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21《与朱元思书》教案3 新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掌握本文常用的文言词汇。 2.分析、理解文章每段内容,从而理解全篇。
1、品味文章描写山水的巧妙手法。
2、理解作者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
和谐教学法
教具 学具
课本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1>理解课文第一段。
听一听
(1)解释红色词语:风烟 荡 许 独绝
共色
从流飘
(2)齐读本段后小结:这是文章的第一部分,
这部分是文章的总起,概括
拓展应用:
1、课堂小结: 你这节课的收获是什么?
2、推荐作业: 按要求写出句子。 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概括赞叹富春江景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富春江水清澈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江流气势磅礴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听觉感受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漂荡,任意东西。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回顾以前知识
水。
描述了富春江从富阳到桐庐一段的奇山异
(3)总结本段写法,展示:本段有写景、有叙 事、有抒情。请指出来。
(4)对照板书,速背本段。 <2>理解课文第二段。
(1)解释红色词语:缥碧 直视无碍 急
湍奔 (2)齐读本段后小结:以上是文章的第二部分。
这部分以简练传神的笔法 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富春江的异水。 根据课文内容,自行
段。 (3)研读最后四句。学生发言后,教师归纳: 这四句犹言明中有暗,暗中有明。这是明 学生相互讨论问题
与暗的辩证法。生活也是如此: 富贵中的人们自有他们的享受,但未必没
有烦恼;而遁迹山林的人,生 活上固有种种不便,但他们的快乐确实,天山共色。 3、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4、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补写一封结构完整的书信
《与朱元思书》是一篇无头无尾的文章,但
与晋宋时期简牍体的比较分析
来看,其风格极为合拍。当时的书简体大都信笔
拈来,随兴而止。而且这种文
体直到清末依然不衰,是为四六体的典范。但是,
既然是一封无头书,就有他
的可利用之处。为此,可要求学生\"用现代书信
的格式,保持原文的语气,语
思考并集中展示问题
水之清,水之急都突出了"异"
解决问题
之特点。展示两幅富春江的图片,分别让
学生用原文描述。然后比较两 句描写水流湍急的句子,看写法有什么不
激情互动: 魅力精讲
同。 (3)齐读并速背本段。 <3>理解课文第三段。 (1)解释黄色词语:寒树 负势竞上 轩邈 泠
泠 相鸣 戾天 息心 经纶 忘反 横柯上蔽
交映 见 (2)小结二、三段写法。学生根据板书速背本
与朱元思书
课 题 与朱元思书
备课人
知识 与能 力
课型
新授
1.掌握本文常用的文言词汇。
2.分析、理解文章每段内容,从而理解全篇。
课时
1
教 过 程 3.朗读背诵。 学 与方 目法 标
情 感 4.品味文章描写山水的巧妙手法。 态度 价值 观
课标要求 重点 难点 教法
教学程序 激情导入
自主学习
掌握文言文是词语虚词用法。
调,补出全文的开头和结尾,写成一封结构完整
的现代书信\"。对于高中的学
生来讲,写信并不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难的是
基于这篇原文而把一封古今结
合的信写好。
元思兄台鉴:
当阳一别,忽忽数月,不甚思之。前日余自
富阳沿江而下,观两岸之景甚
美,笔录之,与君共享。
惜时光匆匆,美景不再,望兄珍重。
课下完成作业 弟叔
庠敬上
急湍甚箭,猛浪苦奔。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不绝。
板书设 计
教学 反思
见练习册 从景色中感受作者的心情还需结合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