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私营企业慈善捐赠的驱动机制及绩效机理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型期私营企业慈善捐赠的驱动机制及绩效机理研究
在当今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凸显出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社会发展不平衡带来的矛盾也日益突出。
作为社会责任的最高表现形式,
慈善捐赠远非新近出现的社会现象,但它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新兴经济体的发展成为近年研究的焦点,而有关转型期私营企业的慈善捐赠研究仍然处于一个尚待挖掘的阶段。
那么,“理性的、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私营企业为什么会慷慨解囊?这一行为能否为私营企业带来绩效的提升?”围绕这两个研究问题,本论文以新制度主义理论为依托提出了“环境-行为-绩效”的整体分析框架,并结合战略视角和制度视角深入挖掘了私营企业慈善捐赠的驱动机制及绩效机理,以期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引导私营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建议。
基于2012年第十次全国私营企业抽样调查的大样本数据,本论文对相关假设进行了规范严谨的实证检验,主
要发现和结论如下:第一、私营企业的慈善捐赠具有情境依赖性,受到转型期制度环境和市场力量的共同作用。
作为中国经济转型的特殊产物,私营企业的慈善捐赠毫不例外地受到了制度变迁和历史传统的影响。
其中,地方政府是促进企业慈善捐赠的主导方;随着非市场治理成为当前转型经济的重要特征,行业组织在推动私营企业慈善捐赠上发挥着突出的作用;私营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增强,并日渐具备自主性。
因而,转型期私营企业的社会责任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参与慈善捐赠成为私营企业积极处理与制度、市场环境关系的重要方式。
第二、中国转型情境下私营企业的慈善捐赠受到合法性机制、效率机制及二者互动的影响作用。
首先,慈善捐赠被私营企业视为获得合法性的重要手段,宏观环境中制度管
制的完善性、组织场域内的社会规范和共同价值、同行企业间的模仿示范性压力都是私营企业慈善捐赠的重要推动力;其次,市场带来的竞争压力也能促进企业
的“非理性”行为,企业主的价值取向、组织面临的市场竞争、以及对环境外部性的投机性保险对私营企业的慈善捐赠有正向的促进作用;最后,制度完善性和
行业关系对效率机制发挥作用分别起到一定的负向调节作用,组织战略选择的制度情境对企业行为的异质性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作用。
第三、转型期慈善捐赠对私营企业的企业绩效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私营企业的慈善捐赠与组织的盈利水平、企业成长均呈现显著的正向相关,并且这一正向关系受到组织特征、政治资源以
及市场环境等情境特征的调节作用。
此外,慈善捐赠对企业绩效的作用机理在组织不同成长阶段有明显差异,即对分别处于创业、成长和成熟期的不同企业而言,慈善捐赠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存在着差异,组织特征、资源以及市场环境的调节机制也存在着显著差异。
本研究从理论和实证上探讨、检验了中国私营企业慈善捐赠的驱动机制和绩效机理,为理解转型经济下私营企业捐赠这一焦点问题提供了系统的解释,理论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研究视角的创新,本论文结合中国经济转型的现实背景和私营企业发展的纵向数据清晰地界定了研究情境,深入探讨与之相匹配的企业慈善捐赠的动态演进过程。
相较以往研究,本研究有关情境的总结和细化丰富、补充了私营企业研究、慈善捐赠及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理论,并基于具体情境得到更为丰富、更具针对性的结论。
第二、聚焦“环境-行为-绩效”整体研究框架,通过整合制度和战略视角构建了内在关联的慈善捐赠研究思路。
以环境与组织的互动为切入点,本论文对私营企业慈善捐赠的驱动机制及其绩效机理做了较为详实的理论分析及实证检验。
在目前这两项研究尚处于相对分离和散乱的状态下,本文提出的理论框架不仅弥补了已有研究忽视前端变量的缺陷,并对系统性地探寻两者的契合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第三、从情境的差异性和互动性出发,结合新制度主义理论,本文系统地识别和探讨了合法性机制、效率机制以及二者互动对慈善捐赠的驱动作用。
结合全国私营企业大样本调查数据,本研究展现了组织战略选择的制度情境对企业捐赠行为异质性的影响作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揭示“企业与社会关系的黑箱”的目的,为完善和探讨转型经济情境下行为与环境的匹配提供重要依据。
第四、以环境行为的匹配为突破口,本文基于转型经济的情境特点挖掘出慈善捐赠对企业绩效作用机理和边界条件,以实证研究结论为依托,识别和凸显了这一机理在组织不同发展阶段的重要差异。
本研究超越了对“行为-绩效”作用关系的讨论,为从战略层面探讨组织捐赠与环境资源的匹配效应奠定了微观知识基础。
此外,本研究也为政府引导和规范私营企业的捐赠行为、改善企业和社会关系、增强企业竞争优势等提供了有利的实践建议:(1)加强制度环境的完善性和规范性,推动私营企业慈善捐赠战略水平的提升;(2)加强政府的引导和服务角色,构建良好的支持性和引导性措施,重视
并强化营造企业与社会之间良好的互动机制;(3)引入企业慈善信息披露体系,发挥新闻媒介和第三方组织的监督和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