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内燃机的实际循环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换气损失
实际循环换气过程所造成的损失。 实际循环换气过程所造成的损失。 提前排气损失: 提前排气损失:因排气门提前开启而造成的膨胀功的 损失。( 损失。(5-b2-6) 。( 泵气损失: 泵气损失 因工质流动时需要克服进排气系统的阻力 所消耗的功。( 所消耗的功。(6-r-a2) 。(
各部分损失所占比例
汽油机 (0.8~0.9)0.8~2.0 )
340~380 柴油机(0.85~0.95)3.0~5.0 柴油机( ) 300~400 增压 0.9~1.0
600~750 2200~2800 1200~1500 900~1100 4.5~9.0 0.2~0.5 1.05~1.2
750~1000 1800~2200 1000~1200 700~900 5.0~8.0 9.0~13
第二节 内燃机的实际循环
一、 实际循环的进行过程 P 进气过程: 进气过程:r-a 压缩过程: 压缩过程 a-c 燃烧过程: 燃烧过程 c-z 膨胀过程: 膨胀过程 z-b 排气过程: 排气过程 b-r
p0
Vc
zHale Waihona Puke c b r aVs
V
实际循环特征点的压力和温度
过程 参数 单位 进气终了 pa Ta Pa K 压缩终了 p c Tc Mpa K 燃烧最高 p z Tz Mpa K 3.0~6.5 膨胀终了 pb Tb Mpa K 0.3~0.6 排气终了 p r Tr Pa K 1.05~1.2
思考题
在现代发动机上, 在现代发动机上,采用了哪些具体措施提高发动机实 际循环热效率? 际循环热效率?
柴油机 320~380 900~1100
二、实际循环与理论循环的比较
P z` c z
b p0
Vc Vs
a V
理论循环:粉色( 理论循环:粉色(acz`zba) 实际工质的影响: 实际工质的影响:绿色 传热损失:红色 传热损失: 燃烧损失: 燃烧损失:蓝色 换气损失: 换气损失:咖啡色 实际循环: 实际循环:a2123456r
三、柴油机和汽油机热效率比较
理论循环: 理论循环: 压缩比低使得汽油机的理论热效率低于柴油机。 压缩比低使得汽油机的理论热效率低于柴油机。 实际循环中各损失: 实际循环中各损失: 汽油机的混合气偏浓,而柴油机大部分情况下偏稀; 汽油机的混合气偏浓,而柴油机大部分情况下偏稀; 柴油机负荷减小时,压力升高比变化不大, 柴油机负荷减小时,压力升高比变化不大,只是预 膨胀比减小,热效率升高;汽油机负荷减小时,燃 膨胀比减小,热效率升高;汽油机负荷减小时, 烧速度降低,燃烧时间加长,等容度减小, 烧速度降低,燃烧时间加长,等容度减小,热效率 降低。 降低。
名称 理论循环热效率 工质的影响 燃烧损失 传热损失 换气损失 实际循环热效率 汽油机 0.54~0.58 0.1~0.12 0.08~0.1 0.03~0.05 0.01~0.03 0.3~0.40 柴油机 0.64~0.67 0.09~0.1 0.06~0.09 0.04~0.10 0.01~0.03 0.40~0.45
p0 P
z` z`1 z`2 3 c c1 2 c2 1 r
Vc
z z1 z2 4
b 5 b1 b2 6 a a2
Vs
V
实际工质的影响
工质成分前后发生变化: 工质成分前后发生变化:双原子变为多原子 工质比热变化: 工质比热变化:多原子比热大于双原子 燃气比热随温度升高而变大 空气比热随温度升高而变大 工质高温分解: 工质高温分解:2CO2 =2CO + O2 2H2O=2H2+O2 工质分子变化系数的影响: 工质分子变化系数的影响:分子数增多 工质泄漏: 工质泄漏:数量减少
传热损失
缸内工质通过活塞顶面、气缸盖低面、 缸内工质通过活塞顶面、气缸盖低面、气缸套壁面不 断向外传热。 断向外传热。 压缩过程的传热:开始工质吸热、后期工质向往传热 压缩过程的传热:开始工质吸热、 燃烧与膨胀过程: 燃烧与膨胀过程:大部分热量在此阶段传出
燃烧损失
非瞬时燃烧损失:实际燃烧过程要持续一段时间, 非瞬时燃烧损失:实际燃烧过程要持续一段时间, 非瞬时等容加热; 非瞬时等容加热; 为了增加等容度,燃烧提前导 点 为了增加等容度,燃烧提前导1点 从而造成此损失存在。 从而造成此损失存在。 后燃损失:燃烧要拖延一段时间所造成的损失。 后燃损失:燃烧要拖延一段时间所造成的损失。 不完全燃烧损失: 不完全燃烧损失: 柴油机:指燃料、空气混合不良, 柴油机:指燃料、空气混合不良,燃烧组织善而引起的 燃料热值不能完全释放的损失。 燃料热值不能完全释放的损失。 汽油机:混合气过浓,部分燃料没有参与燃烧, 汽油机:混合气过浓,部分燃料没有参与燃烧,或生成 CO,热量没有完全释放的损失; ,热量没有完全释放的损失; 燃烧温度较高,使得比热加大,高温分解加剧。 燃烧温度较高,使得比热加大,高温分解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