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家训》全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朱子家训》全文
《敬事篇》:敬事是指对祖先、父母、师长、君主等尊重敬畏,认为这是做人的根本。
朱熹强调要常怀敬畏之心,不要忘记祖宗的恩德,不要违背父母的教诲,不要轻蔑师长的教导,不要背叛君主的恩惠。
他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敬事之法,如祭祀祖先、孝顺父母、尊重师长、忠于君主等。
《勤俭篇》:勤俭是指勤劳节约,不贪图享乐,认为这是做人的本分。
朱熹指出,人生在世,应该以乾坤为师,以四时为法,以日月为鉴,以万物为友,勤于学习,勤于工作,勤于修身。
他还警告人们要避免懒惰奢靡之弊,不要贪图富贵名利,不要沉溺于酒色财气,不要浪费时间金钱。
《治家篇》:治家是指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亲属关系,使之和睦有序,认为这是做人的基础。
朱熹认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如果家庭不和睦不有序,则社会也会动荡不安。
因此,人应该按照儒家的礼仪制度和伦理道德来管理自己的家庭和亲属关系。
他还提出了一些治家之法,如尊老爱幼、夫妻相敬、兄弟相爱、亲戚相亲等。
《齐民篇》:齐民是指教化好自己的乡里和同胞,使之文明有礼,认为这是做人的责任。
朱熹认为,乡里和同胞是自己的近邻和同类,如果他们不文明不有礼,则会影响自己的安宁和荣誉。
因此,人应
该以身作则,以德感化,以礼待人,以义助人,使乡里和同胞都能遵守法度,尊重道德,和睦相处。
他还提出了一些齐民之法,如教导农桑、传授技艺、推广文化、解决纠纷等。
《安邦篇》:安邦是指维护好自己的国家和社会,使之安定昌盛,认为这是做人的忠义。
朱熹认为,国家和社会是自己的根本和依靠,如果国家不安定不昌盛,则会危及自己的生命和财产。
因此,人应该忠于国家,义于社会,尽自己的职责和本分,支持正义的政治和制度,反对邪恶的势力和行为。
他还提出了一些安邦之法,如奉公守法、尊重君臣、敬重士大夫、爱护百姓等。
《致治篇》:致治是指达到天下太平的境界,使之无忧无虑,认为这是做人的理想。
朱熹认为,天下太平是人类最高的福祉,也是天地之心意。
但要达到这个境界,并非易事,需要各级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因此,人应该有大志大节,有远见卓识,有博爱仁心,有公平正义,与乾坤合一,与万物共生。
他还提出了一些致治之法,如修道明理、统一思想、协调利益、化解矛盾等。
1. 本文档所涉及附件如下:
●《朱子家训》原文
●《朱子家训》注释
●《朱子家训》评介
2. 本文档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
●家训:家庭中由长辈或者族长制定并传承下来的教育后代或者族人的规范或者准则。
●礼仪制度:儒家所倡导的一套规范人们在社会中
●礼仪制度:儒家所倡导的一套规范人们在社会中的言行举止和
相互关系的制度,包括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等各种礼仪。
●伦理道德:儒家所主张的一种以人伦为基础,以仁义为核心,
以礼法为规范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理学思想:明代朱熹所创立的一种以理为本,以气为用,以心
为体,以性为命的哲学体系,主张通过格物致知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良知良能:儒家认为人类与生俱来的善良的本性和能力,是人
之所以为人的根本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