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鹤亭赋第五段赏析【清代】张澍骈体文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美图片
作者简介
• 张澍(1776~1847)清代著名文献学家、学术大师,字百瀹,又字 寿谷、时霖等,号介侯、鸠民、介白,凉州武威县(今武威市凉州 区)人。
• 年犹未弱冠,于乾隆五十九年(1794)中乡榜,嘉庆四年(1799) 进士,入翰林院庶吉士充实录馆纂修,未几引疾归。后起任贵州玉 屏、四川屏山等知县。丁父忧,再起为江西、永新知县,署临江通 判,改江西泸溪县令,以缓漕免职。所学长于考证舆地,以及姓氏 谱牒。其《五凉旧闻》,则专纪乡邦故实。补辑《汉皇德传》、 《魏周生烈子》以下雍凉著述10余种。藏书处“二酉堂”,所搜集 地方文献为多。
无庸施漆,誰令触麋。陋叱干之蒸土,笑芒部之縣絲。亭焉,此建鶴為之 徵,軒窗爽豁,高閻崚嶒。延山入座,引樹為朋。
……………………………………………………… ………………………………………………………
来鹤亭原称海山亭,始建于明朝崇祯年间。当时,异龙湖水面广阔,烟波浩瀚,有三岛九曲之胜, 清朝康熙年间,外地到石屏任知州的王光鼎,仰慕异龙湖山水美景,泛舟游湖,欣然登上海山亭, 游玩赏景,当他走下海山亭时,忽见一为身着青衣,腰插玉笛的秀才,坐的亭台石桌边,独自饮酒, 秀才见王光鼎走来,便相邀同饮,王光鼎见秀才胸襟坦荡,气宇不凡,就过去同他对醉同饮,谈诗 论对,由于两人兴趣相投,只顾吟诗饮酒也不知过了多少时辰,王光鼎抬头一看,太阳当空,好似 未动,不觉惊异,便想寻问秀才究竟何人。却见秀才取下玉笛,轻轻一吹,太阳就流星般落了下去, 天色渐暗,一只白鹤自天而降。秀才跨上鹤背,腾空而去。王光鼎恍然醒悟,原来是遇上八仙中的 吕洞宾。事后,他请来塑匠,在亭内塑了一尊吕仙驾鹤吹笛的彩像,并将海山寺改名为来鹤亭。
• 来鹤亭之上即为灵峰。继续向北延伸,为将军山、秦亭山、老和山,至西湖群山边缘。山尽脉 落之处为西溪谷;延西溪远行,即离开了西湖,而不觉要唱吟“西溪且留下稿,张澍为之作序,他在序中说:“夫以琴南之才,不克显达, 入承明著作之廷,而赍志以没,仅留此一编,几为鼠啮蠹蚀。而顾君含象乃为之刻以传世,则 景旸有知己(243),‘一一鹤声’之句不为他人所偷。余既悲琴南之蹇厄不遇,而又以重含象 之敦古谊,不死其友也,因为之序”。
骈体文 来鹤亭赋 第五段
清代 张澍
作品赏析
• 《西湖志》以及重修记碑文上对来鹤亭描述不多,云其为吴兴巨富周庆云先生于宣统二年 (1910)在灵峰探梅掬月泉后桃源岭半坡所建,仅过四年(1914)即毁。后于2001年在原址 按原貌复建,即今日所见之来鹤亭。亭为四角单檐攒尖形制,石柱木椽,敦厚浑重。亭匾为集 苏轼字,柱上至少刻有六组楹联,其中当然是以周庆云自题一联为著:“跨鹫岭,面芝坞,傍 桃源,小筑茆亭是林峦最幽处;曲江涛,吴山云,西湖月,生成画本亦宇宙之大观。”又云, 此亭与宝石山来凤亭呼应。
• 杭州西湖孤山有放鹤亭,传此鹤飞来太湖石公山,故建来鹤亭。南宋林逋隐居孤山,常畜双鹤, 豢之樊中。林逋常常泛舟西湖纵情山水,每当有客来访,童子便开樊放鹤,白鹤纵入云霄,在 湖上起舞盘旋,林逋见了必归。张岱《林和靖墓柱铭》言:“云出无心,谁放林间双鹤。月明 有意,即思冢上孤梅”。今孤山放鹤亭有联: “水青石出鱼可数,人去山空鹤不归 ” ,“山外 斜阳湖外雪,窗前流水枕前书”,另有林则徐联“世无遗草真能隐,山有名花转不孤”。
THANK YOU!
• 一一鹤声这一典故出自杨衡。杨衡字仲师,唐吴兴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代宗大历初年前后 在世。天宝间,避地至江西,与符载、李群、李渤等同隐庐山,结草堂于五老峰下,号“山中 四友”。日以琴酒相娱。衡工吟咏,尝吟罢自赏其作,抵掌大笑,尝谣曰:“一一鹤声飞上天”。 盖自谓其声韵响彻如此。据说,有人盗其文登第,衡因诣阙,亦登第,见其人,盛怒曰:“一一 鹤声飞上天,在否?”其人答曰:“此句知兄最惜,不敢偷”。衡乃笑曰:“若是,犹可恕也”。
• 宣统初,周梦坡再补植梅林,此地便渐渐成为西湖赏梅胜地,故名“灵峰探梅”。民国后再次 败落,直至上世纪末才再次植梅数千株之多,形成今日冬季红梅如灼华之艳海之胜景。如同巧 缘,此地同孤山北坡一样亦成为梅鹤之幽隐清静之处,而放鹤亭与来鹤亭隔宝石山而望,自然 遥相呼应。而在栖霞岭黄龙洞之上的鹤止亭,亦有其侧“香梅亭”(原名“香雪亭”)与之互 映,亦成鹤、梅小景。且黄龙洞的位置亦处于孤山灵峰之间,本身亦是胜景,故其亭名“鹤止 亭”亦有一番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