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简史读书心得(14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物简史读书心得(14篇)
阅读不仅是传统经验的积累,更是当代文化的塑造。
通过读书
心得,我们可以了解当代社会的各种风潮、文化和价值观。
以下是
整理的万物简史读书心得,希望帮助到您。
万物简史读书心得篇1
人人都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不看几本书那怎么行呢,
于是我坚持只要有空就看书,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万物简史》。
这本书是一本科普书籍,刚刚翻开这本书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了,读了一页就想读下一页,书里化学的碰撞让我激情澎湃;宇宙的浩
大让我无限感慨;历史的悠久让我穿越空间……一页又一页,一篇
又一篇,让我很快读完了这本书。
读完后我反而觉得作者是我的知音,因为他解决了我一直疑惑
的东西,还说出了我的呐喊,更重要的`是他和我一样都提倡四个字:保护地球。
现在的地球正在日益恶化,环境不断下降,恶劣的天气
日益增加,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我们自己,不光我们受到了伤害,就连许多动物也被牵连,河水不再清澈,山脉不再挺拔,就连空气
也不再新鲜。
很多物种因此而消失了,就像渡渡鸟。
我们只知道它是一种生
活在毛里求斯的不会飞的鸟,这种鸟头脑简单,所以很容易被欺负,
但就是这种笨笨傻傻的鸟,在1693年被人类无情地残杀掉了,从此,渡渡鸟一去不复返了。
所有人不知道它长什么样。
如果按自然灭绝比例每四年消灭一
个物种,但是现在,人类造成的灭绝比例高达那个数字的12万倍。
可想而知,这些动物都成了人类进化文明的牺牲品。
虽然,我们想避免这些已没有用,但是我们可以展望未来,去
保护那些濒危物种,保护地球我们的家园,这样我们的生活会更加
美好,我们的地球也会更加美丽,所以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万
物简史读书心得篇2
《万物简史》这本书告诉我们:1774年,内维尔·马斯基林决
定利用艾萨克·牛顿关于以引力来测定地球质量,而且更多地利用
三角测量法,这需要爬很多的山,马斯基林和数学家查尔斯·赫顿
一起爬上了苏格兰的斯希哈林山。
赫顿在作计算的同时发明了高线,他宣布,地球的重量是将近5000万亿吨。
1793年约翰·米歇尔留
下一种仪器的图样,这台仪器将精确地测定地球的质量。
1797年,
享利·卡文迪许用米歇尔的仪器得出地球的质量为60万亿亿吨,他
的结果跟目前最准确的`估计数仅相差1%左右,真是了不起!
这本书还告诉我们地球的年龄。
其实,地球是在不断隆起的,
赫顿还推测,是地球内部的地热创造了新的岩石和新的大陆,顶起
了山脉。
赫顿的现论中特别指出,形成地球的过程需要很我时间。
还要再过100年左右的时间,科学界才能着手解决地球年龄的问题,赫顿很有才能,率领大家开创一门地质学。
这本书告诉了我们很多少知识,不仅我有讲的这些,还有生命、宇宙、行星等等,希望小伙伴有时间的话可以去看看这本书!万物
简史读书心得篇3
