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教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共同点 1.课程基础和主体都为古典科目。 2.强调教育与社会的联系,重视治人治事,力图通过 教育改造社会,至于自然的改造、自然科学的研究 尚未受重视。 3.重视古典语言,漠视本族语言,本族语言在教育中 地位低。 4.早期人文主义教育后来走向形式主义,尤其是意大 利;而北方人文主义者虽然反对西塞罗主义,但由 于宗教改革的冲击,很快为新教教育形式主义所取 代。
通才教育:它是一种符合于自由人的价值的,使受教育者获致德性与智慧的, 能唤起和发展那些使人趋于高贵的身心的最高才能教育。

在教育方法上:必须使所教内容适合学生的个人爱好和年龄 特征。 在教学内容上:最提倡历史、伦理学(道德哲学)、雄辩术。 重视体育,文学,自然知识。
2.维多里诺(Vittrino Feltre,1378-1446)
典语言学习中专重文法的错误倾向,强调人 文之学要以维护社会的道德为标准。 马克西米连被称为“人文主义者的皇帝”。
5.法国
比代,代表作《论王侯的教育》,建议君主
学习古典著作。在他推动下先后建立起法兰 西学院(1530)和奎恩学院(1534),与教 会大学分庭抗礼。 拉伯雷(1494-1553),代表作《巨人传》。 蒙田,代表作《散文集》中《论儿童的教 育》,要求培养“完全的绅士”。

主张人文主义基督教化、基督教人文主义化。他用人文主义 的方法研究《圣经》,认为“应该用基督教的标准估量一切 东西”。 著作《愚人颂》,反对教会推行的蒙昧主义和教会的虚伪腐 化,核心就是对虔敬与道德的呼唤。 著作《基督教君主的教育》、《论童蒙的教育》。批判《西 塞罗主义》。 他所要培养的人的品质主要是虔敬、道德与智慧。虔敬指敬 上帝;德行指通过教育使人有宽容人道、节制自律、正直勤 奋的美德;智慧则受前两者的指引。 认为人文教育最根本的目的在于学古人之道来改造现实世界。
3.英国
科利特在1510年创办带有人文主义性质的圣
保罗学校。 莫尔深受柏拉图《理想国》的影响,其教育 思想体现在《乌托邦》中,要求废除私有制, 实行公共教育制度;提出不分男女皆享有平 等受教育的权利;所学习的知识是古代作家 尤其是希腊作家的作品;要求对青少年进行 劳动教育。
4.德国
温菲林是较重要的人文主义教育家,反对古
西塞罗主义:主张单纯效仿西塞罗,完全反对使用在西塞罗作品中没有 出现过的词汇和习语。使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发展中产生了形式主义的 弊端,背离了人文主义文化修养的目标,意大利人文主义因食古不化而 走上穷途末路。
二、北欧人文主义代表人物
1.尼德兰
伊拉斯谟(Erasmus ,约1466~1536)


3.格里诺(Guarino da Verona,1374-1460)




主张一个受过教育的人必须学习特定的科目而不管其内容如 何。 认为古典文化教育本身就是目的,而不是促人充分发展的手 段。 学习方法上主张先学习语法规则然后再学习古典作品,夸大 了语法规则的价值。 对15世纪末意大利“西塞罗主义”的产生起了推波助澜作业。
人文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及其 思想
一、意大利人文主义代表人物
二、北欧人文主义代表人物 三、南北人文主义的对比 四、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
一、意大利人文主义代表人物、
1.弗吉里奥(Pietro Paolo Vergerio, 1349-1420)

最早提出人文主义思想,为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作注释。 编写《论绅士风度与自由学科》的专题论文,在此论文中并 未讨论神学,显示出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世俗性较强的特点。 主张人文主义教育的目的在于对青少年施以“通才教育”以 培养身心全面发展的人。
三、南北人文主义教育的对比
(一)、差异 1.意大利人文主义有很强的世俗性,北方则强调虔诚 与道德的价值。意大利的学习从古罗马时期世俗气 息就比较浓厚;北欧的宗教势力比较强大,人文主 义者大多从“共同生活兄弟会”中接受教育。 2.政治背景不同,教育政治功能迥异。意大利在文艺 复兴前期实行城市共和制,共和政体要求培养公民; 北欧却崇尚君主制,把治理国家的希望寄托在君主 和朝臣身上,重治国人才的培养。
是弗吉里奥教育思想的实践者
曾在1423年开办宫廷学校——“快乐之家”,
校址环境优美,校风朴素自然,师生关系融 洽;主张通才教育,以古典学科作为课程中 学;注意学生身心特征和个性差异;重视学 生品德的培养,重视学生基督教信仰的养成, 并认为古典著作所包含的异教道德观念与基 督教教义是不冲突的。
2.西班牙
维夫斯(Juan Luis Vives ,1492—1540)
著作《论灵魂与心灵》和《知识论》,后者
被誉为“文艺复兴时期最彻底的教育书籍”。 主张基督教与人文主义结合,认为一切教育 皆应引导到虔敬,应在学生心中确立“《圣 经》的威信”。 提出要用心理学的方法来解决教育问题。力 图把教育或教学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
四、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


人本主义。在培养目标上注重个性发展,教学方法上反对禁欲, 尊重儿童天性,人的价值被肯定。 古典主义。非纯粹“复古”,而是古为今用,托古改制。 世俗性。无论从教育目的和课程设置等方面看,人文主义教育都 充溢着浓厚的世俗精神,教育更是关注今生而非来世,这是人文 教育与中世纪教育的根本区别。 宗教性。几乎所有人文主义家都信仰上帝,他们虽然抨击天主教 会的弊端,但不反对宗教更不打算消灭宗教。 贵族性。人文主义教育的对象主要是上层弟子;形式多为宫廷教 育和家庭教育而非大众教育;教育目的主要是培养上层人物如君 主、侍臣、绅士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