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改下初中化学教育教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新课改下初中化学教育教学
新课改下,创新教学已成为深化初中化学教育的重要手段。

初中化学的有效性教学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众多教师也在为之努力奋斗。

本文结合初中化学教学现状,立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养成初步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旨在强化初中化学教学的认识,并为今后相关领域研究提供参考资料,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标签:初中化学教学创新教育教学
一、前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各个学科都进行了相应的创新,我们也在初中化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改变,在当前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本位的教育理念下,要求我们将学生放于学习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倡多样式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

中学生处于思维、个性发展的关键时期,有自己独立的观点,因此,化学教学要立足于中学生的发展阶段特性,对课程进行调整融合,加强对教学课程改革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引导学生主动对知识提出疑问,并寻求解答,作为教师在课堂上努力改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的趣味性,注重学生对课堂的切实体验,这些都是我们秉持以学生为本位进行教学改革的有效体现。

二、营造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变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
化学是一门具有趣味性、创造性、实用性的学科,在初中阶段的化学学习,针对心智正在发育而又尚未成熟的中学生来说,好奇心就是他们学习的首要推动力。

如何有效挖掘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对化学课程的态度。

作为初中化学教师,要抓住这一特性,打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热情。

在此,课堂的授课环境十分重要,要打破以往墨守成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

新的课堂应该是平等的、轻松和谐的、双向交流的课堂,学生在这个课堂中感受十分宽松亲切,还具有趣味性,如此不仅可以消除学生对于死板课堂的抵触心理,甚至还能在课堂中发现一些有趣的知识。

想要进一步地去了解,通过与教师的沟通、问答,增强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渴望,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综合素质。

好奇心是创造行为的源泉与动力,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将其转化成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课堂上,教师不能完全放手也不可全权主导,应当跟随学生学习的脚步,适时加以指引,让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效结合起来,真正发挥课堂的教学作用。

三、激情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亦深以为然,学习兴趣对于学生学习来说是一项重要的原动力,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才会有发自内在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初中化學的教学课堂上,要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化,扩大、发散、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增强课堂效果。

化学除了必备的理论知识外,更多的是需要借助实验进行验证与考量,给学生以最直观的知识表现。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实验课堂,比如喷泉实验、爆炸实验、镁条燃烧实验等,通过声、光、色、态的丰富展示给学生以强烈的感觉冲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根本上挑起学生对于未知的好奇本能,对学生的这种好奇本能加以引领与正确的导向,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的源源不断的内在动力,再将化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与我们的生活之间的紧密关联展示出来,让学生看到化学为我们创造的价值以及在各行各业的贡献,理论联系实际,贴近生活,更能够增加课堂的亲切感。

四、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传统的填鸭教学已经是老生常谈了,在当前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课堂已经不再是教师的主战场,而是学生的主阵地,教多少不重要,学生能学到多少,才是衡量课堂效果的价值体现。

首先,在思想上,教师应当放下课堂主体角色的重担,换位思考,将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地显现出来,尊重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立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变主导课堂为服务于课堂,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换一个角度,才能真正地理解学生本位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就目前的课堂改革来说,大部分的教师有意识地在完成角色转换,但是,也有一部分教师还没有完全脱离传统思想的束缚,将学生本位简单化。

虽有所改进,但实际在课堂中依旧以自我为重心,凭借教学经验来制定课程进度、学习目标与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的思想不甚重视,从而无法真正理解学生,影响学生的学习、发展。

因此,教师应当在思想上完成更新,审视自我,准确定位。

学生主体,教师辅助,这才是提升化学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五、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化学的实用性我们有目共睹,教师要注重实验课程对于化学教学的重要作用,通过实验,学生可以获取更多的知识储备,在实验的过程中也能对自己所学的知识、所提的疑问进行印证与解答,从而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化学课堂中,教师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将实验课程有效融入理论教学,使二者相辅相成,在适当的时候做实验演示,并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亲身去体验,去探索,去消化,如此获得的知识,将会更加稳固、踏实。

六、突出学生的体验性,强化学习的真实感受
在化学实验中,探究性对于学生知识的获取十分的重要。

实验是基于课本而
又不受课本控制的一项活动,学生们在做实验的时候经常会发现一些课本中所不曾提及的“意外”,这些未知的意外对于学生来说是充满吸引力的。

此时,教师就应当抓住机会,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究,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对这些现象有什么样的科学解释,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来获得答案,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

七、开展小科学研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思想先于行动,对于学生动手、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了想法才会去努力实现,通过动手才能发现创新。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第一,设置问题情境,引入知识要点;第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欲望;第三,启发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为了能够顺利地完成以上内容,就需要教师能够合理地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去探索和实践,这样有利于课堂的教学,并能够促进学生思维创新化的发展。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鼓励学生提出任何疑问,并对疑问进行有效解答,同时肯定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启发式教学,有利于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让学生能够从全新的角度看待问题。

八、结语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教改背景下,我们初中化学教师要对更新教育理念、改善教学方法等有足够的重视,秉持科学严谨的教学态度,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当作教育的终极目标,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教育,打好学习化学的基础,并养成学生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在提高化学教学效果的同时,让学生的化学学习更加深刻、愉快。

参考文献:
[1]吴俊明.新课程理念与初中化学课程改革[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李平,蔡秀慧.中学化学实验研究新编[Z].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邱艳,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J].好家长,2015(25):173
[4]梅刚.中学化学教学中的绿色化学思想[J].才智,2012(13):1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