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建筑设计中流线设计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建筑设计中流线设计探讨
摘要:在设计医疗行业建筑时,考虑到医疗建筑对功能性和人流密度的要求,
流线设计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内容,特别是旧城区的医院建筑更需要注意流线设计。
怎样更好地设计组织人流,从而减轻人们之间的矛盾,这是本文研究讨论的主要
问题,此外,在今天紧张的医患关系中,怎样为医生营造更加舒适的工作环境,
确保医护人员的安全,以及怎样安抚患者的情绪,都是需要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医院建筑;流线设计;建筑设计
1 “立体式”的功能布局
设计“立体式”的功能格局,建筑师可以将住院楼作为塔楼和其他功能区域作
为裙楼建筑,它们相对独立于塔楼,构成了以门诊服务、医疗技术、住院治疗一
条龙式的模式格局。
与传统的单向布局方式相比,立体式布局更能够体现出医院
以医疗技术作为核心的基本理念,使所有的医疗功能区域能够紧密联系,同时更
加方便、有效地实现公共资源的共享。
此外,也需要打破传统的单向功能布局,
能够促进门诊,医疗技术和住院治疗三大医院部门之间的畅通交流沟通。
通过交
通枢纽也可以连接医院区域内的其他住院和检查功能区,医疗技术可以成为整个
医院的流线中心,并尽可能缩短从各个功能区到医疗技术部门的距离。
2 集合立体流线理念设计下沉广场
当医院建筑的地形存在不同的高度差时,可以考虑充分利用起地下空间,设
计下沉式广场的设计理念来设计行车流线的设计。
结合立体流线的理念,可将下
沉空间设计为医院的交通系统,对人流和交通实时进行分流,有利于缓解医院内
的交通状况。
例如,建筑物朝向为南,在车流设计方面,社会车辆流线可以通过
东入口导流点直接行驶到地下停车库。
车辆总是从东侧进入并从西侧驶出,这样
的单向流线设计不会出现车辆的堵塞。
但是,临时停车流从东西两侧通过专用车
道进入,方便到达下沉广场的临时停车区。
该区域设置为港湾停车模式,不会对
主道路的交通流量产生影响,并通过北侧入口驶离院区,以确不同停车需求的车
主都可以方便行驶,有效地引导具有不同需求的交通流,以缓解交通压力,并且
可以在垂直面上实现交通分流。
3 标准化的设计理念
标准化的医疗咨询室可以实现自由切换功能,不影响其他部门的正常业务,
便于封闭管理,确保安全,还能够统一制度,大大地缩减了结构管道的建设成本。
根据标准化设计理念,门诊功能可以设置在裙楼建筑区域中,构建二级候诊过程。
主要功能包括等候区,接收区,注册挂号缴费,咨询室和独立的医生生活区。
每
层诊断区的每个单元都分别设置登记和收费窗口,这不仅节省了病人的时间,而
且还将中心登记收费的人流分散到各个楼层,很好地实现了资源的合理配置。
门
诊服务根据最新的双通道门诊设计,从空间来实现医生和患者的分流。
每个单元
的集中等候区采取一级候诊,走廊中的个人候诊属于第二类候诊,可以增加医生
的办公条件。
诊所采用单人间和单人模块设计,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的隐私。
同时独立的医生区可以给医生提供安静的休息和办公区域。
通过专用电梯和
走廊,门诊单元与医务人员走道连接,形成中央专业门诊服务区。
工作人员和医
生可以直接在室内行走,与外部的人流线分开,方便地到达每个楼层区域。
运用
标准化设计理念不仅适用于临床诊断,也适用于医疗功能单元等各种模块,可及
时更新,满足不断增长的就医需求,充分提高医院建筑的留用率。
4 以医疗技术为核心的流线布局
医疗技术系统是为医疗活动提供核心技术支持的技术部门,重点含有医疗检
验室,病理科,输血科以及成像科等科室。
医院的其他功能还有门诊,急诊,住院,体检,科研等多种功能模块构成。
在流线设计中,一定要充分兼顾每个功能
模块的设计要求,实现在最短路径内到达各个医疗部门,突出了现代医疗以技术
为核心的医疗服务理念。
医疗建筑设计应严格执行净化分工和净化分流的原则,分别建立医务人员的
工作区域和患者的活动区域。
同时,应考虑将职能部门安排在同一楼层或附近区域,以提高医生和病人的就医效率。
