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海沧隧道本岛端接线互通工程绿化景观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长叶.厦门市海沧隧道本岛端接线互通工程绿化景观设计[J].南方农业,2023,17(22):188-190,197.
厦门市海沧隧道本岛端接线互通工程绿化景观设计
林长叶
(厦门路桥景观艺术有限公司,福建厦门 361000)
摘 要城市互通式立交是城市区域景观中不能忽视的组成部分,从互通立交的立案、建设到建成后的验收和使用,都会引起社会大众的关注。

绿化是立交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协调宏观景观和微观景观的作用。

为给城市互通绿化景观设计提供参考,论述了城市互通景观绿化设计的必要性与原则,分析了福建省厦门市海沧隧道本岛端接线互通景观的绿化设计,阐述了景观设计内容及表现方式。

关键词城市交通;互通景观;绿化设计;福建省厦门市
中图分类号:S731.8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ki.1673-890x.2023.22.059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建设也迅速发展,居民的生活与工作的环境也得到不断地提升。

城市的道路建设关系到城市空间发展,因此城市道路配套景观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互通立交既属于道路系统,也是城市道路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改善了周边道路交通关系,起到缓解交通压力的巨大作用,但同时它的建设过程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周边原始环境。

因此,互通绿化景观设计需结合原有的景观环境,进行道路空间美化设计,从而构成新的城市区域景观,为城市创造新的景观风貌。

1 互通景观绿化设计的必要性
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同时,精神品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对景观环境的要求有了更高层次的追求。

互通式立交作为公路的交通枢纽,对于城市来说是一个具象的名片,代表着城市的绿化品质追求,有较强的综合性。

所谓立交景观设计,就是从美学观点出发,在满足立交交通功能的同时,充分考虑立交美观性、道路使用者的舒适性,以及立交与周围景观的协调性所进行的设计[1]。

互通绿化景观设计一般以植物景观造景为主,植物景观的营造可以改善环境、调节气候,通过缓解行人视觉疲劳、调节心情、防眩光等保证行车安全。

良好的互通绿化景观设计,可以丰富城市的景观空间,展示城市的门户形象,提升城市的品质。

因此,互通景观的绿化设计,从人的使用或城市发展的角度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互通景观绿化设计的原则
2.1 开合景观原则
空间的开合设计,以驾驶员的体验为展开面,以空间的开合变化来体现强烈的序列感。

转弯处的绿化以视线开阔为主进行设计,匝道通过植物进行围合设计,互通变电站等用植物进行遮挡等,实现景观空间的开合设计。

2.2 景观美学原则
互通绿化设计应以和谐自然为景观美学原则,通过点、线、面结合,进行整体景观绿化设计,综合考虑周边环境特征,运用各种景观手段,淡化工程痕迹,使之与沿线环境相辅相成,融为一体,美化互通景观,使人从生理上到心理上得到美的双重体验。

2.3 因地制宜原则
绿化景观设计需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结合现状的气候、土壤、地形地貌等实际情况,合理规划景观绿化设计。

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的树种,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适地适树,确保植物达到最佳的生长效果,建设美丽互通式立交景观。

2.4 安全舒适原则
绿化设计应满足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要求,通过景
收稿日期:2023-10-17
作者简介:林长叶(1987—),女,福建厦门人,本科,工程师,主要
从事园林设计。

E-mail:136449410@。

188
观改善道路视觉环境,减少驾驶疲劳,创造舒适柔和的行车环境,提高安全标准。

在安全视距范围内,沿着匝道外侧种植高大的乔木形成动态曲线,引导驾驶员的行车方向,为行车带来舒适安全的感觉[2]。

2.5 生态性原则
生态优先原则强调在景观绿化设计的过程,考虑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任何形式的开发和改造,都应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保护原有的生态系统基础上,修复受损的生态系统,并采用可持续发展的方式进行绿化设计,创建生态宜居的生活环境。

2.6 经济易管养原则
互通式立交线路复杂、车流量大、车速快,对绿化养护的人员来说危险性很高,因此,绿化设计时尽量采用抗性强、便于养护管理的植物和栽植方式,尽量避免种植需要整形修剪的灌木球及地被,减少养护成本的同时降低养护风险[3]。

