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式呼吸在腹部术后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式呼吸在腹部术后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观察
摘要】目的通过对手术后病人进行腹式呼吸训练指导,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
缓解病人腹胀,防止便秘,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方法指导病人进行规律的腹式
呼吸训练。
结果;经腹式呼吸训练,病人胃肠功能恢复快,很少发生腹胀、便秘,无并发症,总有效率为100%。
结论腹式呼吸训练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缓
解术后腹胀,防止便秘发生、有效预防并发症发生。
方法简单易行,适用于任何
人群。
【关键词】腹式呼吸手术后胃肠功能
腹式呼吸法就是用腹部呼吸的方法吸气。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对本院200例腹部手术患者进行分组比较,观察腹式呼吸对腹部手术后患者
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选本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腹部
外科手术患者20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00例,男性48例,
女性52例,年龄12-78岁,平均年龄42±5.2岁,其中阑尾炎术后病人65例,剖
腹探查术后12例,脾切除术后10例,肝包虫术后13例。
对照组100例,男性
49例,女性51例,年龄13-79岁,平均年龄42±5.3岁,其中阑尾炎术后64例,剖腹探查术后11例,脾切除术后11例,肝包虫术后12例。
阑尾炎患者均在连
续硬膜外麻醉下手术,其他病人均在全麻下进行手术。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手
术分类、麻醉方式进行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
比性。
1.2方法
治疗组:术后6-8小时病人生命体征平稳后,指导病人取低半卧位,充分放
松肢体,双手放于腹部,慢吸气,慢慢地以鼻吸气(耗时约8秒),吸气时腹部
隆起,屏气,停止呼吸(耗时约4秒)此时身体会感觉紧张。
然后缓缓呼气,呼
气时将嘴缩小似吹笛,使气慢慢呼出,同时腹部缓缓回缩。
吸呼比为1:2-3。
[1]
训练时间病人清醒状态时每小时做5-10次腹式呼吸运动。
对照组沿用传统护理方法。
1.3效果观察标准
显效:腹式呼吸训练后36小时内,肠鸣音恢复、肠蠕动恢复排气,无腹胀。
有效:训练后72小时内,肠鸣音恢复、肠蠕动恢复排气,无腹胀。
无效:训练后72小时内,肠鸣音、肠蠕动未恢复。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均数?标准差(x-±s)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显著差异性,提示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见下表。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
X2=45.82,p<0.05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
表: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观察结果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治疗组 100 86 14 0 100%
对照组 100 52 32 16 84%
3.讨论
3.1腹式呼吸是中国传统养生学中常用的呼吸训练方法,即通过有意识延长吸呼时间,以腹部起伏进行慢的、深的、有规律的呼吸训练,实现自我调节[2]。
一般平静呼吸时,膈肌上下移位1~2cm,加强腹式呼吸训练时,膈肌上下移位5~10cm,膈肌和腹肌起落运动增强,对五脏六腑起到按摩和被动牵拉运动的作用,促进胃肠蠕动和消化腺分泌;促进食物消化吸收、改善消化机能、减轻腹胀、促进排便有一定的作用[3]。
腹式呼吸可降低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内分泌和自主神经系统协调地发挥功能降低应激水平[4]。
3.2腹式呼吸训练过程中,吸气,暂停呼吸使胸腔内压力增加,膈肌下降,腹腔内压力增加。
对肠道产生刺激。
3.3腹式呼吸训练过程中,腹部肌肉紧张与松弛好、交替进行,使腹部血管有规律的收缩与舒张,促进血液循环,增加氧合,扩大氧供[5]。
同时腹式呼吸可使膈肌向下移位可达5~10cm,使腹腔内压增高,对肠道产生刺激。
参考文献
[1] 胡燕飞,胡贵芬.腹式呼吸训练在颈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与康复,2005,4(3);217-218.
[2] 王长虹,从飞.临床心理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175-176.
[3] 冯大鹏.加强腹式呼吸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及伦理学意义[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0,25(3):16.
[4] Teruhiko,Kuroda. Breathing health and cosmic[J]. Consciousness chologia,1990(33):139-146.
[5] 刘敏.现代护理2006年第12卷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