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区块链跨链技术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国内,2019年5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牵头,联合了19家企业和研究机构成立了区块链产业联盟,并在12月发布了《区块链跨链技术白皮书》。
这是国内首份公开的区块链跨链技术白皮书,旨在为区块链技术发展提供参考。
中国信通院与上海市信息安全产业协会、上海市浦东新区金融工作局、上海市金融工作局于2020年5月共同启动了区块链安全与标准化专项工作组,该工作组发布了《区块链跨链技术与应用标准研究报告》,对区块链跨链技术与应用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区块链跨链技术标准化的必要性与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标准化工作建议。
此外,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也发布了全球首个区块链跨链标准(P3205),由蚂蚁集团、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等20家中国企业机构历时3年共同完成。
区块链跨链技术的标准化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技术标准的复杂性:区块链跨链技术涉及多个不同的区块链系统,各系统之间的协议和架构存在差异,标准化工作需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差异,这无疑增加了标准化的复杂性。
2. 安全性问题:跨链操作涉及数据的传输和处理,一旦某个环节出现安全漏洞,就有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对整个区块链生态造成严重的损害。
因此,跨链技术的标准化必须考虑如何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实现数据的交换。
3. 可扩展性问题: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区块链系统出现,跨链技术必须考虑如何在保证兼容性的前提下提高数据交换的效率和吞吐量。
4. 应用场景的限制:目前跨链技术的应用场景主要集中在金融、供应链等领域,对于其他领域的应用还不够普及。
这就需要标准化工
作在确保通用性的同时,也需要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进行细化和优化。
5. 标准化进程的协调:跨链技术的标准化涉及多个国际组织和利益相关方,各组织之间的协调和合作需要建立在共同的目标和利益基础上。
因此,跨链技术的标准化工作需要得到多方面的支持和配合。
这些都是国内区块链跨链技术标准的重要进展。
区块链跨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为实现不同金融网络之间的互操作性和资产转移提供了可能性。
它可以实现不同区块链网络之间的安全互信,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从而增强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物联网领域,区块链跨链技术可以用来解决不同设备之间的数据通信和信息共享难题。
比如,将设备的智能合约连接在一起,可以在无需中心化机构的情况下实现不同设备之间的信息交互和协作。
在数字版权领域,区块链跨链技术可以用来保障数字内容的版权和授权,防止盗版和版权纠纷的发生。
通过在不同的区块链网络中记录版权信息,可以确保数字版权的唯一性和可追溯性。
在供应链管理领域,区块链跨链技术可以用来确保供应链中所有参与方的信息透明和可信。
通过在不同的区块链网络中记录商品的来源、生产、运输和销售等环节的信息,可以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提高供应链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总之,区块链跨链技术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从金融、物联网、数字版权到供应链管理等多个领域都有其应用价值。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相信会有更多的应用场景和场景被发掘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