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章节《家》自读及习题附答案精编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老太爷有四子一女:
,生大小姐(早死)、大少爷觉新(娶妻瑞珏,生子海臣、生子云儿时难产而死)、二少爷觉民、三少爷觉慧,妻死,复娶周氏,生三小姐淑华,后长子死;
2 、次女张氏,丈夫早死,生女张蕴华(琴),后来琴嫁给觉民;
3 、三子克明,娶妻张氏,生二小姐淑英、四少爷觉英、七少爷觉人、六小姐淑蕙;
4 、四子克安,娶妻王氏,生五少爷觉群、六少爷觉世、五小姐淑芬;
5 、五子克定,娶妻沈氏,生四小姐淑贞(后跳井而死),娶妾喜儿。
大房丫鬟鸣凤,不愿嫁给冯乐山,跳水而死,死后三房丫鬟琬儿代嫁。
高家买丫鬟绮霞代替鸣凤、翠环(后来嫁给觉新)代替琬儿。
四房丫鬟倩儿,奶妈杨嫂。
五房丫鬟喜儿、春兰。
《家》是巴金的代表作《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
故事发生在成都一家姓高的大公馆里,高觉新是这个大家庭里的长孙,就是因为这个缘故,他被剥夺了学业与爱情。
在中学毕业那天放弃了自己所爱的能够了解他、安慰他的钱家表妹,和父亲指定的姑娘结了婚。
觉新的二弟觉民和三弟觉慧就不同了,他们接受西方文化知识的熏陶,有着先进的思想、昂扬的斗志,是新时代的新青年。
觉新也跟他俩一起接受新思想,但是他依旧还是“作揖主义”和“无抵抗主义”的拥护者。
老大觉新在西蜀实业公司事务所上班,那是他父亲生前为他找好的位置。
一日,觉慧和觉民跟往常一样,买了几本新书,来到觉新的办公室里,这时张太太和琴小姐来了。
琴是高家亲戚里面最美丽、最活泼的姑娘,她也是一个有着理想、有着抱负的勇敢的新青年。
她给大家带来了一个不寻常的消息:钱家大姨妈回省城来了,梅表姐嫁了不到一年就守了寡,现在变得有点憔悴。
这个梅表姐就是大哥觉新所挚爱的钱家表妹,而这时觉新正陪着张太太买衣料,他并没有听到这个消息。
觉慧和觉民离开了觉新的事务所,觉民去了琴的家里,而觉慧在路上遇见同学张惠如,并从他口中了解到当兵的打了学生。
觉慧义愤填膺地和一些学生们参加了向总督示威游行的队伍。
祖父高老太爷很快知道了他游行的事,便觉新把他囚禁在家里。
旧历新年快来了,高公馆这个绅士家庭也忙着准备过新年。
除夕的前一天下午,觉意买了一本小说《前夜》读给他的两个哥哥听,书里的内容激起了觉慧的热情,也唤起了觉新痛苦的回忆,他向两兄弟述说了自己身为长孙承担的重任,自己为了家族的人,牺牲了自己的幸福……觉慧想着:我是青年,我不是畸人,我不是愚人,我要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
他又为不是大哥的自己十分庆幸。
天黑了,高家四世同堂聚集在一起,互相庆贺着吃年夜饭,高老太爷看见自己的子孙满堂,想着再过一两代,他们高家不知道会变成一个怎样繁盛的大家庭,心里非常地高兴。
旧历年的最后一天,觉新告诉觉慧他遇见梅表妹了,痛苦和悔恨涌上心头。
觉慧责备觉新当初为什么不反抗,落到这地步,是罪有应得,觉新苦笑着说现实的环境不允许他这样做,觉慧突然感觉在思想上跟他的大哥是离得愈来愈远了。
鸣凤是高公馆里的丫头,她既聪慧又漂亮,她很喜欢觉慧。
而觉慧只有在回到他那寂寞无聊的家里时,才会不为思念鸣凤而苦恼。
丫头们传闻,冯乐山要讨姨太太,准备在大房同三房的丫头中挑一个去。
鸣凤向觉意发誓她绝对不会跟别人。
元宵节的夜晚,他们几个年轻人接到了消息;督军下令讨伐张军长,前线已经开火。
仗终于打起来了,高公馆上下都沉浸在一片恐怖、绝望之中,此时琴也正在高家,她没有地方可去,只能呆在这里。
