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油站安全设施设计采用的安全设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油站安全设施设计采用的安全设施
1.1、工艺系统
1.1.1、工艺过程采取的防泄漏、防火、防爆、防尘、防毒、防腐蚀等主要措施
1.1.1.1 防泄漏措施
1、汽油罐车卸油采用了密闭卸油系统,密闭卸油管道的各操作接口处,设快速接头及闷盖。
汽油与柴油油品快速接头不同。
密闭卸油口周围设100mm高围堰。
油罐设置带有高液位报警功能的液位计。
2、在油品储罐等设备、管道的出口设计紧急切断阀门,在加油软管上设置拉断阀,加油机底部的进油管设置剪切阀。
3、罐区按照根据《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设置防渗罐池。
具体做法:
(1)防渗罐池采用防渗钢筋混凝土整体浇筑,并要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的有关规定。
(2)防渗罐池根据油罐的数量设置隔池。
一个隔池内的油罐为两座。
(3)防渗罐池的池壁顶高于池内罐顶标高,池底低于罐底设计标高200mm,墙面与罐壁之间的间距为500mm。
(4)防渗罐池的内表面衬玻璃钢或其他材料防渗层。
(5)防渗罐池内的空间,采用中性沙回填。
(6)防渗罐池的上部,加盖预制板,缝隙用防水材料填实,防止雨水、地表水和外部泄漏油品渗入池内。
1.1.1.2 防火、防爆措施
1、油罐车卸油,应采取密闭方式卸油,卸油时应注意检查,防止油气大量泄漏。
2、加强对油罐液位计的检查,防止冒油。
3、加强对加油设备、管道的维护保养,防止设备、管道及其附件破损、泄漏。
4、在有火灾与爆炸危险的场所必须使用ExdIIBT4以上防爆型电气设备、设施。
5、站内应严禁烟火,特别要加强对进出站内车辆的管理。
必须进行明火作业时,应按规定办理动火手续,采取可靠的防火防爆措施后,才可进行动火作业。
6、禁止穿带钉鞋、化纤或其他易产生静电的衣帽进入危险区域;
7、油罐车进站静置15分钟后方可进行卸油作业,卸油作业时应严格控制流速。
8、加油枪宜采用自封式加油枪,汽油流速不应大于50L /min。
9、站内建、构筑物及相关设备设施必须设置防雷防静电装置,并经常检查防雷防静电接地线,定期检测接地电阻,保证其完好。
10、禁止在危险场所使用铁制及其它易产生火花的工具。
11、禁止直接向塑料等绝缘容器加油。
12、设固定或半固定消防设施和器材,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可以及时采取措施,扑灭火灾。
1.1.1.3 防毒措施
1、作业人员上岗前、在岗期间进行体检、人员离岗需检查身体。
2、对作业人员采取个人防护措施,配备专用的劳动防护用品。
3、生产作业场所正确穿戴劳动防护用品,工作结束后更
换工作服,清洗后方可离开作业场所。
工间或工后,手脸未经清洗干净,不得饮水、进食。
4、高温季节,避免高温时段卸油。
5、进入罐内检修前,要彻底进行自来水置换、清洗,有条件用氮气吹扫,强制通风,并对油气浓度、氧含量检测合格后方可作业,并有人现场监护,有抢险救援措施。
6、保持精神状态,身体状态良好,禁止疲劳作业,禁止带病上班作业。
1.1.2、正常工况与非正常工况下危险物料的安全控制措施
本加油站采用国内外通行的成品油储运流程及加油工艺,工艺成熟可靠,加油卸油过程不存在化学反应,不存在副反应和吸热放热情况。
经过辨识,该项目的储油、加油工艺不属于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
为了保证加油站卸油、储油、加油过程的安全,卸油采用密闭卸油,并采用静电接地仪监控卸油时的静电导除情况;汽油罐、柴油罐均设置液位监控仪及高液位报警仪,实时在线监测油罐液位情况;加油机油管入口设置紧急切断阀(剪切阀),防止加油机被撞或发生其它意外时紧急切断油品输送。
