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典诗词分类鉴赏导引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分类讲解2(共四大类)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分类讲解2(共四大类)
③借古讽今——劝谕统治者借鉴历史,或讽刺当政者荒淫无耻,抨击时弊。忧国伤时,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分析
写法
以景衬情,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李白的《石头城》
议论引发,如清人刘献庭的“六奇已出陈平计,王饵曾闻贾谊言。敢借妄自
④乐曲意象:《阳关曲》《骊歌》。
把握情感
①依依不舍的留念;
②情深意长的勉励;
③坦陈心志的告白;
④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⑤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感情色彩
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
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情于景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衬托、谐音、想象、联想塑造形象。
A.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
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lí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
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湘妃祠、乌江亭、陈琳lín墓、李白坟;
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
常见内容
国家-国运衰微
统治者-荒淫奢侈
古地-昔盛今衰
不畏恶劣环境的献身精神;描摹塞上绝域的奇异风光,歌颂祖国边塞的大好河山;
对戍边将士勇武之气的歌颂之情(诗人角度)。
表现手法
比兴、象征、衬托、渲染、对照、用典、联想、照应、正侧结合、虚实结合、寓情于景、托物言志。
语言特点
豪放旷达、清新飘逸、沉郁顿挫、委婉清丽。
诗歌意境
孤独凄凉、激情飞越、雄奇壮美、豪壮悲慨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分类讲解
(惜别送别诗)
内容
解说


古人出行原因大体可分为赴考、出使、迁谪(宦游)、征戎、乡旅、归隐等。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或折柳送别,或摆酒饯行,或写诗相送,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其间充满了殷殷的叮嘱和深深的情谊。这类诗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分类知识讲解(共四种类型)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分类知识讲解(共四种类型)
把握意象
①山水画题画诗中所绘之景。
②人物画题画诗中所画之人。
③花鸟画题画诗所状之物。
把握情感
①抒发作者对意象的赞美。
②对画作技艺的品判。
③对画面意境的咏叹。
④借画表心志、寄感慨。
体味技巧
①化静为动。运用联想将画面上静止的景物人物写活写动,画中景物、人物如在读者眼前。
②变无为有。题画诗不仅写画面上有的景物,而且写画面上没有的景物。
④求取荐举入仕的干谒诗:李白写下了大量求取荐举入仕的干谒诗:《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二首》、《走笔赠独孤驸马》
按身份分
应考士子、出身人、前资官、在朝官员
按方式分
互利法、恳请法、激将法
按风格分
同为干谒诗,朱庆馀温婉,孟浩然恳切,而李白竟能出之于豪迈
把握情感
①对自己才华的昂扬自信;
②积极入仕的急切心情;
(3)常用的抒情方法:①借景抒情,融情入景;②乐景写哀情(反衬)。
链接教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分类讲解
(咏物言志诗)
内容
解说
特点
咏物言志诗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思路:物——情 物——理。
③对推荐者的赞美;
④潇洒旷达,傲视权贵的态度;
⑤贫贱骄人,悲愤难鸣的心情;
⑥命运多舛、出身寒微、无所依托的苦闷。
体味技巧
①比喻。登龙门、折桂喻登第,落羽比喻落第,飞鸟、良马喻己。
②对比。孤鸿燕雀相比,衬托高洁之志;凤凰与蚂蚁相比,显示双方地位悬殊。

2024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知识点总结一、古典诗歌鉴赏1. 唐诗宋词元曲的体裁特点及代表作品- 唐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代表作品如《登鹳雀楼》、《送元二使安西》、《忆江南》。

- 宋词:豪放派、婉约派,代表作品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李清照的《如梦令》。

- 元曲:元杂剧和元散曲,代表作品如《西华山》、《蝴蝶梦》。

2. 古典诗歌的意象与比喻手法- 唐诗的意象: 如“烟波江上使人愁”、“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宋词的意象: 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茶杯盈满香泛泛,看指尖生白月圆”。

- 古典诗歌的比喻手法: 如“花前失却消息,天外月孤明”、“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3. 古典诗歌的艺术特色及情感表达- 唐诗:以清新含蓄、咏怀忧愁为主要特色,表达心境、抒发情感。

- 宋词:以空灵浪漫、婉约柔情为主要特色,抒发爱情、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

- 元曲:戏剧性强,情感表达直接、豪放,兼具唐诗和宋词的特点。

4. 古典诗歌的韵律、格律、韵脚- 韵律:指诗句中的声调、音长、重音等读法,使整首诗的朗朗上口。

- 格律:唐诗的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宋词的词牌,元曲的五律、七律、八行双调等,是规定诗歌的韵律长度和节奏。

