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新高考政治》最新时事政治—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的知识点总复习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垃圾虽小,却牵着民生,连着文明。
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
推行垃圾分类的经济意义有
①实现再生资源利用,让垃圾“变废为宝”
②提高民众价值观念,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③减少环境污染,节省使用资源
④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推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题文)以年轻人为主要人群的“换客”一族,崇尚“需求决定价值”的交换法则,将自己的闲置物品发布到相关网站,以此交换自己所需求的物品。
这样做既能享受返璞归真的“以物换物”的乐趣,又是一种物尽其用、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
“换客”的消费方式()
①是一种商品流通
②可以使商品的使用价值得到更好实现
③是一种勤俭节约、绿色消费的行为
④属于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3.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抛开了“买不起才租”的旧观念,过起了“租生活”。
“租生活”不仅能花最少的钱享受最大的快乐,而且使过去的“买—用—扔”单线型消费变为现在的“租—用—还”循环型消费。
这里的“租生活”
①是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②属于超前消费
③是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④属于绿色消费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4.很多东西所有权归自己但使用权却闲置。
通过互联网的信息沟通和撮合,因对方的需求而赋予你东西使用权,达成了分享经济背景下的服务交易。
“分享经济”这一交易形式
①根本上缓解了资源与需求间的矛盾
②有助于降低商品或服务的使用成本
③优越于计划与市场的资源配置方式
④有助于形成简约而绿色的生活方式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5.某市依托移动端打造了当地第一家“互联网+回收”平台,用户可通过微信公众平台、APP和电话三大渠道进行下单,回收人员便会在约定时间上门收取废品,用户由此可获得相应积分用以换取生活日用品。
该平台的出现将
①创造消费动力,引发时尚消费
②培养公众的环保意识
③有效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企业利润
④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北京市某中学生设计了一款“闲置物品公益转让”APP(手机应用软件),在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前提下,用户可以通过平台提供自己的闲置物品,或找到自己需要的书籍、过期杂志和学习用品等。
这一做法体现的理念是
①节约资源,变废为宝②低碳生活,环保选购③分类回收,循环再生④重复使用,多次利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2016年12月1日,国内成品油迎来2016年以来的第八次上调。
受此影响,消费者燃油成本有所增加。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有利于引导消费者减少燃油消费,符合绿色消费理念
②有利于节约资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③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并促进经济发展
④有利于引导居民消费方式由享受资料消费向生存资料消费转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2016年11月26日,在“未来论坛”上,专家指出北京空气污染的春夏秋冬四季特色,燃煤污染和汽车尾气污染形成的复合污染增加了空气污染治理的难度,同时提出解决我国的大气污染的唯一方法是“源头减排”和“源头治理”。
从源头减排和治理雾霾需要
①消费者树立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的观念来源
②科学发展,形成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
③发挥市场的决定作用,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④完善价格机制,提高汽油价格减少传统汽车使用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9.LOHAS(乐活族)是西方一个新兴生活型态族群,意为以健康及自给自足的形态过生活,强调“健康、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下列消费现象,符合“乐活”消费观的是
①吃喝玩乐,快乐生活
②注重锻炼,远离烟酒
③抑制消费,节约为本
④旧物捐赠,变废为宝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10.据有关机构的市场调查资料显示,现在约有79%~84%的消费者愿意主动购买绿色食品。
这表明绿色消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作为一种新的消费理念,逐渐为我国公众所接受。
绿色消费的核心是
A.科学合理消费
B.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
C.可持续性消费
D.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11.作为低成本信息交换和共享平台的互联网发展催生了新的经济形式,某校学生小张就是一位叫“换客”的时尚一族。
他将自己闲置的物品发布到相关网站,注明自己需要的商品,然后等待网友来交换,“换客”这种流行方式()
①是一种商品流通②可以使商品的使用价值最大化
③是一种绿色消费行为④属于租赁消费的类型
A.①④B.①②C.②③D.②④
12.目前在许多大城市提倡营建“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这种营建支出
