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尔逊出游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及预习题单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中段要求:(一)识字与写字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800个(比原减少200个)左右会写。
3.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
(原: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4.能使用硬笔(铅笔、钢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有条件的地方,可学习使用键盘输入汉字)(原5条,现4条)(二)阅读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原属第一学段要求)。
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像,领悟内容。
7.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9.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原10条,现9条)(三)习作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原第3条)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原: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流。
4.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三年级语文:19威尔逊出游练习题及答案
19威尔逊出游
一、多音字组词。
yāo() xīng( ) nán( ) 要兴难
yào( ) xìng( ) nàn( ) 二、比较字形再组词。
营()差()招()
管()着()绍()
三、读句子,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1)我以为那里的天气会与这里一样,所以
..只带了在家里平常穿的衣服,没料到山里比这里冷。
所以:
(2)如果
..下次去佛罗里达,也带同样的衣服。
如果:
四、一词多义由我选。
照:A.照射;B.对着镜子或其他反光的东西看自己的影子;C.拍摄;D.照料;E.依照,按照
1.威尔逊信心十足地说:“我会照顾好自己。
”()
2.我按照爸爸给我画的熊猫的样子临摹起来。
()
3.这张相片照得真好。
()
4.妹妹最喜欢照镜子。
()
五、阅读课文片断,回答问题。
妈妈在他走之前检查行李时,发现他没有带足够的衣服,还忘了带野营时经常要用的手电筒。
但是妈妈并没有说什么。
威尔逊高高兴兴地走了。
想一想,“妈妈”为什么没有给威尔逊指出来?她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要求兴奋难题
要东西兴趣苦难
二、营养差别招手
管家着急绍兴
三、我没带雨伞,所以只好先在屋檐下躲雨。
如果我有机会了,想周游世界。
四、D E C B
五、妈妈是想让孩子尝试“失误”以及“失误”带来的教训。
徒步野营好去处——澳大利亚威尔逊岬国家公园
徒步野营好去处——澳大利亚威尔逊岬国家公园
推荐理由:威尔逊岬国家公园建立于1898年,位于维多利亚州的南部,是澳洲最南部的公园,距离墨尔本约157公里。
公园占地面积50500公顷,因美丽的热带雨林、无人涉足的海滩以及丰富多样的生物而知名。
由于威尔逊岬国家公园地处偏远,因此园内的自然景观保存的十分完好,白色石英海滩、花岗岩悬崖、森林和长满蕨类植物的溪谷让人目不暇接,每一处都是一道靓丽的风景。
国家公园是繁多野生动物和各种鸟类的天然家园,它们完全无视人类的存在,陶醉在自我的世界里,主要动物有袋鼠、袋熊、针鼹等,最常见的鸟类为锦鹦。
国家公园非常适合徒步旅行和野营,园中有多处徒步旅游路线,适合2-3小时的徒步。
#户外攻略#。
爱乐活旅游玩乐户外攻略。
这是来自澳大利亚最南端的柠檬
海边美丽的风景
一派纯天然的气息
爱乐活——有态度、正能量的品质生活社区。
热爱生活,乐于分享的各类达人聚在这里,分享消费攻略,激发生活灵感,发现城市最IN 的角落。
在这里,有爱,有乐,有生活。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爱乐活】
文章来源:/post/eb13bdde7357ac61a808c040?from=wenku/?from=wenku。
《威尔逊出游》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理解《威尔逊出游》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培养学生对科普知识的兴趣,了解蚂蚁的习性。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词汇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故事中的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
(2)学会通过细节描述,描绘场景和人物形象。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
(3)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选自《威尔逊出游》故事。
2. 教学重点: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3. 教学难点:蚂蚁习性的科普知识,培养学生关爱自然的态度。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图片展示:出示蚂蚁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蚂蚁的生活习性。
(2)提问:同学们,你们对蚂蚁有什么了解?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故事,理解情节,注意蚂蚁的习性描述。
(2)完成课后练习题,检测学生对故事的理解程度。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中的人物性格特点,讨论威尔逊的形象。
(2)小组汇报: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成果。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故事情节和人物特点,强调关爱自然、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四、作业布置1. 课后作业:让学生续写故事,发挥创意,描述威尔逊的冒险。
2. 实践作业:观察身边的蚂蚁,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培养关爱自然的意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 实践作业:了解学生对蚂蚁的观察情况,评价学生关爱自然的实际行动。
六、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故事情节、人物关系等信息。
2. 图片素材:收集与蚂蚁相关的图片,用于教学导入和课堂讨论。
3. 视频素材:寻找关于蚂蚁生活习性的短视频,用于拓展学生知识视野。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威尔逊出游 西师大版2016
补充题
秋风送爽,丹桂飘香,这个周末老师 要组织全班同学去北顶郊游,寻找秋天, 感受秋天,星期六早上8:00在学校操场 集合出发,下午5:00回来。
(1)请列一个单子,看看需要作 哪些准备?
