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构件在110kV全户内变电站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装配式构件在110kV全户内变电站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3-02-22T03:38:54.291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2年19期第10月作者:谭正平[导读] 本文简述了装配式构件在110kV全户内变电站的应用
谭正平
湖南大力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410131
[摘要]本文简述了装配式构件在110kV全户内变电站的应用。
[关键词]输变电工程;绿色建造;装配式构件;全户内变电站;应用。
1 前言
为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贯彻落国网公司“一体四翼”发展布局,推动输变电工程建设由传统模式向绿色建造方式转型升级,深入推进输变电工程高质量建设,助力国网公司“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实施,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奠定坚实基础。
省电力公司在2021年开始部署组织部分工程进行绿色建造的试点工作,依据输变电工程绿色建造评价指标体系的要求,220kV及以下工程全站装配率不应低于70%[1]。
本文以某110kV全户内变电站为例,总结并简述了110kV全户内变电站装配式构件的应用。
2 主要装配式构件应用
本工程位于市中心地带,周边除了商业区外,还有住宅小区和学校、医院。
当地政府部门从噪声要求、施工时段、变电站与周边环境的协调一致等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
为了满足当地政府的要求,业主组织监理、设计、施工等有关单位对本工程进行了仔细研究,从土建基础、电缆沟、站内道路、围墙、建筑物等进行了一系列的装配式可行性研究。
2.1 装配式围墙的应用
本站围墙采用实体围墙,独式杯口基础、围墙立柱、地梁均为成品预制件,围墙板为450mm宽的预制空心墙板。
基础开挖完成后,按设计要求做100mm厚的垫层,然后吊装杯口基础;为防止短柱基础的不均匀沉降,在杯口基础之间设置地梁;在杯口基础顶部预留4Φ14HRB400锚筋与地梁上的预留孔通过化学浆液连接[2]。
立柱间距2.4m采用杯口插入式基础。
2.2 装配式基础的应用
本工程因地质条件不是很理想,设计采用预制管桩基础,桩基承台采用预制空腔式承台,预制管桩施工到预定标高后,先浇注承台垫层,破除管桩头,露出桩受力筋,吊装预制空腔式承台和地圈梁,埋设钢柱连接锚栓,浇注空腔内混凝土。
2.3 装配式地缆沟的应用
本工程站内地缆沟全部采用预制装配式地缆沟。
室外地缆沟施工时先按地缆沟的外形尺寸每边放大500mm到底部标高后,将地基础找平或处理好,地面做防水垫层,干铺防水卷材。
吊装地缆沟,仪器抄平找正后用连接螺栓将地缆沟侧面相连,接缝处采用柔性遇水膨胀橡胶条填缝,然后再在橡胶条外做耐腐防水胶以防止地下水渗入沟内。
最后将底部的防水卷材粘贴到地缆沟侧直到侧壁顶部。
室内地缆沟做法同室外地缆沟,唯一的区别就是因室内设备基础较大,基础是采用大开挖形式。
在地缆沟铺设的时候,施工条件要优于室外的。
2.4 装配式站内道路的应用
站内道路一直影响着施工进度和施工环境。
如施工一开始就把站内道路施工好,前期道路施工和养分护占用工期长;如果先做临时道路用于施工,一是不经济性二是不环保;故本工程采用了预制混凝土路面。
施工前先按设计图纸充分考虑后期专业修改的可能性后采用BIM模拟各类穿道路管线,施工时按BIM模型预制预留好各类接口预埋各类管线,将道路垫层施工完成后,直接将成品路面铺装在施工现场。
2.5 装配式建筑物的应用
本工程共有两栋建筑物,分别是配电装置楼和辅助用房。
辅助用房因体型不是很大,采用预制整体式建筑物,供应商按设计图纸要求将建筑物连同管线、灯具及装饰装修等在车间内加工完成,运到现场指定地点吊装就位。
配电装置楼采用全钢结构,主体结构形式为单层门式刚架[3],围护结构为压型钢板墙面+压型钢板屋面。
钢柱与基础采用铰接连接,主刚架钢梁与钢柱采用螺栓连接;围护檩条、支撑与主体结构采用全螺栓连接。
内隔墙试点采用装配一体式内墙板。
在建筑物屋面布置光伏发电板,光伏发电接入站内交流电源系统,作为站用变的补充电源。
2.6 其它装配式构件的应用
除了传统的四小件采用装配式构件外,本站还试点应用了装配式事故油池和消防水池。
3结语
与常规变电站相比:本工程装配化率达到了90%;现场模板使用量减少约2500m2,节约木方约14000m,材料节约将近80%左右;装配式构件辅以机械化施工,工期有效提前2个月完成;现场扬尘控制、噪声控制、气氧化碳排放等均达到当地政府部门要求,且符合国家绿色建筑标准要求。
本工程将国家对装配式建造和绿色建造的要求落实到工程建设全过程,一定程度上为推动变电站由传统模式向全装配化绿色建造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参考经验。
参考文献
[1]《2022输变电工程绿色建造指引(1.0版)》[M].北京:国家电网公司,2021
[2]《JGJ1-2014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3]《GB/T51232-2016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