①是绿色消费②是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③违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④有利于人的健康和减少环境污染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3.国家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推广绿色居住,合理控制室内空调温度,减少无效照明;鼓励步行、自行车和公共交通等低碳出行;在中小学校试点校服、课本循环利用。
以上举措旨在
①促进绿色消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②普及量入为出消费观,做到消费与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
③保护环境,缓解资源环境瓶颈约束
④推广绿色消费产品,扩大绿色消费市场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14.近年来,我国多个地区频繁发生严重的雾霾天气,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再次敲响了环境治理的警钟。
下列关于政府的相应措施中,表述正确的是()A.运用法律手段——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B.运用财政政策——增加对大气污染防治的政策性信贷支持
C.转变消费观念——坚持低碳消费,绿色出行,保护环境
D.运用经济手段——通过财政专项资金治理重点区域的大气污染
15.在某校举办的模拟创业大赛上,同学们选择了开发无糖茶饮料这一项目。
在论证该项目具有广泛的产品需求方面,以下发言合理的是()
A.甲同学:国家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府设立的创业基金规模超过5万亿元B.乙同学:今年我国茶园种植面积比去年增长了近600公顷,茶叶的产量不断提高C.丙同学:我国中等收入群体正迅速扩大,出于健康理念,人们更加青睐无糖饮料D.丁同学:网络电商的兴起,使茶饮料能直达终端消费者,厂商无需担心销售问题16.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的市场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相交时的价格。
如图所示,某商品的均衡价格由E0变化为E1;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经济现象可能会导致这种变化的是
(P表示价格,Q表示数量,D、S、E0、D1、S1、E1分别表示需求、供给、均衡价格及变化后的需求、供给曲线、均衡价格)
①伴随着产业升级,我国的5G产业正迎来“春天”,引起5G手机价格变化
②绿色消费理念深入人心,某环保产品行业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引起该产品价格变化
③我国汽车消费快速增长,钢铁行业重复建设,引起钢材价格变化
④国家下调贷款基准利率,棉农积极性高涨,引起棉花价格变化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17.曙光社区增设了新型再生资源回收柜,居民只需要将垃圾分类打包,贴上二维码,投进回收柜,即可获得“绿色账户”积分,凭积分兑换生活用品、电话卡等。
这一举措
①减少了社区生活垃圾的总体数量②增加了居民的财产性收入
③利用激励机制,引导了居民环保行为④通过源头分拣,降低了垃圾处理成本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8.随着雾霾天气的加剧,国家通过发放购车补贴、不限牌(即不限制汽车上牌数量)等一系列措施,鼓励居民购买新能源汽车。
这些措施
①降低了新能源汽车企业的成本②扩大了新能源汽车的使用价值
③能引导消费者树立绿色消费的理念④会增加新能源汽车互补品的需求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9.2017年中秋节期间,上海各大商场、超市的烟酒茶等传统礼品柜台重现“豪华版”包装。
商家不惜“重金”包装礼品,看重的是中国人喜送礼、“爱面子”。
要根除豪华包装、“重金”包装这一痼疾,从居民消费的角度看,应该
①加强对厂家、商家过度包装的管理和限制
②增强资源节约意识,自觉抵制过度包装
③通过税收等调节手段,限制过度包装
④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倡导绿色消费、适度消费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0.绿色消费,是指一种以适度节制消费,避免或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崇尚自然和保护生态等为特征的新型消费行为和过程。
根据上述定义,以下不属于绿色消费的是
A.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减少空气污染
B.抵制一次性筷子,保护木材资源
C.吃原生态珍稀野味,减少加工成本
D.购买节水型马桶,减少用水数量
21.国家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推广绿色居住,合理控制室内空调温度,减少无效照明;鼓励步行、自行车和公共交通等低碳出行;在中小学校试点校服、课本循环利用。
以上举措旨在
①促进绿色消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②普及量入为出消费观,做到消费与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
③保护环境,缓解资源环境瓶颈约束
④推广绿色消费产品,扩大绿色消费市场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22.每逢中秋节期间,上海一些大商场、超市的烟酒茶等传统礼品柜台都会重现“豪华版”。
商家不惜“重金”包装礼品,看中的是中国人喜送礼、“爱面子”。
要根除豪华包装、“重金”包装这一痼疾,从居民消费的角度看,应
A.加强对厂家、商家过度包装的管理和限制
B.全社会增强资源节约意识,国家加大宣传
C.通过税收等调节手段,限制过度包装
D.树立正确消费观念,倡导绿色消费、适度消费
23.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快低碳社区建设。
低碳社区建设除了基础设施的跟进外,更要有赖于居民消费观念的转变。
我们要从身边小事做起,比如使用环保纸、尽量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拒绝碳酸饮料、选择棉质衣物、拒绝皮革和化纤材料等。
这些做法
①会抑制人们的消费需求,不利于生活水平的提高
②体现了绿色消费的理念,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人们的健康
