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烙画文创产品的设计与应用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徐州烙画文创产品的设计与应用分析
作者:刘佳惠
来源:《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1年第5期
刘佳惠
中华民族的复兴离不开中华文化的繁荣。

烙画,古称“火针刺绣”,始见于西汉末年,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其根植于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在市
场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下,烙画这一传统的手工艺正变得边缘化,做好相关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势
在必行。

继承发展烙画要注重传承民族文化情怀,关注本土生活方式,将传统民间烙画艺术应
用于文创产品的开发与设计,赋予烙画作品精神内涵和时代气息,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传统
文化,实现其社会和经济价值,促使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文章对徐州烙画民间工艺传承现
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文创产品产业化开发的途径,为传统民间艺术在新时代实现
其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提供思路。

一、徐州烙画艺术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徐州烙画艺术传承现状
徐州烙画历史悠久,属于江浙烙画体系,题材广泛,艺术整体风貌隽秀典雅,在地域
气候和汉文化的影响下形成了鲜明的地域特色。

徐州烙画的代表人物是田玉田先生,其1958年出生于江苏徐州,被画界同仁称为“平中见美的现代烙画天才”。

经数十年潜心研究和探索,
田玉田先生独创出一套工艺彩烙套色现代烙画技法。

2018年成立的徐州市烙画艺术协会集结了
一大批烙画艺术人才,为烙画技艺的交流和创新提供了平台。

面对西方文化、现代文化的冲击,传统民间文化成为“非主流”文化,虽然我国已经建立起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但很
难给传承者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解决他们的生计问题。

因此,探索民间工艺新的传承、发展
途径,成为民间工艺人的首要任务。

(二)徐州烙画艺术面临的诸多问题与挑战
1.烙画题材缺乏设计与创新
时代在变化,人们的审美也不断发生变化。

不少景区售卖的烙画产品题材有限,更新
速度慢,陈旧的文创产品不能满足受众多元化的需求,烙画产品同质化严重、粗制滥造。

这些
缺乏吸引力的烙画产品不仅不能提升城市魅力,反而会破坏城市形象。

2.纯手工艺术难以市场化,后继力量不足
烙画是一门纯手工艺术,制作一幅精美的烙画需要数日甚至数月时间,限制了其市场
化进程。

烙画多为师承,行业发展不景气并且社会知晓率低,导致后继力量不足。

烙画大都实
行小规模、小作坊式的经营方式,难以吸引资金和专业的产品开发设计人员。

徐州烙画产业的
发展和升级是一项系统工程,仅靠现有的人力、财力资源显然不够。

二、徐州烙画文创产品设计策略
民间工艺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是艺术的结晶。

但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使
很多传统的民间工艺失去了原有的实用功能,不能适应现代人的生活方式。

因此,从文化创意
角度对传统民间工艺品进行改造,融入现代文化及生活方式,形成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兼具的
文创产品,并进行产业化运作,可使传统民间工艺文化得到传承,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是对
传统民间工艺的一种活态保护。

(一)创新烙画的工具、材料和技法
传统工艺美术作品中凝结着千百年来劳动者智慧的结晶,见证着科技的发展,烙画的
传承与发展离不开对其工具的革新、材料的选择和新技法的探索。

最初,烙画用烧红的铁钩子
在木材上烫制;现代工业发明了电烙铁,烙画水平有了质的飞跃。

利用电压调节器可以调节电
烙铁的温度,增强烙笔的稳定性和可塑性,这种烙画工具的革新对烙画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极
大的推动作用。

烙画材料的选择不断丰富,木板、葫芦、竹、扇、纸、绢帛、皮革、玻璃、蛋
壳等材质与烙画技艺相结合,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和观感,无不令人称奇。

文创产品,重点在创新。

烙画这一传统手工艺的发展也需要不断创新,如果仅走“老
路子”,难以符合当代的审美观,更难促进烙画传统艺术水平更上一层楼。

通过借鉴、融合其
他元素,丰富烙画的表现手法,突出烙画的特色。

套色现代烙画是根据创作题材的不同,采用
不同的技法,考虑色彩的添加,使传统烙画艺术锦上添花。

淡彩可形成清新淡雅的风格,给人
以高雅的艺术享受;重彩可塑造强烈的装饰效果,具有超强的艺术感染力。

将掐丝工艺、镂空
雕刻、砑花等工艺与烙画工艺相结合,将其他艺术形式和现代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创造出别具
一格的烙画文创作品,使作品更具收藏价值。

