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4,25凯恩斯经济学说及其发展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需求价格>总供给价格,扩大生产,增 雇工人 *总需求价格<总供给价格,缩小生产,减 雇工人 *总需求价格=总供给价格,雇主利润最大, 生产和就业达到均衡状态,总需求为“有 效需求”。 资本主义社会存在“有效需求不足”
有效需求原理的核心
1、有效需求由消费需求(对消费资料的需 求)和投资需求(对生产资料的需求) 共同构成。 2、国民收入和就业量决定于这两个需求。 3、有效需求不足:即消费需求不足+投资 需求不足
2、新剑桥学派。其主要代表为英国 的罗宾逊、N.卡尔多、斯拉法、L. 帕西内蒂等人。理论观点是背离以 A.马歇尔为首的老一代剑桥学派的 传统理论,因此被称为新剑桥学派。 • 主张:凯恩斯理论+古典学派理论 (李嘉图理论)
两大论战学派的代表人物:
• • • • •
(1903~1983) 英国剑桥大学教授 唯一著名女经济学家 奖的美国人。 《不完全竞争经济学》 新剑桥学派的代表
三种心理规律的影响两个需求不足
1、边际消费倾向递减(△C/△Y:消费/收入): 收入增加时,消费的增加没有收入增加的快,消 费以递减的幅度增加,于是消费在收入中的比重 随收入的增加而递减。 2、资本边际效率递减:指增加一笔投资预期可得 的利润率,它随着投资的增加而递减。 3、流动偏好:指人们用货币形式保持自己的收入 和财富的愿望强度(交易动机、谨慎动机、投机 动机) 人们的流动偏好决定对货币的需求量。
• 评价:成为新古典综合派主张的“混合经济”的 思 想渊源。
长期停滞论:
认为,美国经济在长期中具有停滞的 倾向,其原因在于: ①人口增长迟缓; ②新土地的开垦已经完毕; ③公司储蓄的增长; ④资本品的大量存在; ⑤新发明的节约资本的偏向。 20世纪50年代出现“艾森豪威尔停 滞”。
后凯恩斯主义
凯恩斯主义的分化: 20世纪50~ 60年代以来,凯恩斯的追随者分为两大 支派。 1、新古典综合派。其主要代表:美国的P. 萨缪尔森、J.托宾、 R.M.索洛、 W.W. 赫勒、A.奥肯等; • 主张 :新古典的马歇尔微观经济理论+ 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
第二十三、四、五章 凯恩斯经 济学说及其发展
打破“市场神话”的革命 -- 凯恩斯的背叛
凯恩斯,J.M.
• John Maynard Keynes • (1883~1946) • 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 现代西方经济学凯恩斯 主义经济学的创始人, 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理 论体系的奠基者。
代表作:
• 1913年,《印度的通货与金融》, 第一本著作。 • 1919年,“凡尔塞和约”,辞职后 《和约的经济后果》,名利双收。 • 1936年,《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凯恩斯经济学说的发展
• 汉森,A. (1887~1975) • Alvin Harvey Hansen • 当代美国著名经济学家、 哈佛大学教授、保罗· 萨缪 尔森、托宾、索罗等获诺 贝尔奖的经济学家们的导 师,“美国的凯恩斯”。
对凯恩斯理论的补充与发展:
1、以《凯恩斯学说指南》一书解释 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 论》。 2、和萨缪尔森用一条45°线和 y (收入)=C(需求)+I(投资)线 来说明凯恩斯理论的商品市场均衡 的模型。
二、“扩张性”货币政策 1、加强货币管理,增加货币供给量,以扩 大投资。 2、废除金本位,国家控制中央银行系统, 进而控制货币发行量。 3、利率 以财政政策为主,货币政策为辅
三、“贸易顺差”的对外经济政策
作用: 1、可以促进对外投资,增加有效需求,有利于就 业和克服经济危机; 2、货币、金银流入,增加国内货币数量,可降低 国内利率,有利于刺激国内投资。 限制: 1、国内利率下降 总需求扩大 工资上涨 国内成本上涨 影响国际贸易差额:失败 2、国内利率下降至低于别国利率水平 刺激对 外贷款,超过顺差 金银货币外流:失败