- 韵脚:诗句末尾的音节,如仄韵和平韵。

二、现代诗歌鉴赏1. 新诗的体裁特点及代表作品- 新诗:自由诗、意象诗、写景诗,代表作品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2. 现代诗歌的特点及表现手法- 现代诗歌的特点:追求内心的真实感受,表达诗人对时代、生活和人性的思考与反思。

- 现代诗歌的表现手法:意象的运用、语言的简洁明快、意境的抒发和节奏的变化等。

3. 新诗派别及代表诗人- 流派:白话诗派、新感觉派、新月派、壁报诗派等。

- 代表诗人:郭沫若、毛泽东、艾青等。

4. 现代诗歌与现实主义文学的关系- 现代诗歌反映现实,关注人民生活、社会问题和思想状况,与现实主义文学有紧密的联系。

高三语文复习诗歌分类鉴赏

高三语文复习诗歌分类鉴赏
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3、边关思乡 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4、闺中怀人 如: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
残,溪桥柳细》、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 户捣衣声) 。
读羁旅怀人诗的方法:
1、初读全诗,整体感知,确定情感类别 2、抓关键句,发掘字词,初悟情感 3、抓住意象,构建图景,再悟情感 4、根据题目,组织语言,形成答案
诗 歌 分类 及思想感情鉴 赏
二、按题材分: (一) 山水田园诗:这类诗大多以自 然山水、田园风光以及安逸恬淡的隐 居生活为写作对象,在景物中寄寓诗 人的情感。
写法特点:借景抒情,融情入景、 情 景交融
山水田园诗常见的主题:
1、表达诗人对山水景物的爱好(赞美) 2、对田园生活的满足 3、显露出作者归隐田园的愿望 4、对清闲安逸生活的敬慕或自得之情 5、从侧面反应出社会的黑暗和官场的险 恶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 的高洁品行。
羁旅怀人诗常见主题 1、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 寞以及对故乡、亲人、朋友无尽的 思念 2、郁郁不得志的苦闷 3、对时光易逝的人生感慨。 这类诗歌在写作上的特点:或触景 生情或感时生情、或因梦寄情
如:
1、羁旅愁思 如:孟浩然《宿建德江》、温庭筠《商山早
行》;
2、思亲念友 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
(四)、闺怨诗——以闺中思妇的情怀 和愁绪为主要内容的诗。
常见主题: 一、是表现妇女对出征在外的丈夫的
思念,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鼓励丈夫建 功立业的情怀;
二、是表达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 表达女子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
三、是表现宫中女子对自由被禁 锢、遭人冷落的处境的怨恨,表达对 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不同朝代边塞诗的特点

高考古诗歌鉴赏分类指导

高考古诗歌鉴赏分类指导

高考古诗歌鉴赏分类指导高考古诗歌鉴赏分类指导《考试大纲》提出有关古代诗文鉴赏的要求是:“初步鉴赏古代诗歌”,具体要求包括:(1)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2)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手法,(3)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

为使考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把握,对诗歌鉴赏作分类指导如下:一、写景抒情诗从历年高考所选的诗歌来看,所选的写景诗大多是一些精巧的山水田园小诗。

初步鉴赏山水诗,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去进行:1、要体味诗歌中的情景交融的意境人们分析古诗的各种说法,如“融情入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等,都指出了中国古典诗词最常用的艺术手法是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

这里特别提醒各位考生,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人的特定情感服务。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这就是一首融情入景、景中有情的好诗。

烟花含愁,孤帆载愁,天际碧水带走了诗人的无尽思念,诗人的惜别之情,从每一个画面中渗透出来了。

2、要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一般说来,山水田园诗大多表现的是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多体现厌恶官场、远离浊世、向往朴素的田园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趣,多抒发质朴、清新、恬淡、闲适、物我两忘的感情。

除此以外,我们还应结合作者写作此诗的有关背景作深入的研究。

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丰富的色彩,活泼的诗情,飞动的意象,我们可以准确地把握到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如果我们了解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平定之后,就更容易体会到作者这首即景之作,还包含着一种万象更新的企盼和买舟东下的喜悦。

这里须提醒各位考生注意的是,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时候,切忌随意拔高作品的思想内涵,而应该从作品的本身出发准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要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写景的方法很多,简而言之,要留意作者观察景物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要把握和分析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色、绘色(“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要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如动静结合(“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明暗对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等等。

2024年高考语文诗词鉴赏古诗词阅读、鉴赏知识体系全梳理

2024年高考语文诗词鉴赏古诗词阅读、鉴赏知识体系全梳理

2024年高考语文诗词鉴赏古诗词阅读、鉴赏知识体系全梳理古代诗歌阅读知识梳理【知识导图】【复习思考】对应课标内容复习自我反思一诗歌形象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包括人、景、物。