她从前还相信自己是一个勇敢的女性,而这时她发现自己还是一个脆弱的女子,没有能力反抗,也只能等待别人来宰割。
恐怖的时期终于过去了,和平的统治又恢复了。
高公馆又热闹起来。
觉民弟兄的几个同学创刊了《黎明周报》,刊载新文化运动的消息,介绍新的思想,批评和攻击不合理的旧制度和旧思想。
觉慧热心地参加《周报》的工作,经常在《周报》上发表文章。
至于觉民,他白天忙着功课,晚上按时去琴那
里教书,对于《周报》并不像觉慧那样热心。
琴因为她的好朋友情如把长辫剪了,她也想这么做,但遭到母亲的反对,并要把她嫁出去。
琴心里爱的是觉民,她伤心地哭了起来。
就在琴伤心痛苦的晚上,鸣凤也同样伤心至极。
原来高老太爷要她做冯老头子的姨太太,而且就在三天之后。
这是高老太爷的命令,谁也违背不了,谁也反抗不了。
她没有办法,觉慧是她惟一的希望了,而此时的觉慧正忙着写他的文章,无暇顾及鸣凤,待她要说时,觉民的到来使得她不得不走了。
鸣凤彻底地绝望了,她记得她曾说过宁死也不会去,她带着对觉慧深深的爱和对这世上的不公平的恨跳进了湖里。
鸣凤的死很快被这大公馆里的人忘记,而觉慧却不能忘,因为他的自私,他没有把他心爱的人留住。
他这时才发现平常老是训斥大哥和觉民没有胆量,其实他自己跟他们一样,也是一个没有胆量的人。
他对现在的生活已厌倦了,他有了远离这个家庭的想法。
在高老太爷66岁诞辰的庆祝的日子里,冯乐山向高老太爷提亲,觉民爱的是琴,他立即表示要自己的事自己作主。
为了反抗祖父他在觉慧的鼓励和帮助下逃离了公馆,觉新决心在这时听到了梅小姐去世的消息。
觉慧的五爸在外头讨了妓女做姨太,还打着老太爷的招牌借了许多债,老太爷为此一病不起,他已清楚高家已走下坡路了,最后的结局是可以想得到的。
他做了多年的“四世同堂”的好梦,彻底破灭了。
临死前他把觉民召了回来,答应冯家的亲事不提了,便离开了人世。
觉慧的嫂嫂瑞珏生产的日子近了,但公馆的太太们却要她迁到城外生产。
因为他们迷信什么“血光之灾”懦弱的觉新没有说一句反抗的话,忍受了一切,把端珏接到了城外。
瑞珏几天后就生产了,她痛苦地为觉新生下了一个儿子,自己却死了。
觉新没有能见她最后一面。
是旧的制度、礼教和迷信夺去了他的青春、他的幸福、他的前途,也夺去了他最爱的两个女人。
他意识到了这一点,而他又不能够抵抗这一切,他只有绝望,只有痛苦。
觉慧真的无法在这个家中呆下去了,他终于逃离了这个家,到上海去一面求学一面从事进步的革命工作。
第一章
呼啸的北风挟裹着鹅毛般的雪片铺天盖地的飞舞着。
天渐渐的黑了下来,路旁的灯火还没有燃起来。
在成都一条僻静的街上吃力地走着两个行人——那是高府大房的二少爷高觉民和三少爷高觉慧。
他们刚从学校排完戏回家。
他俩边走边兴致高昂地谈论着排演的情况。
在一所门前上挂着“国恩家庆,人寿年丰”的大公馆面前,他们停了下来,把皮鞋在石梯上擦了擦,抖了抖身上的雪水,便提了伞大步走了进去。
1.“风刮得很紧,雪片像扯破了的棉絮一样在空中飞舞……”,“风在空中怒吼,声音凄厉,跟雪地上的脚步声混合在一起……”,“清油灯的光在寒风中显得更孤寂,灯柱的影子淡淡地躺在雪地上”。
文章开篇多处出现对于风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案:渲染环境,暗示着风雪会长久地管制着世界,明媚的春天不会回来了。
开篇便是肆虐的风雪夹着寒意逼来,巴金以一幅日暮风雪图振起全文,用大写意的笔法奠定了这个家族悲剧故事的苍凉基调。
那些风雪仿佛就是专横冷酷、狂妄自大、任意摆弄弱小者的封建专制势力的化身,给人一种不祥的感觉。
2.“有着黑漆大门的公馆静寂地并排立在寒风里。
两个永远沉默的石狮子蹲在门口。
门开着,好像一个怪兽的大口。
里面是一个黑洞,这里面有什么东西,谁也望不见。
”而门墙上却又挂着一副木对联“国恩家庆,人寿年丰。
”这样写的艺术效果是什么?