《万物简史》这样的书名,在西方有着非常古老的传统。
古代
和中世纪的许多著作,都喜欢从“天地开辟”时谈起,一直谈到那
时的当下,搞得象一部百科全书。
如果仅仅从形式上与那些古代著
作相比,本书也可以视为一部关于现代科学的通俗百科全书。
本来是介绍现代的科学知识,包括宇宙的结构、地球和其它行
星的状况、核物理、相对论、生物、生命、进化、遗传等等。
科学
知识难免有抽象枯燥之处,但是作者在叙述中不时穿插着大量科学家、发明家的遗闻轶事,让你读起来能够兴味盎然。
有什么办法呢?人们就是更愿意读遗闻轶事而不是读科学定律。
这本书谈不上精深,读过之后也就是可以对现代科学有个大概
的了解,也不见得可以弄明白多少科学概念,但可以给你提供许多
与科学有关的谈资,让你看起来象是对科学相当了解的样子。
也许
正是这一点吸引了读者吧。
这样看来,本书将书名取作《万物简史》,其实实在有点夸大其词。
不过话又要说回来,作者在叙述那些科学概念时,确实能够做
到简洁明快,让人能够比较容易理解;有些比喻细究起来也许不甚
准确,但确实有让人印象深刻的效果。
比如谈到爱因斯坦的质能公
式的意义时,作者说,一个中等身材的普通人,他的血肉之躯中蕴
含着30颗氢弹爆炸的能量,“要是你知道怎么释放它”的话。
书中那些科学家的遗闻轶事,有时相当夸张(当然也有价值),比如说的埃德温·哈勃“是个顽固不化的说谎大王”、“英俊到了
不适当的程度”,而达尔文的父亲因为达尔文学习成绩平平愤怒责
备他“什么都不挂在心上,你将丢你自己和整个家族的脸”之类。
以前我们国内的普及读物习惯于将科学家描绘成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他们道德高尚,作风正派,一心为人类的福祉而奉献。
而读读
这本《万物简史》,你就会深感“科学家也是人”这句话是多么实
在了。
这就是《万物简史》,一本既是关于科学知识的有一点系统性
的普及读物,同时又可以说是一本颇具人文关怀的现代科学史著作。
万物简史读书心得篇4
在最近,我新读了一本书,书名叫《万物简史》。
说实话,我
从来没有读过这么科学,这么生动,这么令人叹为观止,能让人真
正学到知识的好书。
这本书以世界万物为主题,从大到无边无际的宇宙,到小地肉
眼根本看不见,但是却起着重要作用的质子;从我们依赖的地球,
到地球上的化学元素;从一些伟大的`发明和人物,到威力巨大的自
然灾害;从令人惊叹的生命进化史,最后又到了被我们人类统治的
糟糕的地球。
所有的数据都详细而精确,汇聚了所有科学中的真理,语言生动有趣而优美,几乎到处都运用到了一些修辞手法,不禁引
人入胜。
我特别喜欢读一些有关生物的书,《万物简史》正好是我的最爱。
不过,与其它书不同的是,我还特别感谢这本书,是它让我知
道了,科学是如此引人入胜,让我不知不觉遨游了知识的海洋,探
索宇宙与世界的奥秘,思索人类的未来······谢谢它让我知
道了一些令人难以置信的科学结论及数据,如在二叠纪的生物大灭
绝令95%的生物退出了生命的舞台,一个字母i上面的点里面有2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个质子!
特别感谢本书的作者——英国的比尓·布莱森,也特别感谢
《万物简史》,是他们给予了我这一个缤纷绚丽的科学世界。
为万
物写史,为宇宙立传,一切的一切,等待着我们的发掘和探索,这
是《万物简史》让我知道的一种伟大的科学精神。
万物简史读书心
得篇5