③坚持了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④是非理性的消费行为,不利于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4.刷卡扫码,按下对应的按钮,把不同可回收垃圾投入对应箱体,智能化垃圾分类设备会对投进收集箱的垃圾进行称重,并兑换成积分,积分可以换取生活日用品。
目前24小时无人看守智能化垃圾箱在北京多个小区推广使用。
智能化垃圾箱的推广使用有利于
()
①提高垃圾分类效率,节约人力成本
②养成良好分类习惯,倡导绿色环保
③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垄断销售市场
④减少对保洁员的依赖,增加享受资料支出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5.针对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逐渐显现,一些生产经营者唯利是图,违法经营等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对食品安全做出了重大部署。
该《意见》旨在
①确保“舌尖安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体系
②让人民吃得放心,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③落实健康中国战略,进一步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安全感
④引导消费者重视保护环境和绿色消费,实现绿色发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B
解析:B
【详解】
①③: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
推行垃圾分类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节省使用资源,实现再生资源利用,让垃圾“变废为宝”,①③符合题意。
②:提高民众价值观念,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是文化意义,②不合题意。
④: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推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政治意义,④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B。
2.C
解析:C
【解析】
本题考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换客”的消费方式将自己的闲置物品交换给需要的人再使用,可以使商品的使用价值得到更好实现,②正确且符合题意;“换客”的消费方式是一种物尽其用、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属于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③正确且符合题意;④说法错误;“换客”的消费方式“以物换物”属于直接的物物交换,而不是商品流通,①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
3.C
解析:C
【详解】
①④符合题意,“租生活”不仅能花最少的钱享受最大的快乐,而且使过去的“买--用--扔”单线型消费变为现在的“租--用--还”循环型消费。
这里的“租生活”是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属于绿色消费;
②错误,“租生活”不属于超前消费,属于绿色消费;
③错误,“租生活”是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
故选C。
4.D
解析:D
【解析】本题考查市场配置资源。
“分享经济”不能从根本上缓解资源与需求间的矛盾,①说法错误;“分享经济”这一交易形式体现了市场配置资源,③说法错误;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
5.D
解析:D
【解析】该平台的出现与创造消费动力无关,①不选;该平台的出现将培养公众的环保意识,②正确;该平台的出现与降低运营成本无关,③不选;该平台的出现将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D。
6.B
解析:B
【解析】
此题考查科学的消费观的知识。
“用户可以通过平台提供自己的闲置物品,或找到自己需要的书籍、过期杂志和学习用品等”提高了闲置物品的利用效率,既节约了资源,又满足了人们的不同需求。
①④符合题意;②③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本题选B。
【点睛】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7.A
解析:A
【解析】根据题目的表述,因为国内成品油价的上调,消费者燃油成本有所增加,这样消费者对成品油的消费相对会减少,有利于引导消费者减少燃油消费,符合绿色消费理念,有利于节约资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故①②入选。
③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题目中没有涉及到增加财政收入。
④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
选A。
8.A
解析:A
【解析】③选项表述错误,从源头减排和治理雾霾仅仅靠市场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因为市场调节有其弊端。
④选项错误,汽油的价格是由市场来决定的,故排除。
题目中,从头减排和治理雾霾需要消费者树立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的观念来源,需要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形成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
故①②入选。
选A。
9.B
解析:B
【解析】
注重锻炼,远离烟酒是健康绿色的生活方式,旧物捐赠,变废为宝,是节约、可持续的生活方式,符合“乐活”消费观,②④符合题意。
吃喝玩乐并不是健康的生活方式,排除①。
勤俭节约并不是抑制消费,③观点错误。
【考点】正确的消费观
10.C
解析:C
【解析】
