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糖尿病并发偏头痛的临床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治疗糖尿病并发偏头痛的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糖尿病并发偏头痛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该院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8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西药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辨证方法治疗。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FPG(6.13±0.17)mmol/L、2 hPG(9.10±0.25)mmol/L、V AS(1.20±0.05)分、SF-36(91.42±2.18)分、头痛消失时间(2.58±1.25)d、有效率97.56%、不良反应发生率2.44%、复发率2.44%。
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方法治疗糖尿病并发偏头痛,可有效缩短疼痛缓解时间,有效率较高。
标签:中医辩证治疗;尼莫地平;糖尿病;偏头痛
偏头痛为糖尿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是影响患者情志及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
糖尿病并发偏头痛的常规治疗药物,以西药尼莫地平为主。
有研究指出,将中药应用到疾病的治疗中,效果更佳。
该文于该院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糖尿病并发偏头痛患者中,随机选取82例作为样本。
阐述了疾病的中医内科治疗方法,现报道如下。
1資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该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中医组与对照组。
中医组患者共41例,性别:男23例,女18例,平均年龄(57.84±8.59)岁,平均糖尿病病程(5.19±0.88)年。
对照组患者共41例,性别:男24例,女17例,平均年龄(57.70±8.60)岁,糖尿病病程(5.22±0.74)年。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需采用胰岛素控制血糖。
对照组给予西药尼莫地平治疗,用法用量:40 mg,tid,口服,连用1个月。
观察组采用中医辨证方法治疗,组方如下:①瘀血阻络型:给予患者通窍活血汤治疗,组方包括赤芍12 g、郁金15 g、延胡索15 g、红花9 g、白芷10 g、丹参20 g。
上述药物需以水煎服,1剂/d,分早晚两次服用。
②肝阳上亢型:给予患者天麻钩藤饮治疗,组方包括天麻10 g、钩藤15 g、黄芩10 g、川芎9 g、牛膝15 g、石决明30 g。
上述药物以水煎服,1剂/d,分早晚两次服用。
③肝肾亏虚型:给予患者大补元煎加味治疗,组方包括熟地黄15 g、山药15 g、川芎9 g、当归9 g、枸杞子12 g。
药物用法及剂量与上述证型一致。
④风痰上扰型:给予患者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组方包括天麻10 g、法半夏9 g、白术15 g、茯苓10 g、甘草6 g等。
药物用法及剂量不变。
⑤寒凝肝脉型:给予患者吴茱萸汤治疗,组方包括吴茱萸3 g、川芎9 g、生姜6 g、白芷9 g。
药物用法及剂量不变。
各证型患者,均需连续服药1个月。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血糖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V AS量表)及生活质量(SF-36量表)。
观察两组患者的头痛消失时间及预后情况。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n(%)]表示。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x±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血糖指标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FPG(6.13±0.17)mmol/L、2 hPG(9.10±0.25)mmol/L,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及生活质量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V AS(1.20±0.05)分、SF-36(91.42±2.18)分;对照组患者治疗后V AS(3.18±0.30)分、SF-36(80.30±4.45)分。
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2.3两组患者的头痛消失时间及预后情况
观察组患者头痛消失时间(2.58±1.25)d、有效率97.56%、不良反应发生率2.44%、复发率2.44%。
对照组患者头痛消失时间(5.70±2.46)d、有效率82.83%、不良反应发生率9.76%、复发率19.51%。
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3讨论
