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永一中高二地理7月暑假作业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文科)地理暑假练习卷(一) 2016、7
一、选择题(共25小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城市化过程可以分为景观城市化(即人们所观察到的城市景观,如道路、建筑物、绿地等)与人文城市化(即人的变化,如人口素质提高、生活方式改变等)。

读“某城市局部区域的景观与人文发展指数分布图”。

回答下列各题。

1. 该市甲、乙、丙、丁四个区域中,城市发展水平最高的是
A.甲区域
B.乙区域
C.丙区域
D.丁区域
2. 下列有关乙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目前景观发育程度较高,城市规划合理
B.今后需加强道路和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
C.进行合理规划,加强人文城市化的建设
D.努力提高人口素质,倡导转变生活方式的转变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
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
以利用。

下图是我国西北某城市依“海绵城市”原理建设的道路绿化带。

完成下列各题。

3.下列对图中城市道路绿化带设计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绿化带能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
②绿化带面积过大,不易发生城市内涝
③裸露地面铺设砂石不容易造成扬沙天气且不容易堵塞下水管道
④下凹式绿化带易造成城市内涝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海绵城市”建设对水循环各环节影响最显著的是
①调节地表径流②调节水汽输送③增加大气降水④增加下渗
A.①②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新华社消息,我国平均每年有20个天然湖泊消亡。

昔日“八百里洞庭湖”水面缩小四
成,由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退居成第二。

西部一批烟波浩渺的大湖相继消亡,湖水逐渐向盐湖、干盐湖方向发展。

除闻名中外的罗布泊外,东西居延海、艾丁湖(海拔-155m)已是一片荒漠。

有关专家说,湖泊环境的日益恶化,已造成水灾频发,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性因素。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5. 使“八百里洞庭湖”退居成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的主要原因是
①围湖造田②水土流失严重③蒸发和下渗④引水灌溉
A.①② B.②③C.②④ D.①④
6. 1998年长江汛期流量比1954年小,而中游水位却比1954年高,其主要的人为原因是
①降水集中,所有支流同时来水②上游滥砍滥伐森林,中游泥沙沉积加剧
③围湖造田,湖面缩小,调蓄能力减弱④江堤年久失修,沿途挖沙失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将深度对接“一带一路”,有力推进贸易、旅游、投资、交通、能源资源、金融以及生态环保等方面的合作,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共同发展。

下图为“一带一路”路线图。

回答下列问题。

7. 关于“海上丝绸之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冬季是A海域周边地区旅游旺季
B.在B海域航行的轮船吃水深度比其他海域深
C.C海域航行的轮船在冬季是顺风顺水
D.D海峡夏季洋流自东南流向西北
8. 比较地跨亚欧大陆的“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各自具有的优势,正确的是
①海上丝绸之路经过的路线更短,贸易量更大
②海上丝绸之路可借助夏、冬季风,有利于航行,海路更具方便性
③海路比陆路运量大,成本低
④陆上丝绸之路速度慢,安全性高
A.①② B.①③C.②③D.③④
2015年5月6日透露,目前计划生育部门正在考虑未来五年放开二胎政策。

中国全国
政协委员、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王玉庆认为,这不会导致人口暴涨。

下图为“中国劳动适龄人口(15~64岁)比重及其年增长率变化预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9.若二胎政策放开,会直接产生的影响
A.劳动适龄人口增多
B.15-64岁人口比重增加
C.我国的家庭数量
D.劳动适龄人口就业构成发生变化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国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和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年增长率无关联性
B.2005年以前劳动适龄人口比重持续上升,年增长率呈下降趋势
C.2015年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年增长率为零,劳动适龄人口最少
D.2050年劳动适龄人口比重达到最低值,劳动力短缺
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等高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1.对图示区域的描述,正确的是
A.河流春汛、夏汛明显
B.水能、太阳能资源丰富
C.寒冻风化作用强烈
D.湖泊均为咸水湖,且面积不断增大
12.对区域内众多湖泊成因的解释,可信的是
①冰川侵蚀形成冰蚀洼地,冰雪融化,形成湖泊
②地壳活动强烈,造成地表断层形成沟谷及洼地,形成湖泊
③火山喷火口休眠以后积水而成
④河流摆动和改道而形成的湖泊
⑤洼地积水融化其下冻土层中的冰,使得洼地越来越深,积水越来越多,形成湖泊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①③④
D.①④⑤
13.该区域城镇分布集中地区的特色农业及其主要制约因素()
A. 灌溉农业、河流
B.河谷农业、热量
C. 绿洲农业、水源
D. 河谷农业、地形
2014年11月18日,首趟“义乌-马德里专线”货列到达了终点马德里。

