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
(夏(乐)
(诗)
12.(1932)年公布的<新学制课程纲要草案>把"体操科"改为(体育科)
13.<体育之研究>的作者是(毛泽东)
14.新中国实施全国统一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的最早年份是(1956)15.新中国成立至今,共进行了(2)次"千名优秀体育教师"的评选活动和(2)次大规模
的学生体质与健康的调查研究
16.邓小平所提出的教育的三个面向是(面对世界)(面对现代化)(面对未来)
17.体育教学中的"三基"是指(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三.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
1."体育"一词最早产生于( C)A:17世纪B:18世纪C:19世纪D:20世纪
2.汉语中出现“体育”一词的历史不足(B)
A:50年 B:100年 C:150年 D:200年
3.以“三基”为基本内容的体育被称为(C)
A:大众体育 B:竞技体育C:学校体育 D:终生体育
4.国民体育的基础是
(C)
A:大众体育 B:竞技体育C:学校体育 D:终生体育
5.西周“六艺”中与体育有关的内容是(D)
A:礼乐 B书数
C:诗易 D:射御
6.“武举制”最草产生于中国的(C)
A:秦 B:汉
C:唐 D:宋
7.学校体育最早出现于
(B)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8.“武学”最早出现于中国的
(B)
A:唐 B;宋
C:元 D:明
9.中国清朝可被称为“体育家”的是 (D )
A :乾隆
B :康有为
C :梁启超
D :颜元
10.“体育科”最早出现于 (C )
A :1903
B :1913
C :1923
D :1933
11.《体育之研究》一文的作者是 (B )
A :周恩来
B ;毛泽东
C :恽代英
D :颜元
12.中央(北京)体育大学成立于 (D )
A :1950
B :1956
C :1957
D :1958
13.新中国统一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颁发于 (B )
A :1955
B :1956
C :1957
D :1958
14.《学校体育工作暂行规定》的颁布年份是 (C )
A :1977
B :1978
C :1979
D :1980
15.《学校体育工作条例》颁发于 (D )
A :1990
B :1991
C :1992
D :1995
16.学校体育的主要特点之一是 (D )
A :场外性
B :竞技性
C :技术性
D :基础性
四.双项选择(每小题1分,答错扣0。

5分)
1.学校体育的主要特性是 (B )(C )
A :场所性
B :基础性
C :强制性
D :竞技性
2.大众体育的主要目的在于 (C )(D )
A :掌握“三基”
B :提高成绩
C :健身
D :娱乐
3.西周“六艺中有关体育的内容有” (BD )
A :礼
B :射
C :乐
D :御
4.现代体育的构成要素有 (AB )
A:学校体育 B:大众体育C:竞技运动 D:休闲体育
5.体育的本质性目标是
(AD)
A发展身体 B:提高成绩C:休闲娱乐 D:增强体质
6.“三基”的内容包括
(CD)
A:基本素质 B:基本体能C:基本技术 D:基本技能
7.“六艺”的内容包括
(AD)
A:射 B:易
C:诗 D:御
8.“六经”的内容包括
(AB)
A:礼 B;书
C:射 D:御
9.成立于1954年的体育学院有(AC)
A:西安 B:天津
C:成都 D;广州
10.1979年教育部。

