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安徽淮南高考专题地理高考复习试卷及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安徽淮南高考专题地理高考复习
1.选择题
第1题.
2015年10月,国家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各省人口状况受政策影响程度不一。

下图示意我国某省2010~2015年常住人口数量和自然增长量的变化,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该省可能是()
A: 海南省
B: 辽宁省
C: 福建省
D: 四川省
(2)造成该省2014~2015年常住人口明显下降的原因是()
A: 育龄妇女生育观念改变
B: 经济发展增速
C: 人口老龄化加重
D: 人口大量迁出
(3)依据上述信息,试分析2015年~2025年该省人口可能发生的变化是()A: 出生人口加速增长
B: 育龄妇女人口减少
C: 常住人口逐渐增加
D: 人口迁移情况改善
【答案】BDB
【解答】
(1)依据该省常住人口总数、自然增长量变化及常住人口数量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对比四个选项,可判断该省可能是辽宁省。

故选B。

(2)读图可知,2014~2015年常住人口减少约8万人,2015年人口自然增长量约-2万人,说明常住人口明显下降的原因除了人口自然增长减少,还有人口的大量迁出,且人口大量迁出为常住人口明显下降的主要原因。

故选D。

(3)依据上述信息,该省为辽宁省,辽宁省属于以重工业为主的资源型衰退城市,未来十年内难以改变此趋势,人口以迁出为主,故可以推断2015~2025年该省育龄妇女人口减少,B正确。

故选B。

第2题.
地头水柜是指在山脚下的旱地旁,用砂石、水泥建造容量在数十乃至上千立方米不等的蓄水池
(如图)。

广西凤山县地处云贵高原南部边缘地带,石灰岩广布,当地政府大力推广地头水柜,极大地促进了山区农民脱贫致富。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地头水柜的水源主要来自()
A: 雨水
B: 山泉水
C: 积雪融水
D: 河水
(2)凤山县建设地头水柜的主要目的是()
A: 生活饮用
B: 节水灌溉
C: 水力发电
D: 水产养殖
(3)凤山县大力推广地头水柜,主要是因为当地()
A: 气候干旱
B: 地下水埋藏浅
C: 地表水短缺
D: 蒸发量大
【答案】ABC
【解答】
(1)由材料可知,地头水柜是指在山脚下的旱地旁用砂石、水泥建造的,该地位于南方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故主要依靠雨水补给。

故选A。

(2)由材料可知,地头水柜主要分布在山脚下的旱地旁,广西凤山县地处云贵高原南部边缘地带,石灰岩广布,地表水短缺,当地政府大力推广地头水柜储水的主要目的是用于灌溉。

故选B。

(3)由材料可知,广西凤山县地处云贵高原南部边缘地带,石灰岩广布,地表水储存较难,因此当地政府大力推广地头水柜用以储水。

故选C。

第3题.
读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影响土壤形成最活跃的要素是()
A: 风化基岩
B: 气候
C: 地形
D: 生物
(2)图示区域()
①地表径流量与植被覆盖率负相关
②陡坡上的土壤厚度一般比较浅薄
③土壤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植被
④地下径流量受当地气温影响大
A: ①②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DA
【解答】
(1)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因素,D正确。

故选D。

(2)植被覆盖率越高,水体下渗越多,地表径流越少,因此地表径流量与植被覆盖率负相关;陡坡上由于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水土迁移较快,因此土壤厚度一般比较浅薄;土壤中的矿物养分来自母质;地下径流量受当地降水和植被的影响大。

故选A。

第4题.
近日,微博上的一张图火了!有网友在飞机上航拍秦岭,并配上文字:飞机上航拍的秦岭,以一己之力,挡住南下冷空气。

下图为网友航拍的秦岭图。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下列关于秦岭甲、乙两侧地理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侧植被类型主要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 甲侧河流都有凌汛现象
C: 乙侧粮食作物主要是小麦和谷子
D: 乙侧方言较多,素有十里不同音的说法
(2)华山为秦岭东段高峰之一,下图中与华山成因相吻合的是()
A: ①
B: ②
D: ④
(3)秦岭牛背梁自然保护总面积16418公顷,区内有羚羊、林麝、红豆杉等众多珍稀动植物资源,被誉为天然基因库。

牛背梁生物资源丰富的原因主要是()A: 地形平坦,土地面积大
B: 位于低纬度地区,气候条件优越
C: 海拔较高,气候垂直差异明显
D: 雷雨天气多
【答案】DAC
【解答】
(1)图中有云的一侧
(乙所在一侧)为南方,即甲在秦岭以北,植被类型主要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河流并非都有凌汛现象,AB错。

秦岭以南粮食作物主要是水稻,C错。

南方地区由于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形较破碎,方言较多,素有十里不同音的说法,D对。

