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开在瓷器上民族之花——浅析日本陶艺家伊藤赤水的作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论坛
美术界
ARTS CIRCLE2011/1TEXT/
贾晓华
盛开在瓷器上民族之花
——浅析日本陶艺家伊藤赤水的作品上世纪30年代日本人小山富士夫把中
国古代的“绞胎瓷”制作工艺介绍到日本陶
艺界,经过日本陶艺家对中国古代“绞胎瓷”
制作工艺的研究和试验,逐渐形成了日本独
特的一种陶艺形式---“练上手”。

伊藤赤水
的作品就是这种陶艺制作的代表。

伊藤赤水1941年生于日本佐渡新泻县
相川町,自幼受到佐渡无名异(一种特别的
瓷土)1966年从京都工艺美术大学美术系毕
业。

伊藤赤水是赤水家族的第五代陶艺传人。

1981年作品在美国、英国举办“日本现代邀请陶艺展”取得成功,从此闻名遐迩。

伊藤赤水作品的胎泥颜色主要有红色、黄色和黑色三种,绝大部分是不经过上釉而直接烧制的。

纹饰图案则以自然的花瓣纹为主。

其独特的条纹花样和精湛的制作技术堪称一绝。

其纹如流水潺潺,时而群岚迭翠,又时而大漠孤烟,甚有几分中国画泼墨韵致。

伊藤赤水的另外一部分作品是直接用红色和黑色两种瓷土经过特殊工艺加工后直接烧制的,因此作品更是具有了一种浑然天成的艺术效果。

这种特殊工艺类似于中国古代的“绞胎磁”。

“绞胎瓷”属中国古代陶瓷品种。

亦称「搅胎瓷」、「透花瓷」。

它是用白、褐两种色调的瓷土(古代主要是白、黑或白、褐、黄)相间揉和在一起,分别制成泥色,然后像拧麻花一样将它们拧在一起,制成新的泥料待用,或直接拉坯成型,或切成片状作镶嵌使用。

胎上即具有类似木纹的纹理,最后上釉入窑焙烧而成。

这种工艺始于唐代,宋靖康之变后失传。

中国古代的“绞胎”工艺以河南焦作当阳峪窑最具代表性。

当阳峪窑“绞胎瓷”工艺技法,自宋代之后至上世纪三十年代,已失传数百年,竟然在东瀛日本复活,令人难以置信。

小山富士夫根据美国古陶瓷专家卡尔贝克寄给他的当阳峪窑“绞胎瓷”的残器和一些碎片照片,撰写了《北宋修武窑》一文,把当阳峪窑绞胎瓷介绍给了日本陶艺界。

绞胎技艺最终成为日本陶艺界引以为荣的一种技法,还有了一个日本名字——“练上手”。

日本复活“绞胎”工艺,不是用于烧瓷,而是制陶——以绞胎技法,打造现代陶艺作品。

伊藤赤水的作品有很深的中国“绞胎”工艺的痕迹。

他的作品不像是人工制作的陶艺作品,仿佛是浑然天成的瓷胎上长出来的花朵,一丛丛,一束束,层层相叠,相得益彰,远近高低错落有致,层次清晰,仿佛那露出的点点黑色就是整个花束的母体和枝干。

他的作品就似以胎为纸、以泥为料、以刀为笔,经过一层层描绘而显现出来的工笔画。

其色彩过渡均匀,不同颜色泥料的巧妙运用,使这些花朵有明有暗,有虚有实,有浓有淡。

花朵的分布有疏有密,有大有小,整个图案就是一副很好的立体构成作品。

点、线、面的结合超出了平面的束缚,而且图案与器型构成平面和立体的结合,达到完美境界。

伊藤赤水陶艺作品的艺术风格有两点:(1)以花朵图案为主
要表现对象;(2)以黑色、米色和土红色主要
颜色。

作品在表现手法上主要是以黑色为
底,运用红色和米色来完成图案的渐变和空
间表现。

伊藤赤水1980年至1984年期间的作品
在器型上主要是窄口鼓腹罐,在外表上只用
黑色和褐色两种颜色的瓷泥随意组合拉胚成
形,虽然并无花纹但是其纹理却变化丰富浑
然天成。