“义新欧”全线通行,是推动“一带一路”“互联互通”战略从构想走向落实的重要标志,赋予了古老丝绸之路以新的生命与活力。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4.该货运列车司机从义乌到马德里沿途,能看到的景象是
A. 义乌到西安段看到农民正忙于收割水稻 B.天山附近看到牧民正在山麓放牧 C.在法兰克福看到河流封冻 D. 在马德里看到铁路两侧树木落叶15.与以往海运相比,义新欧铁路通车对义乌小商品出口到欧洲的影响有
①加快运输速度,缩短货物运输时间
②缩短运输距离,提高出口货物的运输效率
③减少货物“通关”环节,降低货物出口成本
④提升小商品的质量,提高在欧洲地区的市场竞争力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④
16、图1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 下
列关于图1中河流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主要靠积雪融水补给
B.径流量年际变化小
C.夏季气温高,蒸发旺盛,河水断流
D.冬季由于降水稀少,河水断流
下列三幅均为北半球部分海区洋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7题。

17、图示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A.①洋流,增温增湿B.②洋流,降温减湿
C.③洋流,可促进沿岸荒漠的形成D.④洋流,加大沿岸地区降水读“南美洲西部某沿海地区地质地貌示意图”,图中①②分别示意两种地质构造,
甲乙分别示意两
种地貌。

回答下
列18~19题。

18.关于图中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②构造的地表可能有地下水出露 B.②地质构造比①先形成C.甲地貌只形成在湿润地区 D.乙地貌的形成主要是内力作用
19.有关该区域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区域夏季水循环更活跃 B.图中湖泊减少了区域水循环总量
C.甲、乙地貌的形成与水循环有密切关系D.图中湖泊对甲地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大湖效应是指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通常是湖泊),从中得到水蒸汽和热能,然后在向风的湖岸形成降水的现象。

受大湖效应影响,2014年美国部分地区遭受罕见的暴风雪。

下图左侧为某次暴风雪形成过程示意图。

右侧为某区域地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0. 上图中
A.①气流强弱决定降水量多少B.②环节可以用GIS技术监测
C.产生③过程的原理类似暖锋 D.④为高空冷气流受热后抬升
21. 此次暴风雪
A.能加剧地壳运动和变质作用B.直接减少全球干湿、冷热差异
C.与旱灾属于同一种灾害类型 D.对海陆交通运输造成严重破坏
读北半球亚热带同纬度大陆东、西两岸沿海两地年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图,完成下列问题。

22.①地区降水
A.冬季多雨B.夏季多雨 C. 秋冬多雨D.全年多雨23.②地区利用当地典型农产品,可发展
A.葡萄酿酒B.橡胶加工 C.甜菜制糖D.玉米制乙醇下图是我国某山峰气候资料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4、该山峰可能属于()
A.秦岭山脉
B.武夷山脉
C.太行山脉
D.祁连山脉
25、北坡一月降水大于七月降水的区域大致位于海拔()
A.1000米以下
B.1000米以上
C.1400米以下
D.1400米以上
二、综合题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8分)
▲材料一:广西壮族自治区主要河流分布图
▲材料二:广西矿产资源种类繁多,素称“有色金属之乡”。