在初一漫长的寒假中漫生活中,我除了学习就是看自己喜欢的
书了,《万物简史》其实是妈妈自作主张给我买的,我其实并不是
很感冒,年前快递员都回家过年了,导致这本书一直没有送来,妈
妈倒是很着急,我却无所谓,大年初六,快递员终于将书送到妈妈
单位了。
接触到这本书的时候,我随手翻了翻,感觉很一般,但是,寒
假在家也不能老是做作业或者玩游戏啊,那是父母亲所不容许的,
因此,我只好耐着性子看起这本《万物简史》来,读着读着,越来
越喜欢了,书里面的文章涵盖地理、天文、生物、化学等方方面面
的知识,作者的语言通俗易懂,总是能将很高深的问题叙述得非常
简单,文风幽默风趣让人在阅读中感觉特别轻松,书中,将宇宙大
爆炸到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所发生的繁多妙趣横生的故事一一娓娓
道来,不知不觉中,让我也学到了不少科学知识,让人受益菲浅,
这本书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章是《孤独的行星》,看完这一章后,我感触很深,以前,我一直在抱怨,为什么我没有足够多的钱,没有好吃的,直到看完这一章,我才真正明白了生命的可贵和生命
的幸运,也明白了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的重要意义,是啊,就像书
中所说的,如果没有合适的时间、优越的位置、合适的行星,我们
就不能出生在这个世界上,
如果没有父母亲在恰当的时候结合,也一样不可能有我们自己,我们每个人的出生,对这个世界来说,其实都是一个奇迹,这实在
是太奇妙、太微妙的事情了……
来到这个世界的人都是奇迹,来到这个世界的人都是幸运的,
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珍惜短暂的生命,认真的对待生命的历程呢,
这本书里还告诉了我们地球的大小,地球危险的处境,宇宙通向我
们的路等等知识,曾经有人这样评论这本书,读完它,你讲不再会
害怕和恐惧,以为你已经明白了生命的本质。
读完这本书,我也基本明白了“我们是从哪里来的”、“我们
是谁”、“我们将要到那里去”、总之,这不是一本仅仅介绍科学
知识的科普书籍,它更是一本生命启蒙教育书籍,读《万物简史》,我对生命,对人生、对自然、对当下的生活都有全新的感悟。
万物
简史读书心得篇6
读第三部的时候,更多的像是在和老朋友会晤,那些熟悉的大
人物,熟悉的大事件,甚至小怪癖,小笑料回味无穷。
脑门不时会热:海森伯不是这样子的;玻尔可没那么说;普朗克也没那么惨啦……
无论是谁都可以把100年前物理学的天翻地覆写得激情澎湃,
在这里比尔的优势不明显了。
“科学要么是物理学,要么是集邮。
”卢瑟福当年这句话够蛊
惑人心的,只是不知道之后在1908年他得了诺贝尔化学奖时作何感想。
我一直认为,爱因斯坦的后半生也是很伟大的,至少它具有伟
大的思考高度思考视野,它是在宏观的思考物理甚至是世界。
为什
么当全世界都懵懂地高歌猛进地受惠于量子力学的福音,而他还在
思考他的根基,还在建设统一?仅仅是不甘寂寞不服气么?归根结
底无论是整个人类种族还是每个个体都需要建立完整和谐的世界观,那么这种宏大开阔的.思考就是至关重要的。
理论的伟大并不以衍生
应用技术为唯一向度。
同样我们仰望星空,感叹云瀚浩渺神游不知
所踪时也不妨碍没完没了的煲电话粥。
“无法与之争辩,也无法理解。
”这与其说是对弦理论、M理
