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亮出70年成绩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奋斗新时代―川闍灿I
龟区生产总值
24翻元40678IZn 经济总量实现从20亿到4万亿的跨越四川亮出70年成绩单
—■讨川隔—1953-2018澤Q
年呦堀艇O•埜%
1#速比金ai快0.[个百甘点
S3元4E883元
-----------------------
SFE40E天35.7^
i j97iairTi 讥391lis^
2Q1E年闕竟业址血値占tt
50%
gi^GDP箱十市郴GDP 超过10忆元过干1Z冠□冷宏伟
综合实力之变:
四川GDP从20亿元到4万亿元
70年间,四川经济总量实现
了从20亿元到4万亿元的历史性
跨越。
1952年,四川地区生产总值
仅有24.6亿元,1973年突破百亿,
1991年突破千亿,2007年突破万
亿,2018年突破4万亿,达到
40678亿元,按不变价计算是1952
年的182倍。
2015年四川经济总
量跃升至全国第6位,此后稳居全
国第6位、西部第1位。
如今,四川
平均一天创造的GDP,超过改革
开放初期半年的经济总量。
1953-2018年四川经济年均
增长8.2%,增速比全国快0.1个百
分点,从1975年起已连续44年保
持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四川经济
加快发展,1979-2018年年均增长
10.2%,增速比1953-1978年年均
增速高5个百分点,比全国快0.8
个百分点。
西部大开发以来,四川
年均增长11.1%,曾连续12年
(2002-2013年)保持两位数快速增
长。
70年来,四川人均GDP不断
攀升。
1952年,四川人均GDP仅
为53元。
2018年,这一数字已达
48883元。
按不变价计算比1952
年增长101倍8
财政实力明显增强81978年,
四川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不足
40亿元,1989年超过百亿,2008
年超过千亿元。
2018年达到3911
亿元,比1978年增长104倍。
一般
公共预算支出从1978年的35.7
亿元提高到2018年的9718亿元,
增长270倍。
经济结构之变:
产业结构、区域经济、城乡融合日
趋协调
产业结构持续升级。
产业结
构,是评判经济发展质量、效益的
一个重要指标。
70年间,四川产业结
构实现了由农业为主到工业和服务
业共同主导经济发展的巨大转变。
1952年,四川产业结构为
59.2:14.9:25.9,呈“一三二”特
征。
改革开放以来,非农产业加快
发展,第一产业比重降低,1982年
调整为45.5:33.8:20.7,呈现明
显的“一二三”特征。
1991年三次
产业结构调整为33.4:37:29.6,
第二产业成为四川经济的支柱产
业。
1999年产业机构调整为
25.4:37.0=37.6,实现了第一次
的“三二一”结构转型。
2005年产
业结构调整为20.1:41.5:38.4,呈
现“二三一”特征8
26
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四川主动引导和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2016年产业结构调整为11.9:40.8:47.3,服务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成为经济发展新引擎,经济增长实现从主要依靠工业带动转为工业和服务业共同主导的重大变化。
2018年产业结构优化为10.9:37.7:51.4,服务业增加值占比首次突破50%,占据四川经济“半壁江m”。
区域结构布局优化。
1978年,全省仅有6市GDP超过10亿元。
到2018年,全省GDP过千亿元市州已达16个。
其中,成都经济总量达到1-5万亿元,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第3位。
绵阳、德阳、宜宾、南充4市GDP超过2000亿元。
2018年,成都平原经济区经济总量达到25666亿元,是2005年的5.8倍;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攀西经济区、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竞相发展。
县域经济活力不断增强,经济总量过百亿的县(市、区)由2000年的4个(金牛、锦江、青羊、武侯)增加到118个。
城乡经济融合发展。
改革开放初期,四川城镇化水平较低,1982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仅为14.1%。
2017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首次超过50%,达到50.8%。
2018年末常住人口8341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2.3%,比1982年提高38.2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相当于平均每年有近百万人由乡村转为城镇人口。
投资规模之变:
投资规模四级跳,“蜀道难”变“蜀
道通”
1952年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
投资仅有1.3亿元,1978年增加到
22.5亿元。
1985年投资规模上百
亿元,1998年超千亿元,2009年突
破万亿元。
2018年全社会固定资
产投资28065亿元,是1978年的
1247倍。
2018年,我省“日平均投资
量”为76.9亿元,超过了1984年
“全年投资量”。
当前,投资对全省
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保持接近
50%的水平,持续对四川经济稳定
增长发挥积极作用。
交通建设从实现通达到追求
速达,从修建普通公路铁路到全面
建设高速公路铁路,从陆路交通到
陆空水运齐头并进,“蜀道难”变
“蜀道通”。
2018年末,全省高速公
路通车里程7238公里,实现了21
个市(州)均通达高速公路;成绵乐
城际铁路、成渝高铁、西成客专已
建成通车,铁路营运里程达到
5000公里左右。
现有民用运输机
场14个、通用机场4个,天府国际
机场将奠定成都国家级国际航空
枢纽地位。
能源基础设施快速发展,建成
溪洛渡、向家坝、锦屏等10余座大
型水电站,白鹤滩、金沙江上游电
站等世界级水电站正加快建设,
2018年全省水电装机容量7674
万千瓦、居全国第一,天然气产量
达到370亿立方米、居全国第一,
初步建成国家重要清洁能源基地。
消费水平之变:
居民消费从追求温饱向追求品质
转变
70年来,四川消费需求不断
扩大,居民购买力大幅提升,新商
业模式茁壮成长。
1978年社会消
费品零售总额仅61.6亿元,2018
年达到18255亿元,是1978年的
296倍。
居民收入大幅提升,2018
年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
入分别为33216元,13331元,均
为1978年的90倍以上。
人均消费性支出由1978年的
161元增加到2018年的23484
元,居民消费从追求温饱和基本生
活需要向追求生活品质转变。
2018
年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恩格尔系
数分别为31.8%、35.2%,比1978年
下降27.4和38.4个百分点。
网上零售交易平台从无到有,
扫码支付、网购等消费方式更加
便捷。
2018年,全省限额以上批发
和零售业通过互联网实现商品零
售达801亿元,相当于1978年社
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近13倍。
全
省实现旅游总收入10113亿元,迈
入旅游“万亿级”产业集群俱乐
部。
不断提升的购买力,底气源自
越来越鼓的“钱袋子”。
居民收入大
幅提升,2018年城镇和农村居民人
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3216元、
13331元,均为1978年的90倍以上。
对外交流“朋友圈”越来越大,
在川设领国家增至17个、居内地
第3位,国际友城和友好合作关系
增至275对。
齡(据《天府早报》)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