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方剂学(11-15单元)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小便频数
B.小便清长 C.小便量多 D.小便涩痛 E.小便不利
2.肾气丸中桂枝、附子的配伍意义是 A.温肾暖脾,以助阳气 B.温补肾阳,生发肾气 C.温补肾命,充填精髓
D.温肾补阳,振奋脾气
E.以上都不是
右归丸(《景岳全书》)(助理不要求)
【功用】温补肾阳,填精益髓。
【主治证候】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证。气衰神疲,畏 寒肢冷,或阳痿遗精,或阳衰无子,或饮食减少,大便 不实,或小便自遗,或腰膝软弱,下肢浮肿,舌淡苔白 ,脉沉迟。
不足,身常汗出,夜卧尤甚,久而不止,以致心悸惊惕, 气短烦倦者;玉屏风散则以补为固,补而兼疏,适用于卫 虚不固,常自汗出,易感风邪者。
例题: 1.牡蛎散中牡蛎的作用与下列无关的是
A.宁心
B.定悸 C.止眩 D.止汗 E.潜阳
2.病人诸虚不足,身常汗出,夜卧尤甚,久而 不止,心悸惊惕,短气烦倦,治宜用
4.补阴剂常配伍 A.温阳药 B.清热药 C.活血药
D.解表药
E.固涩药
第十单元
细目一:概述 一、适用范围
固涩剂
适用于气、血、精、津滑脱散失之证。常见有自汗、盗
汗、久咳不止、久泻不止、遗精滑泄、小便失禁、崩漏、 带下等。 二、应用注意事项 固涩剂系为纯虚无邪者设,凡属热病多汗、痰饮咳嗽、
火动遗精、伤食泻痢及血热崩漏等证,均非本类方剂所宜
大枣)
【功用】温补脾肾,固肠止泻。 【主治证候】脾肾阳虚之肾泄证。五更泄泻,或久泻不 愈,纳呆腹痛,腰酸肢冷,神疲乏力,舌质淡,苔薄白, 脉沉迟。
【配伍意义】肾泄,又称五更泄、鸡鸣泻,多由命 门火衰,火不暖土,脾失健运所致。
,加薄姜枣喑痱服。)
【功用】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 【主治证候】下元虚衰,痰浊上泛之喑痱证(“喑痱 ”是由于下元虚衰,阴阳两亏,虚阳上浮,痰浊随之上泛 ,堵塞窍道所致。)。舌强不能言,足废不能用,口干不
欲饮,足冷面赤,脉沉细弱。
【配伍意义】方用熟地黄、山茱萸滋补肾阴,肉苁蓉、 巴戟天温壮肾阳,共为君药。
木香调气醒脾,共成调气和血,既治下痢腹痛后重
,又使全方涩补不滞。
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为佐使药。 综观全方,标本兼治,重在治标;脾肾兼顾,补脾为主 ;涩中寓通,补而不滞。
例题: A.白芍、白术
B.当归、白芍
C.柴胡、白术 D.羌活、防风 E.防风、甘草 芍药汤与真人养脏汤的组成均有
四神丸(《证治准绳》)(助理不要求) 【组成药物】肉豆蔻 补骨脂 五味子 吴茱萸(生姜
方剂学
11-15单元
细目六:补阳 肾气丸(《金匮要略》) 【组成药物】干地黄 山药 山茱萸 泽泻 茯苓
丹皮 桂枝 炮附子
【功用】补肾助阳。 【主治证候】肾阳不足证。腰痛脚软,下半身常有冷 感,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入夜尤甚,或阳 痿早泄,舌质淡而胖,脉虚弱,尺部沉细。
亦治脚气、痰饮、消渴等因肾阳不足所致的病证。
例题: 1.不属于地黄饮子功效的是
A.补肾阳
B.滋肾阴 C.化痰 D.开窍 E.镇肝熄风