(1915~ )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 1969年设立,1970年第一位获诺贝尔经济学 《经济学》再版16次,40余种文字 新古典综合学派的代表
两大支派对新古典经济学 的态度
1、新古典综合派:主张把凯恩斯以收入分析 为主的宏观经济学,同“新古典经济学” 以价格分析为主的微观经济学加以综合, 既强调政府“需求管理”对经济的调节作 用,又保留市场机制对商品和生产要素供 求的自发调节作用。
凯恩斯革命
1、在理论上,否定萨伊定律,用有效需求不足 理论代替了传统的供给理论。
“萨伊定律”:供给会自己创造自己的需求。 (生产重于消费) 市场经济机制可自发调节 “凯恩斯定律”:需求会自己创造自己的供给。 (消费重于生产) 产生大规模失业、生产过剩的 经济危机。
2、在方法上:开创宏观经济的分析方法即 总量分析,用宏观分析代替传统的微观分 析。 3、在政策上:否定传统经济学的“自由放 任”,用国家干预经济政策代替传统的 经济自由主义政策。
2、新剑桥学派:主张和“新古典学 派”进一步决裂,从凯恩斯自己没 有展开的、批判财富和收入分配的 不均的社会哲学来论证、探讨和制 定走向没有食利者阶段的社会政策。
长期的两个剑桥之争
• 从50~70年代,两派曾就资本理论、增 长理论、分配理论进行过长期激烈的论 战。 • 由于论战的美国一方的萨缪尔森和索洛 任教的麻省理工学院所在地也名剑桥, 所以这个论战又被称为”两个剑桥之 争”。
3、改进、传播(英)希克斯的模型 IS—LM模型(希克斯—汉森模型), 将凯恩斯的商品市场均衡发展为商品 市场与货币市场均衡的统一。 4、与萨缪尔森建立乘数与加速原理模 型(汉森—萨缪尔森模型),补充凯 恩斯理论(投资影响收入,收入反作 用投资)
• 评价:成为西方经济周期理论的重要基础。
对凯恩斯财政政策的补充:
1、以“补偿性财政政策”代替凯恩斯的 “财政政策为主、货币政策为辅”的政 策思想。
萧条时:扩大政府开支,减低税率,提高社会总 需求,造成财政亏空;(凯恩斯) 繁荣时:缩减政府开支,提高税率,降低社会总需 求,造成财政赢余。 财政盈亏相互补偿,熨平经济波动,实现充 分就业,稳定经济。
2、以不平衡预算的论点克服了 传统的预算必须平衡的观点, 成为西方财政理论的正统思想。
• 规律1 消费需求不足:需提高消费、 增加投资(储蓄转投资和社会消费), 后者重点。 • 规律2、3 投资需求不足; • 规律1、2、3 “有效需求”不足、 “非自愿失业”的存在。
• 资本主义经济的常态:有效 需求不足,总需求<总供给 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更有效、更重要。
一、“赤字”财政政策:用举债的方法扩大 政府支出 1、传统经济学:量入为出、收支平衡 货币金融政策,防止通货膨胀,稳定物价 2、凯恩斯:消费+投资=扩大需求 传统 凯恩斯 预算平衡政策 赤字财政政策 物价平衡政策 通货膨胀政策
就业理论(凯恩斯理论研究的中心)
• “摩擦性失业”:由于劳动力市场上出 现暂时的或偶然的供需失调而造成的失 业。 • “自愿失业”:工人不愿接受现行工资 水平而造成的失业。 • “非自愿失业”:工人愿意接受现行工 资水平但仍找不到工作。
有效需求原理(就业理论的基础)
1、需求=消费需求+投资需求 2、有效需求:商品总供给价格与总需求价格 达到均衡时的总需求。 *总供给价格=生产要素总成本+预期的最低 总利润;(客观价值论) *总需求价格=雇主预期的购买全部商品的价 格总和。(主观价值论)
• 评价:缓和了美国的经济周期波 动和经济危机
混合经济论:
• 凯恩斯在《通论》中最早提出。
• 汉森在《财政政策与经济周期》中系统 解释。 • 观点:在19世纪末期以后,大多数国家 已经不再是纯粹单一的私有经济制度, 还存在“社会化度。
• “混合经济”(双重经济):由”公营”和” 私营”两个部分所组成。“公营”即国家 干预经济生活的部分,包括国有化企业和 种种福利措施,如社会保险等等。“私营” 部分即指私人所有的企业和事业。 • 结论:是资本主义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的 混合体制,既可稳定又能提高经营效率, 优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