1、鉴赏人物形象答题规范:(1)什么形象;(2)形象的基本特征(联系诗歌内容分析);(3)形象的意义。

答题范例: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规范作答:(1)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

(2)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

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

(3)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鉴赏景物描写题型一:分析意境提问方式:(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请从情和景的角度鉴赏这首诗?答题规范:这首诗描绘了()画面,营造了一种()的氛围,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题型二:分析写景特色及作用型提问方式:(1)这首词从哪些角度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2)这首诗在写景上用了哪些技巧?(3)请分析这首诗的写景特色及作用。

答题步骤:①明确写景特色(描写手法:远近、高低、俯仰、视听、动静、虚实、色彩对比等;修辞手法)②阐述怎样体现这种特色的(结合诗句)③分析作用(营造氛围、借景抒情、以景衬情)写景要注意以下内容:角度:远近、高低、俯仰、动静、明暗等。

方式:嗅、视、听、触、感。

手法:点面结合、白描、工笔、细节描写、虚实结合、声色结合、色彩对比、想象联想。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3、鉴赏事物形象答题规范:步骤一:指出形象(物象)并概括物象的基本特征;步骤二: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形象(结合表现手法);步骤三:点出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常见意象的思想感情、文化意义:1、树木类: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高考语文备考古典诗词分类鉴赏精讲(6类)

高考语文备考古典诗词分类鉴赏精讲(6类)

高考语文备考古典诗词分类鉴赏精讲(6类)1.咏物诗词鉴赏要义①欣赏作者对于所咏之物特点的把握和刻画,即意象分析。

②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③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

经典诗词鉴赏一、子规顾况杜宇冤亡积有时,年年啼血动人悲。

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树何山著子规?鉴赏总:此诗借咏子规,抒发诗人对历代遭受苦难、蒙受冤屈而死之人的深深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不满。

分:1、前二句“杜宇冤亡积有时,年年啼血动人悲”说古蜀国国君杜宇冤死已经很久了,但他的魂魄所化的杜鹃鸟却长年啼叫,以致口中流血,令人闻而悲凄。

“积”,指时间已过了很久。

“啼血”,杜鹃的嘴是红色的,人多以其啼血所致。

2、后二句“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树何山著子规?”对此一传说提出质疑:历代的冤魂多得很,如果这些冤魂都能如同杜宇那样化鸟鸣冤,那么这些冤魂所化之鸟到哪里去找那么多的山和树来栖身呢?“著”,附着,栖息。

此二句翻出新意,以反诘语气,由鸟及人,由自然到社会的巧妙联想:历代冤魂何止亿万,而能得以显灵于人世的又有几多呢?如此看来,杜宇倒是其中之幸者。

写历代冤魂之多,正是诗人对当时黑暗现实的不满。

总:这首诗主题鲜明,托物言情,借写子规表达自己的愤世之情。

俗中见奇,翻出新意。

开篇写杜宇化鸟,不过是相当俗见的题材。

但后二句以反诘语气发问,由鸟及人,暗示之意深刻。

二、葡萄韩愈新茎未遍半犹枯,高架支离倒复扶。

若欲满盘堆马乳,莫辞添竹引龙须。

鉴赏总:这首诗通过描绘葡萄生长之态,表达自己仕途困顿、渴望有人援引的心情。

(主旨)分:1前二句“新茎未遍半犹枯,高架支离倒复扶”,写旅舍中的葡萄树经过人们的照顾后正待逢时生长之状。

春夏之交,葡萄树上新的枝叶开始生长,但仍未完全复苏,尚有一半的茎条是干枯的。

有人为其搭起了高高的架子,又将垂下的枝条扶上去。

“支离”,指葡萄枝条杂乱的攀络状。

2、后二句“若欲满盘堆马乳,莫辞添竹引龙须”,诗人希望种葡萄之人能对这株葡萄多加培育、让它结出丰硕的果实。

高考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基本知识课件

高考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基本知识课件

判断下列诗歌运用的写作手法
1、《石灰吟》于谦: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落人亡两不知。(曹雪芹《红楼梦·葬花辞》) 无限的惆怅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
诗》) 积极进取、发愤有为精神的写照
飞鸟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曹雪芹《红楼 梦·葬花辞》)
困在大观园中的林黛玉期望飞到一个自由的天地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黄庭坚《登快
请判断下列诗歌的题材
《凉州词》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 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 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 江雪。
不尽愁思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产生。随风潜入夜,润物
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温润和暖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 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诗经》)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古诗十九首》)
被阻隔的无奈
1、看朝代:近体诗出现在唐代之后,唐代之前的必 为古体诗。
2、看字数和句数:近体诗基本为五言和七言,句数 基本为四句或八句。
3、看押韵:古体诗押韵自由;而律诗押韵位置固定, 即二、四、六、八句的最后一个字押韵,第一句 可押可不押,五律第一句不押韵的居多,七律第 一句押韵的居多。
4、看对仗:若前面条件都符合,且是八句,那么分 析三、四句和五、六句,看是否对仗,律诗一定 是对仗的。
2、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3、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杜牧《九日

