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2018年全市水肥一体化实施方案的通知-黄农〔2018〕46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山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2018年全市水肥一体化实施方案的通知
正文:
----------------------------------------------------------------------------------------------------------------------------------------------------
关于印发2018年全市水肥一体化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区县农委:
为切实推动全市水肥一体化工作开展,现将《2018年全市水肥一体化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遵照执行。
2018年5月7日
2018年全市水肥一体化实施方案
为切实抓好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根据《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全省推进水肥一体化实施方案的通知》(皖农办土〔2018〕37号)、《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关于切实加强节水农业工作的通知》(皖农土〔2018〕44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通过推进水肥一体化,促进粮经作物增产和农民增收,减少化肥使用量,缓解农业生产缺水矛盾和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威胁,提高水分生产力、农业抗旱减灾能力和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力争实现化肥使用量零增长,构建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
(一)实施面积。
2018年,示范推广水肥一体化面积5万亩次,其中:歙县、祁门县和休宁县各1.2万亩,黟县和黄山区各0.5万亩,徽州区和屯溪区各0.2万亩,力争累计面积达到10万亩次;建立核心示范区面积0.11万亩,其中:歙县、祁门县各0.03万亩、休宁县和黟县各0.02万亩,黄山区0.01万亩。
(二)节本增效。
设施栽培亩节水100方以上,化肥利用率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亩减少化肥4公斤以上(养分量,下同);其它作物亩节水50方以上,化肥利用率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亩减少化肥2公斤以上。
二、主要技术模式与适用作物
(一)固定喷灌式水肥一体化技术。
主要适用玉米、油菜、水稻、大豆、马铃薯、茶叶等露地栽培作物。
技术模式:通过定期监测土壤墒情,建立灌溉指标体系,根据作物需水规律、土壤墒情和降水状况确定灌水时间、灌水周期和灌水量;根据作物需肥规律,确定不同生育期的施肥品种和施肥量。
以施足有机无机复混肥替代常规施肥,主要采用固定喷灌技术,结合水溶性肥料应用,进行水肥一体化灌溉和叶面追肥,实时满足作物对水分和养分需求。
应用效果:平均增产10%以上,亩均减少化肥用量15%以上,一年两季亩节水110方以上。
适用区域:水资源不足,有灌溉条件的丘陵地区以及坡度相对较缓的茶园,主要优势作物为玉米、大豆。
(二)滴灌—微喷水肥一体化技术。
主要适用于设施栽培作物以及基于地膜覆盖技术的马铃薯等作物。
技术模式:借助滴灌和微喷,主要采取滴水、渗水与喷肥相结合方式进行灌溉和施肥,集微灌和施肥为一体。
通过建立新型微灌系统,用有机肥、生物有机肥或有机无机复混肥作基肥,在作物需水关键期把水输送到作物根部土壤,在作物需肥关键期,通过叶面喷肥补充养分,满足作物对水分养分的需求。
应用效果:设施蔬菜、水果平均亩节水100方,亩均减少化肥用量20%以上,节本增收800元以上。
适用区域:全市范围内设施农业栽培,主要优势作物是蔬菜、瓜果和花卉等经济作物。
(三)滴灌或微喷水肥一体化技术。
主要适用于露天园地作物。
如各种露地栽培瓜果、蔬菜、茶叶等作物。
技术模式:在果树、茶树或蔬菜行间布设灌溉支管,用有机肥、生物有机肥或有机无机复混肥作基肥,根据作物需水需肥规律,确定不同生育期的需水量、追肥品种和追肥量;借助微灌系统,结合水溶性肥料的应用,采用滴灌、渗灌和微灌等方式,进行水肥一体化灌溉和根系或叶面追肥,确保水分和养分均匀、准确、定时、定量供应,满足作物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
应用效果:果树亩节水80-100方,节水增收800元以上。
蔬菜亩节水50-80方,亩均减少化肥用量15%以上,节水增收300元以上。
适用区域:全市范围内有水源条件的露地瓜果园、菜园、茶园,以及坡度较陡的茶园等,主要优势作物是枇杷、柑桔、葡萄等水果。
在没有水源的地方,需要在配备集雨设施设备基础上,实现水肥一体化。
三、工作要求
(一)强化政策资金扶持。
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等项目实施,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
采取先建后补的办法,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逐步扩大示范面积,强化工程验收,切实发挥农业部门的主导和引领作用。
(二)强化试验示范引导。
结合土壤墒情监测点、耕地质量监测点、土肥新产品新技术试验示范建设,开展水肥一体化试验示范,做好相关记录台账。
强化工程措施与农艺管理等措施有机结合,注重设施设备与农业技术配套,做好展示示范,发挥好辐射带动效应;依据水肥耦合、提质增效和土壤理化性状变化等技术参数,探索总结针对性和实用性强、农民易于接受、操作简便、效果最佳的技术模式。
(三)强化宣传培训与指导。
适时组织开展各类水肥一体化相关技术培训,通过召开现场会、开展现场观摩活动等方式,培训水肥一体化重点技术模式和关键操作环节。
充分运用电视、广播、互联网、手机(微信)、报纸等多种现代化传播方式,专题开展宣传引导。
(四)强化创新推广机制。
协调各方力量,形成行政、科研、推广、企业、农民合作组织等五位一体的推广机制。
发挥行政推动作用和农业技术推广队伍指导作用,提高技术服务能力;发挥科研教学单位技术创新作用,做好关键技术和设备研发;发挥企业产销衔接带动作用,提供产品和系统维护等增值服务;发挥农民合作组织主体作用,推进技术推广规模化和标准化。
附件:2018年全市水肥一体化台账信息表
附件
2018年全市水肥一体化台账信息表
填表单位:填表人:
序号
技术实施
主管部门
项目名称
水肥一体化
类型
水肥一体化面积
(亩)
作物种植制度作物产量(kg/亩)
土壤类型
亩均
减肥(kg)亩均
节水
(立方)
总投资
(万元)
所在乡镇、行政村
其中贫困村名单
1
喷灌
微灌
滴灌2 …………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