答案:对比,反讽。
卫道者统治下的高家大院,这一个“黑洞”将吞噬多少年轻的、鲜活的生命!吞噬着肉体,吞噬着灵魂,注定败落。
何来家庆、人寿、年丰。
第二章
进了家,婢女鸣凤招呼他们吃饭,并告诉他们家里来了客人,是他们的姑妈张太太以及姑妈的女儿琴(大名张蕴华)——高家的亲戚里面最美丽、最活泼的姑娘,也是一个有着理想、有着抱负的勇敢的新青年。
三位年轻人——琴、觉民、觉慧谈得很投机。
觉民鼓动琴明
年暑假报考他们的学校——外国语专门学校。
琴决定报考,这是很勇敢的决定。
1.女主角之一的鸣凤在这里第一次出现在读者面前,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答案:“苗条的身子,也还丰润的脸庞,带笑说话时的两个酒窝,最为特别的是闪动的明亮的天真的眼。
”花季的生命,有朦胧的希望,朦胧的寄托。
2.“不,我第一个去报名!”一个伟大理想鼓舞下的声音。
这是谁的声音?伟大理想具体指什么?
答案:琴小姐。
伟大理想:做自己,做生活的主人。
破束缚,要自由。
第三章
但一想到进入男学堂将要遇到的困难和阻力,心情不免沉重起来。
觉民兄弟竭力安慰和鼓励她。
望着琴开朗活泼的亮丽面庞,觉慧不由想起了自己的心上人——鸣凤,一个自幼被卖到高公馆,聪明温顺、善良美丽、毫不抱怨、毫不诉苦的婢女,像大海一样,它接受了一切,吞下了一切,可是它连一点吼声也没有。
这两张脸代表着两种不同的生活,指示了不同的两种命运,(一个顺受、忍从,她是丫环,过的是任人宰割奴隶般的生活;一个反抗、追求,她是小姐,接受新思想,勇敢地争取自由解放的生活。
)觉慧明白鸣凤的命运在她出世的时候就已经安排好了,同时,也是想到了这个家的无数罪恶。
1.“无论如何,黑狗总比李医生好,李医生不过是一位绅士。
”为什么黑狗总比李医生好?
答案:黑狗是觉民觉慧心目中的英雄,敢于说出自己的心声。
而绅士只是封建思想包裹下的行尸。
2.从《宝岛》到《复活》再到《新青年》,觉民觉慧从中汲取了什么?
答案:民主的思想,自由的渴望,人性的释放。
3.这些话一字一字地送进了觉慧的耳里,非常清晰。
它们像鞭子一样地打着他的头。
他的脸突然发起热来。
他感到羞愧。
他知道那个少女所受的责骂,都是他带给她的。
他的妹妹的态度引起了他的反感。
答案:明明是自己恶作剧,却让别人受罪。
这一不公平现实震撼着觉慧,自责、不满、同情撕裂着他的心,他感到无比羞愧。
4.“我现在决定了,”琴的眼睛忽然亮起来,她又恢复了活泼、刚毅的样子,然后又坚决地说:“我知道任何改革的成功,都需要不少的牺牲作代价。
现在就让我作一样牺牲品罢。
”答案:封建社会女性备受歧视,不能获得与男性同等的待遇。
琴已经意识到自己要上“外专”,与男生上课是很艰难的事,但愿为此奋斗,表达她坚定的决心和献身精神。
第四章
夜死了。
黑暗统治着这所大公馆。
人们忙碌了一天,此时,卸下白天的面具,他们打开了自己的内心,打开了自己的灵魂的一隅。
年轻的婢女鸣凤坐在床沿,回忆自己的过去,思索自己的归宿。
最后两个大字不住地在她的脑子里打转,这就是“薄命”!