(2)请替班主任发出一则通知。
郊游应带的东西有: 1.车费。 2.外套。 3.中午吃的面包等食物。 4.水、餐巾纸。
带齐东西时,妈妈为什么不提醒他呢? 2.这篇课文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用“ ___ ”勾出相关的句子,并把自己 的体会批注在旁边。
。
我带的衣服太少了,而且因 为我没有带手电筒,每天晚上 都要向别人借,才能够出去。 这两件事让我很难堪。
难堪
威尔逊是一位自信、聪明、自主又 有些马虎的孩子。
经过这次失误之后,威尔逊明白了:
下一次野营时,我应 该先列出一个单子,就像 爸爸出差前列单子那样, 这样就不会忘掉东西了。
妈妈在他走之前检查行 李时,发现他没有带足够的 衣服,还忘了带野营时经常 要用的手电筒。但是妈妈并 没有说什么。
妈妈为什么不提醒威尔逊呢?
妈妈这样做,真可谓是良苦用 心,她是想给威尔逊一个自我尝 试的机会,让他通过亲身经历去 明白如何把事情做的更好,这比 口头的教育让人印象深刻,真是 一位聪明的妈妈!
我们得到的启示是:
做事情要有准备、有计划 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
的方法
质疑再探
课文学到这里你还有什么新的 问题吗?
预设:威尔逊下次还会不会 忘带东西?
运用拓展
1. 学了这节课,你有哪些 收获呢?
2、我是小老师:
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给你的同桌出 一道题考考他。(可以从组词、造句
、积累、仿写、阅读、习作等方面入 手)
今 天 我 最 棒 !
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威尔逊出游》原文及教案
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威尔逊出游》原文及教案妈妈问威尔逊是否需要帮忙。
“您放心,”威尔逊信心十足地说,“我会照顾好自己。
”妈妈在他走之前检查行李时,发现他没有带足够的衣服,还忘了带野营时经常要用的手电筒。
但是妈妈并没有说什么。
威尔逊高高兴兴地走了。
过了两天,威尔逊回来了。
妈妈问他:“怎么样,这次玩得开心吗?”威尔逊说:“我带的衣服太少了,而且因为我没有带手电筒,每天晚上都要向别人借,才能够出去。
这两件事让我很难堪。
”妈妈说:“为什么衣服带少了呢?”“我以为那里的天气会与这里一样,所以只带了在家里平常穿的衣服,没料到山里比这里冷。
下次再去,我就知道该如何去做了。
”“如果下次去佛罗里达,也带同样的衣服吗?”“不会的,佛罗里达很热。
”“是的。
”“那手电筒是怎么回事呢?你就没有想到吧?”“我想到的,老师也告诉过我们,可是,我忙来忙去,就把它给忘了。
我想,下一次野营时,我应该先列一个单子,就像爸爸出差前列单子那样,这样就不会忘掉东西了。
”【教案】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本课10个生字,理解新词。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本课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一、质疑,引入新课1、读课文题目,质疑:读了课文题目,猜猜课文会写些什么?2、是呀,一般写出游的文章都重在写出游的过程,可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呢?赶快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二、初读,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自主学习,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用自己特定的符号画出文中的生字以及不理解的词语,并借助字典或根据生活积累学习字词。
2、学生汇报、交流学习的收获。
3、抽生试读课文,在评价中正音。
4、这篇写出游的文章重点写了什么?(出游前的准备、出游的结果、出游给威尔逊带来的启示)三、利用旁批,理解课文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第1~3段,想想你都读明白了什么。
2、交流读后知道的内容。
你觉得威尔逊是个什么样的少年?(自信、聪明、独立,又有些马虎)试着把自己的体会批到书上相应的地方。
在公平的世界里_人生故事
在公平的世界里
考古学家威尔逊在周游世界的考察日记中,记载了这样一个亲身经历的事情。
在非洲的一个原始部落,人们发现部落中有人偷窃。
于是,德高望重的酋长召集全族的人开会说:“为了使我们能够继续保持安宁与和谐的生活,偷窃者一旦被抓住,按照部落的规矩将受到鞭打20下的惩罚。
”
但是偷窃者没有听从警告,继续偷别人的东西。
于是,酋长再次召集全族的人开会,进行了警告,然而,偷窃者依然置若罔闻,我行我素。
酋长第三次召集全族的人开会,忍无可忍地说:“偷窃者一旦被抓住,惩罚将增加到鞭打40下。
”
几天之后,有人报告说:“偷窃者已经被捉到了。
”消息传开,大家义愤填膺,要看看这个胆大包天的小偷究竟是谁。
当偷窃者被带出来的时候,大家不禁发出声声惊叹。
谁也没有想到,
偷窃者竟然是酋长年老体弱的妈妈!
