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职人员涉黄案例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职人员涉黄案例反思
据报道,“湖南省原纪委副书记杜湘成,因公在北京出差期间,与一外国女子进行色情活动,执纪违纪,影响很坏,被开除党籍。

”这名正厅级的“党内包公”,办案子“唱黑脸”没有大的影响,却在北京城制造了这么一起嫖洋妓的黑色幽默,严重影响了纪委书记这一“党内包公”的形象,实在可悲可叹!
无独有偶。

郴州市原纪委书记曾锦春,非法牟取利益涉案金额高达数千万元。

还有常德市原纪委书记彭晋镛、娄底市原纪委书记罗子光,因收受贿赂数十万元先后被判刑,由“包公”成了“囚犯”。

剖析这几个案例,有很多警示。

其一,用人是关键。

纪委书记集党内教育、监督、执法大权于一身,应具备党性强、政治性强、原则性强、作风正派、刚正不阿等独特品格。

纵观这几名落马的纪委书记,有的作风不正搞歪门邪道,有的生活腐败。

因此,各级党委在选配纪委书记时,一定要加强对选配人选的考察。

其次,做人是根本。

官品是人品的折射。

杜湘成、曾锦春、彭晋镛、罗子光这几名腐败分子,品行恶劣,脑子里想的是升官发财和女色。

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纪委书记,一定要带头做品行端正的好人、好官,无愧于党和人民的重托。

再次,制度是保障。

要抓住正确行使权力这个关键,建立健全权力运行机制,把纪委置于党和人民的监督之下,加强党委对纪委
的领导,在一定范围、某种程度下,实行“阳光办案”,防止有人以权代法、以权代纪、用“双规”这把“尚方宝剑”滥杀无辜,牟取私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