高考古诗文鉴赏讲解

高考古诗文鉴赏讲解

高考古诗文鉴赏讲解高考古诗文鉴赏讲解(一)诗歌常见题材1、欢聚离散皆是缘——送别抒怀诗2、古来征战几人回——边塞征战诗3、何人不起故园情——羁旅思乡诗4、煮酒把盏话桑麻——山水田园诗5、古今多少兴亡事——怀古咏史诗6、悔教夫婿觅封侯——思妇闺情诗(二)诗歌内容鉴赏“六看”1.看题目认识对象2.看作者了解背景....3.看意象把握情感4.看尾句参透主旨....5.看注释破解难点6.看题干得到启示....(三)诗歌分类解答: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

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

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常见感情:1、直接或者间接地表达分别时依依不舍的留恋之情2、表达诗人豁达的胸襟和豪放的气度,寄托对友人诚挚的安慰、劝勉和祝愿;3、借诗吐露胸中积愤或明心志的(多在诗人艰难困厄之际)。

4、表达出诗人对友人前行或自己未来的担忧之情。

5、回忆相聚欢娱,遥想分别后的怅惘、孤寂、落寞、留恋之情。

常见特征:时间:秋季或春季季节:清晨或傍晚、月夜地点:路口、长亭、驿站、渡口、码头等古人送别的习俗:①折柳送别②饮酒饯别③唱歌送别常见意象:长亭、南浦、阳关、古道、灞桥、灞陵亭、谢亭、劳劳亭、隋堤、河梁、杨柳、柳絮、“阳关三叠”、劳歌、离歌、骊歌、笛声、浊酒、寒蝉、晚风、春草、流水、斜阳??(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4分)(1)边塞诗的产生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盛唐时期,发展成为一个诗歌流派。

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反映边塞征战生活的诗作逐渐蔚为大观。

人教版高考必备的古诗词鉴赏大纲

人教版高考必备的古诗词鉴赏大纲

人教版高考必备的古诗词鉴赏大纲人教版高考必备的古诗词众多,以下是一些经典的篇目:●《蒹葭》(诗经·秦风)●《观沧海》(三国·曹操)●《饮酒》(东晋•陶渊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次北固山下》(唐•王湾)●《使至塞上》(唐•王维)●《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行路难》(唐•李白)●《望岳》(唐•杜甫)●《春望》(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杜甫)●《锦瑟》(李商隐)●《虞美人》(李煜)●《念奴娇》(苏轼)●《永遇乐》(辛弃疾)这些古诗词涵盖了不同朝代、不同风格的经典作品,既有表达个人情感、描写自然风光的抒情诗,也有抒发豪情壮志、表现社会现实的叙事诗。

学习这些古诗词,不仅可以提高语文素养,还可以领略古代文化的魅力,为高考语文科目的备考打下坚实基础。

此外,还有如《无衣》(诗经·秦风)、《离骚(节选)》(屈原)、《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短歌行》(曹操)、《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春江花月夜》(张若虚)、《蜀道难》(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登高》(杜甫)、《登岳阳楼》(杜甫)、《琵琶行》(白居易)、《雨霖铃》(柳永)、《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江城子》(苏轼)、《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声声慢》(李清照)、《一剪梅》(李清照)、《临安春雨初霁》(陆游)、《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辛弃疾)等也是人教版高考中常涉及的古诗词篇目。

请注意,具体的高考必备古诗词篇目可能会因不同版本的教材或考试要求而有所差异。

因此,建议考生根据所在地区的高考大纲和教材要求,确定具体的必备古诗词篇目,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和复习。

同时,也要注意对古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在高考中的应对能力。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诗歌分类鉴赏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诗歌分类鉴赏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诗歌分类鉴赏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不同类型诗歌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2. 提高学生对诗歌情感、意象、技巧等方面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升高考语文成绩。

二、教学内容1. 古典诗歌的分类:山水田园诗、边塞诗、咏物诗、咏史诗、哲理诗等。

2. 各类诗歌的特点及鉴赏要点。

3. 诗歌鉴赏的常见角度:情感、意象、技巧等。

三、教学重点1. 掌握不同类型诗歌的基本特点。

2. 学会从情感、意象、技巧等角度鉴赏诗歌。

四、教学难点1. 诗歌情感的把握和分析。

2. 诗歌意象的识别和解读。

3. 诗歌技巧的识别和运用。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分类、特点及鉴赏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诗歌,引导学生学会鉴赏。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鉴赏心得。

