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第一词人纳兰性德的传奇人生_3000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初第一词人纳兰性德的传奇人生_3000字
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小学作文作文网
核心提示:有人说他是《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原型,他被誉为清初第一词人,他的词以美传世以真动人。

他写尽世间的惆怅,留下倾倒无数后人的传奇。

纳兰性德的传奇身世
解说1:纳兰性德,清初最著名的词人,他是相国的公子、帝王的宠臣,他拥有惊世的才华,他所有的声名和杰作都在三十岁前成就,然后英年早逝。

这样的身世,这样的才情,怎么看怎么想,都该是一段传奇,于是真有人把他和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小说之一《红楼梦》联系到了一起。

记者:有一种说法,说曹雪芹写《红楼梦》,可能是以明珠、纳兰性德他们家族的故事作为蓝本的,听说乾隆皇帝看了这个《红楼梦》以后,也说不过是写明珠家事而已嘛。

有关系吗?
张宝章:我觉得会有一些关系,但是绝不是他家庭的写照。

曹雪芹对纳兰的家事是非常地清楚,因为曹寅跟纳兰(性德)的家的关系是非常清楚的,非常密切的。

所以曹雪芹一定会从他的上辈那里了解到纳兰家的情况。

我觉得贾宝玉是有某些纳兰性德的影子,而且我觉得他在塑造这个大观园的时候,他肯定是了解了当时最著名的一个私家园林,自怡园的园况,他会从这里边得到借鉴。

字幕:北京市海淀区上庄
明府花园旧址
现场:
记者:您说纳兰家过去的大宅子就是这一片吗?
黄兆桐:对,这个地方,这个地方来讲,咱们脚底下站这个位置是它南门的位置。

记者:是它的南门位置?
黄兆桐:明府花园南门。

咱们的南门这往前一丈多远就是大影壁,南门的大影壁。

记者:大影壁?大影壁在前面那个地方是吧?
黄兆桐:对,所以说咱们往西、往东这块地来讲是它的
南墙的位置,
记者:这整个是南墙?
黄兆桐:南墙
记者:也就是这条路过去是南墙的位置?
黄兆桐:对,都是南墙的位置。

记者:有多长他们家?宅子当时大概占多少亩地?
黄兆桐:五十多亩地。

记者:50多亩地的宅子?
黄兆桐:50多亩地
记者:那大宅子这是。

黄兆桐:对
解说2:明府花园就是自怡园,建于康熙年间,是京西私人园林中的一座名园。

纳兰性德的父亲纳兰明珠是康熙王朝的一代显臣,他在声名与权势最显赫的时候修建了自怡园这座大宅,传说园中山水兼备,既有富贵景象,又不失典雅风韵。

也许曹雪芹笔下的大观园就有几分自怡园的影子。

串场1: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与纳兰性德是旧识,他比纳兰性德小四岁,早年曾经做过康熙皇帝的侍读,后来又做过御前侍卫。

曹寅其时也是青年俊彦,文采斐然,与同为御前侍卫的纳兰性德早有交往。

后来曹寅离开北京,在南京任江
南织造,豪俊一方。

多年后,纳兰性德随康熙帝下江南,还去拜访过曹寅。

在纳兰性德去世十年以后,曹寅与友人念起纳兰性德,在他的诗作《题楝亭夜话图》中叹息“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曾知?”此时纳兰性德的词名早已传遍天下,《饮水词》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诵,但是词人“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的心事确实没有几个人能真正懂得。

沈从文先生说过,不管是故事还是人生,一切都应当美一点。

纵观纳兰性德的一生,仿佛正是以美为原则展开和继续的,但这人生却被他演绎得美且悲怆。

字幕放在画面上: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

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谢娘别后谁能惜,漂泊天涯。

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

纳兰性德《采桑子?塞上咏雪花》
解说3:纳兰性德陪同康熙皇帝出巡塞外的途中,填成这首《采桑子》,古人在诗词中常常咏雪或者咏花,纳兰性德抛开成规,把雪花当作牡丹、菊花一样来歌咏。

词人所以偏爱雪花,只因它“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而后人在吟诵这首词时,大多会联想到纳兰性德的身世。