1.“夜死了,人们躺下来,取下他们白天里戴的面具,结算这一天的总账。
他们打开了自己的内心,打开了自己的灵魂的一隅。
”鸣凤打开了那一隅,你看到了什么?
答案:她觉得,世间的一切都是由一个万能的无所不知的神明安排好了的,自己到这个地步,也是命中注定的。
同时她的心里另有一种东西在作怪,一种对未来的美好渴望。
一种潜在的抗争意识。
2.“五太太房里的喜儿不就是这样的吗”这是鸣凤在预报自己的归宿吗?是她的归宿吗?
答案;鸣凤是在预报自己的归宿,但是最后她选择了无声的抗争,像大小姐一样。
第五章
琴和母亲回到家里,找了一个适当的机会哀求她的母亲让她报考她表哥的学校,琴的母亲对她要投考男学堂感到惊讶,但是,仍旧答应替她想办法。
琴对母亲十分的感激。
这让她
很失望,但她并没有灰心。
她决定要“坚决地奋斗”。
1.“沉重的锣声在静夜的积雪的街中悲怆地响着”,为什么总是有锣声响起?为什么会余音不绝?
答案:沉重的锣声拉下的是不会变换的封建社会的大幕。
2.易卜生的剧本《娜拉》带给琴小姐的是怎样的启示?
答案:这几句话给琴勇气和信心。
她开始明白她的事情并没有绝望,能不能成功还是要靠她自己努力。
希望还是有的,希望在自己,并不在别人,需要自己战斗。
第六章
觉新是高家长房长孙,相貌清秀,自幼聪慧,成绩优良,中学毕业时名列第一,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到上海或北京某所名校进修他所喜爱的化学,然后去德国留学。
但不幸亲母死了,父亲又续娶了一位年轻的继母——周姨太。
毕业之后,父亲给他包办了一门婚姻。
虽然在他的心里有个意中人,这就是从小青梅竹马的梅表姐,但他在封建礼教前面奉行“作揖主义”和“无抵抗主义”,只会在百般顺从之后,背着别人抱头痛哭。
作为四世同堂的大家庭的继承人,父亲死后,他过早地挑起管理家族、侍奉继母、培养弟妹的重担。
他生性懦弱,为人处世常秉持双重人格:一方面他痛恨旧势力,“五四”运动的发生,唤起他被忘却的青春,他如饥似渴地阅读崭新的报刊书籍,信服新的观念和理论;另一方面他又挺自然地顺应旧的环境,觉得这二者并不见得矛盾。
娶了瑞珏,生了儿子,他沉浸在小家庭的温馨和幸福中。
觉新是封建家庭中的软弱者,是一个能清醒认识到自己的悲剧命运又怯于行动的知识分子形象和"多余人",是在封建家庭和旧礼教的毒害下人格分裂的悲剧典型,具有双重性格:首先,他具有美好的素质,才资优异,聪明好学,有着美好的理想和追求。
其次,他的思想性格被封建宗法观念和封建礼教严重地扭曲:一方面,他受到了五四新思想的熏陶,同情弟弟们的斗争;另一方面,长房长孙的地位和封建家庭的教养又使他逆来顺受,客观上扮演了一个旧礼教旧制度的维护者的形象。
此处情节是小说第一次“全景式”地展示觉新的“离奇”经历和性格特征:早年丧母、求学与爱情的“幻梦”相继破灭、麻木地婚配等等,一下子就在读者的眼前树立出一个既让
“他(觉新)的相貌清秀和聪慧好学使某几个有女儿待嫁的绅士动了心。
给他做媒的人常常往来高公馆。
”高觉新的亲事最终是怎么决定的?请简要叙述。
[答案]来说媒的人很多,觉新的父亲和继母商量、选择后,只剩两家,而这两家请来的媒人情面同样大,(2分)他父亲就用拈阄的办法,把两个姑娘的名字分别写在两方红纸上,在祖宗的神主面前祷告后,拈起一个,亲事就这样决定了。
(3分)
2、《家》中有这样的描写:“可是后来他回到自己的房里,关上门倒在床上用铺盖蒙着头哭,为了他的破灭了的幻梦而哭。
”
文中的“他”指的是谁?“他”有什么幻梦?他的幻梦是怎样破灭的?请简要回答。
[答案] “他”指的是觉新。