一、诗歌分类及特点1. 山水田园诗: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现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2. 边塞诗:以边疆风光和边塞生活为题材,表现诗人的豪情壮志和对祖国的热爱。

3. 咏物诗:以自然或人造物为题材,抒发诗人的情感和志向。

4. 咏史诗:以历史人物、事件为题材,表达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英雄人物的敬仰。

5. 哲理诗:以阐述哲理为主题,引导读者思考人生、宇宙等问题。

二、诗歌鉴赏方法1. 把握诗歌的情感:通过诗中的意象、景象等,体会诗人的情感。

2. 分析诗歌的意象:识别诗中的意象,解读其寓意和象征意义。

3. 欣赏诗歌的技巧:关注诗中的用词、句式、结构等,领略诗人的艺术匠心。

三、诗歌鉴赏案例分析1.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诗歌进行鉴赏分析。

2. 引导学生从情感、意象、技巧等方面进行分析。

3. 组织学生讨论,分享自己的鉴赏心得。

四、诗歌鉴赏练习1. 布置相应的诗歌鉴赏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

2. 对学生的练习成果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3. 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讲解和辅导。

五、诗歌鉴赏拓展1. 推荐相关的诗歌作品,让学生进行阅读和鉴赏。

高考诗歌专题按题材分类鉴赏教案

高考诗歌专题按题材分类鉴赏教案

高考诗歌专题按题材分类鉴赏教案第一章:古诗词的基本概念与鉴赏方法一、古诗词的定义与分类1. 定义:古诗词是中国文学中以抒发情感、咏史抒怀、描绘自然和社会生活为主要内容的文学作品,包括诗、词、赋等。

2. 分类:律诗、绝句、词、赋等。

二、古诗词的鉴赏方法1. 了解作者背景:研究作者的生平和创作时期,了解其思想倾向和艺术风格。

2. 把握主题思想:通过诗句内容,理解诗人的情感和寓意。

3. 分析艺术特色:关注诗歌的结构、韵律、修辞手法等。

第二章:唐代诗歌鉴赏三、唐诗的特点与代表作家1. 特点: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注重音乐性和节奏感。

2. 代表作家: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等。

四、唐诗的鉴赏实例分析1. 李白的《静夜思》2. 杜甫的《登高》3. 王维的《鹿柴》4.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第三章:宋代词鉴赏五、宋词的定义与特点1. 定义:宋词是中国文学中一种以抒情为主,以音乐性为特点的文学体裁。

2. 特点:文字精炼,情感细腻,善于抒发个人情感。

六、宋词的鉴赏方法1. 了解词人的生平与创作背景。

2. 把握词的主题与情感。

3. 分析词的结构与修辞手法。

七、宋词的鉴赏实例分析1. 李清照的《如梦令》2.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3.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第四章:元明清诗歌鉴赏八、元明清诗歌的特点与代表作家1. 特点:诗风多元,注重文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

2. 代表作家:杨慎、辛弃疾、纳兰性德等。

九、元明清诗歌的鉴赏实例分析1. 杨慎的《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2. 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3. 纳兰性德的《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第五章:现代诗歌鉴赏十、现代诗歌的特点与代表作家1. 特点:形式自由,内容多样,注重表现个人情感与思想。

2. 代表作家:郭沫若、徐志摩、戴望舒等。

十一、现代诗歌的鉴赏方法1. 理解诗人的情感与寓意。

2. 分析诗歌的形式与修辞手法。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诗歌分类鉴赏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诗歌分类鉴赏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诗歌分类鉴赏第一章:古典诗歌概述一、教学目标1. 了解古典诗歌的基本特点和分类。

2. 掌握古典诗歌的鉴赏方法。

3. 提高学生对古典诗歌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古典诗歌的基本特点:格律、韵律、意象、情感等。

2. 古典诗歌的分类:古体诗、近体诗、词、赋等。

3. 古典诗歌的鉴赏方法:解读题目、分析意象、领悟情感等。

三、教学重点1. 古典诗歌的基本特点和分类。

2. 古典诗歌的鉴赏方法。

四、教学难点1. 古典诗歌的鉴赏方法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古典诗歌的基本特点和分类。

2. 讲解:讲解古典诗歌的鉴赏方法。

3. 练习:学生自主鉴赏一首古典诗歌,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4. 总结:对学生的鉴赏进行评价和指导。

