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绍振《名作细读》读书笔记(一)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绍振《名作细读》读书笔记(⼀)
1.正确的⽅法还是从⽂本出发进⾏分析为上。
在⽂本外强加任何东西,都是对⾃⼰的误导。
从理论上来说,不管读者主题多么强势,还是要尊重⽂本主体。
2.千古名句,经历了千年的考验,在不同的语境中,召唤、同化了不同读者的⼼理内涵,甚⾄脱离⽂本语境,成为独⽴的谚语、格⾔。
3.在中国古典诗歌⾥,独⽴的叙事是没有地位的。
叙事往往为抒情所同化,所消解。
同化和消解的特点,就是以抒情诗的想象和跳跃,⽡解叙事的连续性。
4.⽂学作品的审美价值与使⽤价值的错位,错位幅度越⼤,审美价值越⾼。
5.诗⼈带上感情,感觉就可能产⽣变异,在语⾔上就有夸张的⾃由。
没有这种⾃由,就不能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歌。
6.诗⼈调动读者的现象来参与,却并提供信息的全部,他只提供最有特点的细部,把其他部分留给读者去想象,让读者⽤⾃⼰的经验去补充。
诗歌的语⾔越能调动想象,越有质量。
诗歌是朦胧的,简约的,它不能坐实,⼀旦坐实就会挤压读者的想象空间,读者就没有办法调动⾃⼰的感情经验,读者就不能参与其中,就不能⼀起参与创造,这样诗歌的审美价值就⼤⼤降低。
7.诗⼈表现的客观世界和主观情感是⽆限丰富的,⼈类的语⾔不可能全部表现出来。
诗⼈只能选取其中最有特征的部分。
特征不是整体,但它可以刺激读者的联想和想象,把它们的经验和记忆激活。
被诗⼈排斥的部分就由读者的想象去填充。
所有诗⼈的语⾔,从正⾯来说,要抓住有特点的局部,从反⾯来说,就要⼤幅度省略,在特征以外留下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