(1分)他打算中学毕业以后到有名的大学里继续深造,还想到德国(外国)留学,梦想与表妹结婚。
(2分)由于他的祖父想抱重孙,他父亲便给他定了一门亲事,结婚的对象不是自己所爱的表妹,而且年内就要结婚,婚姻和升学的希望都成了泡影。
(2分)
3、他(觉新)两个兄弟的思想比他的思想进步些。
他们常常称他做刘半农的“作揖主义”的拥护者。
他自己也常说他喜欢托尔斯泰的“无抵抗主义”。
请举两例加以例证。
参考答案:虽然有了意中人梅表姐,却甘于接受父亲给自己包办的婚姻,断送了自己美好爱情。
在觉慧参加学生运动后被高老太爷否定后,既同情弟弟却又执行祖父的意思,把觉
慧关起。
老太爷去世,妻子临产,陈姨太却说产妇的血会冲犯死者,要求将其移到城外去,他含泪答应,造成妻子生下孩子痛苦死去。
4、他看见儿子慢慢长大起来,从学爬到走路,说简短的话。
这个孩子很可爱,很聪明,他差不多把全部全量的爱倾注在这个孩子的身上,他想:“我所想做而不能做到的,应当由他来替我完成。
”请分析这句反映出的主人公怎样心理世界。
参考答案:反映了主人公在封建礼教的压迫下,许多理想得不到实现寄希望给儿子身上的那种懦弱而又想反抗的矛盾心理。
5、你认为《家》中的觉新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析。
[参考答案]觉新是一个新旧掺半的人物,性格上具有较突出的两重性:一方面,他受到了五四新思想的熏陶,同情弟弟们的斗争,另一方面,长房长孙的地位和封建家庭的教养又使他怯弱忍让、逆来顺受,客观上扮演了一个旧礼教旧制度的维护者的形象。
6、请用一个情节或事件简述觉新委曲求全、逆来顺受的性格特征。
[参考答案]成家前的觉新是一个积极接受新思想的进步青年。
他贪婪地汲取知识,并期待着朦胧的爱情。
可是,父亲的一句话彻底击碎了他的梦想:“你爷爷希望有个重孙。
”之后,父辈用拈阄的办法为他定了门亲事,匆匆完婚,他都无奈而顺从地接受了。
第七章
在西蜀实业公司事务所,觉新弟兄仨在阅读《新青年》《少年中国》时,柔弱、怯懦的剑云进来,不久三兄弟的姑妈及表妹琴也来了。
觉新陪姑妈买衣料后,剩下四人在谈了会新思想以后,由琴表妹引起谈到大哥觉新以前的意中人梅表姐,在共同谈话中,不仅了解了觉新先前的爱情破灭的缘由,也初步看到觉民和剑云都对“新女性”的琴表妹有好感。
但剑云
参考答案:他们都具有美好的性格,也很有才华,由于封建礼教对妇女的束缚和虐杀,他们都正逢青春而没有青春,都是悲剧人物。
梅被母亲嫁于别人,不久守寡,终至郁郁而忘;瑞珏被逼迫到城外去生产,不幸难产,为一个死人而活活断送性命。
2、读完本章,并联系全书,简述琴作为新女性的表现。
参考答案:琴是新女性的典型,表现在她能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上了女子师范学校,还想与觉民等一起去外语学校上学,甚至想向同学倩如学习把头发剪掉,并写了剪发的好处文章在刊物上个发表;剪发遭母亲反对意识到封建势力的强大,决定走新的路;表现在她与觉民一起争取婚姻的自由。
第八章
觉慧和觉民离开了觉新的事务所,觉民去了琴的家里,而觉慧在路上遇见同学张惠如,并从他口中了解到当兵的打了学生。
觉慧义愤填膺地和一些学生参加了向总督示威游行的队伍。
然而督军根本就不出来接见学生,临时选出的八个代表最后在临近天黑的时候进去谈判。
同学们一直等到三更天以后,代表才出来接受了所谓督军署会派人去慰问受伤同学的条件。
的觉慧性格特征。