3 厦门市本岛端接线互通景绿化观设计3.1 总体分析
3.1.1 项目背景
根据厦门市政府、市发改委、市规划局的相关规划,建设厦门市海沧隧道本岛端接线互通工程(以下简称项目)。

项目是连接海沧隧道和岛内主要干道的道路工程,为海沧、漳州方向重要客运通道和厦门重要货运通道进行有效连接,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促进厦门市这一海湾型城市的发展;发挥厦门市临港经济辐射作用,带动内陆地区经济发展。

项目的实施完善了厦门市路网结构,增加了厦门市岛内外交通联系,缓解海沧大桥的交通压力。

厦门市本岛端接线互通景观工程的建设对缓解厦门市交通压力、推进岛内一体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是主动对接海西城市群中心城市建设的战略选择。

3.1.2 周边用地情况分析
项目互通立交为成功大道与枋钟路交叉口,原设计为环岛北立交,主要服务于成功大道的交通与枋钟路及进机场的客货运交通车流。

互通范围内,地形起伏不大,相对平缓,但路网、管网和建筑物密集,改造条件十分复杂。

周边建筑物较多,火炬北路两侧多为厂区,禾山路、枋钟路周边多为居民生活区及部分小型工厂。

3.1.3 项目设计范围
本项目工程位于高崎机场以南湖里殿前,枋钟路
与成功大道交叉(原环岛北互通式立体交通)处,主线起点接海沧隧道,沿线既有火炬北路向东跨越鹰厦铁路、粮食专用线(铁路),与成功大道互通(原互通改造),终点接枋钟路与金尚路交叉前下穿通道,起始桩号FZK19+100,终点桩号FZK20+855.912,主线长约1.756 km,绿化设计范围为主线道路及两侧人行道绿化、主线高架桥下绿化及互通区绿化景观,绿化面积约87 386 m2。

3.2 设计思路
绿化设计以“红艳海西·热情鹭港”为设计主题,通过木棉花独特的文化韵味进行平面设计构思。

木棉气势高大,满树红花的美景十分夺目。

木棉的高大衬托了匝道桥的高度,减少了高架桥过高带来的压迫及危险感。

项目设计提取木棉花的外形,运用艺术手法将其融入互通绿化设计中,形成独特的互通绿化景观;
以木棉花红艳似火的色彩,展现厦门市喜迎四方宾客的好客之情。

3.3 互通绿化设计特色
互通绿化设计在工程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园林、生态学原理,利用地形地貌造景。

设计充分考虑了互通道路系统复杂的线形布局——空间跨域范围大,周边环境差异大。

因此,环境和绿化景观设计必须全盘考虑,统一规划,协调一致,营造出活力生态、富于闽南地域特色、与周边环境和谐相处的城市道路综合景观空间,使得海沧隧道成为进入厦门市的又一条亮丽的“观光廊道”和“景观廊道”。

项目以红色开花植物为主要特色树种,展现喜迎四方宾客的热情。

绿化设计上主要采用自然式种植方式,设计上主要把握以下5个要点。

1)中分带植物种植设计以防眩、视线引导为主要目的,合理配植不同色彩的植物品种。

2)道路两侧绿化以“近花灌、中花乔、远大乔”的指导思想进行规划种植。

3)互通区域设计以粗放型植物为主,适量种植大树,增加绿量;合理配置地被植物;临近道路宜采用开花灌木及乔木,远处则采用常绿乔木。

乔灌木以开花树种为主,结合种植常绿植物,达到“时时有花,季季有彩”的景观效果。

4)在植物品种选择上以“适地适树”为原则,尽量选择适合本地生长、容易形成景观的树种。

并根据地形、地貌的不同,因地制宜,适地适树、适景适树。

在地势较高处种植大规格乔木,如木棉、大腹木棉、小叶榄仁等,既能拔高植物天际线,又能衬托互通匝道高度。

5)注意植物生长习性,花期、
189
图1 匝道两侧绿化效果
图2 路面转弯及匝道交汇处绿化效果
中分带种植凤凰木、粉花风铃木、菩提树、三角梅、扶桑球(红花)、灰莉、小叶栀子及五色扶桑(红花)。

