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_香_菇的成因与栽培要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花(香)菇的成因与栽培要点
张水成,王春弘
(驻马店师专化学系,河南驻马店463000)
摘 要 花菇是香菇在特殊栽培条件下形成的上品.花菇栽培的技术要点是低温(8℃~12℃),干燥(相对湿度70%以下),较大的昼夜温差(10℃~15℃)和足够的光照.
关键词 香菇;栽培;后期管理
中图分类号 S 64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5261(2000)05200252(02)
普通香菇在越冬期因受极端气候条件的刺激,致使已经形成菇蕾的菌盖表面出现许多深浅不一的裂纹,露出白色菌肉,使菌盖呈花纹状,此类菇称为花菇.花菇肉厚、质嫩、柄短,其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均高于普通香菇.在通常情况下,由于菌种特性、栽培方式、环境条件等原因,香菇栽培中出现花菇的现象很少,若有也主要集中于椴木栽培.这大大制约了花菇的生产和推广.为大面积生产花菇,满足市场需求,笔者根据自己多年实践的经验并结合周边县区广大菇农的经验,对花菇的成因及培育技术要点作一介绍,供读者参考.1 花菇的成因
冬季的气温低,昼夜温差大,空气相对温度小.香菇菌丝扭结成菇蕾的菌盖表层细胞在夜间气温低、白天空气干燥的情况下,分裂生长缓慢,甚至停止生长;而此时在菌盖内部的细胞却处在水分较充足,温度较适宜的环境,再加上菌柄部分不断向菌盖输送水分和养料,造成菌盖内部细胞分裂,生长旺盛.很显然,菌盖表层和内部细胞分裂生长不同步,这必然导致表层组织破裂而露出里面白色的菌肉.这样,整个菌盖呈白色花纹状.由上可知,低温(月平均温度6~7℃)、干燥(空气相对湿度70%以下)、较大的昼夜温差(大于10~15℃)和足够的光线(4分阳、6分阴的散射光)是花菇形成的适宜条件.
2 袋栽花菇培育要点
袋栽花菇培育的一般工艺流程是:选择品种与季节安排→培养基配制→装袋灭菌→打穴接种→室内发菌→翻堆刺孔→摆袋催蕾养蕾→出菇管理.
(1)选择品种与季节安排.应选用低温或中偏低温晚熟型(200天左右出菇)品种,菌株必须朵大、肉厚、柄短、质地好.根据不同地区的地势和气候条件,目前常见的花菇品种有南花101、901、241、939等,均属中晚型品种,菌丝要历经6~7个月漫长的发菌阶段,才达到生理成熟.发菌阶段最适温度是25℃左右,出菇阶段最适温度是15℃左右.根据这些特征,装袋宜安排在每年的3月至5月期间,以保证9月至10月份开始出菇,秋末冬初有菇应市.播种期随海拔与品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2)原料选择与配制.主体原料及配方与一般袋装香菇相同.主料一般是木屑,辅料为麦夫皮及其他微量物质.配料的湿度应控制在菌丝生长需要的最低限60%以下.另外,为保证较长时间的营养生长,作为主料的木屑颗粒应稍大些,过细会过早分解,影响通气,不利于出菇.
(3)装袋与发菌管理.袋的选择、装袋灭菌及播种与一般袋栽香菇的技术要求相同,只是为越夏挂袋的需要,绑袋头时应多留10c m 备用.
装袋完毕即进入发菌期的管理.花菇的发菌期管理不同于一般香菇.其要点如下.
①翻堆:接种后8天左右时翻堆散热及验筒.以每层2筒,层间以“井”字型交叉摆放菌筒,每堆4层.翻堆次数依温度等气候条件灵活掌握.温度高于25℃时每周翻堆两次,温度过低时可每月两次.发菌阶段应避免光刺激,应保持环境黑暗或有微弱的散射光,以防因光线过强使表层菌丝提早厚结而转色.
收稿日期:1999201210
第15卷 第5期
2000年10月天中学刊
Journal of T ianzhong V o l .15 N o.5O ct .2000
②刺孔.发菌期间要及时适当刺孔.刺孔的目的有二:一是通过刺孔满足菌丝生长对氧的需求,二是排除营养生长后期菌丝分泌的黄褐色液体,以防黄水内流,造成菌膜增厚而提早转色.刺孔的工具可用长5c m 左右的铁钉,刺孔深度1~2c m .早期生长可浅些,后期适当加深.根据菌丝生长情况,刺孔分2~3次进行.第1次于两菌穴菌丝刚相接时,在长满菌丝部位刺约15个小孔,第2次于菌丝满筒时刺约25个小孔,第3次在第2次刺孔后1个月左右,当筒中菌丝形成零星状突起时进行,刺孔约30个.每次刺孔后,因增氧刺激,菌丝代谢旺盛,筒温剧升,应注意通风散热,以防烧菌,同时注意排放黄水.
