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梨花事件”之反思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 伴随着诗 歌的世俗 化 , 诗人的 角色也 坠入俗世。本文在回顾赵 丽华诗歌 所引发“ 梨花事件 ” 的基础上 , 重新剖析“ 梨花事件 ” 的价值
与意 义. 从 而反思诗歌 创作 的路 径。 【 关键词1 赵 丽华 ; 诗歌 ; 梨花事件
【 中图分类号】1 2 0 7 . 2 3
“ 梨 花诗 ” 是赵 丽华在2 0 0 2 年刚接触 网络时期 的 即兴 之作 。 新 诗……她要 以自己的努力 , 使更 多的公 众了解现代 诗 , 了解 自
对 于“ 反赵 ” 的网友和诗人 , 认为“ 梨 花诗” 从 内容上来讲 : 没有深
度模式 , 只是诗 人的瞬 间感 受和直 白记录 , 而形 式上 : 只是一 个 长句子被 随意分成不 同的行 , 没有音 乐性 和规律性 , 语 言平淡 、 直 白。 二、 梨花 诗的 尝试 与深意 任何文学活动 的变革与时代风云 的动荡 息息相关 。诗歌作 为一个 民族 的精神 家园 , 也不 例外。9 0 年代起 , 市场经济全 面启 动. 价值理 性被消解 , 人文 精神世俗 沉沦 , 诗歌不 再 已文本 的 审
上被 恶搞的诗歌都是我2 o 0 2 年 刚刚触网时期 的即兴之作 。当时
的想法 是卸掉诗歌众 多的承载 、 担负 、 所指 、 教益 , 让她变成完全 凭直感 的、 有弹性 的、 随意的 、 轻盈 的东西 。” 赵丽华正是看到 了 当代诗歌的焦躁气氛 . 奋 而掀起拯救之势 。 赵丽华说 : “ 《 田纳西 的坛子 》 这首 诗充满哲 理和 内涵 , 那么 我可不可 以没有哲理 和内涵啊 ?我可不可 以仅仅把我好 的快乐
的心态和我橱 艺上的 自信传达给你 呢?我可 不可以不要那么多
己; 她要 以 自己的行动 , 为现代诗 , 也为 自己赢得更多的读者 , 赢
得更 大 的 发 展 空 间 ” 。
三、 诗 人 的困境 与突 围 2 1 世纪是一个 风云变幻 的时代 . 网络媒体的发达 、 解构批评
的颠覆 , 一切的变革给诗坛也带 了冲击 。面对消费时代 的到来 , 大部分诗人与世浮沉。当众多诗人哗众 取宠 的时候 , 赵丽华安静 的实践 自己的诗歌创新 。 赵丽华看 到了浮躁 的人 心世 态 ,理智的提出 自己的诗歌 主
这首歌看起来语言 一路 直白到底 , 可意蕴深远 。值得欣慰 的是 ,
赵丽华的探索没有失败 。 一年之后 , 新浪 网在“ 赵丽华诗歌事件”
推出《 赵丽华诗 歌事件周年 祭》 专题 , 有博文写 到“ 她从 之内, 就 出现 了“ 万人齐写梨花体 ” 的宏伟场 面 , 一夜之 间各 种恶 周 年祭 , 未停 止诗 歌的创作 . 也从未 对现代诗丧失信心 , 她在默默地写 着 搞 狂 潮 迭 起 。 随之 而 来 , 出 现 了“ 挺赵 ” 与“ 反赵 ” 的 白 热化 战争 。
了思考的耐性。 在赵丽华的《 骂一骂洛夫》 中, 她反驳 了陈腐 的诗 歌观念 . 进而鼓励 诗歌的创新 。就拿那首简单 的《 我终 于在一棵
树下发现》 来说 , 它 的深 意在 于 : 世界是无 限的, 人类 所了解所认
识 的世界 。 永 远都是局部 的 , 还有更广 大的世界不 为我们所 知 。
觉乏味和迟钝的话 , 它帮我们找到平俗事物里所蕴涵的诗性 。”
唤回诗人们欲
望的念 , 重新体味诗歌 的灵性 。 任何事件都有反思 的价值 , “ 梨花事件 ” 也不例外 。今 天 , 诗
坛 已出现 回温 的迹象 , 一大批被忽略 的诗人 已映入我们 的眼帘 ,
一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1 0 0 7 — 4 2 4 4 ( 2 0 1 4 ) 0 g 一 2 6 5 — 1
维护 自己的“ 精英 小圈子” 。 但 是固定 的思维模式 , 让诗人们失去
、
“ 梨 花事件 ” 之细节
“ 梨 花事件 ” 被媒 体认 为是 自1 9 1 6 年胡适 、 郭沫 若新诗 运动 以来 最大 的诗歌事件 , 其事件规模 之大 、 持续 时间之长。事件源
美魅力感染读者 , 而是通过制 造事 件来博 取眼球 。面对精英 地位
的下滑 , 诗人们在 功利化 的追逐 中 , 迷 失了 自己 , 最 终导致诗 歌 精神 和艺术 的失 落 , 使得 当代诗歌 出现一个巨大断裂 。 从“ 梨 花事 件” 开始到结束 , 赵丽华本人 的态度都很理性 , 反 而是各位诗人们 心浮气躁 。 对 于 自己的诗被恶搞 , 赵丽华说 : “ 网
文 学 评 论
2 0 1 4年第 9期
重温 “ 梨 花事件" 之反思
王云侠
( 新疆大学人文学 院。新疆 乌鲁木齐 8 3 0 0 4 6 ) 【 摘 要1 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以来 , 中国当代诗歌进 一步走向世俗化 , 这不但 表现在诗歌表 明形式上 , 而且也体现在诗歌 创作思想
于: 2 0 0 6 年8 月 的一 天 , 有人 以赵 丽华的名字建立 了一个 网站 , 同 时粘贴 了其2 0 0 2 之前 的一些诗 歌作 品 , 如《 一个 人来 到 田纳西 》 《 张无 忌》 等, 并附上 “ 鲁迅文学奖评委 、 国家一级女诗人 ” 的标签 到处转载 。 随后 , 创立了“ 梨花教” 教派, 把赵丽华封为教主 , 几天
张, 勇敢承担 起一个诗 人的责任 。“ 这都什么年代 了 , 以前 的老观
念我们不 可以变一变吗?我们 为什 么不想一想 : 现代诗沦落为道 旁苦李 、无人采摘 ,究竟是什么原 因?我们诗人 自己有 没有责 任?” 。她鼓励诗人顺应时代的变革 , “ ……好 的诗歌不是概念化 的. 它 不是粗暴地 批评和 呵斥 我们 , 它 只是 尝试着去发 现 , 去提 示我们 。 或者 叫醒我们 , 如果我们在约定俗成 的现实 面前 已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