国家体委和卫生部联合颁发了(B)(D) A:《学校体育工作条例》
B:《学校体育工作暂行规定》
C:《学校卫生工作条例》 D:《学校卫生工作暂行规定》
五.多项选择(每小题1分,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属于“六艺”的内容是
(A)(B)(C)(D)(E)(G)
A;礼 B:乐 C;射 D:书 E;数 F:易 G御
2.属于“六经”的内容是
(A)(B)(D)(E)(F)(G)
A;礼 B:乐 C;射 D:书 E;诗 F:易 G春秋
3.构成现代体育的因素有
(D)(E)(F)
A;娱乐 B:旅游 C;远足 D:大众体育 E;学校体育 F:竞技体育 G终身体育
4.学校体育的主要目标有
(A)(C)(D)
A:掌握“三基” B:提高成绩 C:发展身体 D:增强体质 E:保持心理健康
F: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5.在中国夏代表述“学校的”名称有(C)(D)(F)
A:学校 B:大学 C:校办工厂D:序 E:学堂 F:庠
6.西方近代学校体育传入中国的主要途径有(A)(B)(C)
A:派出留学生 B:洋人在中国创办教会学校 C:聘请外国学者来华讲学
D:洋人用武力逼迫 E:翻译外文资料
7.“五四”期间发表有关学校体育的学术文章的有(C)(E)
A:周恩来 B:邓小平 C:恽代英D:贺龙 E:毛泽东 F:陈独秀8.国民党时期对中国学校体育产生较大的影响的体育(教育)思想有(A)(D)(E)
A:自然主义 B:终生体育 C:快乐体育 D:军国主义 E:选手体育9.毛泽东在1957年为中国确立的教育方针中包括有(B)(C)(E) A:美育 B:德育 C:体育 D:劳动技术教育 E:智育
10.全国重点体育院校有
(C)(D)(E)(G)
A:广州 B:天津 C:北京 D:上海E:西安 F:山东 G:成都六.判断题(每小题1分)
1.体育是借助于身体活动并通过身
体而进行的教育(×)
2.学校体育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提高
运动成绩(×)
3.“体育”一词的产生距今已有300多年(×)
4.体育所选用的身体活动必须具有“合目的性”(×)
5.1917年恽代英发表了《体育之研究》一文-(×)
6.学校体育是全面发展的学校教育
的重要组成部分(√)
7.本世纪50年代初毛泽东已经注意到了学生的“健康”问题(√)
8.学校体育目标的多元化意味着学
校教育工作要多元目标并重(×)
9.在中国“——”一词产生距今已有100多年了(×)
七.简答题(每小题5分)
1.“六艺”和“六经”各指哪些内容?.礼、乐、射、御、书、数;礼、乐、诗、书、春秋、易
2.西方近代体育传入中国的途径有哪些?
留学生的派出;英美在中国创办的教会学校;外国学者来中国讲学。

3.新中国体育的发展大体经历了那几个阶段?
初建阶段”(1949-1957);曲折发展阶段(1958-1965);
“文化灾难阶段”(1966-1976);“改革开放的新时期”(1977-)。

4.大众体育的主要目标及其突出特点是什么?
主要目标:健身、健美、娱乐、医疗;突出特点:业余性和广泛性。

5.学校体育的主要目标及其突出特点是什么?主要目标:增强体质,掌握三基,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突出特点:基础性和强制性。

6.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势有哪些?
目标多元化:价值观念的趋同化;课余体育训练逐步加强
7.现代体育的构成因素有哪些?
学校体育,大众体育,竞技体育。

8.1923年公布的《新学制课程纲要草案》对学校体育做了那些调整?
把“体操科”改为“体育科”;把兵式体操为主的教材改为竞赛项目分类特点的田径、球类、体操和游戏等综合性教材。

9.毛泽东在1957确立的教育方针是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0.竞技体育与竞技运动的区别是什么?
目的不同:竞技运动在于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拿金牌;而竞技体育仍在于增强体质和促进健康;归属不同:竞
技运动属于身体文化,而竞技体育属于体育的一种。

八.论述题(每题8——10分)1.构成现代体育的要素及其间的关系是什么?
(1)三大要素为: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大众体育(3分);关系:三者都属于体育;学校体育是基础;三者各有各的特点和侧重,但在实践中相互联系,互相影响;三者在各自的具体目标上可能有差异,但在总体目的上必须一致(5分
2.新中国学校体育发展的几个阶段及每个阶段的特征是什么?
(1)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初建阶段”(1949-1957);第二阶段为“曲折发展阶段”(1958-1965);第三阶段为“文化灾难阶段”(1966-1976);第四阶段“改革开放的新时期”(1977-)3.试述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趋势?
四个趋势:学校体育目标的多元化:学校体育价值观念的趋同化:学校课余运动训练逐步加强:学校体育手段的科学化。