张宝章:像纳兰性德这种出身,这种家庭状况,而且由于他本身的学问的造诣很深,艺术才华也很突出,因为他在活着的时候,他的词已经广泛流传了,家家都唱《饮水词》,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他有这么一个条件,而且很受康熙皇帝的赏识,他会很快地飞黄腾达起来。

但是实际上呢他的思想没有朝那种升大官,掌握权力,没有朝这个方向去走。

我觉得一个可能他对皇帝周围的情况是非常了解。

记者:太了解了。

张宝章:他不但知道这皇上的权威多么厉害,他也会知道在皇帝的权威之下,有多少人日子是不好过的。

记者:伴君如伴虎,他伴康熙伴了那么多年。

张宝章:另外他的父亲是那么大的权力,他不但了解他父亲的所作所为,他的贡献,他也了解他的阴暗面。

解说4:纳兰性德的父亲纳兰明珠,出身并不显赫,他最初只是康熙皇帝的一名普通侍卫,到后来却名噪一时、权倾朝野,这与他出众的才华和擅长审时度势分不开。

康熙王朝最重要的三大历史事件:议撤三藩、统一台湾和抗御外敌,明珠在其中都扮演了关键的角色,他可以说是最了解皇帝心事的大臣。

张宝章:实际上康熙盛世的形成,就在他前半段,而他前半段,他那些主要的政绩,是有两个大臣给他进行辅佐。

一个就是明珠,一个就是索额图。

记者:索额图。

张宝章:那么明珠他有很多政治见解是被康熙皇帝采纳的,比方说他重视汉族的官吏发挥作用,尽量减少一些满族贵族的权力。

记者:对汉族知识分子可以说在当时候这个满族大员中间,他算是比较开明的是吧?
张宝章:因为他这个思想正好符合了康熙皇帝的思想,那么重用汉族知识分子,重视儒学,推广儒学,这都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明珠周围是有一批汉族知识分子得到提拔。

这就影响到了纳兰性德。

记者:对
解说5:纳兰性德生在腊月,小名唤作冬郎。

他出生时,满洲贵族入关不过几十年,八旗军仍然保持着旺盛的斗志,所有的八旗子弟都被要求从年幼时开始练习骑射。

冬郎自然也不例外,只是在习武之余,他花了更多的时间读书写字。

张宝章:你像明珠这几个孩子,他们从小就是专致于汉学的研究,儒学的研究。

你像纳兰性德还没有成人的时候,他就阅读了那么大量的东西,他让那个最好的汉族知识分子徐元文、徐乾学向他们学习。

记者:对
张宝章:所以他的汉学的基础,他的造诣是非常之深厚的,可见他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汉族的文化。

所以他才能够真正地和这些汉族的大知识分子们有这么密切的
交往。

字幕放在画面上用滚屏: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纳兰性德《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柬友》
解说6:这首《木兰花令》是纳兰性德所有词作中流传最广的一首。

其中“人生若只如初见”这句最为经典,它完全可以从已经消逝的三百多年历史中抽离出来,随时随地诉
说人们的心绪。

而这也恰恰正是古典诗词美好而珍贵的地方。

这首渗透着淡淡忧伤与无奈的《木兰花令》,通常被人们认为是在感伤爱情,但据说它其实是纳兰性德写给自己的文人好友、清初著名词人顾贞观的,至于词中种种美人与爱情的典故究竟指得是何人何事,恐怕只有词人自己和他的好友顾贞观知道。

串场2:纳兰性德本名纳兰成德,“成德”这两字的出处是《易经?乾卦》中的“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据说是他的父亲纳兰明珠请一位高僧给取的,成德这个名字一用就是二十多年。

后来康熙皇帝立了第二子为皇太子,皇太子乳名保成,和纳兰成德的名字里都有一个“成”字,为了避皇太子的名讳,“成德”便改名为“性德”。

这就是我们今天熟悉的这个名字。

到了第二年,太子保成改名为胤礽,“性德”才又恢复为“成德”,所以“性德”这个名字其实只用了一年而已,我们今天叫他纳兰性德也只是约定俗成。

至于词人自己,每每在署名的时候总是写“成德”,或者效法汉人的称谓,以“成”为姓,另取“容若”为字,因此也会在他的文章、诗词后署名“成容若”,他的文友也往往用“成容若”这个名字来称呼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