(4)摆袋催蕾.经越夏管理,菌筒自然形成棕红色菌膜.在秋末冬初,菌丝转色充分并出现零星原基,这时菌筒不要脱袋,直接摆袋入棚.不脱袋栽培是花菇不同于香菇的特色之一.这种做法除简化工艺外,重要的是可保证必要的温湿差,同时可延长转色时间.选择20℃以下的晴天,卧放菌筒于培育架上,袋与袋之间距离5~8c m .畦上铺一层地膜以防地面水分蒸发上升,适当加厚棚顶覆盖物以防阳光直射.这样保温保湿一周左右,让菌丝积累更多养分.香菇是典型的低温变温结实性食用菌,花菇更是如此.为使原基进一步发育成菇蕾,必须人为拉大温差,采用变温催蕾.具体做法是白天盖紧菇棚四周的薄膜,提高棚内温度,晚上揭开薄膜,降低棚内温度,使温差在10℃以上.如此连续4~5天,促使原基分化发育成菇蕾.当菇蕾长至黄豆粒大小时,用剪刀剪开菇蕾部位的薄膜,孔口直径可在1~1.5c m 左右,让菇蕾长出孔口.由于是不脱袋栽培,出菇是小批量且经常性的,因此要经常检查,发现菇蕾及时开口.但为了保证花菇质量,每袋菇蕾不宜过多,保持8个左右即可,过多过密又较弱的菇蕾要淘汰掉.
(5)出菇期管理.菇蕾长至2~3c m 时,是调控花菇形成的关键期,管理上应注意抓好以下几点.
①控制湿度.菇场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60%~80%,地面宁干勿湿,不要被雨淋.在温度允许的范围内,昼夜通风,遇雨天防淋,排识水,遇浓雾天气夜晚要盖紧薄膜,以防白纹褐变.
②控制温度.花菇形成的温度范围是5~15℃,以8~12℃为最佳.低温下花菇子实体生长缓慢,但组织致密,肉厚.温差应保持在10℃以上,可通过掀、盖薄膜调节.温差越大,维持时间越长,菇盖裂纹越深.
③控制光照.光照强弱直接影响菇盖颜色和菇柄长度.若光照不足,花菇难以形成,即使形成,其颜色也灰暗不白.适宜的光照可提高温度,降低温度而加速菇蕾表面龟裂.
④控制通风.合理通风可改善菇场空气新鲜度和保持环境干燥.大菇蕾发育期,除温度过低或雨天外,可不分昼夜揭膜使低温干燥的空气直接进入菇棚,以加深菇盖裂纹.
当幼菇长至七分成熟,菌褶刚要伸腰,菌盖呈铜锣状时,要及时采收.头批菇采收后,要为菌筒补水补肥,经7~10天养菌,重新积累养分,再按上述方法管理,可继续收第2潮菇.一般一次栽培可收花菇3~4潮.
参 考 文 献
[1]张世卿,李用芳等.食用菌基础[M ].郑州:中原农民出版社,1997.235~236.
[2]丁湖广.香菇速生高产栽培新技术[M ].北京:金盾出版社,1996.178~183.
[3]赵建荣等.北方日光温室袋料育花菇技术[J ].食用菌,1998,(4):24~25.
〔责任编辑宋立彬〕
Form i ng Factors and Cultiva ti ng Techn ica l Character istics of Huagu
ZHAN G Shui 2cheng ,WAN G Chun 2hong
(D ep t of Chem ,Zhum adian T eachers πCo llege ,H enan Zhum adian 463000,Ch ina )
Abstract H uagu is the h ighest grade that m ush room takes shape under given conditi ons of envirom ents .T h is article sum s up facto rs tak ing shape ,and introduces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ulivating H uagu .T hey
are low temperature (8℃
~12℃),arid cli m ate (relative hum idity is below 70%),larger differences in tem 2perature betw een day and nigh t (10℃
~15℃)and sufficient illum inati on .Key words m ush room ;cultivating m ush room ;later peri od m anagem ent
作者简介 张水成(19682 ),河南上蔡人,驻马店师专副教授.・62・天中学刊 2000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