酋长终于开口了,用沙哑的近乎耳语的声音说:“亲爱的同胞们,为了我们部落的安宁与和谐,我的母亲也不能例外,务必受到鞭打40下的惩罚。
”
他点头示意,随即母亲身上的袍子被轻轻地脱了下去,与此同时,魁梧的酋长走到母亲身边,脱去了自己身上的袍子,露出那历经风霜、结实宽厚的后背。
他紧贴着母亲的脸颊,轻声耳语,母子俩的泪水潸然而下。
他温柔地将手臂环绕着母亲,用自己的身体做好了替母亲遮挡鞭打惩罚的准备。
他再次点头示意,无情的鞭子便一下接一下地打在酋长的后背上……公者无私之谓也,平者无偏之谓也。
公与平者,理国要道。
在公平的世界里,在法规与制度面前,只有人中人,而没有“人上人”或“人下人”。
《威尔逊出游》的教案
《威尔逊出游》的教案第一章:威尔逊的角色介绍1.1 威尔逊是谁?介绍威尔逊的角色背景和特点引导学生对威尔逊产生兴趣1.2 威尔逊的生活环境描述威尔逊所处的家庭环境和工作场景让学生了解威尔逊的日常生活1.3 威尔逊的个性特点分析威尔逊的性格特点,如乐观、勇敢等引导学生学习威尔逊的积极品质第二章:威尔逊的出游计划2.1 制定出游计划介绍威尔逊制定出游计划的过程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制定合理的计划2.2 准备出游装备描述威尔逊为出游所做的准备让学生了解出游所需的基本装备2.3 出游的目的地介绍威尔逊选择出游目的地的原因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喜欢的出游目的地第三章:威尔逊的冒险之旅3.1 威尔逊的冒险经历描述威尔逊在出游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引导学生学习威尔逊的勇敢和坚持精神3.2 威尔逊的解决问题能力分析威尔逊如何解决出游过程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3.3 威尔逊的成长与变化展示威尔逊在冒险过程中的成长和变化引导学生思考个人成长的重要性第四章:威尔逊的归来与反思4.1 威尔逊的归来描述威尔逊完成冒险后的归来情景引导学生理解归来的意义4.2 威尔逊的反思4.3 威尔逊的未来计划介绍威尔逊对未来计划的思考和规划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未来计划强调威尔逊的品质和教训5.2 拓展活动设计相关的拓展活动,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参与,提高学习效果第六章:威尔逊与自然环境的互动探讨威尔逊对自然的尊重和保护意识引导学生培养对自然环境的关爱6.2 威尔逊的环保行动描述威尔逊在出游过程中采取的环保措施让学生了解环保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们实际行动6.3 自然环境对威尔逊的影响分析自然环境对威尔逊身心发展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第七章:友谊与互助的重要性7.1 威尔逊与同伴的友谊描述威尔逊与同伴之间的互动和友谊7.2 威尔逊的互助精神分析威尔逊在困难时如何得到他人的帮助以及他如何帮助他人引导学生学习互助精神,培养团队协作能力7.3 友谊与互助在生活中的意义探讨友谊和互助在个人成长和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珍惜身边的友谊和互助第八章:文化差异的认识与尊重8.1 威尔逊遭遇的文化差异描述威尔逊在出游过程中遇到的文化差异引导学生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分析威尔逊如何适应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引导学生学习跨文化沟通和适应的能力8.3 文化差异的认识与尊重的意义探讨认识和尊重文化差异在当今多元社会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多元文化的交流和互动第九章:教案实践与反思9.1 教案实践设计相关的实践环节,让学生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引导学生将威尔逊的品质和教训运用到自己的行为中9.2 学生反馈与反思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的学习体验和收获9.3 教案改进与完善根据学生反馈,对教案进行改进和完善确保教案更符合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回顾整个教案的结构和内容,强调重点和目标10.2 展望未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应用于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鼓励学生勇敢面对挑战,实现自己的目标和梦想10.3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通过作业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应用所学知识和品质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威尔逊的角色介绍解析:威尔逊的个性特点对于理解他在故事中的行为和决策至关重要。
《威尔逊出游》探究感悟.doc
《威尔逊出游》探究感悟-因为妈妈准备给予孩子尝试的机会,让孩子通过亲身经历自己去悟出如何把事情做得更好的道理,这比空洞的说教更让孩子印象深刻。
感悟①您放心,威尔逊信心十足地说:我会照顾好自己。
信心十足:很有信心的样子。
表明了威尔逊是一个很有自主意识的人。
②威尔逊说:我带的衣服太少了,而且因为我没有带手电筒,每天晚上都要向别人借,才能够出去。
这两件事让我很难堪。
难堪,联系上下文知道是指两个失误让威尔逊很不好意思。
通过理解难堪,我们能了解威尔逊的内心活动;《微道人生圹记陈继儒》阅读答案- 现代文阅读及答案-微道人①生圹记[明]陈继儒修微姓王,广陵人,自幼有洁癖、书癖、山水癖。
七岁父见背,致飘落无所依,眉间常有恨色。
