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9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课件-第三单元 主题阅读(游目骋怀)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教材∙9年级语文上册
感谢聆听
部编版教材∙9年级语文上册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
项是( )
••
C A.于是人之及吾轩者
/
及郡下•,诣太守
B.因名之曰 “• 何陋” / 名之者谁
C.记之•以俟来•者 / 不以物喜
D.予尝•圃•于丛棘之右 / 刻唐人诗赋于其
上
••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今 夷 之 俗/ 崇 巫 而 事/ 鬼 渎 礼 /
部编版教材∙9年级语文上册
予因而翳之以桧竹,莳⑤之以卉药,琴编图史, 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于是人之及吾轩 者,若观于通都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因 名之曰 “何陋”,以信⑥孔子之言。 嗟夫!今夷之俗崇巫而事鬼渎礼而任情然此无 损于其质也。诚有君子而居焉,其化之也盖易。 而予非其人也,记之以俟来者。(选自《王文成 公全书》) [注释]①蔡:周代古国。②上国:国都。③詈: 骂。④郁:阻滞。⑤莳:栽种。⑥信:伸张。
部编版教材∙9年级语文上册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
者 磓 石 五 丈 不 得 其 所 止;
/
/
3.作者为什么会“不复甚寐。书以付过”?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作者对白天所见的景色印象深刻,被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优美的景色陶醉,因而不能入睡,故写
部编版教材∙9年级语文上册
[注释]①訇(hōng)磕:大声。②屃赑(xì bì): 蠵龟的别名,此指石碑下的石雕。③相羊:同 “徜徉”,徘徊。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 )
•
A.方舟上人为阁其下 / •
中轩• 敞者为舱
B.尝•过而止之• / 尝趋百里外
C.而•去•人不远 / 太丘舍去
D.殆••非人间之境 / 思而不学则殆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部编版教材∙9年级语文上册
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
才 于 朝 音 堂 明 日 乃 还。
3.作者为/什么有“殆非人间/之境”的感叹? 请结合第二/ 段画波浪线的内容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教材∙9年级语文上册
三 游白水书付过 苏轼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 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 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 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磓石五丈不得其 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水际有巨 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部编版教材∙9年级语文上册
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俯仰度数谷。至江
部编版教材∙9年级语文上册
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
殆非人间之境。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
堂明日乃还。
(选自
《淮海集》)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 ••
是( D )
•
A.以书邀余入山 / 与朱元思书 •
B.始•至•寿圣院 /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C.濯••足于惠因涧 / 濯清涟而不妖
景抒情,寓示读者以人生哲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部编版教材∙9年级语文上册
五 龙井题名记 秦观
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吴兴来杭,东还会稽。 龙井有辨才大师,以书邀余入山。比出郭,日已夕, 航湖至普宁,遇道人参寥,问龙井所遣篮舆,则曰: “以不时至,去矣。”。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 明,可数毫发。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出 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入灵石坞,得支径 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自普宁 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
D.非若••雷之怒号 / 若屈伸呼吸
•
部编版教材∙9年级语文上册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其大风至 则如扬波涛 又如振
