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肥料学试题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函授)土壤肥料学试题答案要点及评分标准
一、名词解释(10分,每小题2分)
1、土壤机械组成:土壤中各粒级土粒的配合比例;或各粒级土粒的占土壤质量的百分数,常称为土壤质地,也叫土壤的机械组成。

2、土壤缓冲性:是指将酸或酸性盐,碱或碱性盐施入土壤后,在一定限度内,土壤具有抵抗这些物质改变酸碱反应的能力。

3、根外营养:
植物叶片(包括一部分茎)吸收养料来营养其本身的现象。

4、限制因子律
增加一个因子的供应,,可以使作物生长增加,但是遇到另一生长因子不足时,即是增加前一因子也不能使作物生长增加,直到缺乏的因子得到补充,作物才能继续增长。

5、掺合复合肥料
将颗粒大小比较一致的单元肥料或化合肥料作基础肥料,直接由肥料销售系统按当地土壤和农作物要求确定的配方,经称量配料和简单机械混合而成。

二、填空(20分,每空1分)
1、土壤的基本组成物质的形态:固相,液相,气相。

2. 岩石的类型: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3. 土壤结构体的类型:块状,片状,柱状和棱柱状,团粒。

4、植物养分离子向根部迁移的主要途径为截获、质流和扩散。

5、高温堆肥堆制过程的四个阶段包括发热阶段、高温阶段、降温阶段、
后熟保肥阶段。

6、苹果的“小叶病”是由于缺少营养元素锌所引起的;
玉米叶片的“金镶边”现象是由于缺少营养元素钾所引起的;
油菜的“花而不实”是由于缺少营养元素硼所引起的。

三、判断正误并简单说明理由
(20分,每题5分,对错2分,说明理由3分)
1、物理风化作用使岩石由大块变成小块,但不能释放出养分。

(√)
物理风化指岩石由大块变小块甚至埣成较小的颗粒,但其化学性质是不变的,因此没有化学成分的变化,其中的营养成分也不能够被释放出来。

2、有机残体的C/N比值愈大,在土壤中愈容易被微生物分解。

(×)
只有适合的C/N比才能被土壤中微生物分解,一般微生物适合的C/N比值为25:1,C/N比值越大,越不容易分解。

3、目前最适宜的氮肥根外追肥的品种是尿素。

(√)
中性肥料,有机化合物,电离度小,不烧伤茎叶,分子体积小,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本身有吸湿性,易被叶片吸收.
4、无机肥料养分含量高,肥效快,完全可以代替有机肥料。

(×)
无机肥料虽然养分含量高,肥效快,但养分含量比较单一、不能持久。

有机肥料是一种完全肥料,而且能够改善土壤结构。

两者配合施用效果最好。

四、简述题(20分,每题10分)
1、简述土壤空气的特点
土壤空气主要来自大气,少量是土壤中生物、生物化学和纯化学过程产生的气体。

土壤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远高于大气,而氧气低于大气,水汽高于大气,存在还原性气体和土壤空气成分随时随地而变化。

2、简述钾素增强植物抗逆性的原理。

防止脱水,使生物膜处于增长的液晶状态结构,维持稳定渗透性和生理活性,因为,当钾供应充足时,膜内含有较高的糖类和钾、铜等离子的浓度,增加对水的束缚力,减少水分蒸腾,细胞就不易脱水受冻、受旱。

钾的充足供应,会使茎杆粗壮,强度增大,机械性能改善,有效的阻碍病菌入侵和虫害侵蚀,同时又提高了抗倒伏的能力。

五、综合题(30分,每题15分)
1、论述土壤肥力的形成过程
土壤肥力是指土壤经常适时供给并协调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温度、支撑条件和无毒害物质的能力,是土壤的属性。

土壤肥力为植物生长提供了必须的生活条件,水、肥、气、热及扎根条件是肥力的综合体现,也是土壤区别于自然界其他任何物质最本质的特征。

肥力分为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自然肥力是土壤在自然成土因素(气候、生物、母质、地形和年龄)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肥力,是自然成土过程的产物;人工肥力是在人为因素(耕作、灌溉、施肥及其他技术措施)影响下形成的肥力。

