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伤仲永、孙权劝学精品习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木兰诗》,完成练习。
1.选择对字词理解正确的项。
①策勋十二转()A.次B.回C.转动
②赏赐百千强()A.多B.大C.有余
③愿为市鞍马()A.市场B.买C.集市
④愿驰千里足()A.希望B.愿意C.能够
2.选出对“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战斗。
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
B.将军和壮士战斗死去了,壮士从军十年胜利归来。
C.将军在千百次战斗中死去了,木兰却在十年后回来了。
D.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战斗,将军死去了,壮士归来了。
3.对第3段中的“不闻……但闻……”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采用对比手法,反映战争紧迫。
B.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切怀念。
C.采用对比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刻思念,极大地丰富了女英雄的形象。
D.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与亲人分离极其悲痛的心理。
4.对“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一句中的“大”字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表明了可汗的积极性很高。
B.“大”就是大规模的意思。
C.显现战争紧张、频繁、涉及范围广。
D.意思是非常、十分。
5.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②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③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④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A.比喻对偶反复夸张B.对偶对偶排比对偶
C.借代反复排比对偶D.对偶反复对偶比喻
6.对“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两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写征程的遥远和军情的急迫。
B.写战争到来的悲凉气氛。
C.以宿营地空旷寂凉烘托木兰离家思亲的情怀。
D.写行军旅途的欢快。
7.朗读下列语句停顿恰当的一项是()
A.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B.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C.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D.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参考答案
1.A C B A
2.A
3.C
4.B
5.B
6.C
7.A
《木兰诗》
1、描写木兰思念亲人的细腻情怀的诗句。
2、《木兰诗》中描写边塞的句子是。
3、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用了什么手法?
4、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用了什么手法?
5、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用了什么手法?
6、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看出木兰所在地是方
《伤仲永》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邑人___扳___环谒___泯然___
2.解释加点的词
⑴.( ) ⑵.( )
⑶.( ) ⑷.
( )()⑹.)
⑺.( ) ⑻( )
⑼( ) ⑽.)
⑾( ) ⑿.()
)⒁.)
3.解释下列多义词。
父利其然也()贤于材人远也()
A、然
B、于于舅家见之()
泯然众人矣()环谒于邑人()
4.翻译下列句子
A.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译:。
B.父利其然也。
译:。
C.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译:。
D.邑人奇之译:。
E.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译:。
F: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译:。
5.填空
《伤仲永》的作者是_代的王安五。
他字_,号_,是杰出的_家、_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6.下列朗读停顿不正确的是()
A、借旁近/与之
B、金溪民/方仲永
C、父/利其然也
D、余闻之/也久
7.课内语段阅读
金溪民方仲永, 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并自为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⑴.找出文段中的通假字,并注音释义。
⑵.解释词语。
①传一乡秀才观之______②指物作诗立就______③其文理皆有可观者______④或以钱币乞之______⑶.翻译下列句子
①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②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⑷.方仲永具有怎样非凡的才能?(用原文回答)
⑸.是什么原因造成方仲永最后“泯然众人矣”?
⑹.开头介绍方仲永的身世,意在突出什么?
⑺.仲永的天赋才华从哪些事情可以说明,请举两例。
⑻.仲永的父亲“不使学”的原因是什么?其具体做法怎样?
⑼.联系全文,说说本文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孙权劝学
l.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
2.解释文中的两个成语
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
3.下面的短文出自《三国志·吕蒙传》,将其与课文中的"及鲁肃过寻阳.........结友而别"一段作比较阅读,说说两文的异同点。
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
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
"遂往诣蒙。
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
"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
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於此也。
"遂拜蒙母,结友而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