3.4.5 “风铃异彩”(九龙江大桥至同城大道)
该段长约4.4 km,位于主城区,同时接同城大道,兼具展示门户形象的作用,以宫粉羊蹄甲、黄花风铃木、台湾栾等多个季节花木搭配,打造别具一格的植物景观。

行道树种植麻楝;侧分带种植宫粉羊蹄甲、金森女贞、五色扶桑(黄花)、小叶栀子等;中分带种植黄花风铃木、台湾栾、香樟、扶桑球(红花)、银姬小蜡球、三角梅、九里香及金叶假连翘。

3.5 景观节点打造
3.5.1 调头区绿化设计
调头区绿化采用草坪和高大乔木组合的方式,局部点缀景石,与全线疏朗通透的风格达成统一,既起到分隔作用,又满足人们的遮阴需求。

选择较高分支点的乔木,以满足车辆掉头的安全视距需求。

3.5.2 互通景观设计
道路互通式立交区绿化以“安全、实用、大气”为宗旨,以管理方便为原则。

道路互通式立交区绿化还应满足保证景观效果、凸现城市形象的要求,因此在设计上,主要运用造型地被刻画出多彩且具有地方标识的模纹绿化,彰显区域特色。

3.5.3 人行道外侧绿化设计
人行道外侧绿化延续道路内绿化简约、大气、疏朗、通透的设计风格,以大面积简约的草坪为地被,避免后期修剪维护耗费人力、物力、财力。

整体以常绿乔木为基调树种,点缀开花乔木,丰富道路景观;同时合理分析道路全线可观山观水区域,以简约开阔的种植方式实现显山露水、与周边景观相融的目标。

4 结语
市政道路景观绿化设计以绿色生态为核心,根据项目现场实际情况深化设计,切实展现景观效果,形成本土化、多元化的道路绿化方案,构建良好的可持续生态体系,在确保市政道路交通的功能性和美观性的同时,打造良好的生活居住空间,推进城市面貌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邹依婧.生态人文理念下的市政道路景观优化设
计[J].居业,2022(7):103-105.
[2] 罗翊文.市政道路绿化景观设计探究[J].门
窗,2019(24):162.
[3] 杨冰.“生态+”发展模式下漳州生态城市建设
规划探析[J].未来城市设计与运营,2023(7):12-14.
[4] 漳州市城乡规划局.《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2—2030年)》主要内容[N].闽南日报,2014-
10-27(5).
[5] 沈文馥,赵国杰.城市复合生态系统指标体系的
构建:以漳州“田园都市、生态之城”建设为例[J].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7(3):26-34.
(责任编辑:张春雨)
4 结语
成功的互通绿化可起到美化互通、引导视线、防眩、降噪、防止水土流失等作用,尽可能减小互通立交人工痕迹,使道路工程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厦门海沧隧道本岛端工程在绿化景观上,充分考虑地域的自然条件和工程特点,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形成一个“四季常绿、三季有花、错落有致、简洁明快”的植物空间序列。

在满足道路交通功能需要的同时,美化沿线景观工程,给道路增添色彩,使道路更具地域特色及观赏性。

参考文献:
[1] 罗媛媛,周晨,张梁,等.城市互通立交绿地景
观设计研究进展[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6(12):
38-40.
[2] 尚云东,王永.浅谈道路立交的景观设计[J].山
西交通科技,2005(2):43-44.
[3] 吴云天.互通式立交绿化设计浅析:以大思高速
公路互通式立交绿化设计为例[J].公路交通技
术,2016,32(3):141-145.
[4] 黄树钦.岭南地区高速公路景观与绿化设计研
究[J].中国园林,2001(2):68-70.
[5] 席红岩.互通立交设计中应重视的问题[J].工程
与建设,2009,23(2):214-216.
[6] 张晓娟.浅谈绿化设计在互通中的应用[J].山西
交通科技,2004(3):54-55.
(责任编辑:张春雨)
(上接第190页)
19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