论的态度,不如说是对所谓宇宙理智的嘲弄。
万物简史读书心得篇
7
读完厚厚的一本《万物简史》,我感到意犹未尽,这真是一本
最打动人的科普书。
作者比尔·布莱森自称这本书是“为万物写史,为宇宙立传”。
他用清晰明了、幽默风趣的笔法,将宇宙大爆炸到人类文明发展进
程中所发生的繁多妙趣横生的故事一一收入笔下。
这是一本可以从
任何一页任何一行任何一个字开始把你吸引的书,就像是在聆听一
个个妙趣横生的故事。
你可以和作者一起,穿越时空的隧道,去与
达尔文、爱因斯坦、牛顿这样的巨匠一起遨游科学的海洋,探索宇
宙和世界的奥秘。
在这本书里,作者不是在陈列知识,而是用满腔
热情把知识做成工艺品,让人读来舒畅,有时忍不住要拍案叫绝。
书中回溯了科学那些伟大与奇妙的时刻,引用了近年来发现的
最新科学史料,几乎每一个被作者描述的事件都奇特而且惊人:宇
宙起源于一个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得见的奇点;全球气候变暖可能会
使北美洲和欧洲北部地区变得更加寒冷;1815年印度尼西亚松巴哇
岛坦博士拉火山喷发,喷涌而出的熔岩以及相伴而来的海啸夺走了
10万人的生命;美国黄石国家公园是“世界上的活火山”……而那
些沉迷于科学的科学家们也是千奇百怪:达尔文居然为蚯蚓弹起了
钢琴;牛顿将一根大针眼缝针插进眼窝,为的只是看看会有什么事
情发生;富兰克林不顾生命危险在大雷雨里放风筝;卡文迪许在自
己身上做电击强度实验,竟然到了失去知觉的地步;发现第一批陆
地动物鱼甲龙化石的瑞典古生物学家贾维克居然数错了手指、脚趾
的数量,还把化石藏了48年不让别人看……
这本书的语言风趣幽默,在读到描写哈雷这位科学家的文字时,我一下子笑出了声。
其实,类似这样的语气和描述在书中比比皆是。
“哈雷是个不同凡响的人物。
在漫长而又多产的生涯中,他当过船长、地图绘制员、牛津大学几何学教授、皇家制币厂副厂长、皇家
天文学家,是深海潜水钟的发明人。
他写过有关磁力、潮汐和行星
运动方面的权威文章,还天真地写过关于鸦片的效果的文章。
他发
明了气象图和运算表……他惟一没有干过的事就是发现那颗冠以他
名字的彗星。
他只是承认,他在1682年见到的那颗彗星,就是别人
分别在1456年、1531年和1607年见到的同一颗彗星。
这颗彗星直
到1758年才被命名为哈雷彗星,那是在他去世大约16年之后。
”
虽然已经读过很多的科普书,但我要说,《万物简史》是到目
前为止,我读过的最打动人的一本科普书。
万物简史读书心得篇8
我老爸是个书迷,书房里放了好多书,尤其是科学方面的书最多,而且老爸没事的时候就喜欢讲给我听,在爸爸的熏陶下我也成
了小书迷,看好多科学方面的书,不过我还是最爱图书馆里看到的
那本《万物简史》。
星期天,我上完兴趣班之后,妈妈又带我去图书馆看书。
我径
直的走到科学类书架找我爱看的书籍,一本一本的看着,突然,我
看到一本封面特别的书,我迫不及待把它从书架上拿下来,此书名
为《万物简史》,当时我的`心里揣测到,难道这本书说的是世间万
物是怎么来的吗?怀着强烈的好奇心,我打开书的目录:浩瀚的宇宙、地球的大小、生命的本身……这些标题瞬间映入我的眼帘。
我
的小心脏“宝宝”也跟着跳起了欢快的舞蹈。
我暗自庆幸,因为这
就是我要找的书。
我静静地的坐下看起了《万物简史》,看着看着我不知不觉就
沉浸于书中的知识海洋里,书中对宇宙哲学、古生物学、生命科学、人类学等都有非常详细的描述,还配有精美的插图。
我是个二年级