(5分)(2)每个趋势下面要加以论述(5分)。

第二章学校体育的地位和目标一、名词解释
1.全面发展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实施的全方位、多方面的教育。

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等。

2.终身教育:是指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

它包括人从出生到死亡所受到的连续的教育及个人和社会整个教育的有机统一。

3.终身体育:是指人们在一生中所进行的身体锻炼和所受到的各种体育教育的总和。

它由家庭体育、幼儿园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等构成。

1.全面发展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实施的(全方位)(多方面)的教育。

2.学校体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地位是由(学校体育的功能)以及(社会对教育的需求)所决定的。

3.文艺复兴后,第一个倡导“三育”学说的是(英)国的哲学家,教育家(洛克)。

4.毛泽东于(1950)年作出了“健康第一”的指示;(1957)年又明确指出了我国的教育方针。

5.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德)是方向、(智)是核心,(体)是基础。

6.终身体育是指人们在一生中所进行的(身体锻炼)和所受到的(体育教育)的总和。

7.终身体育是学校体育最终追求的(目标),学校体育又是终身体育(关键)的环节
8.体育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项(内容),也是思想建设的一项(手段)。

9.学校体育可为终身体育打好(思想)、(习惯)、(体质)和(方法)基础
一、单项选择
1.文艺复兴以后,第一个倡导“三育”学说的教育家是
(A)
A、洛克
B、卢梭
C、斯宾塞
D、裴斯泰洛齐2.《体育之研究》的作者是
(B)
A、陈独秀
B、二十八画生
C、恽代英
D、徐冰
3.我国对终身体育进行系统研究的时
间是
(C)
A、20世纪60 年代
B、20世纪70
年代 C、20世纪80年代 D、20世
纪90年代
4.毛泽东作出“健康第一”指示的时
间是
(A)
A、1950
B、1953
C、1955
D、1956
二、多项选择
1、学校体育在全面发展中的地位是由
下列因素决定的 (AC)
A、学校体育功能
B、学生特点
C、社会对教育的需求
D、学校体育
的特点
2、学校体育可为终身体育打以下方面
的基础 (ABCDE)
A、体质
B、意识
C、思想
D、习惯
E、方法
F、学历
3 、.终身体育包括如下内容(ABCDE)
A、婴儿体育 B幼儿园体育 C学校体育 D社会体育 E中老年体育
五、判断题:每小题1分
1、学校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
基础(X)
2、学校教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地位是由学校体育的特点决定的。

(X)
3、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关键环节。

(√)
4、学校体育对终身体育的作用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
5、大、中、小学一条龙的训练体系开辟了我国竞技体育的第二途径
(√)
6、学校体育是一个半开放的系统(X)
7、《学校体育之研究》的作者是:二十八画生(毛泽东)
(X)8、体育是承担一切活动的身体基础(√)
六、简答题;每小题5分
1、简述学校体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地位。

a)全面发展教育是对受教育者
实施的全方位、多方面的教育。

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
劳动技术教育。

其中学校体育是
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b)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全之身体
c)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


德智皆寄予体,无体是无德智也2、简述学校体育与全面发展教育诸因素的关系。

)全面发展教育的诸因素-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技术教育之间是相互促进、互相制约的辨证关系
2)德育是教育的方向,智育是整个教育的核心,而体育则是实施教育的身体基础
3)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德育和体育的共同任务,而学校体育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3、简述学校体育利于对学生实施思想品德教育的原因
1)学校体育对学生智力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两者是对立统一的
2)健与美是和谐统一的。

在学校体育中,无时无处不体现美的因素
3)学校体育与技术教育互为影响,相互促进
4、体育对学生智力发展有何积极作用1)丰富多彩的体育项目能因势利导的对青少年实施思想教育
2)以集体为单位的运动形式有利于对学生实施教育。