故选D。

(2)华山为断块山,也就是地垒成山。

①为地垒,②为地堑,③为背斜,④为向斜。

故选A。

(3)牛背梁位于秦岭东南部主峰,海拔1000~2802m,相对高差约1800m,地形较崎岖,A错。

秦岭纬度约在32°N~34°N之间,属于中纬度,B错。

雷雨天气多不是生物资源丰富的原因,D错。

分析生物多样性主要从水分和热量是否充足、自然环境的复杂程度
(气候、水文、地形等)有无环境变迁与突发事件、人类活动的破坏与干扰等方面分析。

海拔高,气候垂直差异明显,故生物丰富,C对。

故选C。

2.解答题
第5题.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废钢铁是一种可无限循环使用的绿色资源,2019年中国废钢铁资源总产量为2.4亿吨,并呈现连年增长的趋势,废钢铁资源的快速增长将对钢铁工业的流程结
构、企业布局、资源和能源消耗、碳排放产生重要影响。

材料二:我国钢铁生产—消费基本流程示意图
(下图)
材料三:我国钢铁工业分布图
(下图)
(1)与传统钢铁生产相比,从环境问题的角度,说出用废钢铁炼钢的优点。

(2)与传统钢铁企业规模相比,在同样的产能情况下,分析利用废钢铁炼钢的钢铁企业规模大小的变化及原因。

(3)我国废钢铁资源的主要流向是从珠三角地区流向长三角地区,请简述主要原因。

【答案】
(1)减少铁矿资源、煤炭资源
(能源资源)的消耗;减少因开采铁矿资源和煤炭资源对地表
(生态或土地资源)的破坏;减少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
(或减轻环境污染);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或减缓全球变暖)。

(2)企业规模变小;
原因:生产工序减少。

(3)珠三角地区经济发达,产生的废钢铁资源多;珠三角地区没有大型钢铁加工企业。

或长三角地区钢铁工业发达,珠三角地区离长三角地区较近。

【解答】
(1)环境问题主要分四类:资源短缺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生态破坏问题、由环境污染引发的问题。

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用废钢铁炼钢,减少铁矿资
源、煤炭资源的开采和消耗,减少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2)根据材料二的流程图可知,利用废钢铁炼钢减少了工序,因而企业规模减小。

(3)图中可明显看出,珠三角地区没有大型钢铁基地,而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钢铁工业发达。

珠三角地区经济发达,产生的废钢铁资源多,但自己没有废钢铁资源的加工能力,只能输送到较近的长三角地区加工。

第6题.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甲示意雅鲁藏布江流域部分图,a河段受高原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影响,常出现大风天气。

该河段径流因受水源补给条件的影响季节变化较明显。

图乙示意a河段断面沙丘地貌演化形成过程中的某一阶段图。

实地考察表明,b、c所在的断面上分布着一
些沙丘,近几年沙丘面积有扩大趋势,这些沙丘的颗粒物组成与古河流冲积沙和古沙丘一致。

(1)从陆地水体补给角度分析a河段河流水量季节变化的原因及特点。

(2)说明图乙中b、c两处古河流冲积沙形成的过程。

(3)解释考察所发现沙丘的泥沙来源,并说出其扩大的原因。

【答案】
(1)春季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河流,河流水量增加;夏季雨水和冰川融水补给河流,河流进入丰水期,水量丰富;秋冬季节,地下水补给河流,河流水量减小且趋于稳定。

(2)b处古河流冲积沙形成时,地壳运动稳定,河流搬运的泥沙在该处沉积;沉积后地壳上升,河流下切,b处上升;随后地壳上升运动停止且稳定,河流搬运的泥沙在c处沉积,最后地壳又上升,河流下切,b、c处上升。

(3)人类活动破坏黄土层的植被;夏季降水集中,黄土层易被侵蚀,黄土层下面的河
流冲积沙和古沙丘裸露成为沙源。

原因:河谷的大风侵蚀、搬运沙丘的泥沙,扩大了沙丘的范围。

【解答】
(1)a河段位于雅鲁藏布江中游大峡谷处,春季受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河流水量增加;夏季雨水和冰川融水补给河流,河流进入丰水期,水量丰富;秋冬季节,地下水补给河流,河流水量减小且趋于稳定。

(2)b、c两处古河流冲积沙的形成都经历了沉积和地壳抬升。

b处古河流冲积沙形成时,地壳运动稳定,河流搬运的泥沙在该处沉积;沉积后地壳上升,河流下切,b 处上升;随后地壳上升运动停止且稳定,河流搬运的泥沙在c处沉积,最后地壳又上升,河流下切,b、c处上升。

(3)沙丘的泥沙来源主要从植被破坏和黄土层侵蚀两方面分析。

河谷的大风侵蚀、搬运沙丘的泥沙,会扩大沙丘的范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