已奉佛教,刺血写小品经,间读班马、孙吴书,人莫得而狎视也。
尝行灵隐寺门,见白猱坐树端,迫之,展翅疾飞去。
包园夜半,有两炬炷射窗缝上,谛视之,虎也,修微挑灯吟自若。
其诗词娟秀幽妍,与李清照、朱淑真相上下。
至于排调品题,颇能压倒一座客。
慕翰墨者辐辏案前,如农诉水旱,修微攒眉应之,掷笔出避西子湖,避邓尉山,避广陵。
寻获兄,指其父埋骨处,仆地哭失声,延僧作水陆道场凡十五日,以荐父灵。
笥中绮繻环珍,随手立尽矣。
修微饭蔬衣布,绰约类藐姑仙,笔床茶灶,短棹逍遥,类天随子②。
谒玉枢于太和,参憨公于庐阜,登高临深,飘忽数千里,智能卫足③,胆可包身,独往独来,布帆无恙。
既归,出《楚游稿》示余,冰雪净其矫饰,云霞汰其粉泽,抑名山大川之助乎!修微曰:“自今伊始,请忏从前绮语障,买山湖上,穿容棺之墟,茆屋藤床,长伴老母,岂复问王孙草、刘郎桃、苏小小同心松梧哉?”予曰:“今君才貌两艳,人间所慕,出世之盟,将无太早?”修微曰:“嘻!是何言?孔雀金翠,始春而生,四月而凋,与花萼相衰荣。
每欲山栖,必先择葬身之地然后止焉。
然禁中缀之以为帚,蛮中采之以为扇,甚有烹而为脯为腊者,色可常保乎?鹦鹉驯扰慧利,洞晓言辞,官家奇爱之。
或教诗文,或授佛号,而未免闭于金笼,则韵语又可常恃乎?”予叹曰:“党情仕讳归,年讳老,而修微少不讳死,死不讳墓。
《威尔逊出游》教案
《威尔逊出游》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威尔逊出游》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通过分析故事中的冲突和解决冲突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4.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故事情节:威尔逊是一只喜欢冒险的小狗,有一天,他决定独自出游,经历了一系列的冒险和挑战,最终回到了家。
2. 人物形象:威尔逊(勇敢、好奇、聪明)、遇到的陌生人(善良、乐于助人)、其他动物(友善、有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故事情节的掌握、人物形象的把握、故事主题的理解。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如何培养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故事主题。
2. 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威尔逊与其他动物和陌生人之间的互动,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威尔逊,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讲解故事情节:详细讲解威尔逊出游的经历,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冲突和解决冲突的方法。
3. 分析人物形象:分析威尔逊和其他角色的性格特点,引导学生学习他们的优点。
4. 讨论故事主题: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主题,即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和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回答问题时的积极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表达和团队合作。
3. 阅读理解测试:设计一份阅读理解测试,以评估学生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故事主题的理解程度。
七、教学资源1. 故事文本:《威尔逊出游》的原文或改编文本。
2. 图片或插图:用于辅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3. 阅读理解测试题:用于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 视频或动画:可选,用于更加生动地展示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威尔逊出游》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威尔逊出游》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了解《威尔逊出游》的故事情节和主要角色。
掌握故事中的基本词汇和短语。
1.2 技能目标:能够理解并朗读故事文本。
能够运用故事中的词汇和短语进行简单的口语交流。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故事概述:介绍《威尔逊出游》的故事情节和主要角色。
引导学生对故事主题进行思考和讨论。
2.2 词汇和短语:列出故事中出现的基本词汇和短语。
引导学生进行词汇的认读和记忆。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阅读理解:引导学生阅读故事文本,理解故事情节和角色。
回答与故事相关的问题,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
3.2 口语交流: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运用故事中的词汇和短语进行口语交流。
鼓励学生大胆表达,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故事导入: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入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对故事主题进行思考和讨论。
4.2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故事文本,理解故事情节和角色。