(二)烙画题材的创新
烙画这门传统工艺的发展要与时代和社会的需求相适应,不断更新创作构思,在传承
中寻求创新,如此才能永葆生命力。

烙画可以结合党的方针政策、人民生活或者其他具有歌颂
或者劝谏意义的事物来创作。

作品题材可与时代接轨,比如嫦娥五号升空、元旦长跑、徐州马
拉松比赛等。

地域文化经过实践的沉淀逐渐形成,是烙画题材得以创新的资源和财富。

徐州自古以
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两汉文化的发源地,文化源远流长。

戏马台、汉画像石艺术馆、徐
州博物馆等均以汉文化特色为主题,景点售卖的旅游纪念品中汉文化文创产品种类并不多,以
汉画像石拓片、汉俑等文物的仿制品多见,还有扇子、明信片、纪念币等常见的旅游纪念品,
烙画制品尤为少见。

在对汉文化元素的处理上,产品多是直接照搬,对其进行创新再设计的产
品较少。

烙画文创产业发展要注重文化内涵的传承,比如选择塑造徐州历史中具有代表性、教
育意义的形象或元素,提升徐州文化的知名度,并将其结合现代审美包装成文化商品,通过现
代营销将产品推向市场,实现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

(三)兼顾美观性与功能性
过去,烙画多用于实用器物的装饰,如梳篦的烙花、柜门的装饰等,现代烙画发展为
纯粹的工艺美术,促进了烙画工艺的发展,却不利于其市场经济的发展。

一些文创园制作的手
工艺产品与现代生活脱节,一味追求产品外形的美观,却忽视了当下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导致
烙画无法成为现代生活美学的一部分。

在尊重徐州地域文化的前提下考虑适度设计开发烙画文
创产品,既不完全照搬,也不过度标新立异,增强其实用性与功能性。

针对不同的受众对产品
进行功能设计,使烙画之美融入日常生活中,比如在竹制的杯子、笔筒上烙画,在扇上烙画等,烙画葫芦可制成盛水的容器,使烙画文创产品兼具使用与收藏价值。

(四)文旅结合,产业互补,巧用媒体
文化和旅游的融合成为当下旅游业的新趋势。

以旅游为载体彰显文化魅力、促进文化
繁荣,将传统民间工艺与旅游业相结合,用文化创意的形式创新旅游内容、系统性开发旅游资
源,形成传统工艺文化创意景区,在景区体验互动中融入文创旅游产品的制作,为公众提供认识、体验、亲近烙画文创旅游产品的场所,让旅游者体验烙画的魅力。

这样不仅能为景区创收,增加文化活动的创造性和趣味性,还能更好地传播烙画艺术,坚定文化自信,解决烙画产业内
生动力不足的问题,形成新的发展模式。

宣传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能够起到推动作用。

利用传统媒体、新媒体等多渠道对文
创产品进行推介、宣传,提高烙画文创产品的影响力。

在网站、公众号、抖音等平台分享烙画
相关知识、文创产品新品发布和相关的新闻,拍摄艺术家创作烙画的过程和采访视频,开设论
坛讲座直播等,将其打造为推广徐州烙画的重要渠道,搭建社会各界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
要平台。

(五)集群发展,打造品牌
烙画这项传统民间工艺的持续发展和振兴离不开人才队伍的建设。

一幅优秀作品的绘制,离不开烙画者深厚的绘画功底和熟练的烫烙技巧。

烙画艺术行业急需专业理论扎实和实践
经验丰富的工艺美术人才,以提升烙画文化的形象和品牌价值,带动徐州烙画工艺产业的发展。

当前,各级政府尤为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只有依托政府、院校合作,产、学、研一体化,徐州烙画艺术才能不断繁荣与发展。

为了让这一民间瑰宝顺利传承下去,要鼓
励更多的民间艺人进行烙画创作,促进其集群化发展,打造徐州烙画品牌。

这样不仅利于烙画
艺术产业的发展,还能吸引更多的人关注烙画、喜爱烙画,扩大烙画的传承队伍,实现徐州烙
画艺术的长远发展。

三、结语
在传统民间工艺产业化发展过程中,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相互促进。

探索传统烙
画工艺的创新,能展现传统手工艺的新面貌,提升传统文化的影响力,推动现代文创设计思维
与传统文化相融合,促进徐州烙画文创产业可持续发展,弘扬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徐州烙画
这一中华文化瑰宝。

参考文献:
[1]杨庭玉.基于地域文化的创意产品设计研究[D].徐州:中国矿业大学,2020.
[2]郝友友.中国烙画艺术探索[J].天工,2017(5):158-159.
[3]凌东启.火与纸的艺术:浅析中国烙画发展[J].艺术品鉴,2015(3):183.
[4]焦晓军.浅谈烙画的艺术美:以亳州烙画为例[J].艺术研究,2019(4):40-41.
(作者单位徐州市红十字血液中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