3)体育竞赛、评比等特殊教学活动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开拓精神
5、简述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关系
a)终身体育是学校体育最终追
求的目标。

b)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中间
环节,可为终身体育打好思想、
体质、习惯、方法、能力等方面
的基础.
6.简述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关系c)竞技体育是和平时期国家之间竞争的舞台。

d)高水平的竞技体育可推动学校体育的开展。

e)学校体育是竞技体育的基础,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必须从儿童抓起。

f)从青少年儿童中发现培养大批后备力量,形成大、中、小学一条龙的训练体系是提高我国竞技运动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
七、论述题:每小题8-15分
1、试论学校体育的地位、意义
a)学校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
重要组成部分。

b)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中间
环节
c)学校体育是竞技体育的基础
d)学校体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精
神文明的积极因素
2、试论学校体育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关系
a)学校体育是社会主义文化建
设的一个基本内容。

它一方面对
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有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
质,同时还可建设健康、丰富的
校园文化
b)学校体育是社会主义思想建
设的一个重要手段。

它既可使学
生形成遵纪守法、关心集体的优
良品质,又可培养学生的竞争意
识和爱国主义精神。

c)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也
为学校体育的开展创造了良好
的社会环境
第三章体育教师
一、填空;
1、体育教师是体育文化的(传播者)和(倡导者)
2、体育教师的工作具有以下特性:(广泛性)和(复杂性);(示范性)和(创造性);(艺术性)与(感染性);(个体性)与(集体性)相结合
3、体育教师应具备的能力是(教学能力)(教育能力)(训练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其他方面的能力)
4、在职体育教师培养和提高的方式有:(自学)(教研活动)(学术研究)(短期培训)(函授)
二、单项选择
1、“——九儒,十丐”之说,出自于(C)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2、“过将兴,必贵师而重傅——”之说来自于(D)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荀子
3、体育教师的首要职责是
(C)
A、搞好课外活动
B、做好训练工作
C、上好体育课
D、培养好体育骨干
4、体育教师的特殊语言是
(C)
A、专业术语
B、艺术语言
C、口令
D、方言5、把教师称为人类智慧、知识、经验时代相传的“中介人”的教育家是(D)
A 、夸美纽斯
B 、赫尔巴特
C 、蔡元培
D 、乌申斯基
三、双项选择(每小题1分,答错1个扣0。

5分)
1、体育教师的作用有 (AC)
A 、传播和创造体育文化
B 、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
C 、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D 、培养优秀运动员
2、体育教师职业的特性有 (AB)
A 、广泛性
B 、复杂性
C 、抽象性
D 、具体性
3、体育教师的职责有 (AC)
A 、上好体育课
B 、提高运动成绩
C 、搞好课外体育活动
D 、抓好学校后勤工作
4、体育教师的能力包括 (AB) A 、教学能力 B 、训练能力 C 、交际能力 D 、休闲娱乐能力
5、体育教师在职培训的方式一般是
(AC) A 、自修 B 、脱产深造 C 、函授 D 、出国培训
6、体育教师的主要职业技能包括
(BC ) A 、社会交往技能 B 、教学设计技能 C 、动作示范能力 D 、专业训练能力
四、多项选择 1、体育教师的职业技能包括
(BCE) A 、社会交往技能 B 、教学设计技
能 C 、动作示范能力 D 、专业训练技能 E 、课余体育
训练能力 2、体育教师的职业特性有 (ABE)
A 、广泛性
B 、复杂性
C 、抽象性
D 、具体性
E 、创造性
3、体育教师的职责有 (BDE) A 、搞好专业训练 B 、上好体育课 C 、抓好学校后勤工作
D、搞好课外体育活动
E、培养体育骨干
4、体育教师的在职培训的方式有(ADE)
A、自修
B、脱产深造
C、出国培训
D、函授
E、短期培训
5、体育教师的作用有
(BCE)
A、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
B、传播和创造体育文化
C、体现社会主业精神文明
D、培养优秀运动员
E、培养各类体育人才
五、判断题:每小题1分
1、“——九儒,十丐”之说产生于元代
(√)
2、体育教师的重要职责是搞好专业训练
(X )
3、体育教师的工作具有抽象性和具体性
(X)4、体育教师的首要任务是上好体育课(√)
5、口令是体育教师的特殊语言(√)
六、简答题:每小题5分
1、体育教师的作用:
1)是体育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和创作者2)是现代化建设人才的精心培育者3)是社会精神文明的忠诚体现者
4)是培养年轻一代具有锻炼身体习惯的启蒙者和倡导者
2、体育教师的职业特性有:
1)工作对象的广泛性和复杂性
2)工作的示范性和创造性
3)工作的艺术性和感染性
4)工作方式的个体性和集体性
3、体育教师的职责有:
1)上好体育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2)搞好课外体育活动
3)做好教学、训练的后勤工作
4)加强体育宣传、培养体育骨干
4、体育教师应具备的条件
1)高度的政治觉悟、高尚的道德品质
2)良好的专业理论和技术
3)广博的知识
4)全面的能力
5)健美的体魄
1)体育教师的全面能力包括
1、教学能力
2、教育能力
3、训练能力
4、科学研究能力
5、其他方面的能力,如社交活动能力等
2)体育教师在职培训和提高的方式有
1、在职自学
2、开展教研活动
3、学术研究活动
4、短期培训
5、函授
7、体育教师的职业技能有
1)教学设计技能
2)课堂组织和运用口令的能力
3)语言表达和动作示范的能力
4)课外体育组织能力
5)组织竞赛与裁判能力
6)课余体育训练的能力七、论述题:每小题8-10分
1、怎样理解体育教师的作用
2、怎样才能做一个合格的体育教师1、
第四章体育教学的基本原理
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
1、体育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的学习与掌握体育、卫生保健基础知识和技本技术、技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发展运动能力,培养思想品德的一种教育过程。