土壤形成过程实质上是土壤肥力的发生与发展的过程,分为成土母质形成、土壤剖面形成和土壤结构形成三个阶段。

在岩石崩解变为母质的过程中,已经具备了部分原始的肥力因素,包括各种灰份营养元素和初步的通气透水性,但因从岩石中释放出来的主要营养元素的缺乏而远不能适应植物生长的需求,如钾、钙、镁、铁等岩石中的含量多于植物体中的含量,可满足植物的需要,但缺乏氮素,磷和硫的含量也极少,加之淋失,也不能满足植物生长。

故岩石风化和崩解只是形成了成土母质,而成土母质尚不具备土壤条件,仅具有土壤的初始肥力。

岩石风化成了土壤母质后,稍具有对离子或分子态养分的吸收能力,为微生物的生存创造了条件,矿质养分满足了化能自养细菌的生长,微生物的生长繁衍才使母质逐步累积了有机营养物质和氮素,开创了绿色生命的源泉,为低等植物的生长准备了条件,把母质向土壤的演变推进到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标志着真正意义上的土壤开始形成。

自从绿色植物生长之后,风化过程中释放出来的养料由无序流动转为有序的控制,绿色植物的选择性吸收使风化过程中释放出来的养料免于淋失,同吸收的氮营养一起制造成活的有机体,并集中保蓄在表层。

即在植物生长过程中,植物根系所吸收的养料进入植物体,经过植物体加工成有机质的组成部分,并以凋落物或枯死的有机残体形式形成有机质而保蓄于土壤表层。

养分作为肥力的基本因素,不但被植物吸收、转化成有机体,而且当活的有机体死去之后经过微生物的分解又重新被释放,为下一代植物的生长提供营养元素,并被植物吸收合成新的有机物质,如此循环往复,使植物永远繁衍下去,从而使土壤中的养料物质不断更新和积累,使植物所必须的养料经选择性吸收使之由分散到集中,由深层到表层,不断使肥力得以发展与提高,成为土壤形成过程中肥力发展的核心。

与此同时,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作用产生了腐殖质胶体,它能把分散的土粒胶结为团粒结构,不但使土壤水分的透过性、吸收性和保持性得到了统一,而且水分、空气和无机养料也得到了改善,推动了肥力的进一步发展。

因此,岩石风化所形成的母质,只有在生物参与之后,肥力过程才能完成,并最终使母质成为土壤。

2、从化肥和有机肥料的特点方面谈谈两者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和地位。

我国有机肥料与化学肥料配合使用的施肥体制,在解决我国化肥不足,N P K比例严重失调上起着重要的作用,有机肥料养分全面,但肥效慢.长久,且养分含量低。

化肥养分含量单一.但肥效快.且养分含量高,同时也要污染环境。

有机肥与化肥配合适用,化学氮肥能促进有机氮的矿化率,提高有机肥的肥效,而有机氮的存在可促进化学氮的生物固定,减少无机氮的损失,均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

无机肥与无机磷配合也能提高磷的有效性,土壤中各种磷的化合物的分解,通过有机肥还能活化土壤中的磷.,有机肥还能减少磷肥在土壤中的固定,主要原因是有机肥腐解产物--碳水化合物和纤维素掩蔽了粘土矿物上的吸附位造成的。

有机肥中钾有效性较高,植物能吸收利用,有机肥料含有各种微量原生,它们与螯合剂结合形成螯合物,避免在土壤中被固定,提高了它们的有效性。

有机肥料还能改善土壤结构,形成微团聚体,从而提高土壤肥力,化肥虽然能提高有效养分,同时也要污染环境。

而有机肥料如果不施用,也可造成大气与水污染。

有机肥料与化肥配合施用,其营养效果在等养分含量条件下,配合施用的超过单施化肥或单施有机肥的,施用时间愈长,效果愈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