鼓 隐 隐 有 节 奏。
/
/
/
3.请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本文描绘了松风阁的独特风声,抒发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山间美景的钟爱之情,表达作者隐逸
____ 林泉、高洁脱俗的思想追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何陋轩记 (明)王守仁 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为陋。孔子曰:“君子 居之,何陋之有?”守仁以罪谪龙场,龙场古 夷蔡①之外。人皆以予自上国②往,将陋其地, 弗能居也;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夷之人 其好言恶詈③,直情率遂。始予至,无室以止, 居于丛棘之间,则郁④也;迁于东峰,就石穴 而居之,又阴以湿。予尝圃于丛棘之右,民相 与伐木阁之材,就其地为轩以居予。
部编版教材∙9年级语文上册
③金鸡之峰,有三松焉,不知其几百年矣。微风 拂之,声如暗泉飒飒走石潄;稍大,则如奏雅乐; 其大风至则如扬波涛又如振鼓隐隐有节奏。方舟 上人为阁其下,而名之曰松风之阁。予尝过而止 之,洋洋乎若将留而忘归焉。盖虽在山林,而去 人不远。夏不苦暑,冬不酷寒;观于松可以适吾 目,听于松可以适吾耳,偃蹇而优游,逍遥而相 羊③,无外物以汩其心,可以喜乐,可以永日; 又何必濯颍水而以为高,登首阳而以为清也哉! (选自《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而 任 情 然 此 无 损 于 其 质 也。
部编版教材∙9年级语文上册
3.阅读全文,请概述作者写《何陋轩记》的 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①__伸__张__孔__子__夷__地__“__何__陋__之__有__”__的__观__点__;__②____ __期__待_ 品德高尚的人来夷地教化百姓;③表 __达__作__者__安__贫__乐__道__的__人__生__态__度__;__④__赞__扬__少__数____ __民__族_ 人民直率坦诚、乐于助人的品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 下此文交给幼子苏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部编版教材∙9年级语文上册
四 初至天目双清庄记 袁宏道
数日阴雨,苦甚。至双清庄,天稍霁。庄在山 脚,诸僧留宿庄中。僧房甚精,溪流激石作声, 彻夜到枕上。石篑梦中误以为雨,愁极,遂不 能寐。次早山僧供茗糜,邀石篑起。石篑叹曰: “暴雨如此,将安归乎?有卧游耳。”僧曰: “天已晴风日甚美响者乃溪声非雨声也。”石 篑大笑,急披衣起,啜茗数碗,即同行。
(选自《中考网》)
部编版教材∙9年级语文上册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不相同的
••
一项是( C )
•
A.将安归乎 / 安求其能千里也 •
B.遂•不•能寐 /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C.愁•极• / 南极潇湘 D.至•双•清庄 /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
部编版教材∙9年级语文上册
2.请用三条“/”跟稳重画线句子断句。
上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到家二鼓,复
与过饮酒,食馀甘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
书以付过。东坡翁。
(选自《东坡志
林》)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
A.食余甘煮菜 •
/
食之不能•尽其材
B.顾••影颓然 / 元方入门不顾
C.复••与过饮酒 / 复前行,欲穷其林
D.至••江上月出 / 去后乃至
_____ __隐__显__的__灯__火__、__蓊__郁__的_草__木__和__悲__鸣__的__急__流__所____ __组__成_ 的夜景出奇优美、幽寂,让作者悦耳, __内__心__沉__静__、__澄__明__,__故_而__情__不__自__禁__地__发__出______ __“__殆_ 非人间之境”的感叹。
天已晴 风日甚美 响者乃溪
声 非 雨 声 也。
/
/
/
3.作者极力刻画友人的情绪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写_ 出了作者对春回大地的喜悦和对 ____早__春__的__欣__赏__和__赞__美__,__寓__情__于__景__,__借______ _____
部编版教材∙9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主题阅读(游目骋怀)
部编版教材∙9年级语文上册
一 松风阁记 (明)刘基
①雨、风、露、雷,皆出乎天。雨、露有形,物 待以滋。雷无形而有声,惟风亦然。 ②风不能自为声,附于物而有声;非若雷之怒号, 訇磕①于虚无之中也。惟其附于物而为声,故其 声一随于物,大小清浊,可喜可愕,悉随其物之 形而生焉。土石屃赑②,虽附之不能为声;谷虚 而大,其声雄以厉;水荡而柔,其声汹以豗。
部编版教材∙9年级语文上册
皆不得其中和,使人骇胆而惊心。故独于草木 为宜。而草木之中,叶之大者,其声窒;叶之 槁者,其声悲;叶之弱者,其声懦而不扬。是 故宜于风者莫如松。盖松之为物,干挺而枝樛, 叶细而条长,离奇而巃嵸,潇洒而扶疏,鬖髿 而玲珑。故风之过之,不壅不激,疏通畅达, 有自然之音;故听之可以解烦黩,涤昏秽,旷 神怡情,恬淡寂寥,逍遥太空,与造化游。宜 乎适意山林之士乐之而不能违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