2、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目标是学校体育的下位目标之一。

它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范围内,体育教学中师生应达到的结果和标准。

3、体育教学过程:是体育教学实施、运行的时空连续过程。

4、体育教学规律:是体育教学过程内部各种教学现象所存在的本质联系。

5、体育教学原则:是长期体育教学时间经验的总结和概括,是体育教学规
律的反映,是指导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准则。

6、身心全面发展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材内容的选择和安排应全面多样,使学生身体的各个部位,器官、系统的机能,各种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都得到全面的发展。

7、自觉积极性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把认真完成学习任务,变成自觉的行动。

8、直观性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各种直观方式,发挥学生各种感觉器官的作用,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认真参加练习,使其掌握体育卫生知识,技术和技能,并培养其观察和思维能力。

9、合理安排负荷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中要使学生承担适当的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并使负荷与休息合理交替,以促使学生身心全面协调的发展10、系统性原则:是指整个体育教学过程是连续的,各个阶段的目标、内容、指标和要求是层层衔接的,是在一个总目标的指导下进行的。

11、区别对待原则:是指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既要面向全体同学,提出统一要求;又要根据不同班级和学生的个别差异,区别对待,把集体教学和个别指导结合起来,使每个学生的才能和特长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12、巩固提高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技术,不断地发展体能,增强体质,并逐步有所提高。

13、运动负荷:完成身体练习时所引起的机体功能活性的刺激程度。

14、生理负荷:完成身体练习时对有机体的生理功能器官、系统的刺激程度。

15、心理负荷:完成身体练习时对有机体的心理过程的刺激程度。

16、负荷量:指的是身体练习对有机体刺激的数量特征。

17.负荷强度:完成练习对有机体的刺激深度。

二、填空(每空0、5-1分)
1、制定体育教学目标的依据是(学校体育目标和体育教学大纲)(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各地区,各部门和各单位的实际条件和可能)
2、体育教学过程作为一种系统运行工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的,通过(确定目标)(激发动机)(理解内容)(进行操作)(反馈调节)(评价结果)等环节组成的
3、体育教学过程是由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的结合体,包括(教师)(学生)(教材)和(传播媒介)四大要素构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教学的动力,(教材)是教学的主体和客体相互联系的中介和教学的客体获得知识的源泉,而(传播媒介)则是体育教学的物质保证
4、体育教学内容可分为(显露性)教材和(隐性)教材。