第二章:古体诗鉴赏一、教学目标1. 了解古体诗的基本特点和分类。

2. 掌握古体诗的鉴赏方法。

3. 提高学生对古体诗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古体诗的基本特点:自由灵活的格律、丰富的意象等。

2. 古体诗的分类:五言诗、七言诗、杂言诗等。

3. 古体诗的鉴赏方法:关注诗歌的语言、意象、情感等。

三、教学重点1. 古体诗的基本特点和分类。

2. 古体诗的鉴赏方法。

四、教学难点1. 古体诗的鉴赏方法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古体诗的基本特点和分类。

2. 讲解:讲解古体诗的鉴赏方法。

3. 练习:学生自主鉴赏一首古体诗,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4. 总结:对学生的鉴赏进行评价和指导。

第三章:近体诗鉴赏一、教学目标1. 了解近体诗的基本特点和分类。

2. 掌握近体诗的鉴赏方法。

3. 提高学生对近体诗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近体诗的基本特点:严格的格律、和谐的韵律等。

2. 近体诗的分类:律诗、绝句、排律等。

3. 近体诗的鉴赏方法:关注诗歌的格律、韵律、意象等。

三、教学重点1. 近体诗的基本特点和分类。

2. 近体诗的鉴赏方法。

四、教学难点1. 近体诗的鉴赏方法的应用。

古诗词鉴赏方法导引

古诗词鉴赏方法导引

古诗词的鉴赏实践与案例分
05

鉴赏实践
了解背景
了解古诗词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 时代背景等信息,有助于理解作品内
涵。
体会情感
深入体会古诗词所表达的情感,理解 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主题。
细读文本
仔细阅读古诗词,品味语言、意象、 意境等,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
鉴赏技巧
掌握古诗词鉴赏的基本技巧,如意象 分析、意境领悟、修辞手法等。
古诗词讲究平仄和韵律,通过声音的和谐与节奏 的变化,营造出独特的音乐美感。
03 语义双关
古诗词中常使用语义双关的手法,使语言含蓄委 婉,富有深意。
意象与意境
意象
古诗词中的意象是作者用来寄托情感、表达思想的具象 物象,如“月”常代表思乡之情,“松”常象征坚韧不 拔。
意境
意境是古诗词所创造的独特艺术境界,通过意象的组合 和氛围的渲染,传达出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陶冶情操与修养
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情 感和哲理,鉴赏过程有助 于陶冶情操、提升个人修 养。
激发创新灵感
通过对古诗词的深入研究 和学习,可以为现代文学 创作和艺术创新提供灵感 和启示。
鉴赏的方法与技巧
了解诗人背景
通过了解诗人的生平、 创作背景和时代背景, 有助于理解诗作的内
涵和主题。
分析意象与意境
抓住诗中的意象,深 入体会诗人所创造的 意境,是理解古诗词
02 托物言志
借助物象来表达内心志向
和情感。
04 用典抒怀
运用典故来表达情感和思
想。
思想内涵
人生哲理
探讨生命意义、价值 取向等。
家国情怀
关注国家命运、民族 兴衰等。
道德伦理
强调道德观念、伦理 规范等。

高考诗歌题解析与鉴赏导引

高考诗歌题解析与鉴赏导引
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 似”[不滞于物]
3、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常用比喻、象征、拟 对比。
4、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 面烘托的手法。
白云泉
By 杜小二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⑴简要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 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 诗人的这一思想充斥在整篇诗作中。诗人以“云自无心水 闲”自况,表面上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 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正是诗人内 的独白。
审美的习惯:“望月怀远”“伤春悲秋”、 “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 悲凉”等等。
例① 读曹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 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然后回答问题
By 杜小二
问:这首诗用豆萁、豆子分别比喻什么?
答:用豆萁比喻曹丕,用豆子比喻曹植,含蓄地指出了曹 对同胞兄弟的迫害。

形、神
推敲关键词句、揣摩表达技巧、运用联想想象、体会特定情感
一草一木总关情
——咏物诗鉴赏
By 杜小二
古人很喜欢咏物,仅《全唐诗》已存6021首,初唐 首,盛唐746首,中唐1455首,晚唐3556首。自然界中的 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 歌咏的对象。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 情。——这就产生了咏物类诗歌。
⑵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试简要分析。 By 杜小二
诗人运用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 喻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风 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古典诗词分类鉴赏导引标签:诗歌鉴赏李白春怨唐诗分类:语文学习指导2007-01-10 13:29语文高考检测中把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评价能力作为检测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以古典诗词为考查内容,主要包括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以及对表达技巧进行初步的鉴赏。

应该说,对古典诗词进行分类鉴赏,是提高诗歌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

本文将古典诗词鉴赏分为五大类别,逐一梳理,撮要解析,并辅之以适量练习,试图让广大考生在古典诗词的复习备考中有规律可循,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以取得理想的复习效果。