1.1.3、采取的工艺控制措施
1、加油站采用潜油泵式单枪加油机加油工艺。
2、加油枪采用自封式加油枪,流量小于50L/min。
控制卸油、加油时的流速小于或等于3m/s。
3、加油站的油品进出管道采用20#无缝钢管,通气管道采用304不锈钢管。
埋地输油管道采用焊接连接。
4、采用或改装成具有密闭油气回收功能并进行底部装卸油方式的油罐车,油罐车卸油时用的卸油连通软管、油气回收连通软管,均采用内嵌钢丝导静电耐油软管。
连通软管的公称直径为80mm。
5、加油站内的工艺管道均按规定要求埋地敷设,且不通过站房等建(构)筑物。
6、与油罐相连通的进油管、通气管横管,均坡向油罐,其坡度为2‰,卸油油气回收管道和油罐通气管横管的坡度为1%。
7、输油管道系统的设计压力为0.6MPa。
8、埋地工艺管道外表面的防腐设计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钢质管道外腐蚀控制规范》(GB/T 21447-2008)的有关规定,并采用不低于加强级的防腐绝缘保护层。
9、油罐通气管的设置,符合下列规定:
(1)汽油罐与柴油罐的通气管,分开设置;
(2)管口高出地面1.2m;
(3)通气管的公称直径为80mm;
(4)油罐通气管管口安装阻火器,汽油罐安装带机械呼吸阀的阻火器。
10、加油站的输油管道为压力管道,按照《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工业管道》(TSGD0001-2009)进行施工。
11、加强易于积聚油品蒸气部位的通风,以利油气的逸散。
12、清洗油罐时,制定安全作业规程,工作人员不得直接进入罐内清除底油。
抽净底油后,利用自来水置换,有条件用氮气吹扫,通风,充分排除罐内油品蒸气,测定罐内油气浓度符合有关规定,清洗人员穿工作服、胶靴,戴手套和相应的防毒面具,方可进罐作业。
罐外要有专人值守,以便及时联系和救护。
1.2、总平面布置
1.2.1、项目与厂/界外设施的主要间距、标准规范符合性及采取的防护措施
1、总平面布置
加油站按功能特点划分为三个功能分区:站房区、加油区和储罐区。
(1)加油站站房
根据改扩建项目规划,加油站的站房、加油机、卸油、储罐区设施、罩棚及辅助设施全部采用新建。
站房建筑面积266m2(两层),距地埋油罐最近距离为5.97m,距加油机最近距离为6m。
(2)加油区
新建钢架结构加油罩棚,建筑面积400 m2,罩棚下以南北方向竖向布置两排共4台潜油泵式单枪加油机,站房距第一排加油机6m,站房距第二排加油机17m。
两排加油机间距为11 m。
加油机距惠水——罗甸公路(省道S101)边缘17 m。
(3)储罐、卸油区
储罐、卸油区、密闭卸油点、通气管布置在站区北侧,储罐距加油机间距12m,距站房5.97m;密闭卸油点距加油机间距15m,距站房12m。
2、竖向布置安全防范措施
整个加油站按地势情况布置,排水采用自然地势与明沟相结合排水方式。
站区周边沿道路设有相应的排水沟,并汇集到站区最低点,经水封井、排水管排至站外。
3、道路、绿化、围墙安全防范措施
站内道路按横向设有三车道布置:靠公路一侧的第一车道为大型车辆加油车道,内二条车道为小型车辆加油车道,站内车道布置与外部道路连接短捷、方便出入为原则。
厂区绿化主要为:
环站区北、西、南侧三面围墙处设置绿化带,东面靠公路侧设有花坛,并以高阶侧石对绿化边界进行栽石围合,尽可能防止地面污水和脏物等污染绿化用地。
加油站灌区严禁种植油性植物。
加油站车道采用混凝土路面。
站区南面、北面及西面设净高2.20m的非燃烧实体围墙,北面面向道路一侧开敞。
1.2.2、平面布置的主要防火间距及标准规范符合情况
表4-1 主要建筑物、构筑物一览表
表4-2 汽油设备与站外建、构物的间距一览表(m)
注:上表中的安全间距标准值为设有卸油和加油油气回收系统后的距离。
表4-2 站内设施之间的防火间距表
1.2.3、站区消防道路、安全疏散通道及出口的设置情况