手术室还能够依据具体的使用要求独立设置
在医疗技术大楼的顶层,不与其他医疗技术部门产生冲突。
同时,应该有一个独
立的电梯与中央供应相连通。
在流线设计中,还要注意医疗建筑三通道的流线设计,即产房,手术中心,ICU病房等,都需要根据感染控制要求设计三条通道流线,检测中心和供应中心都需要按照污染-半污染-清洁的单向工艺设计,确保每
个隔板都设置独立的医生区域和医生专用的电梯,并与患者进行隔离。
5 提升医疗环境
在过去的深度和规模较大的医疗建筑中,出现黑房子是非常普遍的。
虽然咨
询室的硬件要求没有规定采光和通风的标准,但有必要从人类心理学的角度考虑
采光和通风,特别是从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角度考虑。
门诊患者的住院时间短,
但是对于医务人员来说,整天的工作基本上都是在诊所固定的,所以无论从哪个
角度来看,非常有必要进行临床环境的改善。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尽力安排诊所
的南北部置,连接中间走廊,或使用庭院扩大建筑物的采光面积。
6 中央医疗街设计
以中央医疗街为主要的交通设计,还可设计绿色走廊的形式,使绿化植被充
满建筑物内部,构造更多层次的绿色生命线,同时也将医院的门诊-医疗技术-住
院部三大功能区有效地连接起来了,以空间宽敞,光线明亮的中心医疗街为中心
轴联通起医院的其他功能区,适用于整个园区的各个功能分区,门,急救,医疗,医院及其物流系统,实现门诊病人,住院病人和特需病人的分区清晰,空间隔离。
7 空间流线组织的辅助设计
除了上述的几点流线设计内容外,我们还可以充分使用符号,色彩,图案和
地图等方式来实现分流。
综合运用这些方法,针对不同年龄段的人群,设计出具
有高识别性和清晰运动的诱导方法。
此外,营造高识别度的功能空间也是非常有
效的方法,如花店,药店,咖啡店等。
在病人的生活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能够
促进和改善医患之间的关系。
8 工程实例分析
(1)项目概况
以某市的综合医院流线设计为例,本项目是一所综合性医院,位于某市某街
以东,清泰路以北,东、北面为西环路,基地四面环路。
主体建筑地上 12 层,
地下一层。
拟分两期建设,总建筑面积为 113562m2,共计 1092 床。
其中一期总
建筑面积 79658m2,可达 630 床;二期总建筑面积33904m2,可达 462 床。
图1 流线设计平面图
(2)总体规划设计
场地出入口的设置遵循在洁污分流的前提下便于管理的原则。
外部交通组织
力求洁与污两种流线不产生交叉干扰,单向行驶。
传染与非传染流线与区域充分
分离,严格限定传染病患者的活动范围。
住院部人流与门诊人流各自运行,互不
交叉干扰。
院区主入口设于地块南侧清泰街,急救和急诊出入口设在东侧西环路
靠南侧,住院出入口设于其北侧。
后勤出入口设于西面清偐街。
传染病入口和污
物出入口共用,开向北面西环路。
8 总结
综上所述,在医院建筑的流线设计中,应尽最大的能力去为医生和患者营造
更加宜人的工作、生活的舒适环境,还要注重绿化设计,这也可以缓解医务人员
和患者的疲劳和焦虑,避免出现不良的医患关系,彼此之间和谐地生活,并能使
患者在优美舒适的自然环境中放松,可以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和重建生活的乐趣,在希望和乐观中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开放式的沟通,充分坚持以人为本的设
计理念。
参考文献:
[1]吴祥云,杭云峰,李安定等。
大型医院建筑的病房内部空间设计探讨[J]。
城市建筑,2014,11(12):23-25.
[2]张释之,王经综,洪淑英,牛廸安等。
大型医院建筑总平面设计的探索与思考[J]. . 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 2015(05):12-14。
[3]李和平,马志刚,李期末等。
基于医患分离理念的综合医院门诊空间体系
构架研究[J].中国建筑工业,2013,21(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