽可能地抽些时间与学生交谈,让学生有更多兴趣学习化学
3.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有待继续加强,力争在短期内学会并灵活运用多软件制作课件更好地辅助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