根据《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该加油站双车道宽度为6m,道路转弯半径为9m;站区比站外道路高0.2m,出入口道路坡度为1.0%,
且坡向站外;油品卸车停车场地,按平地设计。
站内停车场和道路路面采用城市混凝土路面。
道路、硬化地面的具体做法如下:依次素土夯实(压实度大于97%),水泥稳定层30cm (6%水泥、级配沙砾94%),C30混凝土25cm,铺砌场地设计荷载汽-30级。
加油站车辆入口和出口分开设置,站区入口设在东北侧,出口设在东南侧。
加油站出入口与站外道路相邻处,排水沟上设置承重盖板。
站区门口、危险路段、转弯路段按要求设置限速标牌和警示标牌。
在道路旁设置照明设施,站区照明的照度设计不低于50lx。
站区东南、西南侧均设置2.2 m高非燃烧实体围墙。
1.2.5、采取的其他安全措施
1、根据《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相关规定划分加油作业区,加油作业区为爆炸区域外加3米范围。
2、加油岛前设置防撞栏杆,防止罩棚柱或加油机被撞。
1.3、设备及管道
1.3.1、压力容器、设备及管道设计与国家法规及标准的符合性
本建设项目的设备主要包括油罐、加油机及其它附属设施,不存在压力容器;输油管道属于压力管道。
该项目的设
备及管道设计、安装均按照《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相关规定执行,生产过程中使用到的容器、设备,均由有制造资质和生产许可证的专业厂商,产品质量均是经过生产检验的合格产品,符合国家相关法规。
该项目的管道在后期的详细设计阶段按现行国家相关规范进行,能保证项目投产后的生产安全进行。
1、油罐
(1)该项目汽油罐和柴油罐采用卧式钢制油罐,并且埋地设置。
(2)钢制油罐材质为Q235-B,钢板厚度为6mm,封头厚度为7mm;钢制油罐的设计和制造,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设计、制造。
(3)油罐设置于防渗罐池内,并采用鞍式支座安装,油罐直接焊接在支座上,防止油罐因受地下水或雨水影响而上浮。
(4)油罐的顶部覆土厚度为0.5m,池底低于罐底设计标高0.2m。
油罐周围的回填均采用干净的沙子或细土,其厚度大于0.3m。
(5)油罐的外表面防腐设计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石油化工设备和管道涂料防腐蚀技术规范》(SH/T 3022-2011)的有关规定,并采用加强级的防腐绝缘保护层。
(6)油罐的人孔设置了操作井。
油罐的各接合管,均设在油罐的顶部,其中出油接合管设在人孔盖上。
(7)油罐的量油孔设置了带锁的量油帽,量油孔下部的接合管向下伸至罐内距罐底0.2m处。
2、加油机
(1)该项目工艺采取潜油泵式加油机,且在加油机底部设置紧急切断阀,以便加油机因碰撞或发生火灾时,阀芯自动封闭,切断管路油流。
(2)加油枪采用自封式加油枪,汽油加油枪的流量不应大于50L/min。
3、工艺管道
(1)该项目进油管伸至罐内距罐底100mm处。
进油立管的底端为T形管口。
(2)罐内潜油泵的入油口,高于罐底150mm。
(3)通气管及卸油油气回收管采用304无缝钢管,公称直径为80mm。
(4)无缝钢管的公称壁厚不应小于4mm,埋地钢管的连接应采用焊接。
1.3.2、主要设备、管道材料的选择和防护措施
本建设项目涉及的主要设备有储油罐、加油机,管道主要为输油管道及通气管。
其材料的选择及防护措施见表4-4。
表4-4 主要设备、管道材料的选择和防护措施
1.3.3、采取的其他安全措施
1、加油站内的设备及管道均应可靠接地。
油罐必须设置两个接地点;管道连接处、法兰、阀门等用金属线跨接。
2、卸油、加油管道不穿越站房,穿越行车道时,加套管保护。
3、对于该建设项目中泵连轴器设置安全防护罩和防护屏。
防护罩设计采用封闭结构。
