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角色声音形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角色声音形象
形象”一词的解释是“能够引起人们的思想或感情活动的具体形状或姿态”。

在生活中,我们对所见的人或物都有具体存在的形状或姿态的认识,对遇到的事有抽象的印象感知。

从心理学看,“形象”是人们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感觉器官在大脑中形成的关于某一特定事物的整体印象,是对各种感觉的整体再现。

按照声音载体划分,声音形象可以分为由音响音效塑造的环境声音形象和依靠演员自身声音塑造的声音形象。

前者为观众呈现出衬托演出氛围和情感基调的声音形象,后者则呈现角色的声音印象。

声音形象可以依据戏剧学科内的不同领域来分类:即戏曲声音形象、歌剧声音形象和话剧声音形象。

戏曲声音形象:中国传统戏曲是通过对戏曲演员的唱词、念白的处理塑造角色声音形象的,同时“东柳西梆、南昆北弋、皮黄调”五大声腔体系及其他历史上影响深远的其他声腔,为戏曲中的角色声音形象提供了丰富的色彩。

歌剧声音形象:角色声音形象的塑造多数时候是以演唱的形式进行表达,传统的经典语言多为意大利语,唱法以美声唱法为多见,当代音乐剧中也有少量的通俗唱法。

话剧声音形象:主要是通过演员对台词语言的处理来完成,表现形式多为口语化的独白、对白等形式,根据具体的演出需要,有时也加入少量的演唱形式。

话剧角色声音形象的特点
话剧角色声音形象的特点:一是直观性。

可以说,所有话剧作品中角色的声音形象,都是通过观众的听觉带给观众最直接的感受。

例如:在话剧作品《骆驼祥子》中,虎妞一张嘴,三言两语就让我们感受到她骨子里流露出的“泼辣”。

祥子的出场,也可以从简单的对话中看出祥子声音洪亮、体魄强健的特点。

这些声音形象的特点都是通过观众的听觉器官直接触碰观众的感知系统,给观众带来最直接、形象的认识:“不喝就滚出去;好心好意,不领情是怎着?你个傻骆驼!辣不死你!连我还能喝四两呢。

不信,你看看!”她把酒盅端起来,灌了多半盅,一闭眼,哈了一声。

举着盅儿:“你喝!要不我揪耳朵灌你!”二是整体性。

话剧角色的塑造有时间阶段、生活环境、性格特点等方面要求的整体一致性,同样地,面对角色声音形象的塑造,演员需要站在整体把握的创作审美高度
和审美角度去看待。

例如:在军艺排演的经典话剧作品《我在天堂等你》中,白雪梅带我们回顾了几十年前解放军女兵部队进军西藏的经历和生活,考虑到角色的年龄跨越,角色声音形象塑造应当注意时间阶段的持续和整体性。

三是典型性。

演员塑造角色,是通过对我们日常的生活和生活中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们进行观察,并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加工提炼和艺术创作,最后将角色呈现于观众。

所以,演员所塑造出的角色能够代表生活中某些人群在某些方面的特点,是具有典型性特征的。

角色声音形象描述
演员在实现角色形象塑造的过程中,首先需要通过分析剧本以获得对角色形象特点的概括。

此时,剧作者对角色特点的形容就是演员感性地触碰角色形象的路径,而这个形容和概括多数情况下是通过词语、短语或短句的形式给演员带来对角色的直观感受的。

例如:我们常常以“热情开朗”“多愁善感”等词语的形式概括某人的性格; “魁梧彪悍”“弱不禁风”等词汇则是对一个人外在体型体态的描绘。

同样,剧本中概括角色声音特点的形容词是引领演员进行角色声音形象塑造的导航标。

角色声音形象塑造
表演艺术与其他门类的艺术相比,有其独特的特点:演员在进行角色形象塑造的过程中,是以自身为创作工具进行艺术创作的。

因此,演员的声音是演员进行角色声音形象塑造的一项重要工具,是演员进行创作的前提和物质基础。

为了能够在角色舞台呈现时取得理想效果,演员日常在声音方面进行的基本训练以及演员在进行角色声音形象塑造的实践创作过程中,对自己声音灵活的控制和应用以及演员对自己声音状态的调整就显得尤为重要。

想要塑造出成功的角色声音形象,演员就不能忽视对自己声音的打磨和锻造:《表演再现与艺术博弈》一书在“表演艺术语言的逻辑链条”这一章节中明确指出,清亮甜美的声音,能使语言艺术增加绚丽的光彩,而用浑浊嘶哑的声音,有如钝刀杀人。

注重演员声音的基本训练是科学合理并且必须坚持执行的要求:一方面,有些演员在声音音色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这样拥有好的声音条件的演员在气息控制、吐字归音的标准程度等方面仍然需要训练;另一方面,对于大多数演员来说,想要获得集中、结实、洪亮;音质纯正、圆润、悦耳的声音是需要通过持之以恒的科学
的基本训练来达成的。

在演员经过训练,寻找到自己最佳的声音状态的基础上,我们就应该考虑角色声音形象塑造的更高一层要求:“不仅善于用自己的自然声音特点去创造与自己个性特点相近的声音形象,同时也善于改变自己的声音色彩,以适应远离自己个性特征的声音形象。

”即:追求通过训练而拥有可塑的声音色彩。

在角色的声音形象塑造过程中,演员多数时候是通过台词语言传递角色的心理活动、表达角色的内心情感。

如果台词被视为同台演员之间的一架重要的沟通桥梁,声音形象的直观呈现则是搭建这座桥梁的材料质地。

角色的声音形象塑造不仅需要演员的声音作为物质基础,还需要演员同时具备其他良好的创作素质,拥有丰厚的生活阅历、丰富的表演经验、高雅的艺术审美境界。

然而,不得不承认,演员的声音是谈论这一切的前提,如果没有了声音这一物质基础,创作就无从谈起。

事实上,我们在创作理论层面探讨角色声音形象塑造,是为了拥有更多更好的舞台创作实践成果和更多优秀角色形象,而这创作成果最后总要经历舞台呈现的检验。

演员的角色塑造由艺术创作走向舞台呈现,需要以演员对角色声音形象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探讨为前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