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第12课《喜洋洋》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第12课《喜洋洋》教案
一、课程目标
1.了解《喜洋洋》这首歌曲的背景和故事,能用简单的语言回答课堂提问。

2.能够正确地演唱《喜洋洋》这首歌曲,并能在学校音乐会或家庭聚会中展示自己所学的成果。

3.能够感受到音乐的节奏和旋律,让孩子们的音乐感性得到发展。

4.培养孩子们的集体意识,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二、课前准备
1.音响设备、幻灯机等。

2.学生音乐课本。

3.教师准备好乐器,例如节拍器或铃铛等。

三、教学过程
1.课前播放《喜洋洋》这首歌曲,让孩子们听到这首歌曲的旋律。

2.通过幻灯片向孩子们解释《喜洋洋》的背景和故事,例如屈原离开家乡后,遇到了儿时玩伴的象征性形象喜羊羊,互相询问对方生活情况,最终喜洋洋地分别回到自己的生活中。

3.调整音乐课本上的歌曲,让孩子们跟着老师一起唱这首歌曲,注意音准和语调。

加入简单的手舞动作,例如拍打节奏、手掌彼此相拍等,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4.向孩子们介绍乐器,例如节拍器或铃铛。

打开节拍器,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歌曲的节奏。

自由交换乐器,组成小组演奏歌曲。

5.整合教学材料并演练。

在课堂上,在孩子们的帮助下,再演唱歌曲。

加入更多的手舞动作,让孩子们更加熟悉歌曲。

孩子们可以在学校音乐会或家庭聚会中表演这首歌曲。

四、课后作业
1.家庭学习《喜洋洋》这首歌曲,唱给家人听。

2.带着乐器到学校里,和他人演奏自己喜欢的音乐。

3.家里允许的情况下,练习演奏其他乐器,或创造出自己喜欢的旋律。

五、教学反思
1.教师要根据孩子们的兴趣和能力,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同时,提供多种教学方法,例如幻灯片、播放音频、使用乐器等,使孩子们更好地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通过学习音乐,培养孩子们的感性和有创造力的思维,让他们在教学中成为自主学习和自我探索的精神。

3.进入教室后,教师首先进行乐器训练,准备好音响设备,记录好课堂的实时反馈,定期统计数据,帮助孩子们不断提升自己的音乐才能与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