防护屏采用栅栏结构、网状结构或孔板结构时,根据其栅栏的横向或竖向间距、网眼或孔的最大尺寸,最小安全距离符合标准《机械安全防护装置固定式和活动式防护装置设计与制造一般要求》(GB/T8196-2003)中“防护屏高度,危险点高度和最小安全距离关系表”的规定外,同时符合“栅栏间距、网眼直径与安全距离关系表”的规定。
防护屏表面不得有易伤害人体的毛刺和尖锐棱角。
1.4、电气
1.1.1、供电电源、电气负荷分类、应急或备用电源的设置
1、供电电源
(1)电源由1乡镇供电线路引入。
(2)外供电源电压为380V/220V采用TN-S系统
2、电气负荷分类
根据《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规定,站区供电负荷等级为三级。
室外电源采用三相四线制,室内三相五线制。
该站的电源进户线采用镀锌铁管引入室内电源箱。
电缆穿越马路、基础等均穿铁管保护。
3、备用电源的设置
在站房的配电室设置了一台备用发电机,保证在断电情况下对该供应站的加油机的供电要求。
1.1.2、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和火灾危险场所选择电气设备的防爆及防护等级
1、爆炸危险区域划分
该项目爆炸危险区域划分遵循《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和《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的有关规定。
该项目根据工艺危险性介质在生产、加工、处理、转运和储存过程中出现的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按下列规定进行区域划分:
0区:连续或长期出现危险性介质的环境。
1区:在正常情况下可能出现危险性介质的环境。
2区:在正常情况下不可能出现危险性介质的环境,或
即使出现也是短时间存在危险性介质的环境。
其他区域则为非危险区域。
加油机内部空间为1区爆炸危险区域;以加油机中心线为中心线,以半径为1.5m的地面区域为底面和以加油机顶部以上0.15m半径为3m的平面为顶面的圆台形空间为2区爆炸危险区域。
埋地式油罐内部油品表面以上空间划分为0区爆炸危险区域;人孔(阀)井内部空间、以通气管管口为中心,半径为1.5m的球形空间和以密闭卸油口为中心,半径为0.5m的球形空间为1区爆炸危险区域;距人孔(阀)井边缘1.5m以内,自地面算起1m高的圆柱空间、以通气管管口为中心,半径为3m的球形空间和以密闭卸油口为中心,半径为1.5m的球形并延至地面的空间为2区爆炸危险区域。
爆炸危险区域内地坪以下的坑或沟为1区爆炸危险区域。
2、爆炸危险区域内电气设备选型
在爆炸性气体危险环境区域内的电气设备选型、安装、导线敷设及其技术要求应按国标《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及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执行,并且按国标《电力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2006)进行验收。
根据爆炸危险区域的划分,电气设备的种类和防爆结构的要求,选用相应的电气设备,选用的防爆电气设备的级别和组别,不低于该爆炸性气体环境内爆炸性混合物的级别和
组别(当有两种以上的危险释放源形成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时,按危险程度最高的级别和组别选用防爆电气设备和材料)。
爆炸危险区域内的电气设备,符合周围环境内化学、机械、湿度等不同环境条件下对电气设备的要求。
爆炸危险区域内的电缆和消防系统设备选用隔爆型或增安型,导线穿热镀锌钢管敷设。
在电缆易受损害的场所,电缆敷设在电缆的托盘内或穿钢管埋在地下。
在爆炸危险区域内的电缆不允许有中间接头。
爆炸危险区域内配电线路的电缆由电缆桥架引出穿钢管至电气设备接线盒处的电缆穿防爆挠性软管保护。