学生,虽然书中有些知识我不能理解,但我也从中学到到了一些知
识如:世界是怎么从无到有,又是怎么产生了我们人类,从冥王星
到三叶虫,从臭氧到地震,从DNA到恐龙,从天气到海洋,无所不包,无所不谈,它就是包罗万象的一本好书。
《万物简史》中的知识开阔了我的眼界,活跃了我的思维,改
变了我的性格,更让我对自然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同学们!让
我们一同来阅读,寻找阅读给我们带来的乐趣吧!万物简史读书心
得篇9
我们从何而来?我们是靠什么组成的?生命是怎么形成的?……如果你想尽可能清楚地了解这些问题,就买一本《万物简史》回家看看吧(广告,无处不在)。
《万物简史》这本书,主要分成宇宙的形成、地球的大小、处
境危险的行星、生命本身等几个模块。
我最感兴趣的.是关于宇宙的
部分。
这部分主要讲了宇宙是由一个大爆炸而形成的。
大爆炸之前,宇宙是一个奇点(奇怪的点),外面没有空间。
然后,在很短的时
间内,宇宙扩张了很大。
我们很幸运,这个宇宙的任意一个数据只
要改变一点点,也许就是另一个样子。
科学家们认为,也许存在许
多个宇宙,一个宇宙有一套数据。
生命选择了这个宇宙,因为这个
宇宙适合生命。
更匪夷所思的是,空间是弯曲的。
就是说,你从宇
宙中的任意一点出发,向一个方向直走,你会回到原点。
我很难想
象这是为什么,就像古人不知道为什么绕地球一圈会回到原点一样。
科学实在是太奇妙了。
虽然有的人觉得这本书难读(这个人其实就是我老妈,她每次
看不到2页,保证就睡着了),可是我读过后发现,这本书的文字
通俗易懂。
作者布莱恩本来就为了让大众了解科学,所以专业术语、复杂符号等用的很少。
大多数复杂的地方只要细细咀嚼也能明白。
当然,鉴于本人智商有限,在读关于原子什么的时还是头昏脑胀。
还有,我认为此书相对比较客观并且理性。
在写达尔文这样的大神
级科学家时,错误的地方照样毫不留情地指出,甚至直接批评了四
乙公司对铅危害的不重视。
这样,读者不会被误导,可以在布莱德
的帮助下正确对待科学,了解科学。
同时,此书涵盖的内容极为广泛,大到宇宙,小到细菌,只要我有不明白之处,几乎都能在这本
书中找到正确无误又容易理解的答案。
万物简史读书心得篇10 在一张成比例的太阳系图上,如果地球的直径缩小到一粒豆子
大小,土星会在300米以外,冥王星会在2·5公里之外(约为一个
细菌大小)。
按照这个比例,比邻星在1万6千公里之外。
亚历山大·蒲铂说:“大自然和大自然的法则藏匿于黑夜之中;上帝说,让牛顿处世吧!于是世界一片光明。
”英国天文学家哈雷说:“没有任何凡人比牛顿本人更接近神。
”牛顿在他的《原理》
中提出了三大定律,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有普遍意义的自然定律。
可见牛顿之伟大。
瑞典化学家卡尔·金勒是一个地位底下的药剂师,他在没有什
么先进仪器的情况下发现了8种元素——氯、氟、锰、钡、钼、钨、氮和氧——但是什么功劳也没有得到。
每一次要么他的发现不受人
注意,要么在别人做出同样的`发现后才加以发表。
他在1772年发
现了氧,但由于种种心酸复杂的原因无法及时发表,于是功劳最终
给了约瑟夫·普里斯特利,他在1774年发现了氧。
更冤枉的是几乎
所有的教科书都把氯的发现归功于汉弗莱·戴维,但是他确实发现
了,只不过比金勒完了36年!——看来只会埋头工作还不行,还一定要让大家都知道你在工作才行!