糖尿病为临床常见的慢性病,以血糖指标升高为主要特征。
患者需长期用药,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1]。
一旦血糖控制不佳,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将显著提高。
偏头痛同样为糖尿病并发症的一种,多由颅神经损伤所导致[2]。
疾病的常规西医治疗方法,以给予尼莫地平治疗为主。
尼莫地平进入人体后,能够有效改善头部血液循环。
在抑制脑血管痉挛、缓解偏头痛方面,效果显著。
该文研究发现,采用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后,患者FPG (8.07±0.04)mmol/L、2 hPG(11.41±0.08)mmol/L、V AS(3.18±0.30)分、SF-36(80.30±4.45)分。
与治疗前相比,疼痛评分有所降低,生活质量有所升高(P<0.05)。
进一步观察发现,对照组患者头痛消失时间(5.70±2.46)d、有效率82.83%、不良反应发生率9.76%、复发率19.51%。
表明,采用尼莫地平治疗
疾病,起效较慢,不良反应较多,且复发率高。
在治疗安全性及预后方面,效果有待进一步增强。
祖国医学认为,偏头痛多由肝肾亏虚、风痰上扰、瘀血阻络、寒凝肝脉等因素所导致。
根据证型的不同,给予患者不同药物治疗,是缓解各项症状的主要途径[3]。
瘀血阻络型偏头痛患者,头痛常反复发作。
发作时,疼痛位置缺乏固定性[4]。
该证型偏头痛的治疗原则,应以通窍活血为主。
各组分中,郁金可归肝、心、肺经,达到活血化瘀的目的。
延胡索可有效镇痛,且具有助眠之功效[5]。
红花可活血,白芷可通风散寒、通窍止痛,丹参可有效提高机体免疫力。
将上述药物应用到糖尿病并发偏头痛的治疗中,对患者头痛症状的缓解,具有重要价值。
除头痛外,肝阳上亢型患者同样可见头晕、口干症状。
天麻具有缓解头晕之功效,且在治疗头痛方面,效果较好[6]。
钩藤对肝阳上亢型头晕目眩等疾病的治疗,同样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辅以黄芩、川芎、石决明等药物,患者的疼痛症状将能够明显缓解,疾病治疗有效率同样可显著提升。
肝肾亏虚型患者,头痛程度往往不尽相同。
部分患者头痛较轻,但部分患者疼痛极其严重。
应以补肝养肾为原则,对疾病进行治疗,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
熟地黄可有效补肝补肾,养血滋润。
山药可滋养强壮,且可通达止痛,枸杞子能够有效提高机体免疫力。
给予糖尿病并发偏头痛患者上述药物服用后,患者的头痛程度将有所减轻。
风痰上扰型患者,症状以口苦为主,疼痛常反复发作,患者痛苦较大。
寒凝肝脉型患者,头痛一般较为剧烈,且面色发青。
如患者为上述证型,需给予其天麻、法半夏、吴茱萸等药物治疗。
以达到缓解疼痛、提高疾病治疗有效率的目的。
该文研究发现,给予患者中药治疗糖尿病并发偏头痛后,患者FPG(6.13±0.17)mmol/L、2 hPG(9.10±0.25)mmol/L、V AS(1.20±0.05)分、SF-36(91.42±2.18)分。
与治疗前相比,患者血糖指标明显改善,疼痛症状明显缓解,生活质量明显提升。
与给予西药尼莫地平治疗相比,治疗效果更佳(P<0.05)。
进一步观察发现,该组患者头痛消失时间(2.58±1.25)d、有效率97.56%、不良反应发生率2.44%、复发率2.44%。
与单独给予西药尼莫地平治疗相比,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更低,安全性更强,预后更佳,优势显著(P<0.05)。
上述研究成果,进一步证实了中医内科治疗方法在治疗糖尿病并发偏头痛方面的临床疗效。
需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偏头痛反复发作,与血糖控制不佳有关。
采用中药治疗疾病的同时,需嘱患者严格控制血糖,并积极预防低血糖。
以進一步提高疾病治疗有效率,降低疾病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方法治疗糖尿病并发偏头痛,能够有效缩短疼痛缓解时间,有效率高,安全性强。
临床可根据糖尿病并发症偏头痛患者证型的不同,给予患者不同中药治疗疾病。
在此基础上,严格控制血糖指标。
以提高疾病治疗有效率,降低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璐,黄晓桃,梁少荣.头针联合中药分期治疗血虚肝郁型经行头痛的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20(4):90-93.
[2]张素斌.中医辨证治疗脑血管痉挛性头痛临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53):173-176.
[3]张桂贞.中医中药辨证施治治疗脑血管痉挛性头痛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13):108-109.
[4]魏玉艳.浅谈中医辨证施治头痛的临床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36):10-11.
[5]滕飞,杨宇峰,石岩.头痛的中医诊疗理论框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7,35(9):2271-2273.
[6]张仲华.联用中医辩证疗法和常规西医疗法治疗偏头痛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6):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