1985年展出作品出现了敞口小底碗器
型。

在此器型上出现了均匀排列的螺旋形发
散式条文,而且这种纹饰是以米色为衬底的
红色花纹。

1986年展出的作品和1980年展出的作
品相似,只是罐的口颈高度变小变薄,几乎与
器身融为一体。

到了1987年展出的作品中出
现了敞口小底盘的器型,此时期开始出现了
具象花纹图案,整个器型上的图案花瓣大小、
形状相同,并分布均匀,排列整齐。

在颜色上
是以红色为衬底的白色花瓣。

在1988年展出
的作品跟1986年展出的作品大致相同,只是
在两种泥色的交界处变的比较规整。

1989-1992年这个时期展出的作品的器
型与以往有所不同。

主要以敞口小底碗为
主,在图案装饰上主要是红白两色交替出现
的几何纹饰,由于排列均匀,所以略显笨重、
呆板和单调,但却呈现出一点点渐变的特殊
效果。

1993-1995年展出的作品类似于1986
年展出的作品,部分作品只是在罐口处略加
处理,使之呈现凸起的线形螺旋纹理。

1996年以后展出的作品无论在器型上、
图案纹饰上还是颜色上
都有了很大的变化。

这种风格的变化主
要表现在器型上、纹饰和颜色
三个方。

首先在器型上造型变化更加的
丰富,有各类盘型,如敞口小
底盘、方形盘、宽口方形壶和窄口鼓腹
罐,并且在窄口鼓腹罐的上面开始有了盖子;
其次,在纹饰上由单一的几何形图案转向具
象的花纹图案,其排列样式、组合方式和呈现
的效果都比以往更加丰富;再者从色彩方面
来看,由原来的红黑、红白相间的组合搭配发
展到现在的红、黑、白三色相互组合搭配。


此,此时期的作品无论是颜色种类还是颜色
的组合搭配上跟以往相比都变得更加丰富多
彩。

1996-2000年期间展出的作品在器型上
以盘和方形盘居多,而窄口鼓腹罐则占据少
数。

在纹饰图案方面主要以8瓣花纹为主,而
花瓣大小相同,分布比较均匀,虽然有一点点
花瓣相互叠加,但大部分都是在器型表面均
匀分布并排列紧密。

在作品颜色上仅仅是以
黑色为衬底,红色花瓣和白色花瓣的相互交
替的排列而并无其它变化。

2001-2010年间展出的作品无论是从器
型上还是从纹饰装饰和颜色上跟以往作品相
比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主要器型是窄口鼓腹
罐。

器型图案花瓣数量较多,颜色变化丰富,
风格似画,有远近、虚实、大小和高低变化的
空间感。

黑色的衬底比之后的黑底色面积稍
大。

花瓣分两种:平均分布的八瓣花。

(2)相
互叠加的花瓣,每朵花有四至五个花瓣。


中最大的变化是表现在图案上。

花的样式增
加,组合多样化,由对称型花瓣发展到螺旋叠
加式花瓣,花瓣大小不同,并出现渐变的颜
色,整个器型的图案有大有小,有远有近,并
虚实结合,层次丰富有很强的绘画感,与简洁
大方的器型相结合,使之具有很强的现代感
和装饰性。

在器型上较以前相比,多以窄口
鼓腹罐和敞口方形壶为主。

伊藤赤水的作品借鉴了中国古代“绞胎
瓷”的制作工艺,表现出日本的传统文化精
神。

通过他的陶瓷作品可以看出,在这个经
济发展的时代,日本人民仍然很重视自身的
传统文化,从未放弃对自身传统文化的传承
和发展,又不忘紧跟时代步伐,并积极借鉴其
他民族文化,探索本民族传统文化与之结合
的契合点,从而找出具有本国特色的艺术风
格。

伊藤赤水的作品对世界当代陶瓷艺术也
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他在探索“借鉴和发展”
本民族的艺术风格的道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
就,并向世人告知,无论何时在借鉴其他民族
文化的同时都不应摒弃自己本民族的传统文
化,只要进行积极探索,总会找到传统文化与
现代文化之间的契合点,从而使自己民族的
艺术别具一格,立于世界艺术之林。

伊藤赤水能在日本陶瓷艺术领域取得可
喜成就,成为世界著名陶瓷艺术大师,与他善
于借鉴和善于融合的思想密不可分。

“绞胎
瓷”“练上手”成就了伊藤赤水。

【贾晓华,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

66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