1905年一个年轻的瑞士专利局三级技术审查员(他申请提升为二级,但遭到了拒绝)在德国物理学杂志《物理学年鉴》发表勒一系列论文。
他没有大学职位,没有自己的实验室,通常跑的只是伯尔尼国家专利局的小小图书馆。
这个人就是啊尔伯特·爱因斯坦。
在那个重要的一年,他发表的五篇论文中的三篇,用C·P·斯诺的话说,“称得上是物理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品”——其中一篇用普朗克刚刚提出的量子理论审视光电效应,一篇论述悬浮小粒子的状况(即布朗运动),一篇概述了狭义相对论。
关于爱因斯坦,C·P·斯诺写道,爱因斯坦好像“全凭思索,独自一人,没有听取别人的意见就得出了结论。
”“(狭义相对论)要是爱因斯坦没有想到,很可能5年之内别人也能想到,但是广义相对论完全是另外一回事,没有他,我们今天有可能还在等待那个理论。
”
关于地球大气,对流层在赤道大约有16公里厚,在温带还不足10-11公里厚。
80%的大气质量所有的水分还有所有的气候变化都在这一层。
平流层在对流层之上,那里温度会下降到零下57度,如果在没有密封的条件下快速上升到那里,你会得严重得脑水肿和肺水肿,体液也会增加到危险程度。
离开平流层后由于臭氧层得作用温度很快升到大约4摄氏度。
到了中间层又骤降到零下90度,然后到了顾名思义的热层又一下子升高到1500度以上,但那里的空气很
稀薄即使分子动能如此之高,也几乎没有互相接触的机会。
宇宙飞
船在返回地球的时候如果角度太大——大约6度以上——或者速度
太快,它就会撞击大量分子产生极易引起燃烧的拉力(哥伦比亚号
航天飞机就说明了这一点),如果进入大气层的角度太小,它很可
能会被弹回空间,就像掠过水面的卵石一样。
关于地球和人类的历史,约翰·麦克菲在《海洋和山脉》中说,“把两条手臂伸直,然后想象那个宽度代表整个地球的历史。
那么
一只手的指尖到另一只手的手腕之间的距离代表寒武纪以前的年代。
全部复杂生命都在一只手里,你只要拿起一把指甲挫就可以轻易挫
掉整个人类历史。
”万物简史读书心得篇11
这个暑假,我看了一本书,名叫《万物简史》。
这是一部有关现代科学发展史的既通俗易懂又引人入胜的书,
作者用清晰明了、幽默风趣的笔法,将宇宙大爆炸到人类文明发展
进程中所发生的繁多妙趣横生的故事一一收入笔下。
书中回溯了科
学那些伟大与奇妙的时刻,引用了近年来发现的最新科学史料,几
乎每一个被作者描述的事件都奇特而且惊人。
而这本书的作者是被
称为“目前活在世上的最有趣的旅游文学作家”——比尔·布莱森。
《万物简史》中所讲述的一切——宇宙的诞生、地球的历史、
人类的发明发现(以及对这个星球造成的种种破坏)……都深深地
吸引着我。
我现在才发现,我们所居住的这个蓝色的星球竟有如此
多奥妙!……而人类掌管地球后,整个生物,自然灭绝的比例一直
是平均每4年消失一个物种,这还是过去发生的事情;现在,人类
造成的灭绝比例可能高达那个数字的12倍。
在书的最后,布莱森说,“我们知道的是,我们只有一颗可以
居住的星球,我们是这颗星球上可以决定它的未来的物种。
”现在,我想把这句话送给大家,希望大家保护好我们的地球,这不仅是一
句口号,更应该付诸实际的行动!万物简史读书心得篇12 《万物简史》是一本引人入胜的书,作者比尔布莱森把19~21
世纪的科学发展进程记录了下来,让人们明白科学家以前的猜想和
创造,更加深入的把大自然的几番不同的模样描述了一遍。
全书分
为六部分:寥廓的宇宙、地球的大小、一个新时代的黎明、处境危
险的行星、生命本身、通向我们的路。
正像《出版商周刊》说,阅
读布莱森的作品,就像是在聆听一个个妙趣横生的故事。
他的故事
像磁铁一样吸引着我,让我了解了爱因斯坦、牛顿、弗里茨兹威基
等科学家。
知道原子、铅、细菌的组成、形成部分。
可以说是这本
书让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的有些内容让我非常地震惊,原来自己有那么多知识不
知道。
宇宙一开始只有人的手掌大小,后来,经过不断爆炸而引发
了巨大的膨胀而变成了原来的几千万亿倍。
科学家提出,宇宙也应
该有好几个,我们所住的只是其中一个,世界应该更大;以前大家
一致认为铅不据有毒性,生理学家找了几个志愿者来做人体试验,
几个月后来医院复查,身体并没有发现异常,那时他们根本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