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放大学2023年7月期末统一试《11703农村发展理论与实践》试题及答案-开放本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卷代号:11703
国家开放大学2023年春季学期期末统一考试
农村发展理论与实践试题
2023年7月
一、单选题(20题,每题3分,共60分)
1.印度国大党在()年,通过《关于农业组织类型的决议》,在全国轰轰烈烈地
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
A.1959
B.1960
C.1961
D.1962
2.传统农村社会人们在交往的过程中进行物质交换时,遵循的不是法律契约而是心理契约,主要的约束力来自()o
A.道德和人情
B.法律与道德
C.法律与人情
D.信仰与道德
3.内生发展强调地方自主权和本地居民的参与,()是内生发展的一个重要模式。
A.参与式发展
B.内外协同发展
C.可持续发展
D.自由发展
4.导致巴西国民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是()。
A.农村自然灾害频发
B.农村教育水平低下
C.工农产品剪刀差
D.农村土地高度集中
5.在实际运作中,常常把家庭农场根据年销售收入划分为大型和小型家庭农场。
一般年均销售收入达到()万美元以上的农场属于大型家庭农场。
A.15
B.25
C.35
D.45
6.普雷维什提出的()结构,描述了发达国家由于技术先进、处于中心的位置,是国际贸易中的获益者,而发展中国家因为处于外围不利地位而不得不在国际贸易中遭受发达国家的剥削。
A.二元经济
B.平等交换
C.资本要素
D.中心一外围
7.在我国绝大多数的农村,单一的农业生产方式和单一的农耕自然经济长期占据着主导地位,这就决定了我国农村文化带有相对的()。
A.封闭性和乡土性
B.多样性与兼容性
C.传承性与交融性
D.封闭性与传承性
8.随着新航路的开辟,美洲的真金白银大量流入西班牙,再从西班牙流向欧洲,
产生“价格革命”,其先带来的是()地位的衰落。
A.农奴
B.商人
C.手工业者
D.封建领主
9.二战后,德国农村衰落,居住环境和就业环境不理想,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大量农村人口尤其是青年人不断涌人城市。
为了摆脱这种现象,留住农村青年,德国提
出了()理念。
A.新农村运动
B.田园城市
C.大都市共同体
D.城乡等值化
10 .从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美国农业处于
重大的转折期,以下属于其主要特征的是()。
A.土地占有和利用制度发生变化
B.农场数量减少,生产规模扩大
C.农业劳动力数量减少
D.以上都是
11 .下列选项当中,()合作组织是主要在生产环节的合作,例如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建筑合作社等。
A.生产类
B.流通类
C.信用类
D.服务类
12 .中国农村土地的所有权属于()o
B.集体所有
D.以上都有 发展中国家发生的土地改革,主要是()的分散化的土地改革。
B.市场干预 D.所有者主导 14 .农村发展研究的根本目的不包括()。
A.促进农村持续、综合、协调发展
B.认识农村发展的客观规律
C.解决制约农村发展的各种理论与实践问题
D.促进农民增收
15 .纵观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收入增长最根本的原因是()。
A.改革农村经营体制,实行家庭承包经营
B.大幅度提得粮棉等大宗农产品价格
C.放开农民手脚,允许和鼓励农民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
D.打破了“以粮为纲”单一种植业的格局和对劳动力流动的限制
16.我国连续18年将“一号文件”锁定在()问题上。
A.“经济”
B.“三农”
C.“发展”
D.“粮食”
17 .现代企业和经济活力之源是(),也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福利增进的基本驱动力。
A.科技发展
B.创新
C.文化
D.人
18 .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各国各地区根据自己的资源禀赋,选择了适合自己发展的模式,以下不属于现代农业的技术选择的是()。
A.高劳动生产率业
B.高土地产出率农业
C .高资源密集型农业D.效率兼顾型农业
19 .贫困是世界性问题,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贫困都是绕不开的社A.国家所有 C.个人所有
13.在20世纪,
A.政府干预
会问题。
发达国家贫困的特点不包括()。
A.贫困的主观感受较弱
B.贫困问题集中在城市
C阶层性贫困比较明显D.形成独特的贫困文化
20.分工使一组复杂的过程转化为相继完成的简单过程,分工取决于()o
A.市场规模
B.市场专业化程度
C.机械化
D.社会化
二、多选题(答案为一个以上选项.5题,每题4分,共20分)
21.随着中国农村的改革开放,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关系也随之发生了重大调整,并呈现出()的新特征。
A.人际关系理性化
B.熟人社会陌生化
C.代际关系的疏离化
D.宗族关系的淡漠化
22.以下属于二战期间农业与农村的主要特征的有()。
A.政府越来越强地干预农业
B.计划经济在不同国家都有出现
C.农业生产规模越来越大,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
D.市场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相对降低
23.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特点主要表现在()。
A.老龄人口快速增长
B.老龄人口分布不均
C.老龄化提前
D.纯农业收入占比低
24.“农村教育”是指在广大农村进行各级各类职业教育活动的总和,包括()。
A.扫盲
B.基础教育
C.现代职业技能培训
D.村规民约宣讲
25.多维贫困指数是在人文发展指数上延伸出来的反映贫困的指标,覆盖的三个维度是()。
A.健康
B.财富
C.教育
D.生活水平
三、匹配题(10题,每题2分,共20分)
A.农村社会组织;B一乡政治理;C-结构主义;D.城乡融合;E.农业的集体化;F-中心地理论;G-“保险”;H-圈地运动;I-绿色革命;J-老龄化。
26.十月革命后,苏联进行了农业的社会主义,也就是()道路。
27.近代史开始后欧洲农村经过()后,土地才真正具备了资本主义农业的要素性质。
28.符合以村民自治为核心,村民自治与国家政权并立,农村权威在社会治理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治理模式是()。
29.20世纪60年代一些发达国家在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开展的农业生产技术革新运动,是一种国际农业技术的推广活动,指的是()。
30.鉴于过度拥挤带给城市社会的巨大灾难,“田园城市”的构想应运而生,其根本目的就是把城市规模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实行(),避免重蹈大城市过度膨胀的覆辙。
31.根据美国劳工部数据,美国农场经营者数量趋于稳定,但不同程度地呈现出()特点。
’32.在“城乡等值化”思想指导下,根据“()”,通过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区域中心来配备公共基础设施和市政设施。
33.()认为,一个国家,主要指的是发展中国家国内的社会经济结构阻碍了发展的观点。
国内经济、社舍结构的缺陷,市场经济缺乏,农民缺乏经济性与自由性等,阻碍和制约了发展中国家真正的发展。
34.-般被定义为由民间自发、自愿形成的,以服务农民为宗旨,具有公益性和非营利性的自主团体、协会以及一些服务性组织的是()。
35.18世纪,德国通过立法的形式,界定了社会保障的对象、权利、义务,并将保障的内容聚焦到()o
试卷代号:11703
国家开放大学2023年春季学期期末统一考试
农村发展理论与实践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2023
年7月
一、单选题(20题,每题3分,共60分)
LA2.A3.A4.D5.B
6.D
7.A
8.D
9.D10.D
ILA12.B13.A14.D15.A
16.B17.B18.C19.A20.A
二、多选题(答案为一个以上选项,5题,每题4分,共20分)
2LABCD22.ABCD23.ABCD24.ABC25.ACD
三、匹配题(10题,每题2分,共20分)
26.E27.H28.B29.130.D
31.J32.F33.C34.A3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