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网络优势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发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网络优势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发挥
摘要:充分利用网络优势进行教学,将能有效地促进教与学。
关键词:网络;教学;情境;论坛;平台;合作
中图分类号:G62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6715(2019)11-148-01
当今,网络信息的飞速发展,迫使我们的教育教学必须与网络进行较好地整合,
充分发挥网络资源优势,才能更好地让我们的教育事业焕发生机、与时俱进。
在
小学语文中如何做到这一点已经成为我们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利用网络教学的多媒体,营造绚丽情境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对情境的感受、理解、想象是一个重要部分。
桂林山水很美,作者为我们描述了山和水的独特风景,如何让学生从语言文字的描写中感受
到桂林山水怎样甲天下呢?我们可以将课堂设计为欣赏漓江的水——山——山水
相映。
要让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桂林山水之美,学生如果根本没有一个人到过桂
林去游玩,与作者产生“甲天下”的共鸣就是很难的。
网络环境为我们进入情境提
供了条件,它发挥其独有的多媒体优势,将文字、图象、影像完美地呈现在了学
生的眼前。
随着教学的深入进行,学生通过网络环境认识,特别是当打开影像资
料时,让人感觉仿佛身临其境,真的是自己坐在船上,在水平如镜的江面上行驶,漓江的山水景色尽收眼底,从而体会到“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之感受。
正是
这奇妙的网络带着我们穿越时空的限制,进入到桂林去游玩的多彩情境之中,观
看到桂林的山山水水,达到对课文有深刻地理解。
二、利用网络论坛,构建了交流平台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是多面向对话的。
在学生学习时,我们的网络就成了便捷沟通的桥梁,是教师、学生、文本交流的平台。
1.通过网络讨论,教师把握学生学习情况。
日常教学时,我们常常会根据教学经验或少数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片面的教
学方案,而网络论坛就为我们了解更多学生情况提供了便利条件,避免出现片面
问题。
如在教学《桂林山水》时,学生在初读文章后,我们可以通过网络论坛与
学生进行交流,提三个问题:
(1)初读课文后,你最想了解些什么?
(2)桂林的山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学了课文之后,你还想了解些什么?
(1)、(2)主要是了解学生在学习时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从而根据学生的
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方案;(3)是让学生深入教学内容之用,突出学习重点和进
行主题性探究。
学生通过文本对话后在论坛上可以各抒已见、畅所欲言,提出众多的富有个
性和创造性的问题。
如有学生提出“为什么在写漓江水和桂林山之前要先写‘大
海’‘西湖’‘泰山’‘香山’?这不是多余的吗?”“漓江的水那么清,那有没有矿泉水清?”“我觉得作者说像老人的山,更像背着娃娃的母亲”……所有的学生在这个自
由王国中都不定时地踊跃发言,问自己想问的一切问题,议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这在课堂上是做不到的,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也促进
了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听到了更多孩子的声音,迫使我们不得不深入分析文本内
容,研究各类问题,设计更全面的教学方案。
2.在网络中,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交流探究。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要通过交流来让学生理解、感悟、探索、求异和创新,而网络环境中就是一种多面向地交流。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认为:“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
”网络,让学生走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更新了他们的学习方式,让他们与教师、文本有了更具体、更深入地交流。
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可以设计“桂林风光知多少”热点交流,让学生自己上网查找关于“桂林”的资料。
学生地学习成了自主探究的过程。
在交流中,学生们纷纷将网上的资料与同学共享,并按自己所需适时看看老师提供的资料。
通过留言板,学生就桂林山的奇、秀、险和漓江水的静、清、绿等风光资料以及著名的“象鼻山、独秀峰”等景点相互交流、讨论。
学生时而点击网上丰富的资源库,时而与学习小组的伙伴或老师交流学习所得。
在交互过程中学生了解了桂林如诗如画的风光,全身浮起一股飘逸而又微醉的感觉,心想:这莫不是到了人间仙境吧!
三、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一般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学生的听课为辅的模式占据教学主导,这一传统教学模式如若长期占据主导的话,不仅不利于提高学生课堂讨论的积极性,而且也会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进一步影响整体的进步与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传统教学模式带来一定的冲击,教师为了在教学中更好的利用网络资源,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来开展教学活动,而这一模式的应用不仅适用于课堂的教学活动,而且也适用于课外的学习活动,关键在于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合理的把握,不仅实现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这一目标,而且对于学生合作能力、运用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起到一定的作用。
例如,在学习到《竹节人》这一课时,我们可以将“传统玩具”作为话题提出多个方面的问题,并且给学生布置一些查找有关传统玩具的任务,先让学生在上这一课之前,以小组的形式,借助互联网平台分工合作查找有关问题的资料,以电子作品的形式发送到教师的邮箱,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作品进行有效地指导、评价。
发挥网络优势,开展语文教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丰富了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关注着学生阅读的个别差异,能够有效地促进每一个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