一、对古典诗词题材的分类鉴赏古典诗词,浩如烟海,其数量之多、内容之广,令人赞叹。

对古典诗词题材进行粗略分类,目的是让考生在具体鉴赏诗词时,能快速了解内容,准确把握要旨。

1.咏物感怀优秀的咏物诗,常常透过所咏之物,或流露作者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生活理想。

如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梅花的凌寒不凋、傲立霜雪的品性,正是作者卓尔不群、不畏强暴的生动写照。

2.怀古咏史古人写咏史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绾结在一起,或抨击社会现实,或感慨个人遭遇。

前者如李清照的《夏日绝句》,后者如杜牧的《赤壁》。

咏史诗的鉴赏,首先要弄清史实、典故,其次要体会意图、感情,再次要评析技巧、手法。

3.边塞征战边塞诗中有建功立业的渴望和保家卫国的豪情;有报国无门的愤懑和归家无望的哀痛;有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有对帝王黩武开边和对边将恃宠贪功的讽刺。

尽管边塞诗内容各异,但大都体现着爱国主义精神。

4.山水田园古典诗词中常有描写山水风光或田园风情的作品,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一诗描绘了“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田园风光和“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农家情趣。

5.羁旅行役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6.哲理启迪古代哲理诗,意境深远,启迪心扉。

如王安石《元日》“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两句诗,揭示了新事物终究要代替旧事物的客观规律,给人以哲理的启示。

[例1]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诗后问题。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问题]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被前人评价为“形容景物,妙绝千古”,请你从理趣的角度谈谈它究竟“妙”在何处。

答:[参考答案]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

人生是美好的,未来是美好的,此句表现出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艺术感染力。

二、对古典诗词情感的分类鉴赏诗歌是抒情的语言艺术,它包含着作者的情感,或愉悦欢快,或沉痛哀伤,或赞美仰慕,或豪迈慷慨,或闲适恬淡,但无论哪一种情感都包含着作者对生活、对社会的认识与看法。

因此,鉴赏古典诗词必须把握作者的情感和态度。

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情感表达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哀民爱民之情如郑燮的《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表达的是对黎民百姓的哀悯与关切之情。

2.爱国报国之情如陆游的《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3.怀古伤今之情如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4.愤世嫉俗之情如陆龟蒙《新沙》中的“蓬莱有路教人到,应亦年年税紫芝”这两句诗,讽喻官家搜刮民财,无孔不入,表达了诗作者对官家厌恶嘲讽的态度。

5.热爱自然之情如欧阳修的《丰乐亭游春》:“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眷恋春景的情感,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6.歌唱友谊之情如李白《赠汪伦》中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7.思乡念远之情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8.离愁别绪之情如李煜《清平乐》中的“离恨恰如芳草,更行更远还生”。

[例2]比较阅读下面的唐诗和元曲,完成诗后问题。

春怨金昌绪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春思胡祗遹残花酝酿蜂儿蜜,细雨调和燕子泥。

绿窗春睡觉来迟,谁唤起,窗外晓莺啼。

[问题]比较《春怨》中“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和《春思》中“谁唤起,窗外晓莺啼”两句写黄莺的目的和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答:[参考答案]《春怨》一诗写黄莺是为了表现少妇不愿意让黄莺来惊扰她的美梦,抒发了她对戍边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春思》一诗写黄莺是为了表现黄莺欢唱中的美好春景,表达的是一种闲适、喜悦的心情。

三、对古典诗词形象的分类鉴赏诗歌中的形象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包孕着诗人的感情。

因此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客观存在着的事物、景色及至活生生的人,一旦笼于人的笔下,就成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

和小说、戏剧一样,诗歌也塑造形象,不同的是诗歌中的形象,既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或物,也指叙事诗中的人物形象,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

1.豪放洒脱的形象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圣贤的思想,也反映了李白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忧国忧民的形象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人并不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却能推己及人,其忧国忧民的精神可见一斑。

3.归隐田园的形象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饮酒》),写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说明诗人安贫乐道的思想。

4.爱惜人才的形象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己亥杂诗》),其对人才的渴求,毫无遮拦地表现在字里行间。

5.儿女情长的形象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诗歌描写了暮春时节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表达的是对忠贞不渝的爱情的歌颂。

[题3]比较阅读下面的两首唐诗,完成诗后问题。

采莲曲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采莲曲白居易菱叶萦波荷飐①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注释]①飐(zhǎn):风吹使颤动。