科学合理消费是理智消费者的表现,但不是绿色消费的核心,A项错误;绿色消费的主旨是保护消费者健康、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故B项与题意不符;绿色消费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故C项正确;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把消费控制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
是正确的消费理念,但不是绿色消费的核心。
故D项错误;正确选项为C。
【点睛】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应该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把消费控制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
)
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避免跟风随大流,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重物质轻精神消费。
)
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5R,绿色消费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主旨是保护消费者健康、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尊重、顺应、保护自然);
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辨析: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已经过时了。
)
11.C
解析:C
【解析】
①选项错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商品流通。
以物换物不是商品流通。
④选项错误,以物换物不是租赁消费。
题目中,将自己闲置的物品发布到相关网站,注明自己需要的商品,然后等待网友来交换,“换客”这种流行方式可以使商品的使用价值最大化,是一种绿色消费行为。
故②③选项入选。
选C。
12.C
解析:C
【解析】提倡营建“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这种营建支出属于绿色消费,①正确;这种营建支出有利于人的健康和减少环境污染,④正确;这种营建支出不属于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也没有违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②③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C。
13.C
解析: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绿色消费。
①③:国家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推广绿色居住,合理控制室内空调温度,减少无效照明;鼓励步行、自行车和公共交通等低碳出行;在中小学校试点校服、课本循环利用,这些举措的目的是促进绿色消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同时也在倡导保护环境,缓解资源环境瓶颈约束,①③符合题意。
②④:材料强调的是绿色消费,环节资源压力,②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4.D
解析:D
【详解】
D:在治理雾霾过程中,政府应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通过财政专项资金治理重点区域的大气污染属于经济手段,D正确。
A: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属于行政手段而非法律手段,A错误。
B:增加对大气污染防治的政策性信贷支持属于经济手段中的货币政策而非财政政策,B错误。
C:转变消费观念,坚持低碳消费,绿色出行,保护环境,是对消费者的要求,不是对政府的要求,C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D。
15.C
解析:C
C:考虑到茶叶市场供需两旺的背景,同学们选择了开发无糖茶饮料这一项目,可以从我国中等收入群体正在迅速扩大,调查显示出于健康理念,他们更青睐无糖饮料的角度来论证其合理性。
C符合题意。
A:选项中甲同学的发言的内容与题意不符,A不合题意。
B:乙同学只是表述了我国茶园面积不断扩大,产量提高,但是没有阐述出开发无糖茶饮料这一项目的原因,B错误。
D:选项中“厂商无需担心销售问题”的表述错误,D排除。
故本题选C。
【点睛】
(1)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
①居民消费水平受当前收入的影响,因此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加居民收入;
②居民消费水平受预期收入的影响,因此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居民收入预期;
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受收入差距影响,因此要制定合理的分配制度,缩小收入差距。
(2)消费心理会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
各种消费心理引发的消费行为。
①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要具体分析,盲目从众不可取。
②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过分标新立异,不可提倡。
③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这种消费心理是不健康的。
④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
16.A
解析:A
【详解】
由图可知,均衡价格P0到P1的变化,是因为商品的供给增加和需求增加同时导致的,且供给增加幅度应大于需求增加幅度。
①:伴随着产业升级,我国的5G产业正迎来“春天”,意味着供给增加,并且增加的幅度大于需求增加的幅度,①符合题意。
②:环保产品行业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表明其供给量会增加,但在绿色消费理念深入人心的情况下,其供给量增加幅度不一定会超过人们需求量的增加幅度,②不符合题意。
③:汽车消费加速增长表明其需求增加,钢铁行业重复建设会导致供给增加,且可能大于需求增加幅度,③符合题意。