回答与故事相关的问题,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
4.3 口语交流: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运用故事中的词汇和短语进行口语交流。
鼓励学生大胆表达,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第五章:教学评估5.1 评估方法:通过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来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学生的口语交流表现来评估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5.2 反馈和奖励:对学生的回答和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给予学生鼓励和奖励,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教学材料:提供《威尔逊出游》的故事文本,包括文字和插图。
提供词汇和短语的卡片或幻灯片。
6.2 教学设施:教室内的桌椅排列成小组形式,方便学生进行小组活动。
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故事文本和词汇卡片。
第七章:教学安排7.1 教学时间:本教案设计适用于一节40分钟的教学课堂。
7.2 教学流程:故事导入(5分钟)阅读理解(15分钟)口语交流(10分钟)评估与反馈(5分钟)第八章:教学拓展8.1 延伸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故事情节的角色扮演,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威尔逊出游教案
威尔逊出游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二节“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具体内容包括: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基因重组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过程,掌握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基因重组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基因重组的原理。
2. 教学重点: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过程,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生物学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讲解威尔逊出游的故事,引发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2. 知识讲解:(1)讲解基因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基因是生物体内控制性状的基本单位。
(2)讲解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过程,通过图解和实例让学生掌握基因的传递规律。
(3)讲解基因的显性与隐性,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基因表现型的差异。
(4)讲解基因重组的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基因重组在生物进化中的重要性。
3. 例题讲解:分析具体实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基因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和疑问。
六、板书设计1. 基因的概念2. 基因的传递过程3. 基因的显性与隐性4. 基因重组的原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过程。
(2)举例说明基因的显性与隐性。
(3)解释基因重组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2. 答案:(1)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过程:父母通过生殖细胞将基因传递给子代,子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表现出基因控制的性状。
(2)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显性基因表现为红色,隐性基因表现为绿色。
威尔逊出游读后感范文
威尔逊出游读后感范文
今天我们学习了《威尔逊出游》。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威尔逊去山里野营,妈妈发现他少带了衣服和手电筒,但并没有提醒他,而是等他在野营时感到难堪之后才引导他认识,自己明白做事要细心,要有计划。
读了这篇文章,我非常地赞成妈妈的做法,因为威尔逊出游时感到难堪,妈妈引导他了,他才能记住这次教训。
如果是我妈妈,她就会唠叨我,一会儿提醒我带这,一会儿提醒我带那,唯恐我落下什么,虽然是妈妈对我的关心,但却不喜欢妈妈唠叨我,我多么希望妈妈能像威尔逊的妈妈那样呀!
学习了这篇课文,我明白了做什么事都要考虑周到,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把事情办好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 ~。
《威尔逊出游》探究感悟
《威尔逊出游》探究感悟
探究
1、妈妈发现威尔逊没有带齐东西时,为什么不提醒他?