敷设电气线路的沟道,电缆或钢管所穿过的不同区域之间墙或楼板处的孔洞,用非燃烧性材料如防火堵漏材料严密堵塞。
安装在爆炸危险区域内的仪器仪表、盘、箱、柜等,采用本安型或隔爆型,必须获得相关机构的认证,并在永久性铭牌上标注防护等级,该设备适用区域、气体组别、温度范围,认证标准及认证机构和认证号。
3、电气设备的防爆及防护等级
爆炸性气体环境内设置的电气设备要求用防爆电气设备,爆炸性气体环境及火灾危险环境内电气设备选型参照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执行。
防爆区域内的所有电气设备选用dIIBT4防爆电器,进入防爆区域内的各类电缆采用高阻燃电缆。
加油站内爆炸危险区域以外的站房等建筑物,选用非防爆型电气设备,但加油棚下照明灯具及开关选用防护等级IP44节能型灯具,加油棚、营业室、值班室等均设事故照明。
4、照明设计
(1)根据《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要求,罩棚下灯具的防护等级为IP65。
(2)站房内的照明采用格栅荧光灯、吸顶灯等普通灯具;罩棚灯具光源均选用光通量高、功率因数高的节能型产品金卤灯。
(3)配电间、便利店、罩棚、楼梯间等设置应急照明,灯具自带蓄电池作为备用电源,应急时间不小于90分钟。
5、通讯及报警
站长财务室、柜台等均设有电话及网络插座,满足通讯使用需求。
弱电进线端均装设防浪涌保护模块。
1.1.3、防雷、防静电接地设施
1、防雷设计
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规范规定,该项目加油岛罩棚、站房、油罐区按第二类防雷建筑物设置
防雷保护。
(1)防直击雷措施
站区加油岛罩棚及站房的防雷采用在屋顶面装设避雷带的方式,避雷带应按规范要求沿屋角、屋脊和屋檐等易受雷击的部位敷设,并在整个屋面组成不大于10×10m或12×8m的网格。
加油岛罩棚采用柱内钢筋作引下线,站房沿墙或柱子敷设,每隔1.5米设一个支持卡子。
避雷带及防雷引下线均用Φ7mm热镀锌圆钢,加油岛罩棚上避雷带引下线采用暗设,站房处引下线明设,并引接入地极。
辅助用房的防雷也采用在屋顶面装设避雷带的方式,避雷带要求沿屋角、屋脊和屋檐等易受雷击的部位敷设,并在整个屋面组成不大于20×20m或24×16m的网格。
埋地油罐设计壁厚为6mm (大于5mm),直接利用罐体作为闪雷器,用镀锌扁钢做水平接地体,与罐体相连,接地点不少于两处,防雷接地电阻R≤10Ω。
该工程的整个接地系统连成一体。
电气设备工作(系统)接地、保护接地、防雷接地、防静电接地共用一个总的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R≤4Ω。
(2)防雷电感应措施
建筑物内主要金属物,如设备、管道、钢屋架及钢窗等均与接地装置可靠连接。
管道连接处、法兰、阀门等也用金属线跨接。
(3)防雷电波入侵措施
所有进入建筑物的电缆金属外皮入口处均与接地装置连接。
配电房的外窗均采用孔径为7mm的金属网覆盖并与接地装置可靠连接。
2、防静电设计
该工程的防静电设计符合《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的要求。
该项目所有设备接地线路进行并联,不串联,并在生产装置旁设置供油罐车用的静电接地桩。
所有的设备都做了防静电接地,静电接地系统的各个固定连接处,采用焊接或螺栓紧固连接,埋地部分采用焊接。
管沟敷设的输油管线的始末端、转弯、分支处及直线每隔100m作1次接地;平行敷设于管沟的金属管道,其净距小于100m时做电气跨接,接跨点间距小于30m,管道交叉点净距小于100mm时也做电气跨接。
防雷防静电及电气保护接地均连成一体,组成接地网,接地电阻不大于4Ω。
所有设备上的电机均利用专用PE线作接地线。
防静电的接地装置与防感应雷和电器设备的接地装置共同设置,其接地电阻值符合防感应雷和电气设备接地规定;对于只作防静电接地的装置,电阻值小于100Ω。
加油站内加油区、卸油区地面均采用不发火地面。