④:国家下调贷款基准利率,棉农积极性高涨,会引起供给增加,但不能体现需求的变化,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点睛】
解答曲线类试题一般按照“三步走”的方法。
第一步,解读题干文字信息,准确把握题意。
结合文字背景,明确曲线呈现的原因,以及曲线表达的主旨。
第二步,将曲线信息转化为文字信息,复合型曲线可以拆分为单曲线,明确曲线表达的经济信息。
第三步,对比文字信息、曲线信息和题肢选项,找出正确答案。
17.D
解析:D
本题考查消费原则。
①:“绿色账户”积分有利于垃圾分类,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了垃圾分类问题,也不能减少生活垃圾的总体数量,①错误。
②:“绿色账户”积分,凭积分兑换生活用品、电话卡等措施并不会增加居民的财产性收人,②错误。
③④:“绿色账户”积分这一举措利用激励机制,引导居民环保行为,有利于新型再生资源回收,也因为源头分拣,减少了垃圾处理成本,③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点睛】
绿色消费是以保护消费者健康、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
人们形象地把绿色消费概括为“5R”:节约资源,减少污染(Reduce);绿色生活,环保选购(Reevaluate);重复使用,多次利用(Reuse);分类回收,循环再生(Recycle);保护自然,万物共存(Rescue)。
18.B
解析:B
【解析】
【详解】
随着雾霾天气的加剧,国家通过发放购车补贴、不限牌(即不限制汽车上牌数量)等一系列措施,鼓励居民购买新能源汽车。
这些措施能引导消费者树立绿色消费的理念,会增加新能源汽车互补品的需求量,③④项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国家对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优惠,不体现对新能源汽车企业的优惠,①项与题意不符;这些措施降低了新能源汽车的购买成本,但并没有扩大了新能源汽车的使用价值,②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
【点睛】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应该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把消费控制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
)
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避免跟风随大流,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重物质轻精神消费。
)
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5R,绿色消费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主旨是保护消费者健康、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尊重、顺应、保护自然);
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辨析: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已经过时了。
)
19.C
解析:C
【解析】
【详解】
要根除豪华包装、“重金”包装这一痼疾,从居民消费的角度看,应该增强资源节约意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倡导绿色消费、适度消费,自觉抵制过度包装,②④项符合题意;①③项是从政府管理的角度谈根除豪华包装,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C。
【点睛】
绿色消费的主旨是,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其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
人们形象地把绿
色消费概括为节约资源,减少污染。
绿色生活,环保选购。
重复使用,多次利用。
分类回收,循环再生。
保护自然,万物共存。
20.C
解析: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绿色消费。
绿色消费倡导适度节制消费,避免或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崇尚自然和保护生态,这启示我们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减少空气污染,抵制一次性筷子,保护木材资源,购买节水型马桶,减少用水数量,ABD正确;“吃原生态珍稀野味,减少加工成本”会破坏生态平衡,产生资源问题,C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为反向选择题。
反向选择题考查的是逆向思维能力,可用排除法解答。
选项本身正确或者选项符合题意的,排除;选项本身错误或者不符合题意的,可选。
21.C
解析: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绿色消费。
①③:国家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推广绿色居住,合理控制室内空调温度,减少无效照明;鼓励步行、自行车和公共交通等低碳出行;在中小学校试点校服、课本循环利用,这些举措的目的是促进绿色消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同时也在倡导保护环境,缓解资源环境瓶颈约束,①③符合题意。
②④:材料强调的是绿色消费,环节资源压力,②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22.D
解析:D
【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的消费观、国家的宏观调控。
A:加强对厂家、商家过度包装的管理和限制,其主体是国家,A不符合题意。
B:全社会增强资源节约意识,国家加大宣传,其主体是国家、社会,不是消费者,B不符合题意。
C:通过税收等调节手段,限制过度包装,其主体是国家,C不符合题意。
D:要根除豪华包装、“重金”包装这一痼疾,消费者应树立正确消费观念,倡导绿色消费、适度消费,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23.B
解析:B
【详解】
①:该选项表述错误,绿色消费不会抑制人们的消费需求,①错误。
②③:题目中,我们要从身边小事做起,比如使用环保纸、尽量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