2.下元虚衰,痰浊阻窍之舌强不能语,足废不能用 ,治宜用
A.大秦艽汤
B.牵正散 C.小活络丹 D.地黄饮子 E.补阳还五汤
3.以下属于补益剂的是 A.健脾丸 B.温脾汤 C.天王补心丹
D.玉屏风散
E.补阳还五汤
【配伍意义】 本方所主证候,乃体虚卫外不固,阴伤心阳不潜所致。 方中煅牡蛎敛阴潜阳,收涩止汗为君。 生黄芪益气实卫,固表止汗为臣。
麻黄根功专收敛止汗,为佐药。小麦,专入心经,养气阴
,退虚热,为佐使药。
本方与玉屏风散均治卫气虚弱、腠理不固之自汗证。
但本方补敛并用,兼潜心阳,止汗之力较强,适用于诸虚
母 桔梗 人参 阿胶
(九仙罂粟乌梅味,参胶桑皮款桔贝,敛肺止咳益气阴,久 咳肺虚效堪谓。) 【功用】敛肺止咳,益气养阴。 【主治】久咳肺虚证。咳嗽不已,咳甚则气喘自汗,痰
少而黏,脉虚数。
细目四:涩肠固脱
真人养脏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药物】诃子 香 当归 白芍 罂粟壳 人参 肉桂 白术 炙甘草 木
例题: 具有温补肾阳,填精益髓作用的方剂是
A.小活络丹
B.回阳救急汤 C.六味地黄丸 D.右归丸 E.左归丸
细目七:阴阳双补 地黄饮子(《圣济总录》) 【组成药物】
熟干地黄 山茱萸 石斛 麦门冬 五味子
巴戟天 茯苓 肉苁蓉 炮附子 菖蒲 远志 官桂
(煎加生姜、大枣;《宣明论方》另有薄荷五七叶同煎 )(地黄饮萸麦味斛,苁戟附桂阴阳补,化痰开窍菖远茯
A.当归六黄汤
B.牡蛎散 C.玉屏散 D.生脉散 E.桂枝汤
A.玉屏风散 B.牡蛎散 C.当归六黄汤
D.桂枝汤
E.生脉散 3.自汗夜卧尤甚,心悸惊惕,短气烦倦,舌淡红脉细弱者 ,宜用 4.感受风寒,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脉浮缓者
,宜用
细目三:敛肺止咳(助理不要求) 九仙散(王子昭方 【组成】罂粟壳 录自《卫生宝鉴》) 乌梅 五味子 款冬花 桑白皮 贝
【配伍意义】 本方以大量干地黄、山茱萸、山药滋阴补肾为主,而 配少量炮附子和桂枝补火助阳,一则阴阳并补,“阴中求 阳”;二则微微生火,使温而不热,取“少火生气”之义 。
【化裁运用】
1.《济生方》肾气丸:肾阳不足,水肿,腰重脚肿, 小便不利者,桂枝易为官桂,加车前子、川牛膝以温补肾 阳,利水消肿。
例题: 1 .肾气丸不适宜下列何症
肉豆蔻
【功用】涩肠固脱,温补脾肾。(治当涩肠固脱治标为 主,温补脾肾治本为辅。)
【主治证候】久泻久痢,脾肾虚寒证。泻利无度,滑脱
不禁,甚至脱肛,或下痢赤白,或大便脓血,里急后重,
日夜无度,脐腹疼痛,喜温喜按,倦怠食少,舌淡苔白,
脉迟细。
【配伍意义】
方中重用罂粟壳涩肠止泻,为君药。
臣以肉豆蔻温中涩肠;诃子功专涩肠止泻。 佐以肉桂温肾暖脾,人参、白术补气健脾,三药合用温 补脾肾以治本(补已伤之阳气)。 又佐以当归、白芍养血和血(补已伤之阴血)。
。故凡邪气未尽,误用补涩,则有“闭门留寇”之弊。
细目二:固表止汗 牡蛎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药物】黄芪 煎) (牡蛎散内用黄芪,麻黄根与小麦齐,益气固表又敛阴,体止汗,益气固表。 【主治证候】体虚自汗、盗汗证。身常汗出,夜卧尤甚 ,心悸惊惕,短气烦倦,舌淡红,脉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