参考答案:听到惠如说官兵看白戏打学生,觉慧不由自主地掉转身,回头跟张惠如回学校召集同学;回到学校便参加二百多人的请愿队伍,来到督军署天色已经晚,觉慧和每个人一样心情非常紧张,觉得这天色的黑暗还是社会的黑暗和政治的黑暗,他们带着年轻的心跟这一切奋斗;在相持阶段觉慧始终保持充沛的激情,甚至忘记了一切:明亮的家,温暖的被窝,宁愿赴汤蹈火;在最后“督座自有办法”的话语中,觉慧愤怒骂“督军真是个滑头”,在三
更后和同学们约定明天再说离开了广场。
性格特征:充满革命激情,赴汤蹈火,宁愿抛弃家庭参加学生运动,是反封建最为坚决的爱国青年。
2、请分析八个代表的群体形象
参考答案:最初具有爱国热情,但经不起反动当局威逼利诱软骨头。
从他的话“同学们,你们听见赵科长的话吗?他接受了我们的条件,他说督军一定使我们满意的解决办法,现在总算有了一点结果,我看可以回去了。
”看出,至少已经不那么坚决了。
这些人在当时不在少数。
第九章
请愿并没有结果,连赵科长的“慰问受伤同学”的诺言也不曾履行,各校学生实行了罢课,双方矛盾急剧加大,士兵们在大街上横冲直撞。
觉慧积极参加学生联合会,一面通电全国各界请求主持公道,一面又派代表到外州县去宣传,联络各县学生把运动扩大。
就在这时,高老太爷作为封建势力的代表站了出来,坚决阻止觉慧的行为。
在和爷爷的斗争中,觉慧感觉这才像是自己的主人。
然而,最后还是被高老太爷叫大哥觉新关在家里,在和大哥的交谈中,继续充满革命激情,想参加学生运动,但他为了哥哥,决定几天不出去。
但内心矛盾着,
理由。
答案:不同意,理由:(1)他毕竟是刚开始第一次参加学生运动,第一次和高老太爷正面冲突,有所顾忌可以理解的。
(2)用他的话说主要还是为了哥哥少受窝囊气。
因此反而更使主人公立体起来。
2、巴金的《家》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形象鲜明的典型人物,也深刻地展现了新旧两种力量的矛盾斗争。
请你概述一个情节,表现这种不可调和的矛盾。
答案:示例:参加学生运动,在学生联合会开过会的觉慧,一回到家就被叫到祖父的面前,他惊恐不安地等待闭目假寐的祖父训斥。
当祖父睁眼后,却又奇怪地挥手让他出去。
可正当他走时,又被叫回,严厉地责备他上街散传单,又痛骂学生太嚣张,太胡闹,不读书只闹事,不如不进洋学堂。
觉慧忍气想开口分辩,又遭怒斥,并让叫来党新,让哥哥好好管住觉慧。
3. 觉慧把祖父的瘦长的身子注意地看了好几眼,忽然一个奇怪的思想来到他的脑子里:他觉得躺在他面前的并不是他的祖父,他只是整整一代人的一个代表。
答案:祖父代表着封建专制统治以及思想观念,是封建家长制的化身,是顽固不化的卫道士。
4.他知道他们祖孙两代永远不能够互相了解的,但是他奇怪在这个瘦长的身体里面究竟藏着什么东西,会使他们在一处谈话不像祖父和孙儿,而像两个敌人。
他觉得心里很不舒服。
似乎有许多东西沉重地压在他的年轻的肩上。
答案:觉慧朦朦胧胧感到某种觉醒,意识到他所要反抗的并不仅仅是祖父,而是祖父所代表的封建专制统治以及思想观念。
意识到自己的使命,要担负起历史的责任。
第十章
觉慧这几天虽然被关在家,可他的心依旧和同学们在一起。
随着运动的好消息接连知道,关在家里的他也一天比一天更加着急,经常顿脚。
在被觉民取笑以后,他走出房门,避开陈姨太他们一直向花园走去。
在花园里碰到了采摘梅花的鸣凤,终于有宽裕时间向她表白自己的爱情,两颗年轻的心终于靠在一起。
觉慧夜里也睡不着觉,来到天井旁闲走,觉民也走了出来,并向他吐出了喜欢琴表妹的感情,觉慧鼓励二哥,不会向大哥那样牺牲自己的爱情。
说到这觉慧又抬头望天空,那张少女的脸出现在他面前,他喃喃地低语道:“你真纯洁,只有你才像这轮皎洁的月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