(显性)教材主要是写在教学大纲上,教师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学习,掌握的内容。

(隐性)教材主要指在教学中对学生产生影响,但又未写在教学大纲中那些因素
5、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有其普通的教学规律,如(认识事物)规律、(社会制约性)规律、(教育,教养和发展规律同一规律)规律、等。

此外,体育教学还有其自身特殊的教学规律,主要表现在(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动作技能形成)规律、(人体生理和心理活动变化)规律和(人体机能适应性变化)规律上
6、体育教学原则一般包括:(身心全面发展规律)(自觉积极性原则)(直观性原则)(合理安排负荷原则)(系统性原则)(区别对待原则)和(巩固提高原则)
三、单项选择
1、体育教育活动为主的方式是
(A)
A、体力实践活动
B、智力实践活动
C、体力活动和思维过程
D、情绪活动
2、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较其他学科(B)
A、单一的
B、多样的
C、没有差异
D、有差异,但不大
3、全面完成体育教学目标的入手点是(A)
A提高学生的体育认识能力和养成良好的锻练习惯、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B、思想品德和意志品质的培养
C、传授体育、卫生保健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
D、在广泛学习、掌握运动技能的基础上、提高部分有运动才能的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
4、体育教学的三项目标在教学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D)全面完成。

A、必须 B、不一定 C、一定不能
D、有所侧重地
5.体育教学过程在时间上是具有向前进行的阶段性和层次性的特点,主要是指()。

A.一个较长的教学过程是有一些较短的和更短的教学过程所组成的,长阶段是短阶段的连接和延续B、体育教学过程以课堂教学形式为中心,包括课内、课外和作息制度中体育的全部形式
C、一堂体育课是体育教学过程的最基本阶段,一个专题单元可以说是最长的教学过程
D、小学阶段、初中阶段、高中阶段和大学阶段是体育教学过程的第一层次,一个专题单元是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也是最基本的层次。

6.体育教学中,教与学是矛盾的两个方面,其中,学生是
()
A-教的主体,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和管理作用
B-教的主体,在教学中被教师引导接受有关体育的知识、技术和技能
C、学的客体,在教学中可以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的接受教师的教育
D、学的主体,在教学中可以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的接受教师的教育7.在动作技能的粗略掌握阶段,其生理特点和表现为
()
A.大脑皮层兴奋过程高度集中,内抑制相当牢固、精确。

表现在能很准确、熟练、省力、轻快的完成动作,并能灵活自如的运用
B.大脑皮层兴奋过程扩散,处于泛化阶段,内抑制不够。

表现出做动作很吃力,紧张不协调,缺乏控制力,并伴随着一些多余的动作
C.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过程逐渐集中,内抑制逐渐发展巩固,并初步建立起动力定型,能精确的分析与完成动作。

表现在逐步消除了动作的牵强、紧张现象和多余与错误动作,动作变的准确、协调和轻松起来、但仍不够熟练,不能运用自如
D.大脑皮层兴奋过程扩散,处于泛化阶段,内抑制不够。

表现在逐步消除了动作的牵强、紧张现象和多余与错误动作,动作变的准确和轻松起来、但仍不够熟练,不能运用自如
8.学生的年龄特征不同,机能活动能力的特点也不相同。

少年儿童的机能活动能力一般()A、上升时间长而慢,最高阶段时间延续较短,承担急剧变化的负荷能力较高
B、上升时间短而快,最高阶段时间延续较短,承担急剧变化的负荷能力较低
C、上升时间长而慢,最高阶段时间延续较长,承担急剧变化的负荷能力较高
D.上升时间短而快,最高阶段时间延续较短,承担急剧变化的负荷能力较高
9、在体育教学中为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在贯彻适量运动负荷原则时,必须遵循人体机能适应性变化规律,把下次课的运动负荷安排在上次课后的()
A、复原阶段 B-超量恢复阶段C、相对恢复阶段D、工作阶段
10、自觉积极性原则的理论依据是()
A、辨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规律
B、青少年儿童的年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