广西铝土矿探明储量在1亿吨以上,其中平果铝土矿占广西铝储量的78%以上,可以露天开采,是我国目前最好的富铝矿。

▲材料三:下图是云贵高原著名的石灰岩地貌—石林,石灰岩是海底形成的沉积岩,是形成石林的物质基础,石灰岩地貌区不仅地表崎岖,而且地下环境复杂,多溶洞和地下暗河。

读下图回答问题。

(1)分析该省区河流水文特征。

(9分)
(2)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简述广西发展炼铝工业的有利区位条件。

(4分)
(3)结合材料三描述云贵高原石林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

(5分)
27.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自吴越时期,为了便于蓄、灌、排和区间运输,人们在杭州、嘉兴、湖州地区筑东西向的“横塘”、南北向的“溇港”,逐步形成了“横塘纵溇”的水系结构。

杭嘉湖地区植桑养蚕历史悠久,塘边植桑,桑叶喂蚕。

与北方蚕区一年养蚕2~3次相比,本区一年养4~5次。

桑蚕养育工序复杂,需投入较多的劳力。

唐朝以来,丝绸业一直
是该区域的特色产业。

(1)分析杭嘉湖地区养蚕的有利条件。

(10分)
(2)简述下图所示农业循环生产的过程,并说明其对环境问题的有利影响。

(10分)
28.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4分)
材料一若尔盖湿地,面积曾达3000平方公里,为两大母亲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有着储量丰富的现代泥炭资源,目前该地已遭受到破坏。

材料二九寨沟景区有着千姿百态的岩溶地貌景观,以水景最为奇丽,湖、泉、瀑、滩连缀一体,呈Y形分布(如右图)。

东侧日则沟湖泊众多,而西侧的则查洼沟几乎是一条干沟。

另外,冬季九寨沟几乎所有的湖泊都结冰,而五花海却不封冻,在湖面上还不时有水泡冒出,被当地称为“圣湖”。

材料三左图为我国西部某区域示意图,右图为九寨沟景观分布图。

(1)据左图简述该地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10分)
(2)分析则查洼沟几乎为干谷的最主要原因和五花海不封冻的可能原因(6分)。

(3)说明若尔盖湿地的生态意义及其保护措施。

(8分)
高二(文科)地理暑假练习卷(一)答案
一、选择题答案
1—5DBCDA 6—10BDCDB 11—15CBBBA 16—20BCACC 21—25CBABA
二、简答题答案
26.(1)该省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多,河流水量丰富(2分),汛期长,流量变化
大(2分)。

落差大,河流水能丰富(2分)。

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少,河流含
沙量小(2分),无结冰期(1分)。

(共9分)
(2)资源丰富(储量大);品质好(富铝矿);开采方便(可以露天开采);水能丰富。

(4分)
(3)石灰岩是海底形成的沉积岩,后经地壳抬升,出露地表(3分),形成石灰岩高原,经外力流水侵蚀形成石林(2分)。

(5分)
27.(1)地处亚热带,桑蚕生长速度快,产量高(2分);桑树种植广,饲料丰富(2分);栽桑养蚕历史悠久,生产经验丰富(2分);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2分);河网密布,水运交通便利(2分);丝绸产业规模较大,市场需求量大(2分)。

(答对5点,得满
分10分)
(2)桑叶养蚕,蚕沙制沼气(2分),蚕沙和沼气渣喂鱼,塘泥培肥种桑树(2分)。

(4分,每点各2分)资源循环利用,提高利用率,减少废弃物的产生(2分);沼
气提高能源利用率,缓解农村能源问题,减少滥伐树木(2分);塘泥培肥,提高
土壤肥力(减少化肥的使用量),减少土壤退化及地下水污染(2分);保护生态环
境。

(答对3点,得满分6分)
28.(1)以高原、山地地形为主;总体地势北向东南倾斜;地势起伏大;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峡谷多,水流急,水力资源丰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且垂直地带明显。

(10分)
(2)石灰岩广布的喀斯特地貌,地表水下渗严重。

处断层地带,地下温泉水涌出。

(6分)(3)保护生物多样性;为黄河、长江提供水源;调蓄洪水;建立自然保护区。

(8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