[问题]简析上述两首唐诗中采莲少女形象的异同之点。

答:[参考答案]两首诗中的采莲少女都热爱生活,辛勤劳作。

王诗中的少女美丽,开朗,欢快。

白诗中的少女羞涩,纯真,质朴。

[题4]阅读下面诗歌,完成诗后问题。

催租行范成大输租得钞官更催,踉跄里正敲门来。

手持文书杂嗔喜,“我亦来营醉归尔!”床头悭囊大如拳,扑破正有三百钱:“不堪与君成一醉,聊复偿君草鞋费。

”[注释]①文书:农民交租后管府发给的收据。

②营:谋求。

③悭囊:存钱罐,能放不能取,用时敲破。

[问题]简析诗中“里正”形象的性格特点。

答:[参考答案]里正是一个狐假虎威、假公济私、惯于敲诈勒索、欺压百姓的狗腿子。

(农民交租之后他以官府的名义来收租,可见假公济私;“踉跄”而来表现其流里流气,横行乡里;见到收据后转嗔为喜说明他狡诈善变;赖着讨酒描绘他贪婪无耻;农民迫不得已送钱还委婉陪礼道歉则从侧面表现了他作威作福,蛮不讲理。

)四、对古典诗词表现手法的分类鉴赏1.情景交融情,指的是思想感情;景,指的是艺术境界。

具有完美意境的诗词,情与景的和谐统一,不仅是情景交融的,而且还能情景相映。

意境在不同的作品中有着不同的形式,或即景生情,或缘情写景,或寓情于景。

2.动静结合如李华的《春行寄兴》末句“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以“花自落”、“鸟空啼”衬托山的宁静,动中见静,以动衬静。

3.托物起兴起兴手法在古代诗歌中较常见,“兴”就是由外界某种触发感动的事物引起心中的诗情,即古人所说的“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如王维的《相思》首句“红豆生南国”,托“红豆”起兴,暗喻相思之情,用语清纯而又极富形象性。

4.巧用典故诗歌中常常引用古诗文中的词句或历史上的故事,这叫“用典”。

用典,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强内容的丰富性和表达的生动性、含蓄性,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理解典故需要把握两点:一是典故本身的内容,二是作者用典的意图。

5.虚实相生如高适的《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诗的第三句将“梅花落”(曲调名)三字拆用,构成一种风吹梅花四处飘落的虚景,与前两句雪净月明的实景相搭配,构成了一幅美妙阔远的图画。

6.以小见大古典诗词中以眼前景物反映重大主题,往往言近而旨远。

如刘禹锡的《乌衣巷》,全诗落笔于眼前的“野草花”、“夕阳”、“堂前燕”等细小景物,却反映了一个深刻的主旨:封建权贵尽管势倾一时,但终究逃不脱衰亡的命运。

7.映衬烘托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其中“故乡今夜思千里”一句,不写自己思念故乡和亲友,而写故乡的亲友思念千里之外的“我”,巧妙地运用了反衬写法,把深挚的情思抒发得更为婉曲含蓄。

8.直抒胸臆如李贺的《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作者直抒胸臆,表现投笔从戎、削平藩镇、为国建功的愿望。

9.细节描写古典诗词中的细节描写,往往能集中、凝炼、鲜明、生动地体现神韵,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如元稹的《行宫》一诗选取白头宫女“闲坐说玄宗”的细节组成全篇,让闲坐无聊的宫女去数说玄宗昔时的繁华并将其作为谈资以消磨时光,诗人的不胜今昔之感慨就显得韵味悠长。

10.运用修辞在古典诗词中,拟人、比喻、夸张、借代、设问、对比、互文等修辞格的运用较为常见。

如聂夷中的《伤田家》末句“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诗人用“绮罗筵”(指富贵人家)与“逃亡屋”(逃荒流亡的穷苦人家)构成鲜明对比,反映出尖锐的两极分化、阶级对立的社会现实。

11.炼字炼句如王昌龄的《从军行》中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一句极富于概括力:“黄沙”形象地点出了西北战场的特征;“百战”言战事不断;“穿金甲”是说战斗艰苦。

短短七个字,把边地之荒凉、条件之恶劣、时间之漫长、战争之频繁毫无遗漏地表现出来。

此外,要注意著名作家的创作风格。

一般而言,中国古诗分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传统。

从《诗经》开始,汉乐府、建安文学、杜甫、白居易、陆游等属现实主义,而屈原、李白、李贺、欧阳修、苏轼、龚自珍等属于浪漫主义。

古典诗词鉴赏还需要了解“风格流派”的感情基调:或雄健高昂,或旷达开朗,或沉郁顿挫,或苍凉悲壮,或淡泊静谧,或浓艳瑰丽,或凄婉哀伤等等。

[例5]阅读吴激的《人月圆》,完成词后问题。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

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