1.1.4、采取的其他电气安全措施
1、供电安全措施
(1)供配电系统的设计根据《10 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1994)、《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和《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等标准规范的有关要求进行设计。
(2)配电线路装设短路保护、过负载保护和接地故障保护,作用于切断供电电源或发出报警信号。
(3)电气装置选用经国家指定的检验机构检验合格或具有认可的设备。
(4)变配电器室、柴油发电机房采取良好的通风措施。
(5)应急电源与正常电源之间必须采取防止并列运行的措施。
(6)由于该项目对设备要求较高,功率、转速较大的运转设备(如发电机等),设置电气过载、漏电、短路、欠电压、缺相、逆相等保护设施。
2、防电气火灾、爆炸的安全技术措施
(1)爆炸危险环境内的电气设备,如电机、报警按钮、电气开关、插座、照明灯具、配电箱等均要选用防爆型设备,根据爆炸危险区域的分区、电气设备的种类和防爆结构的要求选择相应的电气设备,防爆设备的级别和组别不得低于该爆炸性气体环境内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级别和组别;当存在
两种以上易燃性物质形成的爆炸性混合物时,按危险程度较高的级别和组别选用防爆电气,也可将非防爆配电箱、机泵等安装在室外,高出地面至少0.6 m,并避开建筑物的门、窗等孔洞位置,与门、窗的距离不得小于3 m。
该项目爆炸危险环境划分详见第1.1.2节。
(2)爆炸危险环境内的电气线路按《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的要求设计。
①、电气电路在爆炸危险性较小的环境或远离释放源的地方敷设。
当易燃物质比空气重时,电气线路在较高处敷设或直接埋地,架空敷设时采用电缆桥架,电缆沟敷设时沟内充砂,并设置排水设施;
②、当电气线路沿输送易燃气体或液体的管道栈桥敷设时,要沿危险程度较低的管道一侧,当易燃物质比空气重时,在管道上方;比空气轻时,在管道下方;
③、敷设电气线路时宜避开可能受到机械损伤、振动、腐蚀以及可能受热的地方,不能避开时,必须采取预防措施;
④、在爆炸性气体环境内,低压电力、照明线路用的绝缘导线和电缆的额定电压,不得低于线路工作电压,且不低于500 V。
工作中性线的绝缘的额定电压要与相线电压相等,并要在同一护套或管子内敷设;
⑤、在1区内采用铜芯电缆,在2区内采用铜芯电缆,当采用铝芯电缆时,与电气设备的连接要有可靠的铜—铝过
渡接头等措施。
在架空桥架敷设时采用阻燃电缆;
⑥、对3~10kV电缆线路,安装设零序电流保护,在1区内保护装置宜动作于跳闸,在2区内宜作用于信号;
⑦、对于采用钢管明配线路,其绝缘导线的最小截面积不得小于《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中的规定,钢管采用低压流体输送用镀锌焊接钢管,钢管的螺纹旋合不得少于5扣(Dg 25 m及以下的钢管)或6扣(Dg 32 m及以上的钢管),线路中的接线盒、分支盒和挠性连接管也要选用防爆设备,为了防腐蚀,钢管连接得螺纹部分涂以铅油或磷化膏,与电气设备的连接处宜采用挠性连接管。
⑧、在爆炸性气体环境1区、2区内钢管配线的电气线路要作好隔离密封,供隔离密封用的连接部件,严禁作为导线的连接或分线用。
(3)正确选用保护装置,合理整定,保证电气设备和线路在发生故障情况下,准确、及时、可靠地切除故障设备和线路。
(4)电气装置和设备投入使用后,定期进行电气预防性试验。
(5)电力管理部门要经常加强运行设备的巡视检查,发现设备运行异常、接线松动、发热要及时处理。
3、防触电安全措施
(1)该项目配电房电气装置布局要合理,安全通道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