因为妈妈准备给予孩子尝试的机会,让孩子通过亲身经历自己去悟出如何把事情做得更好的道理,这比空洞的说教更让孩子印象深刻。
感悟
①“您放心,”威尔逊信心十足地说:“我会照顾好自己。
”
“信心十足”:很有信心的样子。
表明了威尔逊是一个很有自主意识的人。
②威尔逊说:“我带的衣服太少了,而且因为我没有带手电筒,每天晚上都要向别人借,才能够出去。
这两件事让我很难堪。
”
“难堪”,联系上下文知道是指两个失误让威尔逊很不好意思。
通过理解“难堪”,我们能了解威尔逊的内心活动;。
小学语文第五册课文目录【西师大版】.doc
小学语文第五册课文目录【西师大版】
单元课目课目课目第一单元 1 我们的学校[2] 2 雪儿[11] 3 小萝卜头[2] 4 ★一座铜像[5] 5 日记两则[2] ◎积累与运用(一)[2] 第二单元6 瀑布[21] 7 乐山大佛[3] 8 家乡的红橘[1] 9 西藏高原[2] 10 ★写给云[1] ◎积累与运用(二)[1] 第三单元11 可爱的大熊猫[1] 12 植物的睡眠[1] 13 会“呼吸”的公路[1] 14 山行[15] 15 ★地球清洁工[4] ◎积累与运用(三)[2] 第四单元16 这条小鱼在乎[7] 17 温暖[2] 18 小读者[5] 19 威尔逊出游[1] 20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11] 21 ★最好的礼物[1] ◎积累与运用(四)[1]
第五单元22 鲁班造伞的传说[1] 23 寓言两则[2] 24 奴隶和狮子[1] 25 枫桥夜泊[14] 26 ★一次感人的京剧表演[1] ◎积累与运用(五)[1] ※寓言两则《水滴石穿》、《守株待兔》第六单元27 父子骑驴[1] 28 一只梅花鹿[1] 29 三袋麦子[17] 30 竹石[9] 31 ★钉子的故事[0] ◎积累与运用(六)[1] 第七单元32 永不凋谢的玫瑰[2] 33 和平鸽[1] 34 太阳,你好[2] 35 元日[5] 36 ★中国结[5] ◎积累与运用(七)[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案
教学目标
1 自主学习本课10个生字,理解新词。
2 根据课文旁批,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内容,明白做事要有计划,要细心,要根据实际情况处理事情。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根据旁批,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内容,明白做事要有计划,要细心,要根据实际情况处理事情。
理解妈妈不直接提醒威尔逊的用意。
教学准备
本课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质疑,引入新课
1 读课文题目,质疑:读了课文题目,猜猜课文会写些什么?
2 是呀,一般写出游的文章都重在写出游的过程,可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呢?赶快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
二、初读,整体感知
1 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自主学习,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用自己特定的符号画出文中的生字以及不理解的词语,并借助字典或根据生活积累学习字词。
2 学生汇报、交流学习的收获。
3 抽生试读课文,在评价中正音。
4 这篇写出游的文章重点写了什么?(出游前的准备、出游的结果、出游给威尔逊带来的启示)
三、利用旁批,理解课文
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第1~3段,想想你都读明白了什么。
2 交流读后知道的内容。
你觉得威尔逊是个什么样的少年?(自信、聪明、独立,又有些马虎)试着把自己的体会批到书上相应的地方。
3 你有什么疑问吗?如:妈妈发现威尔逊没有带齐东西为什么不直接提醒他?她不担心孩子冷吗?
4 师:是呀,这也是书上旁批的问题,今后我们读书也可以学着这样把自己心中的疑问批下来。
5 带着这些问题,自读后面的段落,读后小组内讨论讨论。
6 集体交流,明白妈妈的用意,把自己的理解批到书上。
(妈妈是想让孩子尝试失误以及失误带来的教训,因为亲身经历,比包办代替、口头说教更有效果)
7 这次出游究竟让威尔逊有什么收获呢?交流威尔逊明白的两个道理。
小结:小小的失误,让威尔逊明白了做事要有计划,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这次出游的收获真不小呀!
8 请大家再读读第4~12段,体会当时人物的心情,适时指导朗读。
9 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拓展,深化认识
1 读完全文,你有什么感想?(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2 根据实际,跟爸爸妈妈商量,拟订一份家庭郊游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