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第5章第2节力的分解课下作业鲁科版必修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第5章第2节力的分解课下作业鲁科版必修 1 1.如图 1 所示,要将力 F 沿虚线分解为两个分力,能够分解的是()
图 1
分析: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分力,分力与协力构成平行四边形,按这一原则B、 C、 D 中分力与协力不可以构成平行四边形,故没法分解。
答案: A
2. 如图 2 所示,用一根细绳和一根轻杆构成三角支架,绳的一端绕在
手指上,杆的一端顶在掌心,当A处挂上重物时,绳与杆敌手指和手掌均
有作使劲,对这两个作使劲的方向判断完整正确的选项是图3中的()
图 2
图 3
分析:绳敌手指的作使劲为拉力,杆敌手掌的作使劲为压力,故 D 正确。
答案: D
3.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选
项是()
A. 2 N 的力能够分解成6N和 4N的两个分力
B. 10 N 的力能够分解成5N 和 4N的两个分力
C. 2 N 的力能够分解成6N和 5N的两个分力
D. 10 N 的力能够分解成10 N 和 10 N 的两个分力
分析:该题能够反过来使劲的合成剖析。
比如 A项, 6 N 和 4 N的两个力的协力范围2~10 N,能够是 2 N ,因此 2 N 的力也就能分解成 6 N 和 4 N 的两个力,其余选项同理剖析可
得还有 C、D 正确, B 不正确。
答案: B
4.为了行车方便与安全,高大的桥要造很长的引桥,如图 4
所示。
其主要目的是()
1
A.减小过桥车辆遇到的摩擦力争 4
B.减小过桥车辆的重力
C.减小过桥车辆对引桥面的压力
D.减小过桥车辆的重力平行于引桥面向下的分力
分析:如下图,重力G产生的成效是使物体下滑的分力F1和使物体压紧斜面的分力
F2,则 F1= G sinθ,F2=G cosθ,倾角θ 减小,F1减小,F2增大,高大
的桥造很长的引桥主要目的是减小桥面的坡度,即减小过桥车辆的重力平
行于引桥面向下的分力,可使行车安全,D正确, A、 B、 C 错误。
答案: D
5.如图 5 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A以必定初速度v沿粗拙斜面上
滑,物体 A在上滑过程中遇到的力有()
A.向上的冲力、重力、斜面的支持力和沿斜面向下的摩擦力争 5 B.重
力、斜面的支持力和下滑力
C.重力、对斜面的正压力和沿斜面向下的摩擦力
D.重力、斜面的支持力和沿斜面向下的摩擦力
分析:冲力没有施力物体是不存在的;“下滑力”是一种错误说法,上滑过程中A受重力、斜面的支持力和沿斜面向下的摩擦力三个力作用,故D正确。
答案: D
6.如图 6 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悬挂在轻质的支架上,斜梁OB与竖
直方向的夹角为θ。
设水平横梁OA和斜梁 OB作用于 O点的弹力分别为
F1和 F2。
以下结果正确的选项是()
mg
A.F1=mg sinθB.F1=sinθ图 6
mg
C.F2=mg cosθD.F2=cosθ
分析:将绳的拉力F(大小为 mg)分解如下图,由几何知识,得 F1= mg tan
mg
θ,F2=cosθ,故D正确。
答案: D
7.如图 7 是剪式千斤顶,当摇着手把时,螺纹轴就能迫使千斤顶
的两臂聚拢,进而将汽车顶起。
当车轮刚被顶起时汽车对千斤顶的压
力为 1.0 ×105 N ,此时千斤顶两臂间的夹角为
120°,则以下判断图
7
正确的选项是 ()
A .此时两臂遇到的压力大小均为 5.0 ×10 4 N
B .此时千斤顶对汽车的支持力为
2.0 ×10 5 N
C .若持续摇着手把,将汽车顶起,两臂遇到的压力将增大
D .若持续摇着手把,将汽车顶起,两臂遇到的压力减小
分析:汽车的压力有两个成效, 分别沿 120°角的两臂方向挤压, 因此将此压力沿
120°
的两臂方向分解,如下图。
θ θ
θ= 120°时,
F 1cos +F 2cos
= F 。
当
2 2
F 1=F 2= F =1.0 ×105 N ,A 、B 错。
持续摇着手把,将汽车顶起, θ 减小,
θ
cos 2 增大, F 1= F 2 减小, C 错, D 对。
答案: D
8. 如图 8 所示,重物的质量为 m ,轻微绳 AO 和 BO 的 A 、 B 端是固定的,均衡时 AO 水平, BO 与水平面的夹角为 θ,AO 的拉力 F 1 和 BO 的拉力 F 2 的大
小是()
A . F 1= mg cos θ图 8
B . F 1= mg tan θ
C . F 2= mg sin θ
mg
D . F 2=sin θ
分析:以结点 O 为研究对象, O 点受三段绳的拉力分别为
F 1、 F 2、 F 3,如图
所示,将 F 3 沿 AO 、 BO 方向分解为 F 1′和 F 2′,则 F 3= mg ,F 1′= F 1, F 2 ′= F 2。
由直角三角形知识得
1
F 2
F
3
3
F ′= tan
θ, F
′=
sin θ
,
F 3
mg
故 F 1= tan θ = tan θ
, 2=
F
= mg 。
F
3
sin θ sin θ
答案: D
9. 如图 9 所示,小球重 G = 100 N ,细绳与墙面间夹角 α= 30°,剖析小球重力的两个
作用成效并求出这两个分力。
分析:把小球重力沿细绳方向和垂直墙面方向分解,作卖力的平行四边形
( 如
图) 。
依据力的平行四边形,由几何关系得图
9
G
200 3
G 1= cos α
=
3 N = 115.5 N 2
α =
100 3
G = G tan
3 N =57.7 N 。
答案: 115.5 N
57.7 N
10.如图 10 所示,两个完整同样的小球在挡板作用下静止在倾角为
θ 的圆滑斜面上,
求:
图 10
(1) 两挡板遇到小球压力大小之比;
(2) 斜面遇到两小球压力大小之比。
分析:题图甲中球所受重力的分解如图甲所示。
G
F 1=
G tan θ , F 2=cos θ。
题图乙中球所受重力的分解如图乙所示。
F 1′=
G sin θ, F 2 ′= G cos θ。
因此挡板 A 、 B 所受压力之比:
F 1
G tan θ
1
1
= G sin = ; F ′ θ
cos θ 斜面所受两小球压力之比:
F 2
=
G /cos θ
=
1。
2
G cos θ 2
F ′
cos θ
答案: (1)1 ∶ cos θ
(2)1 ∶ cos 2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